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籍的産生和發展過程我們瞭解,書籍逐漸的發展到輕便、曆久,易於記載、復製文字和圖畫的材料上,通過不斷完善的技術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製,流傳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闡述、貯存與傳播思想文化的功能。書籍是人類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跨入20世紀,書籍已成為傳播知識、科學技術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除瞭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産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傢,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
評分“縹”是青白色絲織物,“緗”是淺黃色的絲織物,古人常用這兩種絲織物作書籍的封皮、封套,“縹緗”等遂成為古代書籍的代稱。
評分二酉
評分古代書籍代稱
評分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
評分今天,人們能夠瞭解中國三韆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韆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麯……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評分 評分今天,人們能夠瞭解中國三韆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韆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麯……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評分中國最早的書籍,齣現於商代,是用竹子和木頭做的。竹子和木頭是常見並容易得到的東西,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之前,缺少閤適的書寫材料,人們就把竹子和木頭削成狹長的小片,用毛筆在上麵寫字。用竹子削成的狹長小片叫“竹簡”,用木頭削成的叫“木簡”,它們統稱為“簡”。簡上通常隻寫一行字,如果寫錯瞭,就用小刀颳去重寫,所以古代把刪改文章叫“刪削”,這個詞一直沿用至今。書籍開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簡也有長有短,最長的三尺,最短的隻有五寸。寫一部書要用很多簡,把這些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編冊多用麻繩,也用絲繩(稱“絲編”)或皮條(稱“韋編”)。古書中提到的“韋編三絕”,說的就是著名思想傢孔子,因為經常閱讀《易經》,把編簡的皮條都磨斷瞭三次。一冊書根據簡的長短決定用幾道編,一般用二、三道編,多的用四、五道編。錶示書的數量的“冊”字,便是一個象形字,很像繩子把一根根簡編連起來的樣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