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视频监控
  • 安防工程
  • 设计规范
  • GB50395-2007
  • 监控系统
  • 工程设计
  • 安防监控
  • 视频安防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1
商品编码:1516960669

具体描述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作 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出 版 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规 格

32开,55页

出版日期

200707

书 号

9158005890704

定价 

12

标准号/图集号

GB 50395-2007    
       
内容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及其群体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2007-08-01实施。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系统构成
5 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6 设备选型与设置
7 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8 供电、防雷与接地
9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
10 监控中心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不包含《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专业,并避免任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痕迹。 --- 图书简介:现代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书名:现代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作者:[此处可虚构一位资深规划专家姓名,例如:张建国 教授] 出版社:[此处可虚构一家权威出版社名称,例如:城市建设科学出版社] ISBN: [虚构的ISBN号] 第一部分:引言与城市化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挑战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工程技术标准,而是旨在为城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土木工程师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宏观而深入的框架,探讨如何在日益复杂和快速演变的城市环境中,设计、建设和管理具有韧性与可持续性的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我们明确不涉及特定行业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具体工程设计规范,而是着眼于支撑整个城市运行的宏观系统逻辑与前瞻性战略规划。 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压力、环境挑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不再仅仅是工程学的堆砌,它要求跨学科的整合思维,将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融入到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本书的基石在于理解“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的理念,即基础设施如何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活力乃至生态健康。 第二部分:核心基础设施系统的战略规划与韧性设计 本导论将城市基础设施划分为几个核心领域进行深入剖析,每一个章节都侧重于系统层面的整合、标准制定背后的哲学考量,而非具体设备的操作手册。 1. 综合交通网络的可持续性重构 本章深入探讨了传统交通模式向以人为本、低碳化转型的规划路径。重点分析了多式联运系统的集成,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线路优化与站点覆盖率研究。我们详尽分析了交通需求管理(TDM)的工具箱,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通勤模式。讨论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的弹性——如何设计道路、桥梁和隧道,使其能够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热浪)的冲击,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安全危机中仍能保持基本服务能力。此部分内容完全不涉及任何特定安防监控设备的安装或集成规范。 2. 水资源与循环经济的水务系统 水资源基础设施的规划是城市生存的关键。本书详细阐述了全生命周期水资源管理的策略,涵盖了从集水区保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调配,到现代化的供水净化工艺。核心内容在于“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如何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如透水铺装、人工湿地、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对洪水的自然调蓄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就地消纳与回用。对于污水处理,本书关注的是能源回收与资源化,例如沼气发电和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将水务系统从单一的废物处理环节转变为资源生产中心。 3. 能源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与智能化转型 面向“碳中和”目标,本部分聚焦于能源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我们审视了集中式电网向智能微电网(Smart Grids)演进的挑战与机遇。详细讨论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如屋顶光伏、社区风能)并网的技术壁垒、经济激励模型以及电网稳定性的维护策略。重点在于能源存储技术(如长时储能、电池储能系统)在提升电网韧性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需求侧管理(DSM)优化高峰负荷,减少对化石燃料备用电厂的依赖。 第三部分:城市韧性、数据治理与法规框架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视角从物理基础设施扩展到支撑基础设施运行的信息流、治理结构和法规环境。 4. 城市韧性评估与系统性风险管理 韧性(Resilience)是衡量现代城市适应力和快速恢复能力的核心指标。本章提供了一套多层次、多指标的韧性评估框架,用于量化不同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能源、水务)之间的耦合关系和潜在的连锁失效风险。我们分析了“单点故障”的识别方法,并提出基于冗余设计、多样化供应源和快速部署预案的系统加固策略。内容聚焦于宏观的风险矩阵分析,而非任何特定安防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 5. 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数据伦理 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数据,但如何安全、高效、公平地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是规划者必须面对的伦理困境。本章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基础设施布局优化中的高级应用,以及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在模拟基础设施性能和灾害响应中的潜力。我们深入讨论了数据采集、存储、共享中的隐私保护法规(如GDPR等国际通行准则的启示)以及防止数据孤岛现象的治理结构建议。 6. 规划法制与跨区域协同 成功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需要稳健的法规和跨越行政边界的协同机制。本书最后探讨了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流程的优化、长期投资回报率(ROI)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公私合作(PPP)模式吸引长期资本投入。我们强调了基础设施标准制定的宏观指导原则,即标准应侧重于性能目标、接口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而非锁定特定的、易于过时的技术实现路径。 结论:迈向适应性城市(The Adaptive City) 《现代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导论》致力于提供一套系统的、面向未来的思考工具。它要求读者超越单一专业的限制,将基础设施视为一个相互依赖、动态演化的复杂有机体。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战略高度和跨界视野,帮助专业人士构建出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实现长期社会经济目标的城市环境。 --- 适用读者对象: 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设施项目的政策制定者、高级工程师、致力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咨询顾问。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准备给公司的一个小型项目做监控布线。之前都是凭着一些零散的经验和网络上的信息来操作,总感觉不够系统,心里也没底。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规范。书中对布线的要求非常细致,从线缆的选择、敷设方式到接口的连接,都有明确的规范。特别是关于防雷、防干扰的措施,这是我之前很少重视的,但对于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确实非常关键。书中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的线缆,如何进行接地处理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专门提到了视频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中继器或者光纤来解决。这些细节的东西,往往是影响系统成败的关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项目问题,还对整个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觉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很多技术书籍虽然内容深奥,但脱离了实际应用场景,往往让人觉得“纸上谈兵”。而这本书则不同,它在介绍技术原理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图示和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种设计方案和施工细节。比如,关于摄像头的安装角度和视野范围的确定,书中就提供了多种测量工具和计算方法,并配有详细的图解,一看就能明白。再者,书中对系统调试和验收的标准也有清晰的阐述,这让我知道,一个安防工程项目,设计只是开始,后期的调试和验收同样重要,而且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工程设计思路,让我从宏观到微观,都能把握住关键点。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专业领域,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也能快速地了解其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这对于我在工作中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我最近才接触到,本来是对安防监控这个领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解,也只是觉得现在社会上安装监控的地方很多,但具体是怎么设计、安装的,就完全不知道了。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就觉得或许能解答我的一些疑惑。拿到手之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详尽,它不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泛泛而谈,而是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切入。书中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前端采集设备(摄像头)、传输网络、后端存储和管理系统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摄像头的选择和布置有非常详细的指导,包括不同场景下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摄像头,如何根据监控范围和分辨率的要求来确定安装位置,甚至还提到了如何考虑光照条件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这一点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真的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地方的监控画面清晰,而有些地方却模糊不清。而且,书中不仅仅是设备,还对整个系统的设计流程进行了梳理,从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到施工图纸的绘制,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说明和要求,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善的安防系统设计需要多么严谨和系统化的考量。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这样一个技术门外汉来说,门槛还是有点高的。它涉及的专业术语很多,像是“码流”、“帧率”、“信噪比”之类的,我都需要时不时地查阅资料才能理解。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所投入的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书中关于系统设计的逻辑和原则,即使是不完全理解技术细节,也能体会到它的重要性。例如,关于传输带宽的计算,书中给出了多种场景下的计算方法和考虑因素,这让我明白,一个稳定的监控系统不仅仅是把摄像头装上去那么简单,背后需要对网络传输能力有精确的评估。再者,书中对系统集成和兼容性的讨论也让我眼前一亮。现在科技发展很快,各种设备层出不穷,如何让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不产生冲突,这绝对是一个技术难题。这本书在这方面就提供了一些思路和规范,指导设计师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构建一个稳定可靠且易于扩展的系统。虽然我无法完全消化所有的技术细节,但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安防工程设计的大门,让我认识到这个行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安防工程领域的“百科全书”!它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从最基础的设备选型到复杂的系统集成,再到后期的维护保养,几乎把一个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从诞生到稳定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都给考虑进去了。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章节,这些内容对于确保工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要知道,安防系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很多法律责任和用户隐私的问题。书中详细列举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并且对如何在设计中遵守这些规定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一点对于正在从事或者即将从事安防工程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保命符”一样的存在。此外,书中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要点也有深入的剖析,比如在金融机构、交通枢纽、商场超市等不同场所,对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安全等级都有不同的侧重。作者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让读者能够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出最适合的系统方案。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考试用上了

评分

不错,正版

评分

正版规范,参考一下。

评分

正品

评分

值得拥有

评分

东西感觉还可以

评分

已经接收,很好!

评分

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评分

正版,不错,买来备考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