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印刷]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构效关系及设计

[按需印刷]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构效关系及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仲崇立,刘大欢,阳庆元 著
图书标签:
  •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 MOF
  • 构效关系
  • 材料设计
  • 多孔材料
  • 配位化学
  • 吸附
  • 催化
  • 气体存储
  • 按需印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1560
商品编码:125733678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页数:260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纳微结构材料,由于其结构特性,在多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近十年来,一类被称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多孔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之一。目前,从事MOF材料研究的人员逐年增加,而其亦正在从实验室逐步走向工业化。由于结构较传统的多孔材料复杂、多样,MOF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尚存在较大挑战,从而影响了对MOF材料的主动设计。《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构效关系及设计》针对此问题,主要介绍MOF材料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利用计算化学与分子模拟等先进手段获得的成果,不仅使读者掌握MOF材料的构效关系,用于指导实验合成与应用,还可以对计算手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从而促进计算科学与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构效关系及设计》内容深入浅出,并提供丰富的研究实例,适合化工、材料、化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介绍
仲崇立,1966年4月生,1993年获北京化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4月至1998年5月任日本广岛大学化工系助理教授,1998年6月至1999年8月任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1999年9月至今.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计算化学研究室主任。担任国际杂志E-Journal of Chemistry,The Open Thermodynamics Journal编委。 长期从事面向化工、环境、能源等领域应用的纳微结构材料的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1 80余篇,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础类)、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等6项科技与人才奖励。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金属一有机骨架材料简介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1.2.1 材料合成
1.2.2 储能性能
1.2.3 分离性能
1.2.4 催化性能
1.2.5 稳定性
1.2.6 其他方面
1.3 常见的金属一有机骨架材料
1.3.1 IRMOF系列材料
1.3.2 具有孔笼一孔道结构的MOF材料
1.3.3 MIL系列材料
1.3.4 CPL系列材料
1.3.5 ZIF系列材料
1.3.6 NN系列材料
1.3.7 UiO系列材料
1.3.8 混合配体MOF材料
1.3.9 混合金属MOF材料
参考文献

第2章 金属一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2.1 MOF材料的合成方法
2.1.1 水热/溶剂热合成
2.1.2 微波合成
2.1.3 超声合成
2.1.4 离子热合成
2.1.5 电化学合成
2.1.6 机械合成
2.2 MOF材料活化方法
2.2.1 溶剂交换活化
2.2.2 高温煅烧活化
2.2.3 超临界CO2活化
2.2.4 超声活化
参考文献

第3章 金属一有机骨架材料的计算化学研究方法
3.1 量子化学方法
3.1.1 第*性原理方法
3.1.2 密度泛函理论
3.2 分子力学方法
3.3 分子模拟方法
3.3.1 蒙特卡罗方法
3.3.2 分子动力学方法
3.4 MOF材料领域计算化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第4章 金属一有机骨架材料吸附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
4.1 氢气的存储
4.1.1 MOF储氢量与储氢机理
4.1.2 MOF储氧的构效关系
4.1.3 提高MOF材料储氢能力的方法与材料设计
4.1.4 氢气在MOF材料中吸附的量子化效应
4.2 甲烷的吸附
4.2.1 MOF材料中CH4的吸附量与吸附机理
4.2.2 MOF材料中CH4吸附的构效关系
4.2.3 提高CH4吸附量的MOF材料设计
4.3 二氧化碳的吸附
4.3.1 MOF材料中CO2吸附的构效关系
4.3.2 MOF材料静电特性对CO2吸附的影响
4.4 其他气体分子的吸附
参考文献

第5章 金属一有机骨架材料中气体扩散性质的构效关系研究
5.1 MOF材料中气体扩散研究简介
5.2 MOF材料的金属簇和有机配体对气体扩散性质的影响
5.3 MOF材料的互穿结构对气体扩散性质的影响
5.4 二氧化碳在MOF材料中的扩散
5.5 孔笼孔道结构对MOF中气体扩散的影响
5.6 MOF材料的柔韧性对气体扩散的影响
5.6.1 MOF柔性力场研究简介
5.6.2 不同气体在同一种柔性骨架材料中扩散的构效关系
5.6.3 同一气体在不同柔性骨架材料中扩散的构效关系
参考文献

第6章 金属一有机骨架材料分离性能构效关系研究及设计
6.1 研究方法的开发
6.1.1 MOF材料静电特性的研究方法
6.1.2 MOF骨架原子电荷的快速估算方法
6.1.3 微观选择性
6.1.4 “吸附度”及MOF分离性能QSPR模型的建立
6.2 吸附分离
6.2.1 与CO2相关的吸附分离研究
6.2.2 烯烃和烷烃气体混合物的吸附分离研究
6.2.3 其他气体混合物
6.3 膜分离
6.3.1 MOF膜研究进展简介
6.3.2 MOF膜的构效关系研究
6.4 强化分离效果的途径
6 4.1 调整孔径大小及形状
6.4.2 引人互穿结构
6.4.3 化学改性
参考文献

第7章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简介
7.1 COF材料的吸附与扩散性能研究
7.1.1 COF材料的储气性能
7.1.2 COF材料中的气体扩散性能
7.1.3 COF材料储气性能的构效关系
7.1.4 提高COF材料储气性能的材料改性与设计
7.2 COF材料的分离性能研究
7.3 C0F材料的热膨胀与机械性能研究
7.4 COF材料的其他性质研究
参考文献

第8章 MOF材料构效关系研究与设计展望
8.1 概念创新
8.2 方法创新
8.3 面向应用的MOF合成与设计
8.4 MOF材料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研究
8.5 虚拟MOF材料设计与筛选方法开发
参考文献

[按需印刷]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构效关系及设计 简介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作为一类新兴的多孔晶体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结构特征、高度可调的孔道环境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催化、传感、药物递送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深刻理解MOFs的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SPR),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设计,是推动MOFs材料科学发展与实际应用的关键。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MOFs的构效关系,并介绍其设计策略与方法。我们并非仅仅罗列MOFs的合成方法或应用实例,而是着重于揭示材料结构层面的细微变化如何转化为宏观性能的差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认识指导新型MOFs的设计与合成,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本书将从理论基础、结构解析、性能调控、设计原则等多个维度,系统地梳理和阐述MOFs的构效关系及设计理念。 第一章 MOFs材料概览与构效关系的重要性 本章将首先简要介绍MOFs材料的定义、基本组成单元(金属节点与有机配体)及其自组装形成多维网络的结构特点。我们将区分MOFs与其他多孔材料(如沸石、活性炭)的异同,强调MOFs在孔径、孔道化学环境、骨架结构和功能基团可调性方面的独特优势。 随后,本章将重点阐述构效关系(SPR)在MOFs材料科学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解释为何理解SPR至关重要: 理性设计的基础: 缺乏对SPR的深刻理解,MOFs的设计将停留在经验试错阶段,效率低下且难以预测性能。 性能优化与调控: 了解结构如何影响性能,可以指导我们通过改变金属中心、有机配体、后修饰等手段,精细调控MOFs的吸附能力、催化活性、选择性等。 拓展应用领域: 掌握SPR,能够帮助我们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设计出性能更优、功能更强的MOFs材料。 科学机理的揭示: SPR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MOFs在各种应用场景下(如吸附、催化)的工作机理,为进一步的理论突破奠定基础。 我们将引入一些初步的SPR概念,例如,孔径大小如何影响气体分子的吸附与分离;配体上的功能基团如何影响MOFs的催化活性或化学稳定性;金属节点的种类与连接方式如何决定MOFs的整体拓扑结构和稳定性等。 第二章 MOFs结构解析与表征技术 本章将深入介绍解析MOFs结构的关键技术,这是理解构效关系的前提。我们将详细阐述: X射线单晶衍射(SCXRD): 作为确定MOFs三维晶体结构的“金标准”,我们将介绍其基本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以及如何从衍射数据中解析出精确的原子坐标、键长键角、孔道尺寸与形状等结构信息。 X射线粉末衍射(PXRD): 介绍其在识别MOF晶相、评估晶体纯度、研究晶体结构相变等方面的作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探讨其在观察MOFs晶体形貌、尺寸、分散性以及内部微观结构(如畴界、缺陷)方面的应用。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BET): 介绍其在测定MOFs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分布等物理吸附性能参数上的重要性,并解释不同吸附等温线类型与孔道结构的关系。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拉曼光谱(Raman): 阐述其在识别有机配体、金属-配体配位模式、以及探测官能团变化方面的作用。 核磁共振谱(NMR): 介绍其在分析配体结构、研究MOFs在溶液中的行为、以及质子/核素在孔道内的动态过程中的应用。 热重分析(TGA)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讲解其在评估MOFs热稳定性、脱溶剂过程、以及相变行为中的应用。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介绍理论计算如何作为实验手段的有力补充,模拟MOFs的电子结构、预测其反应活性、理解吸附机理、以及解释实验观察到的构效关系。 本章将强调,精确的结构表征是建立可靠构效关系模型的基础。我们会通过具体的MOFs实例,展示不同表征技术如何协同作用,为理解材料的结构-性能关联提供全面的信息。 第三章 MOFs结构中的关键要素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本章将聚焦于MOFs结构中的具体组成部分,详细分析它们如何独立或协同地影响材料的性能,即构效关系的具体体现: 金属节点: 金属中心的选择: 不同金属离子(如Zn, Cu, Zr, Al, Fe)的配位数、氧化态、电子构型、以及其与氧/氮配位原子的亲和力,直接影响MOFs的稳定性、催化活性、磁性等。 多金属节点: 引入多核金属簇作为节点,可以增加MOFs的骨架刚度和稳定性,同时提供更丰富的配位环境,有利于构筑更复杂的拓扑结构和多功能的催化活性位点。 金属节点的配位环境: 节点周围的配体对金属中心的电子密度和几何构型产生影响,进而调控其催化性能和对客体分子的亲和力。 有机配体: 配体长度与刚度: 改变有机配体的长度和刚度,可以显著影响MOFs的孔径大小、孔道形状、骨架的柔韧性,从而调控气体吸附选择性、分子筛分能力。 配体的功能基团: 在有机配体上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如羟基、氨基、磺酸基、吡啶基、手性中心),可以赋予MOFs额外的化学反应活性、亲水/疏水性、选择性吸附能力、手性识别能力等。 配体的拓扑连接方式: 配体与金属节点连接的方式(如桥联、螯合)决定了MOFs的整体网络拓扑结构,这直接关系到材料的稳定性和孔道网络的连通性。 拓扑结构与孔道网络: 拓扑类型: MOFs可以形成种类繁多的拓扑结构(如 FAU, SOD, MFI, SHE 等),每种拓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孔道维度、孔径分布和连通性,影响其作为分子筛、吸附剂的应用。 孔道尺寸与形状: 精确控制孔道尺寸与形状,是实现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催化反应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整金属节点与有机配体的组合,设计具有特定尺寸和形状的孔道。 孔道内的化学环境: 孔道内壁的化学性质(如极性、疏水性、碱性/酸性)决定了其与客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模式,从而影响吸附选择性、催化活性。 框架的稳定性: 热稳定性: 金属-氧配位键的强度、配体与金属的配位模式、以及材料的整体拓扑结构,都决定了MOFs的热分解温度。 化学稳定性: MOFs对水、酸、碱的稳定性是其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挑战。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选择更稳定的金属节点(如Zr, Ti)、设计更强的配位键、或进行后修饰来提高其化学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 某些MOFs表现出“呼吸效应”或“蓬松效应”,即在吸附/脱附客体分子时发生结构形变,其机械稳定性对实际操作至关重要。 第四章 MOFs的功能化与性能调控 本章将介绍多种策略,用于调控MOFs的性能,实现功能化,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后修饰策略: 孔道内化学修饰: 通过在MOFs孔道内引入新的功能基团(如胺基、羧基、金属纳米粒子),改变孔道表面的化学性质,增强对特定分子的吸附选择性或催化活性。 骨架修饰: 在有机配体上进行化学修饰,例如引入手性基团、发光基团,或改变配体的官能团性质。 缺陷工程: 利用合成过程中引入的结构缺陷(如缺失的金属节点或配体),这些缺陷位点往往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或吸附特性。 混合配体策略: 共组装: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有机配体与金属节点组装,可以构筑具有更复杂孔道结构、多种功能位点或双重孔道系统的MOFs。 协同效应: 混合使用具有不同功能的配体,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协同作用,例如,同时提供酸碱催化中心。 嵌入与负载策略: 纳米粒子/分子嵌入: 将金属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酶、或有机小分子等活性物质嵌入MOFs的孔道中,形成MOF@X或X@MOF复合材料,结合MOFs的优异载体性能和嵌入物的活性,实现协同催化、增强传感等功能。 MOFs作为载体: 将MOFs用作负载其他功能材料(如金属催化剂、荧光染料)的载体,利用其高比表面积、规整孔道和良好的分散性。 异相化处理: MOFs薄膜与单晶: 制备MOFs薄膜或使用大尺寸单晶,有利于理解其表面性质、异相催化机理,以及在微流控器件中的应用。 MOFs复合材料: 将MOFs与其他聚合物、陶瓷、碳材料等复合,改善其机械性能、导电性或加工性能,拓展其在传感器、分离膜等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 MOFs设计原则与理性构筑 本章将系统地总结MOFs设计中的关键原则,并介绍如何进行理性构筑: 目标导向的设计: 明确应用需求: 在设计MOFs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其目标应用,例如,需要分离的特定气体、需要催化的反应类型、需要检测的分析物。 性能预测: 基于已知的构效关系,预测不同结构设计可能带来的性能变化,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构建模块。 构建模块的选择与组合: 金属节点的选择: 根据对稳定性、氧化还原活性、配位数等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或金属簇。 有机配体的设计: 根据对孔径、孔道化学环境、功能基团、连接模式的要求,设计或选择合适的有机配体。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有机配体设计策略(如增加连接点、引入极性基团、设计刚性或柔性结构)。 拓扑化学与晶体工程: 预测拓扑结构: 了解不同金属-配体组合可能形成的拓扑结构,并利用晶体生长动力学控制特定拓扑结构的形成。 多级结构设计: 设计具有层状、线状、笼状等二级结构的MOFs,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理论模拟与计算辅助设计: 分子模拟: 利用DFT计算预测MOFs的电子结构、吸附能、反应过渡态,为构效关系的理解提供理论依据。 高通量筛选: 通过构建MOFs数据库,并结合计算模拟,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在优异性能的MOFs结构。 合成策略与优化: 溶剂热/醇热合成: 介绍主流的MOFs合成方法,并讨论如何通过调控反应温度、时间、溶剂、反应物浓度等参数,优化晶体生长过程,获得目标结构和形貌。 绿色合成方法: 关注使用更环保的溶剂和条件进行MOFs合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MOFs的先进应用实例与前沿展望 本章将通过具体、翔实的案例,展示MOFs在构效关系指导下的设计与应用成果,并对MOFs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气体吸附与分离: CO2捕获与封存: 设计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的MOFs,针对不同工况(如烟道气、直接空气捕获)进行优化。 氢气/甲烷储存: 设计具有特定孔径和高吸附性能的MOFs,用于安全高效的能源储存。 稀有气体分离: 利用MOFs的形状选择性或化学选择性,实现氪/氙等稀有气体的分离。 催化: 多相催化: 利用MOFs作为高效的催化剂载体或直接作为催化剂,用于氧化、还原、聚合、不对称催化等反应。 光催化: 设计具有光响应功能的MOFs,用于光解水制氢、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等。 传感: 气体传感器: 利用MOFs对特定气体的吸附引起的物理(如荧光、电学)性质变化,实现痕量气体的灵敏检测。 离子/分子传感器: 设计能够特异性识别并响应特定离子或生物分子的MOFs。 药物递送与生物医学: 药物缓释载体: 利用MOFs的孔道结构,负载和控制释放药物。 生物成像: 设计具有荧光性质的MOFs,用于生物成像。 能源存储: 电池电极材料: 利用MOFs的导电性或作为电解质添加剂,提高电池性能。 前沿展望: MOFs与其他材料的交叉融合: 例如,MOFs在二维材料、聚合物、甚至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MOFs的智能响应性: 设计能够响应外部刺激(如光、电、磁、pH)而改变其结构或性能的“智能”MOFs。 MOFs的大规模制备与产业化挑战: 讨论MOFs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书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的阐述,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MOFs构效关系与设计框架。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对MOFs材料拥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理性设计和创新研究的能力。本书适合于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对MOFs材料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MOFs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探讨尤为详尽。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MOFs可以作为催化剂”这一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MOFs作为催化剂的独特优势,例如其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道结构以及易于引入活性位点等。书中对不同类型MOFs作为多相催化剂的实例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从酸碱催化、氧化还原催化到光催化,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催化反应类型。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控MOFs的电子结构和酸碱性,来优化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从事相关研究的同事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

书中关于MOFs在分离领域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非常细致地阐述了MOFs如何通过尺寸筛分、化学吸附以及纳滤等多种机制来实现高效的分离。例如,在讲解气体分离时,书中深入分析了如何利用MOFs的孔道尺寸和化学性质,来选择性地吸附目标气体分子,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关于膜分离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MOFs制备成高性能的MOF膜,并探讨了这些膜在气体渗透、液体纳滤等方面的潜力。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前瞻性,也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评分

这本《[按需印刷]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构效关系及设计》的目录结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例如,在讲解构效关系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模型,而是先从金属节点的配位化学、有机配体的设计原则入手,详细阐述了不同结构单元如何影响MOFs的孔道大小、形状以及表面性质。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接着,文章会逐步深入到如何通过理论计算(如DFT)来预测和理解这些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微妙联系,这部分内容非常扎实,提供了大量具体的计算案例和图表,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模拟在MOFs设计中的强大作用。

评分

这本书在材料表征方法上的介绍,也非常到位。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常用的表征技术,而是详细解释了每种技术在表征MOFs结构和性质时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例如,在X射线衍射(XRD)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XRD来确定MOFs的晶体结构、纯度和结晶度,以及如何通过 Rietveld 精修来获得更精确的结构信息。在气体吸附等性能表征部分,书中也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方法,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如何通过这些实验来评估MOFs的性能。

评分

书中在MOFs设计中的计算模拟部分,可以说是一场盛宴。作者以极其详尽的笔触,介绍了从密度泛函理论(DFT)到分子动力学(MD)等一系列计算方法的应用。他不仅解释了这些方法的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预测MOFs的电子结构、吸附性能、反应活性,甚至是机械性能。书中对计算参数的选择、结果的解读等方面都给予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让我在进行相关计算时少走了许多弯路。

评分

书中关于MOFs在能源存储领域的讨论,同样令我惊叹。作者系统地介绍了MOFs作为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电极材料的优越性能。他详细解释了MOFs如何通过其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以及可调控的氧化还原活性,来提高电化学性能。文中还对不同MOFs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为我的能源存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辅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具体案例,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的指导意义以及实际的应用前景。例如,在讲解MOFs的孔道调控时,书中不仅会阐述相关的理论模型,还会提供详细的合成步骤和表征数据,让你能够亲手复现这些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MOFs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评分

对于我这样在生物医学领域摸索的研究者来说,书中关于MOFs在药物递送和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介绍,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详细阐述了MOFs如何通过其优异的载药能力、可控的释放行为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递送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同时,书中也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MOFs的荧光性质或引入发光基团,来实现其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为我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也让我对MOFs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广阔前景充满期待。

评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MOFs设计策略的详细论述,这部分内容绝对是这本书的亮点之一。作者不仅罗列了各种设计思路,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了每种策略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例如,在设计具有特定气体吸附性能的MOFs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控配位原子、引入功能性基团、甚至通过后修饰来优化材料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其中关于“晶体工程”的章节,对我启发很大。作者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溶剂热法、水热法等合成方法,精确控制MOFs的晶型、粒径和形貌,并解释了这些因素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这种将微观结构与宏观应用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MOFs的实际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MOFs长期稳定性问题进行的深入探讨。这是一个在MOFs实际应用中非常关键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环节。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坦诚地分析了MOFs在水、热、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挑战,并详细介绍了提高MOFs稳定性的各种策略,例如通过引入更强的配位键、构建更致密的结构、或者进行表面包覆等。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合成方法,来克服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拓展MOFs的应用领域。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评分

对卖家很是无语,收到书时书皮和在京东上描述的都不一样,希望给解释一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