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精裝) (英)尼爾·麥格雷戈,餘燕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精裝) (英)尼爾·麥格雷戈,餘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尼爾·麥格雷戈,餘燕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世界曆史
  • 大英博物館
  • 文物
  • 文化
  • 藝術
  • 人類文明
  • 尼爾·麥格雷戈
  • 精裝本
  • 普及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東方博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5165856
商品編碼:13548654014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6-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精裝)

定價:128.00元

售價:102.4元,便宜25.6元,摺扣80

作者:(英)尼爾·麥格雷戈,餘燕

齣版社: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305165856

字數:500000

頁碼:61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80餘幅插圖,全彩印刷★大英博物館館長親自撰寫,大英博物館、BBC聯手打造★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精選100件,展現200萬年人類史★曆時4年,動員100多名館員、400餘位專傢參與★BBC播齣,創下1100萬人口同時收聽的紀錄★位居英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前列★美國版上市周即進入《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榜,在榜時間超過4個月★《星期天泰晤士報》年度曆史圖書,《每日電訊報》年度好書★獲2011年全英博物館“藝術基金奬”★入選中國第十屆文津圖書奬少兒類推薦圖書★全世界隻有大英博物館纔能辦到的世界史撰寫計劃,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巨獻。——《紐約時報》★以完美的冷靜筆觸穿越各個大陸、各種文化與各個時期,《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是以收藏全球文物為宗旨的博物館在當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證,它讓人欲罷不能,充滿瞭深厚的人文關懷,文明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應該閱讀。———《華爾街日報》★《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加之豐富的想象力,通過100件極具代錶性的文物穿越時空,娓娓解讀人類200萬餘年文明曆史。

內容提要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內容簡介:《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由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國傢廣播公司(BBC)聯閤打造,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親自撰寫,一共動員100多名館員、400多名專傢,編撰時間長達4年,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瞭100件*代錶性的物品,全麵展現瞭人類200萬年文明史。這是一項“全世界隻有大英博物館纔能辦到的世界史撰寫計劃”,以廣播形式在BBC播齣時,創下瞭1100萬人口同時收聽的紀錄,《紐約時報》盛贊其為“前所未有的巨獻”。

目錄


序/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導言/來自過去的訊息

部分/人之所以為人

第二部分/冰河時代後的食與性

第三部分/早的城市與國傢

第四部分/文學與科學的開端

第五部分/舊世界,新勢力

第六部分/孔夫子時代的世界

第七部分/帝國締造者

第八部分/古代享樂,現代香料

第九部分/信仰的興起

第十部分/絲綢之路及其延伸

第十一部分/宮牆之內:宮廷的秘密

第十二部分/朝聖者、入侵者和商人

第十三部分/地位的象徵

第十四部分/與神相見

第十五部分/現代世界的入口

第十六部分/次經濟全球化

第十七部分/寬容與褊狹

第十八部分/探索、剝削與啓濛運動

第十九部分/批量生産,大眾宣傳

第二十部分/我們製造的世界

地圖

文物清單

緻謝

作者介紹


尼爾·麥格雷戈,英國藝術史學者,2002年至2015年任大英博物館館長。

1946年齣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學研修德文與法文,後在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攻讀哲學,之後在愛丁堡大學修習法律,1972年取得蘇格蘭律師*。1973年在英國首屈一指的藝術史學院考陶德藝術學院研修藝術史。

1975年至1981年,在英國雷丁大學教授藝術與建築史。1981年至1987年,主編英語世界曆史悠久的美術及裝飾藝術期刊《柏林頓雜誌》。1987年至2002年,主持英國國傢美術館。2010年,獲英國女王頒贈功績勛章。

主要作品有《目睹拯救:藝術作品中的基督形象》《大師之作的誕生》《英國繪畫》《莎士比亞的動蕩世界》等。

文摘


序言



一部宏大的文明畫捲,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 本書以一種獨特而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跨越韆年、遍及全球的文明探索之旅。它並非一部枯燥乏味的年代史,而是一幅生動鮮活的畫捲,通過精選的600多件文物,串聯起人類社會跌宕起伏的宏大敘事。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藏品,不僅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承載著無數故事、思想和情感的載體,它們沉默地訴說著古往今來人類的創造力、智慧、信仰與掙紮。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視角。它不以某個單一文明或地區為中心,而是將目光投嚮整個地球,展現人類文明的多元性與共通性。從非洲早期人類的石器,到美洲瑪雅文明的玉器,從亞洲古代中國的青銅器,到歐洲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再到伊斯蘭世界的精緻陶瓷,每一件展品都如同一個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不同文化在特定曆史時期所達到的高度,以及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流與碰撞。 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將這些看似零散的文物有機地組織起來,構建起一個清晰而富有邏輯的曆史脈絡。他並不滿足於僅僅介紹文物的材質和年代,而是深入挖掘它們背後的文化內涵、社會背景和曆史意義。我們會瞭解到,一件簡單的陶罐如何反映齣農業的起源和定居生活方式的形成;一把鋒利的石斧如何展現齣早期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生存的智慧;一枚古老的錢幣如何揭示齣經濟的貿易往來和政治的權力運作;一件精美的珠寶又如何訴說著社會階層、審美情趣和情感錶達。 本書的敘事方式充滿瞭感染力。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曆史概念和深奧的文化知識娓娓道來,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們在博物館的展廳中漫步,一一解讀那些沉默的展品。他善於捕捉文物的細節,並通過這些細節引發我們的聯想,讓我們超越時空,與那些古老的手藝人、思想傢、統治者和普通民眾産生共鳴。 例如,當我們凝視一件古埃及的紙莎草捲軸時,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古老的文字,更能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對生命、來世以及神祇的敬畏;當我們欣賞一件中國古代的青銅禮器時,我們不僅驚嘆於其精湛的工藝,更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禮儀製度、宗法觀念以及對祖先的崇拜。通過這些生動的例子,本書展現瞭不同文明在麵對共同的挑戰,如生老病死、社會組織、精神追求時,所發展齣的豐富多彩的解決方案和錶達方式。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所呈現的豐富史實,更在於它所傳遞的一種宏觀的曆史觀。它告訴我們,人類的曆史並非一條筆直嚮前的直綫,而是一條蜿蜒麯摺、充滿偶然與必然的河流。不同的文明如同這條河流中的不同支流,它們各自獨立發展,又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生活的世界。通過瞭解人類文明的過去,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當下,並以更廣闊的視野去思考未來。 此外,本書還強調瞭人類文明的韌性和創造力。即使在動蕩的年代、艱難的環境下,人類也從未停止過探索、創造和進步的腳步。從石器時代的火種,到文字的發明,從宗教的誕生,到科學的萌芽,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都凝聚著無數代人的智慧與汗水。這些寶貴的遺産,正是我們今天得以傳承和發展的基礎。 精裝的呈現方式,也為本書增添瞭收藏價值。精美的印刷、高質量的紙張,以及考究的排版,都使得閱讀體驗更加愉悅。書中大量的彩色圖片,更是讓那些遙遠的文物仿佛觸手可及,為讀者提供瞭直觀而生動的視覺享受。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集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它是一次對人類文明史的全麵迴顧,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思想盛宴,也是一次關於我們共同人類身份的深刻反思。無論您是曆史愛好者,還是對世界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本書都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激發您對人類文明的無限探索與熱愛。

用戶評價

評分

腦海中浮現齣一種更具象化的畫麵:我仿佛置身於一片浩瀚的星空中,而這本書,就像那顆指引方嚮的北極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等待著我去探索,去發現。我猜想,它不會拘泥於某個單一的文明或地區,而是以一種宏大的視角,將人類文明的碎片巧妙地拼接在一起,勾勒齣那幅波瀾壯闊的“世界簡史”。我期待它能講述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默默無聞的貢獻者,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被淹沒卻依舊閃耀著的微光。我相信,真正的曆史,不是帝王將相的功過是非,而是無數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所留下的痕跡,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在睏境中的堅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挖掘齣這些隱藏在宏大敘事下的個體生命,讓曆史變得更加鮮活,更有溫度。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全新的曆史觀,讓我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能夠感受到曆史的脈搏,與古人産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當下,也更好地審視未來。

評分

每當看到“大英博物館”這幾個字,我總會想到那些陳列在玻璃櫃裏,散發著古老氣息的珍寶。它們靜默地訴說著曆史,而這本書,我想就是那位最懂得傾聽的智者。我期待它能像一條清澈的河流,緩緩地流淌過人類文明的長河,將那些被遺忘的珍珠,那些閃耀的鑽石,那些沉澱的智慧,一一拾起,呈現在我們麵前。我希望它能展現齣曆史的厚重與深邃,讓我們感受到人類文明發展的漫長而又艱辛的曆程。它可能不會隻關注那些偉大的文明,也可能深入到那些失落的角落,去發掘那些被埋沒的輝煌。我期待它能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渺小卻又堅韌的生命,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閤,都是構成我們共同曆史的一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激發我的好奇心,讓我對那些未知的事物産生強烈的探索欲望。

評分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這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全球性的視野。我不知道書裏具體會講述哪些故事,但光是這個名字,就讓我聯想到那些陳列在博物館裏的珍貴文物,它們仿佛都有著自己的生命,等待著被喚醒,被講述。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非同尋常的視角,帶我們走進曆史的深處,去探尋那些被時間湮沒的細節,去感受那些在文明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印記。我想象著,它可能不會像教科書那樣,以生硬的年代和事件來劃分,而是會從一件件物品,一個個故事入手,將它們串聯成一條條蜿蜒麯摺但又引人入勝的敘事綫。我希望它能展現齣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以及它們如何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今天的世界。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理解曆史的方式,讓我們看到曆史的連續性,也看到曆史的偶然性,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身處的時代。

評分

“簡史”這個詞,總讓我聯想到一種精煉與深刻的結閤。我總覺得,一本真正的好書,能夠用最簡潔的語言,描繪齣最宏大的圖景。這本書的名字,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猜想它應該是一部濃縮瞭人類文明精華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夠像一個引路人,帶領我穿梭於不同的時空,去感受那些曾經存在過的輝煌與失落,去理解那些曾經塑造瞭我們今天的力量。我希望它能夠以一種跳躍性的思維,將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曆史片段聯係起來,展現齣人類文明發展的內在邏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曆史的另一麵,看到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下的個體生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掙紮,他們的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引發我的思考,讓我們對人類的過去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我們的未來有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個古老的咒語,輕輕一念,就仿佛能喚醒沉睡的記憶,開啓一段未知的旅程。我總覺得,一本好的曆史書,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應該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思想的碰撞。我期待這本書能用一種詩意般的語言,將那些遙遠的時空拉近,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我希望它能帶領我走進那些古老的城市,感受那些曾經的繁華與衰落,觸摸那些在時光中沉澱下來的痕跡。我想象著,那些曾經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他們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愛恨,如何追尋意義。這本書,應該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文明的多元與統一,映照齣我們在曆史長河中不斷輪迴的命運。我期待它能引發我的思考,讓我對人類的本質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文化的根源有更清晰的理解。光是想象著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就足以讓我心生嚮往。

評分

我腦海中浮現齣這樣一幅畫麵:一本厚重的精裝書,散發著淡淡的書香,等待著我去翻開。書名“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本身就自帶一種權威感和包容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曆史碎片,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我希望它能夠打破我們對曆史的刻闆印象,讓我們看到曆史的鮮活與多樣。它或許會從一件件陳列在博物館裏的珍貴文物入手,然後追溯其背後的故事,揭示齣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我期待它能夠以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描繪齣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以及它們如何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今天的世界。我希望這本書能激發我的好奇心,讓我對人類的過去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我們所處的時代有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世界簡史”這個詞,總是帶著一種宏大的氣魄,仿佛要將整個人類文明的脈絡都盡收眼底。我一直相信,曆史並不僅僅是過去的記錄,更是當下和未來的鏡子。這本書的名字,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夠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零散的曆史碎片,串聯成一幅完整的畫捲。我想象著,它可能會從某個微小的細節入手,然後慢慢地延伸,直到觸及到整個世界的脈絡。我期待它能帶我領略不同文化的魅力,感受不同民族的智慧,理解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麯摺與輝煌。我希望它能夠打破我們固有的思維定式,讓我們以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曆史,去看待我們自身。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啓迪,讓我們在曆史的參照係中,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及我們未來的方嚮。

評分

光是“大英博物館”這幾個字,就足以讓我心生嚮往,仿佛置身於一個知識的殿堂,即將開啓一段探索之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本打開的時光膠囊,將那些塵封的記憶,那些被遺忘的故事,一一呈現在我眼前。我想象著,它可能不會拘泥於某個特定的時代或地區,而是以一種宏大的視角,縱覽古今,橫跨東西。它或許會從一件小小的器物,一個不起眼的習俗入手,然後層層剝開,揭示齣背後所蘊含的深刻的曆史意義。我期待它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復雜的曆史脈絡變得清晰可見,讓我們在輕鬆的閱讀中,領略到人類文明的波瀾壯闊。我希望它能帶來一種全新的曆史認知,讓我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能夠主動地去思考,去探尋,去感受曆史的溫度。

評分

“精裝”這個詞,總是給人一種儀式感,仿佛這本書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期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智者,用一種平緩而又不失力量的語調,為我們講述那些關於人類文明的故事。我猜想,它不會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會是一種對曆史的深入剖析和解讀。我希望它能帶領我們走齣書齋,去感受曆史的溫度,去理解曆史的厚度。它或許會從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入手,去發掘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下的真實。我期待它能夠展現齣人類文明發展的復雜性與多元性,讓我們看到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與融閤。我希望這本書能引發我的思考,讓我們對人類的過去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我們所處的時代有更清晰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規劃我們的未來。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總讓我産生一種莫名的期待,總覺得它能像一位博學的老者,緩緩地嚮我講述那些遙遠而又近在咫尺的故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開書頁,但光是“大英博物館”這幾個字,就足夠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捲。我想象著,在一個古老而莊嚴的殿堂裏,那些沉默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載著一段塵封的記憶,訴說著人類文明的潮起潮落。它們或靜默地陳列,或張揚地閃耀,都在等待著一個能夠傾聽它們聲音的人。而這本書,無疑就是那位最閤適的傾聽者,它將帶領我們穿梭於不同的時空,觸摸那些曾經鮮活過的生命,感受那些曾經激蕩過的思想。我期待它能打破我們對曆史的刻闆印象,讓我們看到曆史並非枯燥的年代堆砌,而是充滿著人性的溫度和情感的起伏。我希望它能用一種充滿魅力的敘事方式,將那些復雜的曆史脈絡梳理得清晰可見,讓我們在閱讀中獲得啓迪,更深刻地理解我們從何而來,又將走嚮何方。光是想到這一點,就足夠讓我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在這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