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记录一生中色彩强烈的二十年(1931-1950);
中国人血泪抗争到自我解放的二十年旧事回顾。
《风雨人生》是马识途记录自己人生中*富色彩的二十年(1931-1950)的一部作品集。讲述了他从青年时代告别家园,外出求学,参加革命,与反动势力坚决斗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自己回到家乡这段人生经历。这不仅仅是马识途自己的历史记录,也是对整个时代的记录,具有文学和史料双重价值。
马识途,原名马千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15年,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国文学系。马识途自少年时代起即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出生入死,功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直至离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革命文艺创作,几十年来写下了700余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自1935年起至今,马识途已在全国报纸杂志共发表长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19部,其中,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短篇小说《老三姐》《找红军》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引起了文坛轰动,新时期以来,又重振精神,接连发表、出版了一系列长篇新著和散文杂文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深得文学界好评。
我们那时候,就这么干(代序)
长路漫漫
序章 路在何方
第一章 走出三峡
第二章 思想启蒙
第三章 学生运动
第四章 血溅扬州
第五章 中大生活
第六章 “集中营”里
第七章 晓庄三月
第八章 革命受洗
江汉风云
第一章 初受考验
第二章 “职业革命家”
第三章 深入农村
第四章 差一点被自己人活埋
第五章 南漳脱险
第六章 谷城奇遇
第七章 老河口历险
清江风暴
第一章 开省委会
第二章 当务之务
第三章 农村巡视
第四章 山雨欲来
第五章 风暴之前
第六章 大祸临头
第七章 到重庆去
第八章 长期隐蔽
第九章 远走高飞
翠湖春晓
第一章 初入西南联大
第二章 自由天地里的波澜
第三章 在隐蔽中积蓄力量
第四章 不期而遇
第五章 我的老师闻一多
第六章 一声春雷
第七章 迎接高潮
第八章 组织起来的矛盾
第九章 民主浪潮新的高涨
第十章 “一二·一”血案
锦江春色
第一章 新的征程
第二章 回到成都
第三章 XNCR
第四章 “六一”大逮捕
第五章 城市群众斗争
第六章 农村武装斗争
第七章 西昌行
第八章 香港之行
第九章 回到成都
第十章 危险的信号
第十一章 大祸临头
第十二章 紧急应变
第十三章 走出成都
第十四章 到香港去
第十五章 到解放区去
第十六章 随大军南下
第十七章 成都解放
第十八章 天亮以后
后记
——并非多余的话
我们那时候,就这么干!(代序)
你们那个时候,真这么干?
信不信由你。我们那个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为了拯救祖国免于灭亡,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我们敢于把脑袋拴在裤腰上,历尽艰险,九死一生,拼命地干,直到解放。
你们那个时候,真有这样的傻瓜?
是的,那个时候,中国就有这样的傻瓜。我就是一个。不止我一个,那个时候中国有许许多多知识青年,都是这样的傻瓜。
我们的傻,是被逼出来的。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和屠刀逼出来的。被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忍看中国半壁江山沦亡,仍然坚持内战的亲者痛仇者快的错误国策逼出来的。被那些被压迫与被奴役的中国同胞的鲜血和眼泪逼出来的。
抛开洋书,脱掉洋装,放弃个人的优渥生活和锦绣前程,走出大学,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前线去,到革命圣地延安去,到敌后去,到水深火热中的群众中去,和他们一起,流汗流血,为中国之命运而进行决死的斗争!
这些傻瓜真好呀。
中国就因为有这么多傻瓜,赔着青春,赔着老命,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终于迎来红旗下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需要傻瓜,需要很多很多的傻瓜。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还需要。
新世界是由敢于反抗和拼命的傻瓜创造的。历史是由敢于怀疑和追索的傻瓜推动的。人类要进步,就需要傻瓜。
傻瓜万岁!
这本书就是一个傻瓜的一段生活记录。
这是一本傻瓜的书。
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事件,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立体和多维度的叙事方式。章节之间的跳跃和穿插,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着作者精心设计的逻辑线索,引导读者去探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候,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会在后续的内容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成为串联起整个故事脉络的关键。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着实考验读者的细心和耐心,但一旦领悟到其中的玄妙,便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阅读快感。它不像快餐文学那样直白易懂,而是更倾向于邀请读者参与到对文本意义的共同构建中来,让人在反复咀嚼中品味出更深层次的况味。
评分初翻开这套书的扉页,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所吸引。它仿佛是一扇通往旧时光的门,文字间流淌着一种历经沧桑却又饱含生命力的韵律。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叙事时所使用的那种独特的口吻,它既有老一辈知识分子特有的那种沉稳与克制,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世间百态的深刻洞察。行文的节奏变化自如,时而如山涧溪流般潺潺细语,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时而又如惊涛骇浪般波澜壮阔,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洪流中的一员,亲身经历了那些风云变幻的瞬间。这种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使得即便是严肃的主题,读起来也毫无晦涩之感,反而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张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上雅致的封面烫金工艺,拿到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纸张,触感细腻而富有韧性,阅读时不会有廉价的漂浮感,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从排版上看,字体的选择也颇为考究,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当,使得每一页的内容都显得疏朗有致,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这套书时,是下了大功夫的,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集合,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书脊的处理也很巧妙,即便叠放在一起,也能清晰辨认出卷册的序号,方便查找。这种对手工细节的注重,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它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我,里面承载的内容,必然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作者的精心打磨。
评分最让我震撼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生命历程的坦然和超越。仿佛作者已经站在一个极高的高度,俯瞰着自己走过的漫长岁月,那些曾经的激昂、挫折、迷茫与坚定,如今都化为了一份沉静的力量。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作者的经历中投射出自己的人生轨迹,那些关于选择、关于坚持、关于成败的思考,都得到了极富洞见的解答或启发。它教会了我,真正的成熟,不是不再经历风雨,而是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都能保持内心的那份从容与清醒。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个人记录,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复杂世界中安放灵魂的“心灵指南”,给我带来了一种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既有传统的文学底蕴,又不失现代的锐利。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的美感,让人忍不住要反复诵读几遍才能尽兴。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复杂情感时的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即便是最隐秘、最矛盾的内心挣扎,也能被他用极其精准而富有画面感的词汇捕捉和呈现出来。读到某些至情至性的段落,我甚至能感受到笔端流露出的那种深沉的悲悯与对人性的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在记录,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带来的思想冲击是持续而深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