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 |||
| 标准编号: |
| |||
| 定 价: |
| |||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
| 发布日期: | 2005-01-19 | |||
| 实施日期: | 2005-08-01 | |||
| 页 数: | 13页 | |||
| 开 本: | 16开 | |||
| 出 版 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商品类型: | 图 书 |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定义和术语、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与批号、运输与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砂浆时作为掺合料的粉煤灰及水泥生产中作为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8检验规则
8.1编号与取样
8.1.1编号
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粉煤灰为一编号。不足200t按一个编号论,粉煤灰质量按干灰(含水量小于1%)的质量计算。
8.1.2取样
8.1.2.1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当散装粉煤灰运输工具的容量超过该厂规定出厂编号吨数时,允许该编号的数量超过取样规定吨数。
8.1.2.2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3kg。
8.1.2.3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必要时,买方可对粉煤灰的技术要求进行随机抽样检验。
8.2出厂检验
8.2.1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出厂检验项目为6.1条全部技术要求。
8.2.2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出厂检验项目为6.2条表2中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安定性。
8.3型式检验
8.3.1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型式检验项目为6.1、6.3条技术要求。
8.3.2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型式检验项目为6.2、6.3条技术要求。
8.3.3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时,每半年检验一次(放射性除外);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8.4判定规则
8.4.1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试验结果符合本标准6.1条表1技术要求时为等级品。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允许在同一编号中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全部项目的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复检不合格可降级处理。凡低于本标准第6.1条表1zui低级别要求的为不合格品。
这本书,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严谨”而“人性化”。尽管它是一本国家标准,但我发现它在语言表达上并没有过于晦涩难懂。相反,它用一种比较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步理解粉煤灰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作用。书中对于粉煤灰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的粉煤灰在性能上的差异,都有详细的介绍。这让我能够更好地根据实际工程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粉煤灰品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的章节,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固定的掺量范围,而是会结合水泥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等多种因素,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这种“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我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评分坦白说,在接触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之前,我对粉煤灰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觉得它就是一个“工业废料”,能用来掺点水泥就不错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介绍了粉煤灰作为一种优良的矿物掺合料,在改善混凝土性能方面所扮演的“主角”角色。书中对粉煤灰的“火山灰效应”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解释了它是如何通过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具有胶凝性的水化产物,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和耐久性。这种机理的解释,对于我们理解粉煤灰的作用原理非常有帮助。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粉煤灰(比如F类和C类)的区分,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和适用场景,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了解到,不同来源的粉煤灰,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会有所差异,这就直接影响了它们在混凝土中的表现。书中对于这些差异的讲解,让我对粉煤灰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它还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工程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给出了关于粉煤灰选用的建议,这一点非常实用。
评分在我深入研读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对粉煤灰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我可能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副产品”或“替代品”,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作为一种优良的“矿物掺合料”,在提升混凝土性能、改善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甚至实现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详细阐述了粉煤灰如何通过其细小的颗粒填充水泥颗粒间的空隙,改善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其抗渗性和耐久性。此外,它还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尤为重要。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活性指数”和“早期强度”的讨论,这直接关系到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实际贡献。书中对这些概念的解释,不仅有理论依据,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让我对粉煤灰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不得不说,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全面”和“深入”。它并没有仅仅聚焦于粉煤灰本身的性能,而是将其置于水泥和混凝土的整体应用环境中进行考量。书中详细阐述了粉煤灰掺入水泥和混凝土后,对水泥的早期和后期强度、水化热、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一系列性能的影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最终关注的是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而粉煤灰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书中对这些影响的分析,既有定性的描述,也有定量的参考,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粉煤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比如桥梁、高层建筑、水工结构等),给出了关于粉煤灰选用和掺量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基于长期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积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并优化工程设计。
评分阅读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知识的“梳理”和“深化”。它不仅仅是对粉煤灰本身性能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将粉煤灰的应用置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即它在整个水泥和混凝土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最终混凝土产品性能的影响。书中对于粉煤灰掺量与混凝土早期强度、后期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硫酸盐侵蚀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的论述,非常细致。它帮助我理解了,看似简单的“掺”和“不掺”之间,蕴含着复杂的材料科学原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度”和“火山灰活性”的讨论,这两者是衡量粉煤灰质量和性能的关键指标,书中对其的阐述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评分当我翻阅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质量控制”的强调。这本书并非仅仅告诉你粉煤灰“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你“如何保证粉煤灰的质量”,以及“如何利用质量合格的粉煤灰”。书中详细列出了对粉煤灰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细度、烧失量、二氧化硫吸收能力、火山灰活性指数等。每一个指标的阐述都相当细致,并且会对不合格的粉煤灰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预警,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个人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堆积密度”和“吸水率”的章节,虽然这些指标看起来比较基础,但它们直接影响到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和胶凝材料的比例,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最终性能。书中对此的解释,让我明白了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整个混凝土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评分读完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我最大的感受是,标准制定者们在这本书里付出的心血绝对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内容的严谨和细致,更多的是它所蕴含的实用价值。书中对于不同等级粉煤灰的适用范围,描述得非常清晰。比如,它会明确指出,某个等级的粉煤灰更适合用于普通混凝土,而另一个等级则更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或要求更高耐久性的工程。这种区分,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合适的粉煤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避免了盲目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此外,书中还对粉煤灰掺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部分内容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经济性和性能。过多的掺量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而过少的掺量则无法充分发挥粉煤灰的优势。书中给出的掺量范围,是基于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工程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在关于掺量这部分,还会结合不同的水泥类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给出更为细致的指导,这显示了标准制定者们对实际工程应用的深度考量。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粉煤灰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提出了要求。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粉煤灰的质量在从工厂到施工现场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变化。书中对这些环节的关注,体现了标准从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管理理念,让人感到非常放心。
评分这本书,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在探讨粉煤灰的性能指标时,它并没有仅仅列出冷冰冰的数字,而是非常细致地解释了每一个指标背后的意义。比如,书中对细度要求的描述,就不仅仅是“越细越好”,而是会结合粉煤灰颗粒的形状、分布等因素,解释为什么在某个范围内是最佳的。这种深入到“为什么”的解释,对于我们理解标准的科学依据,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粉煤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火山灰活性指数”的测定方法和要求,这直接关系到粉煤灰能否有效地发挥其掺合料的作用。书中对这个指标的阐述,既严谨又清晰,让我能够准确理解它的重要性。另外,书中还对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它会告诉你,在不同的掺量下,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抗冻性、抗碳化性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分析,对于我们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哦,就是那本叫做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我真的花了挺长时间来消化它。首先,它的编排方式就挺有意思的,虽然是国家标准,但它并没有像我之前看过的某些技术文件那样,上来就扔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相反,它似乎是在试图引导读者一步步地理解粉煤灰在建材领域的重要性。比如,它在开篇就花了相当的篇幅去阐述粉煤灰的来源、分类以及它在改善混凝土性能方面的具体作用,这一点我是相当欣赏的。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技术文档,往往只是告诉你“是什么”和“怎么做”,但很少去解释“为什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到位,它会告诉你,为什么选择某种等级的粉煤灰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或者为什么它能降低水化热,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这些解释对于我们这些实际操作人员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再者,标准中对于粉煤灰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要求,描述得也相当详细。它不仅列出了各项指标的数值范围,还对测定这些指标的方法进行了规范。这对于保证粉煤灰的质量,进而保证混凝土的最终质量至关重要。我记得书中提到了关于细度、比表面积、火山灰活性等方面的要求,每一个都关系到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表现。而且,它还会告诉你,如果这些指标不达标,可能会带来哪些潜在的问题。这种“预防为主”的思路,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帮助我们在源头上就把控好材料的质量。
评分从一名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这本书,给我最鲜明的印象是它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它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非常贴近实际的工程应用。书中对于粉煤灰的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导。例如,书中对于不同等级粉煤灰的适用范围的描述,让我能够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细度”、“比表面积”以及“火山灰活性”的章节,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性能表现。书中对这些指标的解释,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都做得非常清晰明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关于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参考数据,这对于我们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不错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不错
评分书是正版的,纸张很好,很实用
评分不错,质量保证,不愧于正版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一次买了四样,书挺好
评分京东就是快,服务态度又好,都是选择京东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