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绿色建筑
  • GB/T50378-2014
  • 建筑工程
  • 规范标准
  • 可持续发展
  • 建筑设计
  • 环境工程
  • 节能
  • 建筑材料
  • 绿色环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3947
商品编码:1365919531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ISBN: 1511223947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9月  装帧: 平装    定价: 23.0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正版规范 项目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其绿色化转型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绿色建筑,即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是中国在绿色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国家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系统、量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和规范建筑的绿色设计、建造、运营和改造,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发展,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和环境效益。 本标准的确立和应用,标志着中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方面迈入了更加成熟和规范的阶段。它不仅为新建建筑的绿色设计和评价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实施该标准,可以有效地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健康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标准内容概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以“评价标准”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各个关键方面。该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建筑进行评价: 1. 节能与能源利用(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Utilization) 这是绿色建筑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体包括: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要求对墙体、屋面、门窗等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保温性能等进行严格控制,以减少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热量交换,降低供暖和制冷能耗。 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系统效率: 鼓励采用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设备,优化系统设计,减少能量损失,并推广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多种通风方式的结合应用。 照明系统节能: 要求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并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优化照明设计,降低照明能耗。 可再生能源利用: 鼓励建筑积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能源计量与管理: 强调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有效计量和监测,建立能源管理系统,为建筑的节能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优化依据。 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Water Saving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水资源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建筑的节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考量。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 节水器具与设备: 鼓励使用低流量的给水器具,如节水型水龙头、马桶等,以及高效的节水灌溉系统。 雨水收集与利用: 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冲厕、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市政供水压力。 中水回用: 鼓励建筑设置中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景观用水节约: 推广使用耐旱植物,优化景观设计,减少景观用水量。 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Material Saving and Materi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会消耗大量资源并产生环境污染。本部分内容关注: 建筑材料选择: 鼓励使用可再生、可回收、低环境影响的建筑材料,如竹材、木材、再生骨料等,并限制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材料。 结构材料优化: 提倡采用轻质高强的结构材料,减少材料用量,同时鼓励采用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造技术,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废弃物管理: 强调建筑施工过程中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填埋。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关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环保性,限制使用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有害物质的材料,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4. 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Land Saving and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土地是有限的宝贵资源,绿色建筑在节约土地方面也有明确的要求: 紧凑型建筑布局: 提倡紧凑型的建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占地面积。 低密度开发: 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采用低密度开发模式,保护耕地和自然景观。 场地生态保护: 强调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如植被、地形等。 绿色交通: 鼓励建设绿色交通设施,如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站点等,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交通带来的环境影响。 5. 室内环境质量(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室内环境质量是绿色建筑最直接的体现,关系到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本部分内容关注: 室内空气质量: 强制要求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如甲醛、苯、TVOCs等)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材料,并优化通风设计,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热舒适性: 通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等,确保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体感。 声环境质量: 强调对建筑隔声性能的要求,减少外界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干扰,为使用者提供宁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采光与视野: 鼓励利用自然采光,优化窗户设计,确保室内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照,并提供良好的视野,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视觉舒适性: 关注室内照明的均匀性、色温等,避免眩光,创造健康的视觉环境。 6. 运行、维护与管理(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绿色建筑并非一蹴而就,其绿色性能的实现离不开长期的良好运行和维护。本部分内容包括: 建筑运行监测: 鼓励建立建筑能源、水等资源的运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绿色性能的持续发挥。 使用者培训与指导: 对建筑的使用者进行绿色建筑理念和节能操作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绿色物业管理: 鼓励实施绿色物业管理,如垃圾分类、节能巡查、绿色采购等。 建筑改造与更新: 为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提供评价依据和技术指导,推动现有建筑的绿色升级。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采用“技术经济政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上述各项技术指标的符合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最终划分出绿色建筑的等级。通常,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星级越高,表明建筑的绿色性能越优越。 一星级绿色建筑: 满足基本的绿色建筑要求,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室内环境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二星级绿色建筑: 在一星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各项绿色性能,综合性能更加优越。 三星级绿色建筑: 代表了当前绿色建筑的最高水平,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均达到或超过了极高的标准,是绿色建筑的典范。 应用价值与推广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政策引导与法规支撑: 该标准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在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可以参考该标准进行差异化管理。 市场推动与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能够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如能源、水费),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价值,吸引更多注重环保和生活品质的购房者或租赁者,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与行业进步: 标准的实施能够激励建筑设计、施工、材料生产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整个行业的绿色化水平。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推广有助于减少建筑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实现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国际交流与合作: 作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有助于与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接轨,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更加注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评估,更加强调智能化、低碳化、韧性化等理念,并与智慧城市、循环经济等更宏观的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结语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作为一部重要的国家标准,为推动中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实施不仅是对建筑品质的提升,更是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福祉的郑重承诺。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我们能够共同建设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和专业的规范感。对于我这样一名对建筑行业略知一二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里面蕴藏着关于绿色建筑最权威、最详细的解读。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部分。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绿色”的建筑,不仅仅要节能环保,更要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那么,这本规范是如何从采光、通风、空气质量、隔声等方面来衡量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的?它是否会鼓励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建材,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以及提供良好的隔声性能?这些细节的探讨,对于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至关重要,也让我觉得绿色建筑的价值更加多元化。同时,我也会仔细研究书中关于“可持续性”的评价内容,它是否会涵盖对建筑选址、交通便捷性、场地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不应该仅仅是独立于环境的孤立存在,而应该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套全面的指导,让我们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共同打造更加绿色、更加美好的未来建筑?这些问题的解答,都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认识绿色建筑的内涵,以及它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绿色”的目标。

评分

这本书,《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手册,不如说是一份对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权威宣言。我一直坚信,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钢筋水泥,更是承载着人类生活、文化与梦想的载体,而绿色建筑,则是这种承载更加智慧、更加负责任的表现。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是,书中是如何将“节地”这一概念进行量化和评价的。在我看来,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而绿色建筑恰恰需要以更加集约、高效的方式来利用土地。这本书是否会鼓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方式增加绿化面积,或者对建筑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进行优化指导?它是否也会关注到对原有土地生态的保护和修复?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无限的绿色可能。此外,我还会密切关注书中关于“节水”的具体措施。我始终认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建筑作为用水大户,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这本书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采用节水型器具、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方式,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用水量?它是否也会关注到景观用水的优化设计?这些深入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从而为构建一个节水的社会做出贡献。

评分

我拿到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多的是一种对行业前沿的渴望和学习的决心。我总觉得,建筑业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更加关注其对环境和社会的长远影响。而绿色建筑,正是这种理念的最佳体现。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绿皮书”,为我们指明了通往可持续建筑未来的方向。我非常好奇的是,它在“节能”方面是如何具体量化的?在我看来,节能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更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本书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设备配置、能源管理等多个环节,来达到节能的目标?它是否会鼓励使用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以及智能化的能源监测和控制系统?这些细节的探讨,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落地绿色建筑至关重要。而且,我也关注书中关于“节材”的规定。我一直认为,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是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那么,这本规范是如何鼓励和指导我们使用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建筑材料的?它是否会对材料的来源、生产过程以及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深入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规范的评价框架,也让我们对绿色建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绿色建筑的说明书”,它以一种极其详尽和专业的方式,揭示了“绿色建筑”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它。我一直对建筑的“生命周期”概念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不应该仅仅关注它建成后的运行阶段,更应该涵盖从设计、建造、使用到最终拆除的整个过程。那么,这本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它是否会对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材料选择的环保性、施工过程的污染控制,乃至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明确的指导和评分标准?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份技术文件,它更像是指导我们如何构建一个对地球更友好的未来建筑的“行动指南”。我还会反复琢磨书中关于“评价指标”的设定,是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例如,在“节能”方面,除了建筑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否也会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阳能、地热能等?这本规范能否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而非仅仅关注某个单一维度?这些都是我在阅读过程中迫切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也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绿色通行证”,它为我勾勒出了一个清晰、明确、可量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为一名对环保事业抱有极大热情的个体,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建筑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恰恰提供了最权威、最系统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它在“节水”方面的具体要求。我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建筑领域却往往是耗水大户。那么,这本规范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提高建筑的用水效率的?它是否会鼓励使用节水器具,收集和利用雨水,或者对景观用水进行优化管理?这些细节的探讨,让我觉得这本书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同时,我也会仔细研究书中关于“可持续性”的评价内容,它是否会涵盖对建筑选址、交通可达性、场地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不应该仅仅是独立于环境的孤立存在,而应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套全面的指导,让我们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共同打造更加绿色、更加美好的未来建筑?这些疑问的探索,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对绿色建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拿到手的感觉就沉甸甸的,翻开目录,那种严谨细致的学术感扑面而来,瞬间就能感受到它背后承载的专业知识和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我一直对绿色建筑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总觉得它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拥有这样一本官方发布的、有着权威性的标准,就像找到了打开绿色建筑大门的钥匙。我曾经在一些非官方的资料或者网上零散地了解过一些绿色建筑的原则,比如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等,但总感觉不够系统,也缺乏一种可以量化和衡量的标准。这次入手这本规范,就是希望能够从最根本、最权威的层面去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学习它到底是如何进行评价的。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从总则、术语,到各项评价内容的细则,一步步引导读者去认识和掌握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我特别好奇的是,它会如何具体地量化“绿色”这个概念,例如在节能方面,具体的指标是如何设定的?在节水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措施会被鼓励或者强制执行?这些细节的处理,我想才是真正体现这本规范的价值所在。而且,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条文堆砌,而是能够包含一些图示、表格,甚至是案例分析,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毕竟,理论知识再扎实,如果没有实际应用的指导,也很难真正落地。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清绿色建筑的脉络,了解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去践行和评估一项建筑是否真正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这种对行业规范的深入了解,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充满了信心。

评分

阅读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作为一名对建筑行业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人,我一直认为,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实践。这本规范,恰恰从最专业、最权威的角度,为我提供了理解和践行这一理念的坚实基础。我特别对其中关于“健康”和“舒适”的评价维度感到好奇。在我看来,绿色建筑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节省能源,更应该是为了居住者的身心健康着想。那么,这本规范是如何衡量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采光、通风、隔声等方面的?它是否会鼓励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材料,以及采用能够提升室内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这些细节的关注,直接关系到我们每天的居住体验,也让我觉得,绿色建筑的意义更加深远。此外,书中关于“资源利用”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建筑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消耗过程,而绿色建筑则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这本书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管理等环节,来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和环境足迹?它是否会鼓励使用本地材料、可回收材料,或者对建筑的拆卸和再利用有明确的指导?这些问题的解答,都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认识绿色建筑的价值,并将其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思考和生活中。

评分

拿到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庄重与专业。我一直认为,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而绿色建筑,则是这条动脉中最富生机和活力的部分。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最权威的“绿色”指南。我特别想深入了解的是,它在“资源利用”方面的评价是如何进行的。在我看来,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是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那么,这本规范是如何鼓励和指导我们使用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建筑材料的?它是否会对材料的来源、生产过程以及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是否会鼓励使用本地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或者对建筑的拆卸和再利用有明确的指导?这些深入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我也十分关注书中关于“建筑的整体性”的评价。我始终认为,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孤立的个体,而应该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这本书是否会涵盖对建筑选址、交通便捷性、场地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它能否提供一套全面的指导,让我们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共同打造更加绿色、更加美好的未来建筑?这些问题的解答,都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认识绿色建筑的内涵,以及它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绿色”的目标。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时候,内心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期待是因为,绿色建筑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作为行业内最权威的参考,这本规范无疑能提供最准确、最前沿的指导。但同时,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我对规范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担心会遇到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计算公式,从而望而却步。然而,翻阅的过程却给了我惊喜。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都相当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章节之间的逻辑清晰,即使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熟悉的专业词汇,书的后面通常也会有详细的解释和定义。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专注于内容的理解。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部分,我一直觉得,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节能,还包括了其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那么,这本规范在材料的选取上,会有哪些具体的指导?比如,是否会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或者限制使用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这些细节的处理,对于推动整个建筑产业链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我也很想知道,它在评价过程中,是如何平衡不同方面的影响的,比如,在满足节能要求的同时,是否也会考虑建筑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这本规范能否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而非仅仅关注某个单一维度?这些都是我在阅读过程中迫切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也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用一种近乎“百科全书”的严谨,为我打开了绿色建筑这个迷人领域的大门。我一直对如何在城市中创造更可持续的生活空间充满好奇,而这本《正版规范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探索绿色建筑的奥秘。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是如何被纳入评价体系的。因为我理解,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指它建成后的运行阶段节能环保,更应该贯穿于设计、建造、拆除等各个环节。那么,这本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它是否会对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材料选择的环保性、施工过程的污染控制,乃至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明确的指导和评分标准?这让我觉得,这本规范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份技术文件,它更像是指导我们如何构建一个对地球更友好的未来建筑的“行动指南”。我还会反复琢磨书中关于“评价指标”的设定,是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比如,在“节地”方面,它是否会鼓励集约用地,或者对土地的修复和再利用有要求?在“节能”方面,除了建筑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否也会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阳能、地热能等?这些细节的深入分析,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以及它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绿色”的目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建筑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激发了我参与到这场绿色变革中的热情。

评分

新标准必备。就是送货速度有点慢

评分

公司用的,,还可以吧。便宜!

评分

官方正品,非常不错 为了考试买的

评分

适用于初学者,规范是正版的,挺好的适用于初学者,规范是正版的,挺好的

评分

新标准必备。就是送货速度有点慢

评分

还不错 很方便 网上买就是好

评分

好好学

评分

还行 挺好的

评分

公司买的,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