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自傳(第二捲):1914-1944

羅素自傳(第二捲):1914-194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伯特蘭·羅素 著 著,陳啓偉 譯 譯
圖書標籤:
  • 羅素
  • 自傳
  • 哲學
  • 迴憶錄
  • 曆史
  • 傳記
  • 英國
  • 20世紀
  • 思想傢
  • 數學傢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商務印書館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08157
商品編碼:1540826640
叢書名: 世界名人傳記叢書(新版)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02-01
頁數:451

具體描述

本書是英國著名哲學傢伯特蘭·羅素的長篇迴憶錄,一共三捲。 第二捲從1914年起至1944年止,記敘瞭羅素這段時間的生活,其中介紹瞭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和平主義立場、第二次婚姻、對蘇聯的態度、在中國的經曆和與中國各界的交往,以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滯留美國講學時所發生的一係列事件。

伯特蘭·羅素的思辨航程:兩次世界大戰間的思想探索與社會介入 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知識巨擘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的宏大思想脈絡,尤其關注其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即1914年至1944年間,如何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堅定的理性信念,以及不懈的社會責任感,穿梭於學術前沿與社會政治的漩渦之中。 此階段的羅素,正值其學術生命力最為旺盛,同時也是其社會活動最為激進的時期。他不僅是邏輯學和數學基礎研究的先驅,更是一位深刻介入時代議題的公共知識分子。本書將係統梳理這一時期羅素思想的演變軌跡,揭示其如何在日新月異的世界格局中,重塑其哲學立場、倫理觀念乃至政治主張。 第一部分:戰爭的陰影與良知的堅守(1914-1918) 1914年歐洲戰火的燃起,是羅素思想曆程中的一個決定性轉摺點。作為一位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羅素對帝國主義戰爭的爆發錶達瞭最強烈的譴責。本書將深入探討他在戰爭爆發初期的復雜心路曆程。 1. 反戰的立場與後果: 我們將詳細考察羅素如何積極投身於反戰運動,特彆是他作為“和平主義者聯盟”(Peace League)的核心人物所扮演的角色。他的政治立場直接導緻瞭其學術生涯遭受的巨大挫摺——失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教職。本書將細緻梳理法院的審判記錄、抗議活動,以及他因此入獄的經曆,分析這些經曆如何磨礪瞭他的公眾形象和思想深度。 2. 邏輯與倫理的交織: 在政治動蕩的背景下,羅素的哲學工作並未停滯。在被禁錮或被邊緣化的時期,他緻力於將嚴謹的邏輯分析應用於倫理睏境的探討。本書將分析《論認識的範圍與局限》(The Analysis of Mind,盡管此書主要完成於戰後早期,但其思想根源深植於對心靈和知識的戰時反思)的早期構想,以及他對知識的確定性與人類情感在戰爭中被扭麯的現象進行的哲學反思。 3. 對民主與自由的辯護: 戰爭期間,國傢機器對公民自由的壓製達到瞭空前的程度。羅素不僅反對戰爭本身,更反對戰時政府以“安全”為名義對言論自由的侵害。本書將考察他在此階段對國傢主義、集體服從的反思,並將其視為其終生對個人自由和理性批判精神不懈捍衛的起點。 第二部分:戰後重建與理性樂觀主義的嘗試(1919-1929) 一戰結束後,世界進入瞭短暫的“和平的幻覺”時期。羅素的關注點從直接的反戰行動轉嚮瞭如何構建一個更理性、更和平的未來社會。 1. 知識分子對社會秩序的重塑: 戰後,羅素開始更係統地思考社會改造的路徑。本書將重點探討他關於教育改革的深刻見解。他認為,要避免下一次災難,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下一代的思維模式。他主張的“新教育”理念,強調培養批判性思維、同情心和獨立判斷力,而非灌輸教條。我們將分析他在《教育與社會目的》(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Order)等著作中展現的教育藍圖。 2. 婚姻、傢庭與性解放的先聲: 1920年代,羅素的生活與思想都帶有強烈的實驗色彩。他與第二任妻子朵拉·布萊剋(Dora Black)共同探索新的傢庭模式,並在著作中大膽挑戰維多利亞時代遺留下來的僵化道德觀。本書將解析羅素對傳統婚姻製度的批判,以及他對兩性關係中平等與自由的追求,這在當時的保守社會中無疑是石破天驚的。 3. 實用主義與科學管理: 羅素在這一時期對技術的態度趨於復雜。他看到瞭科學在提高生活水平方麵的巨大潛力,但同時也警惕著技術被權力濫用。他對“有效組織”的探討,旨在尋找一種既能保持效率,又不犧牲個人活力的社會組織形式。 第三部分:經濟危機與意識形態的衝突(1930-1944) 隨著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的爆發和法西斯主義的崛起,羅素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再次轉嚮宏大的政治經濟結構。 1. 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審視: 大蕭條使羅素對資本主義的弊病有瞭更切身的認識。本書將剖析他如何對當時盛行的經濟體製進行尖銳的批判,並分析他所持有的“溫和的、以個人自由為基礎的社會改良主義”立場,既反對無限製的自由放任,也警惕蘇聯式集權社會主義的風險。他對“財富的閤理分配”和“工作的意義”的探討,體現瞭其人道主義關懷。 2. 麵對法西斯主義的挑戰: 1930年代,歐洲政治的極化對羅素的和平主義構成瞭前所未有的考驗。麵對納粹德國和墨索裏尼的侵略野心,羅素不得不重新審視“反戰”的絕對性。本書將詳細梳理他如何從一個堅定的和平主義者,逐步轉嚮對納粹政權必須被武力阻止的承認。這種態度的轉變,並非對自身原則的背棄,而是對“邪惡的本質”進行理性權衡的結果。 3. 邏輯與科學哲學的深化: 在政治動蕩的背景下,羅素的學術核心工作仍在持續。他與懷特海閤作的《數學原理》的影響力持續擴大,但本書將更側重於他本人在這一階段對科學方法論的進一步反思。他試圖建立一個更加穩固的知識論基礎,以應對時代帶來的懷疑主義浪潮。 總結: 1914年至1944年是羅素在思想上完成從純粹的形而上學傢嚮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共思想傢轉型的關鍵三十年。本書旨在呈現一個立體、復雜且充滿矛盾的羅素形象——一個既能在象牙塔內處理最抽象的邏輯問題,又能在街頭巷尾為受壓迫者發聲的鬥士。他的經曆深刻地反映瞭二十世紀上半葉西方知識分子所麵臨的道德睏境與知識責任。他的思考,是理解現代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如何麵對戰爭、危機與極權挑戰的不可或缺的藍圖。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那種沉靜的藍色,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預示著裏麵將要展開的,是一段怎樣不凡的人生。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個在西方哲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名字——伯特蘭·羅素。雖然標題明確指齣瞭是“第二捲”,涵蓋瞭1914年至1944年這個時間跨度,我卻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個人生階段,這位思想巨匠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想象一下,一個在和平年代就已經聲名鵲起的學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下,又將如何思索,如何行動?1914年,那一年發生的一切,是多麼的改變世界,也必定深刻地影響瞭羅素的個人命運和他的哲學思考。我尤其好奇,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如何平衡學者的身份與社會責任,他的政治立場又是如何形成的?我期待著在書中找到答案,看到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羅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課本上的那個抽象的哲學符號。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我希望它能打開我通往理解那個時代、理解一位偉大思想傢內心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他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並發齣振聾發聵的聲音。

評分

《羅素自傳(第二捲):1914-1944》這個標題,仿佛在召喚我進入一個充滿智慧與挑戰的三十年。羅素,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思想的光芒,而這段特定的人生時期,又正值人類曆史上最劇烈的動蕩時期之一。我很好奇,這位以嚴謹著稱的邏輯學傢,在麵對戰爭的無情、社會的不公時,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波瀾。我設想,他可能會在書中剖析戰爭的根源,批判政治的愚昧,同時,他也可能在其中講述他個人的生活故事,那些不為人知的喜怒哀樂。我尤其期待看到,他在那個充滿矛盾和衝突的年代,如何保持他獨立的思想,以及他的哲學理念,又是如何影響著他在社會問題上的立場和行動。這本書,在我看來,將不僅僅是一份個人經曆的記錄,更是一次與一位偉大靈魂深入交流的機會,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他的思想體係,以及他如何用一生的智慧,去探索和塑造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評分

翻開《羅素自傳(第二捲):1914-1944》這本厚重的書,我的思緒立刻被帶到瞭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燃起,而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依舊籠罩。這三十年,對於整個世界而言,都是一段充滿巨變和挑戰的時期,對於羅素這樣一位思想傢,其人生經曆也必定是跌宕起伏。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他如何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去觀察和反思那個時代的重大事件,他對於戰爭、和平、自由、正義等核心問題的看法,是如何在經曆中逐漸形成和深化的。我希望他能夠坦誠地分享他在社會運動中的經曆,以及他所麵臨的壓力和睏境。同時,我也對他在這個時期,在個人生活中所經曆的喜怒哀樂,以及他與周圍人的關係,充滿好奇。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一次深入瞭解這位偉大的哲學傢,在曆史洪流中的一次生動而真實的呈現,讓我得以窺見他思想的深度,以及他作為一個人,在時代浪潮中的掙紮與堅持。

評分

這本《羅素自傳(第二捲):1914-1944》的裝幀,簡潔而富有質感,傳遞齣一種內斂的智慧。我一直對羅素的早期思想,特彆是他在邏輯學和數學哲學上的貢獻深感敬佩,但對於他人生中更為復雜的社會參與和情感經曆,則知之甚少。1914年到1944年,這三十年,恰恰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全部曆程,這是一個何等波瀾壯闊、又充斥著無數苦難的時代。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窺見羅素是如何在如此劇烈的曆史變革中,保持他的理性和他對真理的追求。他是否在戰爭的殘酷麵前,重新審視瞭人類的理智和道德?他又是如何應對社會動蕩和他個人的傢庭、情感生活的變故?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的羅素。他那些極具挑戰性的觀點,那些對社會不公的批判,在那個年代,必定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堅持。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與一位偉大靈魂對話的機會,一次深入瞭解他思想深處,以及他如何用他的智慧和行動,去影響那個時代的契機。

評分

看到《羅素自傳(第二捲):1914-1944》這個書名,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個飽經風霜但依舊目光銳利的智者形象。1914年,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年份,一個時代的轉摺點。而1944年,戰爭即將走嚮尾聲,世界格局又將麵臨重塑。在這三十年間,羅素的人生軌跡,必然與曆史的宏大敘事緊密交織。我尤為好奇的是,當他的思想在邏輯和數學的純淨領域之外,開始碰撞現實世界的政治、社會和倫理難題時,他又是如何處理的?是繼續以一種冷靜的、理性的視角去剖析,還是會受到情感的驅動,做齣更具激進色彩的錶達?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現他作為一位公共知識分子的掙紮與擔當,他如何直麵戰爭的荒謬,如何捍衛和平的價值,以及他在個人生活中,是否也經曆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挑戰。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自傳,更是一麵鏡子,摺射齣那個時代的光影,也摺射齣一位偉大的思想傢,在動蕩年代中的堅守與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