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計算機組成原理(第五版 立體化教材)
定價:39.0元
作者:白中英,戴誌濤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030369642
字數:538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提要
本書介紹計算機處理機係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內容包括:計算機係統概論;運算方法和運算器;存儲係統;指令係統;中央處理器;總綫係統;外圍設備;輸入輸齣係統。 本書是作者對“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程體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綜閤改革的具體成果之一。 本書內容全麵,概念清楚,係統性強,注重實踐環節與能力培養,形成瞭主教材、輔教材、CAI光盤、試題庫光盤、網絡教材光盤、教學儀器、實驗、課程設計等綜閤配套的教學體係。全書文字流暢,便於自學,有廣泛的適應麵,是大專院校計算機係的教材,也可作為全國成人自學考試用教材。 本書版獲1992年教材特等奬,第二版獲1997年教學成果二等奬,第三版於2000年12月被中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全國暢銷書”。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序言
我當時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瞭能夠理解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為什麼一個程序運行起來會快或者慢,以及如何通過調整代碼或者選擇閤適的硬件來優化性能。這本書的“無盤”字樣吸引瞭我的注意,我猜想這可能意味著它在講解某些原理時,會側重於抽象的概念和邏輯,而不是依賴於特定的硬件平颱或者操作係統。這對於打好理論基礎來說是件好事。很多時候,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容易陷入對具體實現的細節糾結,比如某個CPU的流水綫有多深,某個緩存的替換算法是什麼。但如果能夠抓住核心原理,比如指令的執行過程、數據的傳輸路徑、存儲的訪問機製,那麼即使硬件發生瞭變化,基本概念依然適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清晰地闡述CPU的設計哲學,內存管理的重要性,以及I/O設備如何與CPU交互。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經典的例子,比如不同指令集架構的優劣對比,或者內存層次結構對性能的影響分析,那就更有價值瞭。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種老舊的紙張質感,加上書名幾個字,讓我想起瞭大學時代在圖書館裏埋頭苦讀的日子。我當初學計算機組成原理的時候,用的不是這一版,但大緻的知識框架應該還是相似的。我記得最頭疼的就是數字邏輯和時序電路那部分,雖然理解瞭原理,但實際畫圖和推導起來總是容易齣錯。後來接觸到一些更高級的課程,比如微處理器設計,纔發現紮實的組成原理基礎有多麼重要,很多概念比如流水綫、指令集架構等等,追根溯源都能在組成原理裏找到影子。這本書的“立體化教材”聽起來挺有意思的,不知道是不是加入瞭更多的圖示或者交互式的內容?如果是的話,對於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應該會很有幫助。我當時學的時候,純文字和簡單的框圖確實不夠直觀。尤其是一些關於總綫、內存組織、I/O接口的設計,如果沒有好的圖例,很容易陷入死記硬背的境地。希望這本教材能在這些方麵做得更好,讓讀者能更輕鬆地掌握這些核心知識。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關注一些關於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最新研究進展,發現它們在底層硬件設計上對算力的需求越來越高。這讓我迴想起當年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的時光,那時候我們討論的還是CPU、內存、存儲設備的基本架構,而現在,GPU、TPU這些專用計算單元已經成為主角。雖然說時代在發展,但計算機組成原理的核心思想,比如如何設計高效的指令集,如何優化數據通路,如何管理內存層次結構,這些 fundamental 的概念依然是理解 modern 硬件的關鍵。這本書是第五版,應該涵蓋瞭近些年的發展,比如一些新的總綫技術,更先進的緩存策略,或者是一些新的指令集架構的理念。我尤其好奇它在“白中英”這個方麵做得如何,我記得當年學的時候,很多教材要麼全中文,要麼全英文,遇到中英混雜的情況,有時候翻譯會有點生硬,或者術語不統一。如果這本書能做到語言流暢、術語規範,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提供英文原詞,那對提高學習效率會很有幫助,尤其是在接觸國際前沿技術的時候。
評分我在工作中經常需要處理一些性能瓶頸問題,有時候問題的根源能夠追溯到非常底層的硬件層麵。這就促使我重新拾起當年學過的計算機組成原理。這本書的書名中“立體化教材”幾個字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暗示著它可能不僅僅是傳統的文字加圖錶,而是會采用一些更具互動性或者多維度的方式來呈現內容。我記得當年學的時候,對於一些關於時序控製、時鍾信號傳遞、或者不同總綫協議(比如PCIe)的工作原理,純粹的文字描述是比較枯燥且難以深入理解的。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模擬仿真工具,或者通過動畫來展示指令的執行流程,那將極大地提升學習體驗和理解深度。我希望它能夠清晰地解釋各種存儲設備(SSD, HDD)的工作原理及其對係統性能的影響,以及CPU內部是如何處理並行指令的,比如亂序執行和超標量技術。這些都是現代計算機性能的關鍵所在。
評分作為一名對計算機底層技術一直保持好奇心的讀者,我對“科學齣版社”齣版的教材一嚮抱有較高的期待。他們通常在學術內容的嚴謹性和前沿性方麵做得比較齣色。這本書的“計算機組成原理”這個主題本身就非常重要,它是連接軟件和硬件的橋梁。我學習這個課程的時候,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抽象的指令和數據,在硬件層麵找到對應的實體和操作。例如,理解寄存器、指令計數器、程序計數器這些概念,以及它們在指令執行周期中的作用,就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本書的“第五版”意味著它應該吸收瞭過去幾年在該領域的一些重要發展和教學經驗,或許在內容組織上會有所優化,更加符閤當前的教學需求。我比較關心的是它在講解那些容易混淆的部分,比如中斷和異常的處理機製,或者 DMA(直接內存訪問)是如何繞過 CPU 來提高效率的,有沒有一些清晰的流程圖或者狀態轉移圖來輔助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