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
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
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前言
第一篇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二篇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一九八四》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1903—1950),1949年所著的长篇小说,描绘了未来独裁统治下的恐怖情景。——译注】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
但是我们忘了,除了奥威尔可怕的预言外,还有另一个同样让人毛骨悚然的版本,虽然这个版本年代稍稍久远一点,而且也不那么广为人知。这就是奥尔德斯·赫胥黎【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LeonardHuxley,1894—1963),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博物学家。1932年发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以讽刺笔法描写他心目中的未来世界。——译注】的《美丽新世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也不会料到,赫胥黎和奥威尔的预言截然不同。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从叙事节奏和论述的铺陈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开篇部分往往会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观察点,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像是抛出了一颗小小的引信。随后,作者并不急于给出最终结论,而是耐心地铺陈历史背景、引入相关理论模型,构建起一个宏大的分析框架。整个叙事如同一个精心布局的迷宫,每深入一层,都会发现新的岔路口和更深层次的关联。尤其是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作者总能巧妙地将前文分散的线索汇聚起来,形成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逻辑高潮。这种高低起伏的节奏感,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探讨变得富有张力和戏剧性,仿佛在跟随一位经验老到的向导,穿越一片布满陷阱但风景绝佳的知识丛林,每一步都充满期待和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提出了多少惊世骇俗的观点,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分析和解构我们所处环境的底层逻辑工具。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副新的“眼镜”,能够穿透日常信息的表层迷雾,看到其背后运作的机制和意图。这种思维模型的构建,是无法被短期热点所取代的。它教会的不是“该想什么”,而是“如何去质疑和审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拥有这种“抗干扰”和“深度加工”的能力,比掌握任何单一的知识点都来得重要。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的社会议题,拆解成了可以被个体思考和批判的模块,这使得这本书具备了超越时间局限的持久生命力,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时常拿出来对照现实的案头必备之书。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搏击,作者的逻辑链条极其严密,论证过程层层递进,如同精密的钟表机械,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他似乎总能在看似不相关的现象中,捕捉到背后那条隐秘的、贯穿始终的线索,然后用极其犀利而又充满洞察力的语言将其剖析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某个论断的深度和角度所震撼,不得不深吸一口气,回味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种写作技巧,绝非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一种深厚学养与敏锐现实观察力的完美结合。作者驾驭复杂概念的能力令人叹服,他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用一种既保持了学术严谨性又不失大众可读性的方式阐述出来,这无疑是高超的文字功力。那种带着批判性的力量感,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象,直达本质的核心地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更多是源于它对我们集体心智状态的深度剖析,它像一面冰冷的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不愿面对的真相。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处理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反思。过去那些看似自然而然的行为模式,如今看来却充满了被设计的痕迹和潜在的陷阱。更令人不安的是,作者的论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社会现象详实且冷峻的观察之上,这使得批判的力量更加沉重。它迫使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如何度过时间,是如何进行思考和娱乐的。这种阅读体验是痛苦的,因为揭示真相往往伴随着对既有舒适区的打破,但同时也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了一种跳出日常“迷宫”的视角,让人从迷雾中看到远方的地平线,这种觉醒式的阅读体验是任何消遣娱乐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中信出版社的出品果然在细节之处见真章。封面采用了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而不失高级感,主色调沉稳大气,与书名本身的冲击力形成了有趣的张力。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觉到纸张的分量和印刷的用心,内页的排版也极其讲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朗有度,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翻开书页时,那种油墨特有的清香混杂着纸张的纤维气息,瞬间将我从日常的喧嚣中抽离出来,仿佛进行了一场庄重的仪式。装帧的用心程度,其实已经预示了内容本身的重量,它在向读者宣告:这不是一本可以随意翻阅的快餐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仔细品味的厚重之作。就连书脊的处理,也兼顾了翻阅的舒适性和视觉上的美观,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深度考量,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开始阅读,并珍藏在书架上。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但是这本书包装有点不好
评分1.满意度评价用来对本次购物过程中的京东服务进行评价,评价大于100元的订单可以获得20个京豆;
评分好用,非常好用,值得回购!
评分经典,搞活动时买的,超值
评分送的很快,书很不错
评分1.满意度评价用来对本次购物过程中的京东服务进行评价,评价大于100元的订单可以获得20个京豆;
评分学习学习!???????????
评分好用,非常好用,值得回购!
评分经典书目 经典书目 经典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