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是《唐诗三百首》的*新注释解析读本。唐代是诗歌创作的极盛时期,唐诗选本在唐代即已开始出现,唐以后更有多种选本流行,而其中篇幅较为适中、选诗较为精当、在旧选本中传播*广的是清代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因为这个选本入选的大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故有“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美誉。《唐诗三百首》成书以后,一向有多种注释本流行,这些注本各有特色,对读者阅读和欣赏唐诗均极有帮助。为使读者扫除*基本的阅读障碍,并启发读者欣赏和领略原作的魅力,我们编写了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注释简明准确,解析详细深入,是各领域读者赏析研习《唐诗三百首》的上佳读本。此次收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特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以给青少年朋友以必要阅读指引和知识积累。
本书注释部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完成,解析部分由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兰州大学教授林家英、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薛天纬和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蔡丹君博士撰写。
经典名篇是人类思想智慧和审美感受的结晶,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外经典的整理、译介和出版上有着卓越贡献和值得信赖的品质,“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同样如此。
——著名作家 王蒙
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要给孩子自由阅读的空间,也可以读些“闲书”,这样才能培养兴趣。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温儒敏
作为专业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书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国作品的整理和译介上,也都采用了*家的大师底本,值得推荐!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统编语文教科书陆续使用后,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紧扣统编教材的内容,充分照顾到了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语文读本。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紧密对接语文教学的新动态,对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均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顾之川
这套书不仅有典范文本,还将“知识链接”与导读内容精心组合,为学生更充分、深刻地理解作品及做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提供了必要指引,是中小学生阅读经典的上佳之选。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
教育部教师司教师培训专家 苏立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原序引)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闻一多《唐诗杂论·孟浩然》)
目 次
导读
蘅塘退士原序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感遇(二首)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杜甫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二首)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
贼退示官吏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乐府
王昌龄
塞上曲
塞下曲
李白
关山月
子夜吴歌
长干行
孟郊
列女操
卷二 七言古诗
李颀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醏篥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緿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寄韩谏议注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柳宗元
渔翁
卷三 七言古诗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
韩碑
乐府
李颀
古从军行
王维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李白
长相思(二首)
行路难
将进酒
杜甫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喻,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感遇1(二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2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3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4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5
【注释】
1感遇: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
2兰:指属兰科的兰草或泽兰。葳蕤:枝叶纷披的样子。桂华:即桂花。
3自尔:因此,以此。
4闻风:从风中闻到兰、桂的芬芳香气。坐:殊,极。程度副词。
5本心:草木的根干心蕊,借喻本性和本愿。折:采摘。
【解析】
“兰叶”、“桂华”两种植物,一为春之首,一为秋之冠。它们能够在属于自己的最佳时节,自然地生长,欣欣地吐露茂盛、透明的生之意趣,这便是它们的“此生之意”了。作者如此开篇,便有了一种拟人的感觉:它们称魁于春秋,默默倾吐生命的芬芳,是自有一个初衷的,“此生意”是让生命中的一切 “自尔”而为,随性地生长,不求得到赞赏,也不为任何功利。此番心意,只为一己之本心而已。但是,谁知道来到山林中的人,闻到风中兰、桂的芬芳,非常地喜悦。这一句,悠悠然地化出人驻足嗅赏花香的场景。林栖之人的喜悦,是对风中之香的真诚叹赏,是人与花无意中的知己之遇。草木对此,又有如何之感呢?想必是复杂的。在深山中寂寞已久,忽然传来一声美丽的叹息,任是最孤冷的心都是要有所触动的。然而,当初的本心,就如此放弃了么?诗句写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波澜:“此生意”的初衷能否背弃呢?草木的“本心”是充满坚持的,它们在山林之中自在地生长,外界偶尔的褒扬品评也不能改变它们“自尔”状态中“本心”,依旧选择孤守山林,不求让人折往显达处。
卷二 七言古诗
岑 参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2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3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4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5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6
【注释】
1走马川:地名,即今新疆境内的车尔臣河。封大夫:封常清,时为北庭都护、伊西节度、瀚海军使。
2轮台:古轮台当在今新疆乌鲁木齐郊外。
3匈奴:汉朝对北方部族的统称。金山:即新疆西南部的阿尔泰山。汉家:实指唐朝。
4金甲:铁甲。拨:碰撞。
5五花:将马颈上的毛剪成五瓣花的式样。连钱:指马身上的花纹。草檄:起草军用文书。
6虏骑:敌方的骑兵。慑:恐惧。短兵:指刀剑等短兵器。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治所。
【解析】
岑参是盛唐首屈一指的边塞诗人,他的优秀边塞诗大都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进入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军幕,在军中任判官的三年间。这首《走马川行》与下面的《轮台歌》、《白雪歌》,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被称为“轮台三部曲”,如同气势宏大的交响乐章,谱成了盛唐边塞诗的最强音。岑参写边塞诗,有两副笔墨:写实的与喻指的。这首诗的前半表现西域自然风光和军旅生活景况,为写实。西域自然风光最突出的特点,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三句所写,是新险奇峭;军旅生活最突出的特点,如“将军金甲夜不脱”三句所写,是紧张艰苦。这些写实的诗句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令人惊心动魄。诗的后半歌颂主将,为喻指。诗人并不着意为战争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录,所以,他只是用唐诗中常见的“以汉代唐”的笔法歌颂主将出征,以致我们无法确知诗中所写到底是哪一次战事,但这并不会减弱诗篇对人的精神震撼。适应着内容表达的需要,此诗三句成一小节,读之如闻千军万马急驰而来,排山倒海,势不可当!
导 读
在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戏剧、小说等叙事类文学是在元、明、清各代才充分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以抒情为基本特征的诗歌,一直占据着文学的主流地位。所以,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代(618—907)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顶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割不断的,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直到今天,唐诗仍然是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个人只要接受过初等教育,就能背诵几首唐诗。并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约定、也几乎没有任何其他选项,李白《静夜思》这首小诗至今仍是牙牙学语的幼儿首选的“语言文学”教材,年轻母亲都会用“床前明月光”的文化乳汁哺育孩子的心田。可见唐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唐诗数量巨大,清代康熙年间官方编成的《全唐诗》,收诗近五万首。唐诗的选本,在唐代就出现了,历经宋、元、明、清,传世的唐诗选本有六百种以上。然而,惟有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原名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一枝独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上广泛流布,承担着普及唐诗的任务。这是有原因的。首先,蘅塘退士在《序》中说,此书是作为“家塾(相当于今天的小学)课本,俾童而习之”,它原本具有普及读物的性质。其次,《序》中又说选诗的原则是“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换句话说,这些诗篇在千年以上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读者大众的鉴别筛选,所以,总体上可以视为五万首唐诗的“代表作”。读者尝鼎一脔,便能领略唐诗的一般风貌。
唐诗的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后世读者喜爱,就本质而言,是因为其内在生命中含有“人性”的基因。《唐诗三百首》中除了一首《烈女操》具有反人性倾向外,其余诗篇无论表现何种题材内容,均从某一角度反映了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是一个广义的话题。诸如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等世俗人性,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生动反映。除此之外,人性还有更重要的内容,就其大端而言,有三个方面:
一是希望人生有所作为,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对于唐人来说,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就是步入仕途,报效朝廷,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唐代实行科举制度,选官用人空前地公平公开,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读书人的用世热情,因而唐诗中多写宏伟不凡的人生抱负,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少年壮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洞庭湖上张丞相》)的入世渴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的强烈自信,以及许多边塞诗所抒写的立功疆场的豪情,都包含了张扬人性、实现人生目标的积极意义。当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时,诗人则会发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的浩叹,产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烦忧、甚至发出“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的呼喊,这是人性与社会现实冲突时迸射的感情火花。
二是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向往自由是人的天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不可能不受社会的约束,尤其在追求功业的过程中更难免要以牺牲自由为代价。面对现实,诗人们或者如李白那样身在朝廷而坚守自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或者转向世外寻找另一个摆脱了世俗的天地,来获得精神补偿,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的幽静山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温馨田园,都令人精神解脱,心旷神怡。山水田园诗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是对生命、对弱者(包括苍生黎庶)的关爱与同情。唐诗中许多批评时政的篇章,固然显示了诗人关切政治的宏大襟抱,但出发点仍是对弱者的同情。比如杜甫《兵车行》、张籍《没蕃故人》等反战之作,王昌龄《长信怨》、朱庆余《宫中词》等宫怨诗,无不展现了诗人满含“恻隐之心”的悲悯情怀。诗人对生命的关爱还会超越人类而及于花鸟虫鱼等物类,如孟浩然《春晓》对落花的怜惜,崔涂《孤雁》对失群雁的系念,同样能拨动人的心弦。
唐诗的丰富内容难以备述。一些诗句虽然并不显示明确的思想意义,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有些诗句甚至意思朦胧而难得确解,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但读来却能愉悦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另一些诗句则富有哲理意味,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等,启人心智,耐人涵咏。
唐代诗人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诗人们尽情挥洒各自的天分与才能,杰出诗人无不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号称“诗仙”,诗风豪放飘逸;杜甫号称“诗圣”,诗风沉郁顿挫。王维的山水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孟浩然的田园诗则被闻一多评为“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孟浩然》)。同是边塞之作,岑参诗奇峭壮伟,高适诗感激浩荡。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他的长篇歌行《长恨歌》、《琵琶行》一经问世便广为传诵,以至唐宣宗在悼诗中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商隐诗风朦胧幽深,他的《无题》诗被王蒙比喻为“混沌的心灵场”(见《双飞翼》)。捧读《唐诗三百首》,确能领略到“从山阴道上行”(《世说新语·言语》)那种应接不暇的美。
《唐诗三百首》按诗体编排。“五言古诗”在汉代兴起,读来有沧桑古朴之感。“七言古诗”又称歌行,句式虽以七言为主,但长短变化没有任何限制,是一种最自由、最能发挥诗人才情的诗体,李白、杜甫都是写作歌行的高手。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总称“格律诗”(五绝中有非格律的“古绝”,如王维《鹿柴》),格律诗孕育于南朝,至唐初定型,成为唐代最常用的诗体。此外,第一、三、五、六诸卷目录中有标出“乐府”者,是因为这些诗的题目出自汉魏晋南北朝“古乐府”或唐代“新乐府”,就诗体而言并特殊处。至于“乐府”为何物,是一个专门话题,则不能细说了。
薛天纬
读完这部《唐诗三百首详析》,我才真正理解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的深意。我一直以为唐诗是那些文人墨客吟风弄月的产物,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唐诗更接地气的一面,也更深刻的一面。它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缩影,是他们情感的抒发,是他们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书中对每首诗的解读,都非常有条理,先是点明主旨,然后层层深入,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用词,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知名度和接受度较低的诗歌的挖掘和解读,这让我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未注意过的佳作,拓宽了我的视野。例如,有些诗歌描写的农村生活、边塞风光,或者是描写女性情感的诗篇,在读了这本书的详析后,都变得生动而鲜活起来,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唐诗选本,更是一部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史的缩影,通过这些诗歌,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
评分这部《唐诗三百首详析》真的是我近段时间以来最满意的一本读物了。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实而又不失精美的装帧所吸引,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非常舒服。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人惊喜。我一直觉得唐诗虽然优美,但很多时候少了点“背景故事”,读起来总觉得隔靴搔痒。《详析》这本书就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遗憾。每一首诗都附有非常详尽的解读,不仅仅是字词的释义,更重要的是对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当时的历史风貌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很多诗句,以前只是觉得好听,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和作者的良苦用心。比如,读李白的《静夜思》,我们都知道是思乡,但这本书会从李白当时的生活经历、他的政治抱负以及他常年漂泊在外的状态,来解读这首诗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诗歌的理解上升了一个高度。又比如,杜甫的诗歌,常常让人感到沉重,这本书在解读时,会详细介绍当时的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这样读来,杜甫诗歌中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就更加令人震撼。总之,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立地阅读一首诗,而是走进了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空间,和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引路人,带领我重新认识了唐诗的魅力。我一直对唐诗有浓厚的兴趣,但说实话,有时候读一些版本,会觉得过于晦涩,或者解读过于片面,难以真正领略其精髓。而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则完全不同,它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提供了非常清晰、深入浅出的解读。书中的编排也很人性化,每一首诗都配有详细的注释,包括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以及诗句的意译。更让我赞赏的是,它还对每首诗的艺术特色、写作技巧以及它在唐诗史上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比如“明月”、“落花”、“青山”等,作者会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这些意象在不同诗人心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烘托出诗歌的情感。这种细致的分析,让我对诗歌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内涵。读这本书,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学生,在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点地解开唐诗的奥秘,这种学习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说实话,对于唐诗,我之前总觉得有点“高不可攀”,虽然知道它很美,但总觉得离我有些遥远。直到我读了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才发现唐诗原来如此亲切,如此贴近我的生活。这本书的解读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诗歌背后的故事、情感和哲理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诗歌中人物情感的细致刻画,比如,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书中不仅仅介绍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更是深入分析了诗歌中对离别、思念、悔恨等复杂情感的处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诗歌的悲剧力量。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诗歌的艺术性和音乐性,在解读时,会分析诗歌的平仄、押韵,以及一些修辞手法,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唐代那个繁华而又动荡的时代,看到了那些诗人鲜活的面孔,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才华与抱负,都通过这些诗歌得以展现。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评分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走进唐诗世界的书,而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无疑就是我的“宝藏”。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还要出色。书中对每一首诗的解读都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而是深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挖掘出隐藏的深意。我最喜欢的是它对诗歌意境的描绘,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诗句,在作者的解读下,就能展现出雄浑壮阔的画面,或者细腻动人的情感。比如,读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书中不仅仅解释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象,更结合了诗人当时登高远眺的心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让我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会介绍一些关于唐诗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甚至是一些民间传说,这些信息都让我在阅读唐诗时,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回溯感。感觉就像是在和历史对话,和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交流,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评分书本纸张质量好,选村名家、解析详细。
评分买这些书还是选大出版社。
评分京东商城自营的产品还是相比更值得信赖,一直都是支持!
评分很不错,很好的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一如既往,只要买书就来京东,一直的信赖
评分给孩子买的。老师推荐的
评分一如既往,只要买书就来京东,一直的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