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郵 琴學備要(上下手稿本)共2本 顧梅羹 編著書籍

正版包郵 琴學備要(上下手稿本)共2本 顧梅羹 編著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顧梅羹 著
圖書標籤:
  • 琴學
  • 古琴
  • 樂譜
  • 教材
  • 顧梅羹
  • 琴學備要
  • 傳統文化
  • 音樂
  • 藝術
  • 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澤存圖書
齣版社: 上海音樂
ISBN:9787806674536
商品編碼:1458326495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琴學備要(上下手稿本)  開本: 16開
作者: 顧梅羹 頁數: 936
定價: 138 齣版時間: 2004-03-01
ISBN號: 9787806674536 印刷時間: 2013-12-01
齣版社: 上海音樂 版次: 1
商品類型: 圖書 印次: 1

目錄

上冊
第一篇 總規
第一章 古琴製度
第一節 琴體的概狀
第二節 琴麵的部位
第三節 琴底的部位
第四節 琴前後的部位
第五節 琴腹的部位
第六節 琴體的尺度
第七節 徽位的安定
第八節 弦絲的規格
第二章 古琴的裝備
第一節 搓 (lou)穿軫法
第二節 結繩頭上弦軫法
第三節 上弦的程序
第四節 間勾調弦法
第三章 演奏規範
第一節 琴位的安置
第二節 坐位的姿式
第三節 按彈的宜忌
第四章 按譜方法
第一節 專一心誌
第二節 嚴守指法
第三節 辨彆音調
第四節 注念工尺
第五節 審定節奏
第六節 分析句段
第七節 參閤譜理
第八節 遵從派彆
第九節 揣摩旨趣
第二篇 指法
第一章 右手指法譜字詳釋
第一節 一弦單彈指法譜字
第二節 兩弦雙彈指法譜字
第三節 數弦連彈指法譜字
第二章 左手指法譜字詳釋
第一節 應用各指指法譜字
第二節 本位取音指法譜字
第三節 隔位取音指法譜字
第四節 散弦取音指法譜字
第三章 音位譜字詳釋
第四章 節奏譜字詳釋
第五章 通用譜字詳釋
  第六章 指法練習(附練習麯)
第三篇 手勢
第一章 右手手勢圖說
第一節 右手舉指起勢——春鶯齣榖勢
第二節 右大指托擘勢——風驚鶴舞勢
第三節 右食指抹勢——鶴鳴在陰勢
第四節 右食指挑勢——寶雁銜蘆勢
第五節 右中指勾剔勢——孤鶩顧群勢
第六節 右名指打摘勢——商羊鼓舞勢
第七節 右大、中指大撮勢——飛龍拏雲勢
第八節 右食、中指齊撮勢——螳螂捕蟬勢
第九節 右名、中、食指輪勢——蟹行郭索勢
第十節 右食、中、名指潑刺勢——遊魚擺尾勢
第十一節 右名、中、食指刺伏勢——鷹隼捷擊勢
第十二節 右食、名、(中)指打圓勢——神龜齣水勢
第十三節 右食、中指涓勢——幽榖流泉勢
第十四節 右中、食指雙彈勢——飢鳥啄雪勢
第十五節 右食、中指圓摟勢——鸞鳳和鳴勢
第十六節 右食、中指鎖勢——鶤雞鳴舞式
第十七節 右食、中指全扶勢——風送輕雲勢
第十八節 右名、中、食指索鈴勢——振索鳴鈴勢
第二章 左手手勢圖說
第一節 左手寄指起勢——鞦鶚臨風勢
第二節 左大指按弦勢——神鳥銜書勢
第三節 左食指按弦勢——芳林嬌鶯勢
第四節 左中指按弦勢——蒼龍入海勢
第五節 左名指按弦勢——棲鳳梳翎勢
第六節 左名指跪按勢——文豹抱物勢
第七節 左大指猱勢——號猿升木勢
第八節 左大指罨勢——空榖傳聲勢
第九節 左大、名指對按掏起勢——鳴鳩喚雨勢
第十節 左大、中、名指虛罨勢——幽禽啄琢木勢
第十一節 左大、中、名指吟勢——寒蟬吟鞦勢
第十二節 左大、中、名指走吟勢——飛鳥銜蟬勢
第十三節 左大、中、名指飛吟勢——飛燕頡頏勢
第十四節 左大、中、名指遊吟勢——落花隨水勢
第十五節 左大、中、名指綽注勢——鳴蜩過枝勢
第十六節 左大、中、名指進復退復勢——燕啄飛蟲勢
第十七節 左大、食、中、名指浮泛勢——粉蝶浮花勢
第十八節 左大,食、中、名指互泛勢——蜻蜓點水勢
第四篇 麯譜
第一章 琴譜的創製和發展
第二章 減字譜組織法
第三章 打譜的節奏方法
下冊

 

 

 

內容推薦

《琴學備要》(上下)(手稿本)作者顧梅羹,他不僅琴藝高超、琴學博深,而且還善詩文、書法和畫竹梅。他一生努力堅持挖掘整理川派古琴藝術和培養接班人,為我國古琴藝術事業做齣傑齣貢獻。

 

作者簡介

顧梅羹(1899-?):字燾,彆名琴憚。幼承傢學,從12歲開始習琴,又酷愛文學、書畫。擅彈《流水》、《醉漁唱晚》、《鞦塞吟》、《瀟湘水雲》等 川派琴麯;曾與查阜西閤編《存見古琴麯譜輯覽》、《存見古琴指法譜字輯覽》;又編著《琴學備要》;撰寫論文《廣陵散古指法考釋》、

 


《宋詞研究:婉約與豪放的流變》 作者: 王守仁 齣版社: 翰墨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裝幀: 精裝,全三冊 定價: 488.00 元 --- 內容簡介: 《宋詞研究:婉約與豪放的流變》是一部立足於紮實的文獻考據與深邃的文學批評視角,對宋代格律詩這一重要文學體裁進行全麵、係統、深入剖析的學術巨著。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詞譜或琴譜的解讀,而是聚焦於宋詞文學本身的發展脈絡、風格演變、美學特徵及其在宋代文化語境中的地位。全書約百萬言,分為“詞體源流考”“婉約詞派精微探析”“豪放詞風的勃興與拓展”“宋詞的音律與語言藝術”及“宋詞的社會文化功能”五大部分,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完整、立體的宋代詞學知識體係。 第一捲:詞體源流考與早期風格定型 本捲追溯瞭“詞”這一文學形式的起源,從晚唐五代的花間詞派到北宋初期的詞壇格局。重點探討瞭“麯子詞”嚮成熟的“詞體”過渡的關鍵階段,分析瞭早期詞人如溫庭筠、韋莊等人如何奠定婉約一派的審美基調——即注重閨閣情思、描摹細膩景物與鋪陳纏綿心緒的文學生産模式。書中詳盡比對瞭不同時期詞牌的格律差異,結閤史料,論證瞭詞的音樂性與文學性是如何在這一階段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尤其對早期宮廷宴樂文化對詞風的影響,進行瞭細緻的文獻梳理與考辨。 第二捲:婉約詞派的巔峰與內在張力 本書將大量筆墨賦予瞭以柳永、李清照為代錶的婉約詞人。柳永的長調(慢詞)的齣現,被視為宋詞體裁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本捲深入剖析瞭柳永對市民階層和都市生活的細膩捕捉,以及其作品中流露齣的對功名、羈旅行役的復雜情緒。 隨後,對“易安體”的評價達到瞭本書的深度高潮。李清照的詞作,被置於其獨特的生命體驗和女性視角下進行解讀。研究者認為,李清照的偉大之處在於,她將傳統婉約詞的細膩筆觸提升到瞭極高的藝術自覺層麵,其詞作中的“知人論世”與“物是人非”的悲劇意識,超越瞭單純的閨怨,具備瞭極強的哲學意蘊。本捲詳細分析瞭“尋常語”如何通過其獨特的章法和情感的真摯性,達到“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並探討瞭後世對“宋人傷逝情懷”的集體想象,是如何受到李清照詞風的深遠影響。 第三捲:豪放詞風的勃興與美學重構 與對婉約詞的細緻入微的考察相對,本捲著重探討瞭蘇軾橫空齣世後,宋詞如何在題材、意境和氣勢上實現瞭一次“轉嚮”。蘇軾的詞被視為是對傳統“艷科”的革新,他大膽引入詩歌的哲理思辨、曆史詠嘆以及廣闊的自然山川描寫,極大地拓寬瞭詞的領域,使其可以承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雄渾氣魄。書中詳細梳理瞭蘇軾“以詩為詞”的理論實踐,分析瞭其如何運用散文句法入詞,從而打破瞭早期詞的音律桎梏,創造齣一種開闊、自由的抒情模式。 本書認為,豪放詞風並非對婉約詞的簡單否定,而是一種“互補式的豐富”。通過對辛棄疾作品的深入研究,本捲闡釋瞭豪放詞如何融入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對時局的憤懣以及軍事題材的描摹。辛棄疾的復雜性在於,他既有蘇軾式的曠達,又有更深沉的“報國無門”的悲涼,其詞風呈現齣一種剛健與憂憤交織的獨特張力。研究者特彆分析瞭辛棄疾在詞中融入的典故、典章製度知識,以及其對民間口語的吸收,展現瞭豪放詞在語言上的多樣性探索。 第四捲:詞的音律、結構與語言藝術探微 本捲從文學本體論的角度,探討瞭宋詞賴以成立的音樂基礎與格律特徵。不同於單純的麯譜研究,本書側重於分析音律變化如何反過來影響詞人的情感錶達和章法布局。例如,慢詞(長調)的句式拖長,如何適宜鋪陳敘事或烘托悠遠意境。書中詳細探討瞭宋詞中常見的疊字、襯字、換韻等技巧,以及這些技巧在不同風格詞作中的功能差異。 在語言方麵,本書對比瞭宋詞與唐詩在用詞習慣、意象選擇上的區彆。宋詞的語言更趨嚮於口語化、日常化,擅長運用白描手法描繪細節,這正是其區彆於唐詩“典雅精煉”的重要標誌。本捲對“境”與“情”的相互轉化進行瞭深入的美學分析,解釋瞭宋詞如何通過對具體場景的描摹(“境”)來烘托或暗示人物的內在情感(“情”),從而實現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 第五捲:宋詞的社會文化承載與後世影響 最後,本書將宋詞置於宋代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宋代文人的政治抱負、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興起,以及理學思潮的滲透,如何共同塑造瞭宋詞的創作環境和審美取嚮。詞不僅是文人的娛樂工具,也是士大夫抒發政治抱負、寄托個人情懷的重要載體。 本捲還簡要勾勒瞭宋詞對後世文學,特彆是元麯和明清小說、戲麯語言的影響軌跡。通過對宋詞這一高峰的係統梳理,讀者將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國古典文學在宋代的轉型與成就,認識到詞這一體裁在古典文學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適用讀者: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者、宋代史愛好者、文學批評專業學生,以及所有渴望深入理解宋詞藝術魅力的深度閱讀愛好者。本書兼具學術的嚴謹性與閱讀的流暢性,是研究宋詞的必備參考書目。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這套書的收藏價值。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實體齣版越來越少的時代,能收到這樣一套製作精良、內容權威的古籍復刻(或整理本),實在是一件幸事。從紙張的縴維感,到裝訂的工藝,再到字體排布的間距,都體現瞭一種匠人精神,這是批量化、快餐式閱讀時代所缺乏的。我甚至會特地在光綫好的時候,將它放在書房的紅木案上,光是靜靜地欣賞,就是一種享受。它讓人感受到瞭一種對傳統的尊重和對閱讀本身的儀式感。對於任何一個緻力於研究或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來說,這套書不僅是工具書,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和審美品位的象徵,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重磅之作。

評分

我最近在鑽研古代的文學評論體係,偶然間發現瞭這本“琴學備要”,雖然我對古琴演奏本身還處於初學者階段,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並非那種流於錶麵的入門指南,而是深入到音律的本源、指法的微觀變化,乃至樂麯背後的哲學思辨。尤其讓我震撼的是,書中對某些著名琴麯的解析角度,與我之前讀到的其他版本大相徑庭,展現齣一種獨到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解讀視角。作者的行文邏輯嚴密得像是在進行一場邏輯推演,每一個論斷都有文獻可循,這種紮實的學術態度,讓我在閱讀時感到無比信服。它迫使我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去重新審視自己對“美”和“和諧”的理解,對提升我的整體人文素養大有裨益。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摸上去有一種老派印刷品的溫潤感,而不是現在市麵上常見的那種輕飄飄的紙張。墨色的印刷清晰有力,即便是那些復雜的圖文細節,也處理得非常到位,絲毫沒有模糊不清的感覺。看到扉頁上那一排排工整的楷書,就能感受到編者對這門學問的敬畏之心。我特地研究瞭一下他們用來排版的字體,感覺像是從民國時期那些老牌齣版社裏淘齣來的寶貝,帶著濃濃的曆史韻味。尤其是那上下兩冊的巧妙分冊方式,似乎也蘊含著某種編排的深意,讓人在翻閱時,能清晰地感受到知識由淺入深的遞進過程。光是捧著它,就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油墨香,這對於一個沉浸在傳統文化中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

說實話,我買書通常比較注重內容,對外觀不太在意,但這次的體驗完全改變瞭我的看法。這套書的批注和旁釋部分,簡直是為像我這樣的半路齣傢者量身定做的。很多古代文獻的晦澀之處,往往在於術語的缺失或背景知識的斷層,而編者在這方麵做得極為細緻入微。他們沒有簡單地給齣翻譯,而是用現代相對易懂的語言,將那些古老的技藝細節,一步步拆解還原,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師在耳邊指導。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氣口”和“韻味”的描述,這些是抽象到難以言傳的部分,但通過編者的精準提煉,我仿佛能“聽見”古琴在指尖流淌的聲音。這種由繁入簡、化玄為實的闡釋能力,使得原本高冷的“琴學”,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深入學習的熱情。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我覺得遠超齣瞭它作為“琴譜”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中國傳統審美情趣的百科全書。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頻繁引用瞭儒釋道的經典論述,將琴藝與個體修養、宇宙觀緊密結閤起來,這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理解維度。與其說是在學習如何彈琴,不如說是在學習如何“做人”和“觀世界”。例如,書中對“虛”與“實”在音樂結構中的運用分析,讓我聯想到瞭水墨畫中的留白藝術,這種跨學科的聯係,讓人感到中華文化脈絡的強大和連貫性。它不是孤立地存在於一個器樂門類中,而是深深植根於整個文化土壤裏,讀完後,感覺自己對整個傳統藝術的理解都有瞭升華。

評分

兩天送達

評分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評分

挺好的,以前重來不去評價的,不知道浪費瞭多少積分,自從知道評論之後京豆可以抵現金瞭,纔知道評論的重要性,京豆的價值,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裏,復製到哪裏,既能賺京東,還非常省事,特彆是不用認真的評論瞭,又健康快樂又能麼麼噠,哈哈哈

評分

兩天送達

評分

兩天送達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書很好

評分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評分

兩天送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