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長阿含經
原價:68.00元
作者:宗文 點校
齣版社:宗教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802544628
字數:290000
頁碼:43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長阿含經》22捲,後秦弘始十四至十五年(412—413年)扇賓沙門佛陀耶捨誦齣,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漢文,道含筆受,譯於長安。
佛陀耶捨是扇賓人,博聞強記,19歲時已能背誦大小乘經兩百多萬言。在沙勒國時,為國王太子所重。鳩摩羅什曾從其受學《阿毗曇》、《十誦律》。因善解“有部”論藏《毗婆沙》,故被後人譽為“大毗婆沙”。鳩摩羅什在後秦大規模地翻譯佛經時。勸後秦王姚興將之迎入長安。在翻譯《曇無德律》(即《四分律》)時,姚興疑其遺謬,讓他背誦民籍、藥方各40頁,三天後按文復查,一字不誤,時人嘆服。
本經大部分內容總結和解釋佛教的基本教理,敘述瞭佛陀的本生、曆劫故事、成道經過及其弟子們的活動。還有一部《善生經》為在傢人講持傢處世、敬事父母等。讀此經讓人仿佛置身於兩韆多年前的古印度,聆聽佛陀的教誨,進行一次宗教文化的重陶。
目錄
總序
長阿含經序
長阿含經第一分
捲第一
一、大本經第一
捲第二
二、遊行經第二初
捲第三
遊行經第二中
捲第四
遊行經第二後
捲第五
三、典尊經第三
四、闔尼沙經第四
長阿含經第二分
捲第六
五、小緣經第一
六、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
捲第七
七、弊宿經第三
捲第八
八、散陀那經第四
九、眾集經第五
捲第九
一○、十上經第六
一一、增一經第七
捲第十
一三、大緣方便經第九
一四、釋提桓因問經第十
捲第十一
一五、阿劣夷經第十一
一六、善生經第十二
捲第十二
一七、清淨經第十三
一八、自歡喜經第十四
一九、大會經第十五
長阿含經第三分
長阿含經第四分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具挑戰性的,它需要的專注度遠超一般文學作品。文字的密度非常高,信息量也大得驚人,稍不留神就可能錯過一個關鍵的轉摺點。但正因如此,它纔顯得如此珍貴。它不像那種追求娛樂性的讀物,它更像是一份需要被世代守護的智慧遺産。我特彆留意瞭作者描述那些場景時的筆觸,即便在描述極為抽象的概念時,他也能通過極具畫麵感的語言,將那些無形的概念具象化,這一點做得非常齣色。每一次重讀,我都會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微妙之處,這錶明它的內涵是多麼的豐富和深邃。
評分說實話,我是在朋友的極力推薦下纔開始接觸這部書的,一開始我還有點擔心會過於枯燥,畢竟涉及到古代典籍的閱讀總是需要一些勇氣。然而,一旦進入文本,我立刻被那種獨特的韻律感所吸引。作者的遣詞造句極其講究,很多地方的措辭充滿瞭古老的儀式感和莊嚴性,讀起來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迴響。它探討的問題非常根本,關乎“存在”與“非存在”、“苦”與“解脫”這些人類終極的睏惑。我發現自己讀完一個章節後,常常需要停下來,走到窗邊,靜靜地思考很久纔能平復內心的波瀾。這本書對我的世界觀産生瞭微妙但深遠的影響,它教會我用一種更具穿透力的目光去看待日常的瑣碎,去理解生命背後的復雜肌理。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宏大,文字磅礴,讀起來有一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作者顯然對古代的社會結構和宗教思想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構建的世界觀復雜而精妙,每一個細節都似乎經過瞭精心的打磨。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些掙紮、選擇和最終的頓悟,都寫得極其真實,讓人能夠感同身受。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參與瞭一場漫長的精神遠徵,需要極大的耐心去消化那些層層疊疊的哲學思辨。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快餐式的讀物,它要求你沉下心來,去咀嚼那些智慧的碎片,然後自己去拼湊齣完整的圖景。初讀時可能會感到有些晦澀,但隨著深入,那種豁然開朗的喜悅感是無與倫比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的是人類精神探索的永恒主題。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結構異常嚴謹,邏輯鏈條極其縝密。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建築師,為我們搭建瞭一個宏偉的精神殿堂。它不是那種一氣嗬成的散文,更像是無數精美雕琢的磚石,每一塊都承載著特定的意義和重量。我喜歡它在敘事中穿插的那種辯證的思考方式,它從不急於給齣唯一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對於那些對古代思想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把那些復雜的術語和概念弄明白,但這份投入絕對是值得的,它帶來的知識增益是紮實且持久的。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展現瞭一種超脫時代的視野。它並非僅僅記錄過去,而是通過對過去核心思想的提煉和重塑,為我們理解現代生活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參照係。我個人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倫理睏境時的那種冷靜和超然,沒有矯揉造作的情緒,隻有對真理最純粹的追求。它以一種近乎詩意的方式,講述著最深刻的哲理,行文間有一種古老的、無可替代的崇高感。讀完之後,你會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被重新洗滌瞭一遍,那些塵世的煩惱似乎都變得渺小瞭。這是一本需要時間來沉澱的作品,它的價值會隨著你的閱曆增加而愈發顯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