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
| 主編推薦 chief editor's choice |
★央金拉姆,禪修大師,世界級的心靈音樂傢,2011年,獲得格萊美音樂奬,是首位獲格萊美音樂奬的中國籍歌手。她曾是奇正藏藥的創始人,事業巔d峰之時,毅然放棄事業,潛心修行;她曾是堅定的不婚族,卻用600秒定下婚約,從此緣定今生。她獨創“央金瑪歌舞覺醒法”,把音樂、舞蹈和修行融為一體,通過古老的“觀音法門”,使觀者快速進入覺知的境界,深得弟子和觀眾歡迎。
★《大地母親時代的來臨》是央金拉姆修行經曆和體悟的整閤,是一本專為現代忙碌女性而寫的覺醒手冊,幫助女性戰勝內心的煩惱,找迴溫柔慈悲智慧,蛻變為圓滿的女人。陳履安、張德芬、彼得?巴菲特、佩姬?洛剋菲勒、心道法師、陳文茜、楊定一等傾情推薦。
★大地母親時代的來臨即女性能量覺醒時代的來臨。某次在山中閉關的央金,連接到大地母親的訊息:一直在養育人類的地球已經老瞭、受傷瞭,需要再生;大量的女性需要先連接大地母親的能量,纔能促進地球重生,加速人類進化。人類覺醒是女性的使命,男女平衡是女性的功課,女性隻有療愈瞭自己,纔能療愈男人的恐懼,帶領世界走嚮平衡。
★《大地母親時代的來臨》包括書+高保真央金拉姆心靈音樂CD。央金拉姆心靈音樂CD含央金拉姆格萊美獲奬麯目《滿願文》等四首麯目+30分鍾教學,前四首可邊聽邊自性舞蹈,後麵30分鍾可跟隨央金一起發聲唱誦。
|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
《大地母親時代的來臨》即女性能量覺醒時代的來臨。女性的能量,是一種安靜、感性、溫暖、互助、給予、慈悲的陰性力量。好女人帶來好世界。央金行者說:覺醒的女性,將重塑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快樂女人覺醒六法:
在洗碗、拖地、淋浴中覺知觀照,找迴內心的力量
快樂女人覺醒六法是央金根據大師們的教導和親身修行的經驗,總結齣來的六個方法,分彆是“發現自性”“提升自心”“認清自心”“迴歸自性”“實現願心”“任運自心”。這六個方法能幫助現代人,特彆是現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覺醒。
央金瑪歌舞覺醒法:
女性覺醒的特殊途徑,通過聆聽、唱誦、自性舞蹈達到覺醒
央金瑪歌舞覺醒法是央金的獨特修行法門,方法很簡單,隻是在自己的傢中唱歌、跳舞,在靜心的音樂中迴歸,在自性的舞蹈裏覺醒。這是來自觀音耳根圓通法門的“歌中禪,覺之舞”,帶領大傢在真實生活中,獲得平靜而喜悅的覺醒。
| 目 錄 Table of Contents |
推薦序 認清自心和生命的真相 陳履安
推薦序 老公的用處 陳宇廷
推薦序 擁抱美麗,找迴女性的力量 賽娜?善賓
推薦序 從內心的覺醒來影響外在世界 彼得?巴菲特
推薦序 重新恢復女性能量 佩姬?洛剋菲勒
推薦序 女性覺醒自助手冊 漢娜?斯特朗
前言 找到女性覺醒的鑰匙
第d一章 大地母親時代的來臨
來自大地母親的訊息
人類覺醒是女性偉大的使命
央金瑪覺醒六法
第二章 央金瑪覺醒六法之一—— 發現自性:與內在的覺醒大師相遇
發現自性:體驗到頭腦背後的觀察者
第三章 央金瑪覺醒六法之二—— 提升自心:居傢四課練覺性
傢,就是一個女人的道場
居傢第d一課:創造環境
居傢第二課:禪修
居傢第三課:清理
居傢第四課:隨處練心
第四章 央金瑪覺醒六法之三—— 認清自心:運用煩惱修行
認清自心:運用情緒和煩惱修行
不生氣就是女人保持年輕的秘法
從憤怒中發現不動的自己
另一個大覺醒:憤怒和覺醒的能量本質相同
突破更大的煩惱:體驗死彆,瞭解生命無死
第五章 央金瑪覺醒六法之四—— 迴歸自性:與自心相應
迴歸自性:就是與自心相應
體會到本性明光的自性
第六章 央金瑪覺醒六法之五—— 實現願心:自覺覺他菩薩行
實現願心:活齣自己的劇本
心靈音樂探索之路
跟隨內心直覺開放自己,奇跡一路發生
終於實現願心,心靈音樂連接東西方
第七章 央金瑪覺醒六法之六—— 任運自心:讓一如狀態變成生活行為
任運自心:讓一如的狀態變成生活行為
音樂讓我和一如連接
第八章 央金瑪歌舞覺醒法
覺醒之音、覺醒之誦、覺醒之舞
央金瑪歌舞法與覺醒六法的關係
附錄 我的修行生活
後記 少走彎路
| 在綫試讀 Online Previews |
央金瑪覺醒六法之二——提升自心:居傢四課練覺性
傢,就是一個女人的道場
自心是我們生命的本源,但是我們與這個源頭分離不是一天兩天瞭。我們經過長期的後天教育,習慣瞭用頭腦思維,
而不是用心去感受的生活模式。頭腦把我們帶入一個和外境分離的世界,離生命本源愈來愈遠,煩惱自然就愈來愈多。
當發現自心以後,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次又一次重新連迴這個本源。
禪修就是保持覺性,是開發我們如明鏡一般的自心的重要方法。禪修的形式有“靜中禪”和“動中禪”,要相互搭配。
靜中禪,就是靜坐。我們可以在傢裏布置一個環境,也可以找個角落,藉由靜坐使自己安靜下來,更清晰地觀察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各種念頭、情緒與煩惱。由靜生定,由定生慧。
動中禪,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做傢務事或自性舞蹈,來練習保持覺性,與自心連接。帶著覺性做傢務、舞蹈、行走,會幫助身體脈絡暢通,容易放下頭腦的思維,使身體能量流動起來,身心輕鬆,煩惱減少,歡喜心自然升起。
自己的傢,是一個女人待的時間zuid久的地方。傢,就是一個女人的道場,也是你散發愛的能量的地方。所以提升自心,zuid好的地方就是你的傢。
居傢第d一課:創造環境
現代人的身心都被忙、恐懼、煩惱綁架瞭,先好好愛和體貼一下自己。體貼不是跑到外麵去逛或購物,而是在自己的傢裏創造一個適閤自己靜心的小環境,一個給自己能量的充電站。還可以做一些神聖的祈請,與本源連接。讓自己的覺性升起,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持續的練習會極為有用。
在傢裏找到讓自己安住的空間
我們一迴到傢就很忙,總是有很多的傢務瑣碎事情,讓自己忙個不停。雖然是在自己傢裏,但我們通常沒有一處能讓自己一下子就安住下來的空間。其實,這個安住的空間是可以創造的,不是隨便給自己擺張桌子就完瞭,你要用內心去感覺,哪裏感覺起來很舒適。
你需要一個坐下來就不想動的地方,不是多麼豪華,也不是多大的空間,那是一個讓自己心靈休息的安靜角落。去感覺傢裏有什麼地方適閤自己。要具有安全感,不會被打擾,是一個很放鬆安靜、溫暖舒服的小空間。
心靜下來,慢慢就會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放一個小墊子,或者是舒服的矮沙發。讓身心能靜下來,觀看自己的心,這樣效果比較好。你可以在這個小地方培養一個能量的磁場,一坐下來馬上就能靜下來,緩解疲勞,能量就會集中起來,變成你隨時恢復能量的小站。
傢是你心的顯現
首先安靜下來,保持覺性,將自己放在當下的感覺裏。單純地坐下來,單純而專注地看看整個屋子,把心放在屋子裏麵,從看看每一個細節開始……你自然就知道,這個屋子應該怎麼布置。
心在當下的時候,正確的答案會從心裏齣來。一開始,心zuid有可能會告訴你,屋子裏麵東西太多、太亂瞭。這其實就是心在告訴你,你的身體在這麼滿的地方感到很堵塞。如果你聽從內心的聲音,做清理之後,身體馬上會感到輕鬆和舒適。這就是禪宗的“藉境練心”。通過清理外境,自然清理你的內心。
如果持續做清理屋子的功課,你慢慢會體悟到房子就是你內心世界的顯現。我和先生搬過很多次傢,因此做清理房子的功課已經持續十年以上。所以我們居住的傢,就是我們練習清理頭腦和順暢脈絡的道場。
通過丟東西練習放下
這十幾年下來,我的修行生活在不停地行走中,我也不停地搬傢。我搬傢並不是從這裏搬到那裏,而是大老遠來到不同的國傢和地區,所以麵臨要大量丟東西的狀況。這個時候,我便看到自己對鍾愛傢具的留戀和執著,就慢慢從這裏下手。是我的貪念,還是我真的需要它,結果其實大部分都是自己用不到的東西。我就學習送人和丟東西。
時間久瞭,我就訓練齣分辨自己真的要什麼、不要什麼,再也不給自己找麻煩、買過多的東西瞭。多年的功課做下來,房子的東西變得少瞭,身心感到非常輕鬆。
多餘的東西zuidhao是送給需要的人,如果捨不得就拿到舊貨市場處理掉;如果還是捨不得,那就寜可暫時租地方放起來,也不要堆在傢裏。
房子和空間會告訴你怎麼布置它
因此,我對空間的布置自然就體驗齣一套心法。每到一個地方,我就自然能布置齣適閤那個環境的空間。
其實空間自然會告訴你它適閤怎麼布置。但是,你首先要有一個和空間默契溝通的能力,要對當下的空間有尊重的心,不要急著把你自己的主觀經驗放進去。
首先在房子還是空屋的狀態下,你安靜地感覺一下,這裏怎麼布置zuid適閤?我需要的功能是什麼?怎麼樣我纔會覺得zuid舒服?我現有的傢具,哪些適閤在這個空間,哪些不適閤?韆萬不要隻因為自己擁有捨不得丟掉,而把不適閤的東西隨便塞在某個角落裏。這樣,就像穿瞭一件不適閤你的衣服一樣,非常彆扭。
與其齣傢,不如在傢創造安靜樸素的生活
女性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傢裏,修行,就是要落實在生活中。
我們不可能齣傢做個聖人,事實上大部分人並不適閤齣傢。齣傢人在寺院或修道院裏過著非常簡單樸素的生活,但他們也通過在寺院裏做雜事來修煉心。
我在寺院裏住過,齣傢也隻是一種生活方式。隻是寺院裏的環境比起世間還是比較單純,有點像在學校裏生活。我們在傢裏也可以創造這種安靜樸素的生活,如果你在自己傢裏找不到這種安靜和安住的力量,那在寺院裏麵時間久瞭,你也是住不習慣的。
我們也不可能搬到大自然裏住。自己的心裏不平靜,就是搬到大自然裏,過幾天你還是會嫌鳥叫聲太吵。
我們也不可能丟下自己的傢,因為還有一大堆的牽掛,那麼還是從自己的傢下手zuid容易。怎麼過好自己的日子,還是心裏的問題。
從慢慢清理自己的屋子開始,你就會不經意開發齣內心的空間和快樂。
| 關於評論 Editorial Reviews |
無
我一直覺得,市麵上很多關於“靈性成長”的書籍,要麼太偏嚮宗教化,讓我這個世俗人感到疏離;要麼就是太空泛,讀完感覺雲裏霧裏,不知道如何落地。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它精準地找到瞭中間的那條平衡綫。它既有深刻的、源自古老智慧的洞察,又有非常現代、非常接地氣的操作建議。比如它提到如何處理人際衝突時的“鏡映效應”,就是說對方讓你生氣的地方,往往是你自己內心最恐懼或最抗拒的部分。這個觀點我立刻就想到瞭最近與一位同事的摩擦,迴頭細想,果然如此。這不是在指責我,而是在邀請我嚮內看。對於我這種需要在職場和生活中不斷權衡取捨的人來說,這種既能保持對世界的敏感度,又能構建強大內心防禦的工具書,是極其寶貴的。它沒有讓我成為一個與世隔絕的隱士,反而讓我更有力量去麵對這個喧囂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很巧妙,它不是那種綫性遞進的讀物,你甚至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讀起。我比較喜歡它穿插使用的那些“小故事”和“禪宗公案”,它們像一個個小小的閃光點,照亮瞭那些晦澀的哲學概念。例如,關於“放下執念”的那段,作者引用瞭一個關於“風箏綫斷瞭”的寓言,那個畫麵感極強,讓我立刻理解瞭“放手不代錶放棄,而是承認事物本來的去嚮”。我發現自己過去總是在試圖抓住那些本就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彆人的看法、已經過去的機會、尚未發生的未來。讀完這個故事後,我迴傢清理瞭堆在角落裏很久的舊物,不是因為需要斷捨離,而是突然意識到,這些“物品”對我精神空間的占用,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用最溫柔的方式,挑戰瞭你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鬆開瞭那些緊握的拳頭。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禪修大師”這個標簽有點警惕,總覺得容易落入故作高深的陷阱。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它極其平易近人,像鄰傢老奶奶在爐火邊講故事,沒有佶屈聱牙的術語,也沒有那些故作玄虛的境界描述。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日常修行”的定義。書裏提到,洗碗、走路、等待紅綠燈,這些瑣碎到讓人想逃離的瞬間,纔是真正的道場。我以前總是把“修行”和“打坐一小時”劃等號,一旦錯過那個時間段,就覺得今天一天的修行就報廢瞭。這本書徹底打破瞭這個觀念,讓我意識到,修行不是一項需要額外擠齣來的時間任務,而是生活本身的一種態度轉變。我試著在排隊買咖啡的時候,不去拿齣手機刷新聞,而是專注於感受咖啡豆被研磨時的氣味和機器發齣的輕微嘶嘶聲,那種專注帶來的滿足感,比刷到任何一條熱點新聞都要持久和踏實。這本小冊子,與其說是理論指南,不如說是一份生活態度的“使用說明書”。
評分那張附贈的光盤,我一開始隻是隨手放進瞭電腦裏,覺得這種“心靈音樂”通常都是一些重復的、聽著讓人犯睏的背景音。但那天晚上,我因為一個工作上的決策失誤感到非常沮喪,心煩意亂到幾乎無法入眠。鬼使神差地,我戴上耳機,播放瞭其中一段標注為“脈輪平衡”的麯子。我必須承認,這音樂初聽起來有點怪異,混雜著一些我不太熟悉的異域樂器聲,但慢慢地,我的注意力就被那種緩慢而有規律的節奏牽引住瞭。我沒有刻意去“冥想”,隻是任由思緒飄散,然後又被音樂的低頻引導迴來。大概聽瞭二十分鍾,我發現自己的呼吸變得很深,緊綳的肩膀放鬆瞭下來。第二天早上醒來,那件讓我糾結瞭一晚上的事情,似乎一下子變得清晰瞭許多,不是說問題解決瞭,而是我處理它的心境完全變瞭。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遠比那些激昂的、口號式的勵誌音樂來得有效和持久。
評分這本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那種帶著泥土芬芳的米黃色調,讓人一看到就感覺心緒沉靜下來。我本來是抱著一種比較功利的心態想找點提升效率的方法,畢竟生活節奏快,總感覺時間不夠用。但翻開目錄,那些關於“內在河流”、“覺察的深度”之類的標題,立刻就給我一種強烈的提醒:這本書要談的,恐怕不是教你如何跑得更快,而是如何走得更遠,甚至如何停下來欣賞沿途的風景。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那個比喻,關於城市裏的霓虹燈和真正的星空,那種落差感很震撼。讀瞭幾頁關於“呼吸的藝術”那部分,我開始嘗試書裏說的那個“三段式呼吸法”,起初很不自然,像個初學遊泳的人在水裏亂撲騰,但堅持瞭幾天後,早上醒來時,確實感覺到那種淺淺的、浮躁的焦慮感減輕瞭不少。它沒有給我那種“喝下這碗雞湯,明天就能功成名就”的虛幻承諾,而是非常紮實地引導你重新校準自己的“內部指南針”。對於那些常年被外界噪音裹挾的人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安靜的避風港,讓你重新聽見自己內心的微弱聲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