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說天下 國傢地理係列:走遍中國
原價:19.90元
作者:《圖說天下·國傢地理係列》編委會
齣版社:暫無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50207516
字數:
頁碼:22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罕見的山水奇景與獨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與珍貴的文明遺存,懸念重重的地球之謎與乾奇百怪的地球之最……世界的多種極緻之美在這裏匯聚、碰撞齣一首自然與人文的交響詩。
《圖說天下·國傢地理係列:走遍中國》以靈動的文字勾勒中國人的山水長捲,以煥彩的圖片講述東西方的地理象徵。4000多處絢麗多姿的地理景觀,8000餘幅美輪美奐的攝影圖片,360萬字30捲本的人文地理巨著,編織齣一次穿越時空的夢幻之旅。
目錄
Chapter 1 京津漫步
朝嚮最經典的方嚮
北京
故宮
頤和園
專題:觸摸北京的曆史印跡
國傢體育場
北京的鬍同
天津
海河
大沽炮颱
Chapter 2
中原巡禮
尋一麯,流轉不恩的華夏之歌
山東
泰山
麯阜孔廟
專題:避暑勝地話山東
河北
白洋澱
壩上草原
承德避暑山莊
河南
龍門石窟
少林寺
專題:韆年韶華——河南的古都
山西
五颱山
平遙古城
專題:“大院”拾零
壺口瀑布
陝西
華山
西安
秦始皇陵兵馬俑
Chapter 3
東三省拾趣
林海雪原的變奏
遼寜
大連
瀋陽故宮
吉林
長白山天池
黑龍江
大興安嶺
哈爾濱
漠河
Chapter 4
塞外風光
長風萬裏且放歌
內濛古
呼倫貝爾草原
額濟納
巴丹吉林沙漠
甘肅
敦煌莫高窟
鳴沙山與月牙泉
寜夏
賀蘭山
新疆
塔剋拉瑪乾大沙漠
白哈巴
喀納斯湖
伊犁草原
Chapter 5
青藏高原之旅
迎接最純粹的陽光
青海
可可西裏
青海湖
西藏
珠穆朗瑪峰
雅魯藏布大峽榖
拉薩
納木措
Chapter 6
西南典藏
下一站,天堂
四川
九寨溝
稻城亞丁
海螺溝
峨眉山
重慶
小寨天坑
長江三峽
雲南
香格裏拉
麗江
大理
石林
西雙版納
貴州
黃果樹瀑布
梵淨山
廣西
灕江
專題:桂林山水甲天下
大圩
……
Chapter 7
兩湖山水
展開最美的水墨長捲
Chapter 8
煙波江南
與時光一起,在此終老
Chapter 9
東南沿海行
伴著海風去呼吸
Chapter 10
港澳颱之旅
加入,這場永不落幕的繁華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我將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一項關於古代陶瓷工藝的深入研究中。我搜集瞭大量相關的學術論文、考古報告以及曆史文獻,其中不乏一些被譽為“裏程碑式”的研究著作。這些書籍的語言風格往往嚴謹而學術,充滿瞭專業術語和復雜的理論分析。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它們,去梳理作者們提齣的觀點,去對照不同學派的研究成果。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早期製陶技術、釉料配方以及燒製方法的論述,試圖從中找到一些新的解讀或者尚未被發掘的聯係。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古籍,我則會藉助專業詞典和學者的注釋,一點一點地啃讀。我還會嘗試去尋找一些相關的圖像資料,比如陶器的考古照片、復原圖以及古代壁畫中的描繪,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實際樣貌。這項研究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對曆史的緻敬,一種對古老智慧的探索。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這個領域的研究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讓那些沉睡在曆史深處的工藝得以重現光彩。
評分最近,我沉迷於一本關於古老航海技術演變的書籍,仿佛穿越瞭時空的界限,親曆瞭那些波瀾壯闊的航海時代。這本書以其生動詳實的筆觸,描繪瞭從最原始的獨木舟到風帆巨舶的漫長發展曆程。我讀到瞭古代民族如何利用星辰和洋流進行遠洋航行,如何依靠經驗和直覺來預測天氣,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建造齣能夠跨越海洋的船隻。書中細緻地描述瞭不同時期造船技術的進步,比如龍骨的應用、帆的設計以及導航工具的革新,這些都讓我驚嘆於人類的智慧和毅力。我仿佛能聽到海浪拍打船體的聲音,感受到海風吹拂船帆的力度,甚至能聞到大海特有的鹹濕氣息。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對人類探索精神的頌揚,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每一次航海的成功,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勇氣和犧牲,是對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的生動體現。
評分剛剛結束瞭那場漫長的跋涉,心裏五味雜陳。這一次,我選擇瞭一條不同尋常的路,一條在地圖上細細勾勒,卻在現實中充滿未知和驚喜的旅程。齣發前,我特意準備瞭一本厚重的旅遊指南,裏麵詳細羅列瞭沿途的每一個城鎮、每一處景點,甚至是每一傢評價頗高的餐館。我沉浸在那些文字描述中,腦海裏早已勾勒齣一幅幅完美的畫麵:古老的城牆在夕陽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蜿蜒的河流穿過蔥鬱的山榖,當地的市場熱鬧非凡,充滿瞭異域的風情。我精心計劃瞭每一天的行程,預定瞭每一晚的住宿,甚至連可能遇到的語言障礙都提前做瞭準備,下載瞭好幾個翻譯軟件。我期待著踏入那些我早已在書中“遊覽”過的地方,去驗證那些文字的真實性,去尋找那些隱藏在細節中的美好。我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心情,渴望將書中的每一個信息都轉化為我眼中的風景,我手中的照片,我心中的迴憶。我相信,所有的努力和準備,都將為我這次的旅程增添一份厚重的底蘊,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我所將要觸及的一切。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閱讀一係列關於未來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書籍,它們勾勒齣瞭一種充滿希望但又極具挑戰性的圖景。這些書詳細闡述瞭如何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平衡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公平。我瞭解到最新的綠色建築技術、智能交通係統、以及循環經濟模式在未來城市中的應用。書中提齣瞭許多創新的理念,比如垂直農場、海綿城市、以及能源自給自足的社區。同時,我也看到瞭其中蘊含的巨大挑戰,例如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如何解決人口增長帶來的資源短缺、以及如何構建更具韌性和包容性的城市社會。這些書籍讓我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城市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對如何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城市的思考。我開始思考,我們今天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塑造著明天的城市形態,而我們所做的努力,都將是為瞭一個更宜居、更繁榮的明天。
評分我剛剛讀完一本關於當代攝影藝術理論的書籍,這讓我對“觀看”本身産生瞭新的思考。書中並沒有直接展示大量的攝影作品,而是著重於探討攝影的本質、攝影師的意圖、以及觀眾的解讀方式。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試圖解構攝影作為一種媒介的復雜性。我被書中關於“凝視”、“觀看的政治性”以及“圖像的權力”等概念深深吸引。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曾習以為常的圖像,思考它們背後可能隱藏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塑造我們的認知和觀念。這本書促使我跳齣瞭單純欣賞畫麵之美的層麵,開始更深層次地去理解攝影作品的社會文化語境。我開始思考,當我們麵對一張照片時,我們究竟在看什麼?我們又是被什麼所引導著去“看”?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攝影藝術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也讓我對未來自己如何進行藝術創作有瞭更明確的方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