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5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5.1 水胶比
5.2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5.3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5.4 砂率
5.5 粗、细骨料用量
6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6.1 试配
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7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7.1 抗渗混凝土
7.2 抗冻混凝土
7.3 高强混凝土
7.4 泵送混凝土
7.5 大体积混凝土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这本书在排版上非常用心,每一页都充实但不拥挤,留白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为每一个重要的术语都提供了清晰的定义,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查阅技术资料的人来说,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作者在内容组织上,非常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的过渡非常自然,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断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精心编写的指南,它能够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精髓,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上那种深邃的蓝色,搭配白色的字样,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拿在手里,厚度适中,翻阅起来不会觉得笨重。书页的纸质也相当不错,摸起来有质感,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我最喜欢的是它的排版方式,章节划分很明确,小标题也很精炼,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图表和示例,这些可视化元素对于理解抽象的理论非常有帮助。特别是那些公式推导的部分,如果有清晰的图示辅助,立刻就能豁然开朗。我个人对工程类的书籍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内容严谨,也要在阅读体验上有所提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让人愿意花时间去深入研读。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规范,不仅仅是罗列条条框框,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读者去理解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参数和数值,而是层层递进地解释了为何需要这些参数,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力求将复杂的概念用最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计算步骤,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并附带了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这些规程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有价值了。它让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指导我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充满了专业术语,但同时又保持了相当的可读性。作者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也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基础知识的铺垫,但一旦你对混凝土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会发现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某些关键章节,作者会通过对比不同方法、不同条件下的设计结果,来强调某个特定参数的重要性,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同时,书中大量的引用和参考,也为我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知识之旅。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应用层面,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的基石,为后续内容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在解释每一个概念时,都会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这让理论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之前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清晰的解答。它不仅教授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度解析让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