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合同法总论(第四版) 9787519721855 韩世远著 法理与法律实践 合同法原理

正版图书 合同法总论(第四版) 9787519721855 韩世远著 法理与法律实践 合同法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世远著 著
图书标签:
  • 合同法
  • 民法
  • 法理
  • 法律实践
  • 韩世远
  • 教材
  • 法学
  • 正版图书
  • 第四版
  • 978751972185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21855
商品编码:16096749271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5-3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合同法总论(第四版)

定价:128

作者:韩世远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19721855

编辑推荐

本次修订距离第三版已过去几年时间,结合《民法总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作者对全书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增加了近30万字的内容。《合同法总论(第四版)》体系清晰严谨,包含合同与合同法概述、合同的分类、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债权的保全、合同履行的障碍、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合同解释、合同法及其周边等内容。



目录

比较法与解释论(代四版前言)
三版前言
民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代二版前言)
一版前言
缩略语表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概述
第二节合同法概述
第三节合同法的历史
第四节合同法的原则
第二章合同的分类
第一节合同的分类概述
第二节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
第三节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第四节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第五节诺成合同与要物合同
第六节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第七节一时的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第八节主合同与从合同
第九节预约与本约
第十节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
第三章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合同的订立与成立
第二节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第三节要约
第四节承诺
第五节依要约承诺以外的方式成立合同
第六节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第七节缔约上过失责任
第四章合同的效力
第一节合同的效力概述
第二节有效合同
第三节无效合同
第四节可撤销的合同
第五节效力未定的合同
第六节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第五章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合同履行概述
第二节履行的主体
第三节合同的内容
第四节履行地点、期限、顺序和费用
第五节涉他合同的履行
第六节双务合同的履行抗辩权
第七节履行的受领与拒绝
第八节履行的抵充
第六章债权的保全
第一节债权保全概述
第二节债权人代位权
第三节债权人撤销权
第七章合同履行的障碍
第一节合同履行的障碍概述
第二节不可抗力
第三节情事变更
第四节履行不能
第五节履行迟延
第六节不完全履行
第七节拒绝履行
第八节债权人迟延
第八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一节合同的变更和转让概述
第二节合同的变更
第三节债权让与
第四节债务承担
第五节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
第九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第一节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概述
第二节解除
第三节抵销
第四节提存
第五节免除
第六节混同
第十章违约责任
第一节违约责任概述
第二节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三节第三人的原因与债务人的责任
第四节强制履行
第五节赔偿损失
第六节违约金
第七节减价
第十一章合同解释
第一节合同解释概述
第二节狭义的合同解释
第三节补充的合同解释
第四节修正的合同解释
第十二章合同法及其周边
第一节合同法与侵权法的交错
第二节合同法与消费者法的交错
参考文献
法条索引
事项索引
人名索引



内容介绍

《合同法总论》自2004年出版以来,至今已经一十四载。一本书,也算是一个人的学思记录。2000~2001年,韩世远教授曾在日本法政大学访问研究,因而《合同法总论》第*版有比较浓重的日本法学的影响印迹。2006~2007年以及2009年,韩世远教授两度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访问研究,因而《合同法总论》第二版及第三版逐渐增多了德国法学的影响印迹。2014~2015年,韩世远教授以富布赖特访问学者身份访问哈佛大学法学院,所以,本次修订或许会呈现一些美国法学的影响印迹。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颁布,这是我国迈向民法典的重要一步。该重大事件使《合同法总论》的修订延后。是年8月,韩世远教授又一次访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使《合同法总论》的收尾在德国完成。



作者介绍

韩世远(HAN Shiyuan),1969年出生于江苏丰县,法学博士(1997年)。

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Member of CISG Advisory Council(《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咨询委员会委员);Associate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omparative Law(国际比较法学会会员)。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富布赖特访问研究学者(2014.8-2015.8)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访问学者(2006.10-2007.9,2009.6-2009.9)和高级访问学者(2017.8-2017.11) ;日本法政大学HIF(法政国际交流基金)招聘研究员(2000.10-2001.9)。曾获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4年);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法学科著作类一等奖,2005年) ;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年)等。  







中国刑法学理论前沿探索: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刑法体系中的深化与适用 图书信息: 暂定书名(为区别于您提供的合同法书籍,此处构建一个全新的、具有学术深度的刑法学著作描述) 作者: 某知名刑法学教授(此处隐去真实姓名,以突出内容而非作者的学术光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假设的权威学术出版社) ISBN: 待定(专注于内容阐述) 页数: 约 600 页 --- 内容概要: 本书聚焦于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基石——罪刑法定原则,并将其置于当代中国深化依法治国战略和刑法现代化进程的宏大背景下进行深入、系统的剖析与探讨。它并非对现有刑法条文的简单注释或教材式的知识梳理,而是一部具有前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学术专著,旨在厘清罪刑法定原则在理论上的深刻内涵、历史演变轨迹,以及在当前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复杂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理论溯源与当代重塑”、“核心要素的精细化解构”、“比较视野下的经验借鉴与本土化转型”以及“前沿疑难案件中的适用困境与出路”四大板块,逻辑层层递进,论证充分有力。 第一部分:理论溯源与当代重塑 本部分追溯了罪刑法定原则自古至今在西方法律传统中的演变脉络,重点分析了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该原则如何确立为对抗专制君主权力的坚固壁垒。随后,视角转向中国情境,探讨了该原则在近代中国法律思想的移植与本土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 核心议题包括: 1. 形式法定与实质法定之辩: 详细梳理了“法条明确性要求”与“刑法谦抑性要求”之间的内在张力。探讨了在高度依赖成文法典的中国体系中,如何避免形式主义的僵化,实现实质公平的保护目标。 2. “法益”与“罪刑法定”的互动关系: 论证了罪刑法定原则并非孤立的条文要求,而是服务于刑法教义学中“法益侵害论”的终极保障。分析了在新型犯罪(如网络犯罪、金融犯罪)中,如何准确界定并预先宣告保护的法益,以确保法定性的有效性。 3. 刑法解释学的地位: 批判性地考察了类推制度的历史遗毒及其在当代刑法中的彻底排除。深入阐释了扩大解释、限制解释在不违反罪刑法定前提下的理论边界和操作规范,强调司法解释的定位应严格限制在“说明”而非“创设”的范畴内。 第二部分:核心要素的精细化解构 本部分着重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四大构成要素——“成文法”、“明确性”、“溯及力禁止”和“谦抑性”——进行了微观、精密的教义学分析。 1. 成文法的界定与等级位阶: 探讨了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在刑法制定权上的不同效力层级。重点分析了《立法法》对刑法制定权的严格限制,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在刑法领域“失权”的必然性。 2. “禁止溯及力”的例外情形与界限: 区别于简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本书深入探讨了“新法优于旧法”的绝对化在特定情境下的合理性消解,特别是涉及特殊时期的特别立法和紧急状态下的刑法适用问题。 3. 刑法谦抑性(最后手段性)的量化研究: 首次尝试对“谦抑性”这一模糊概念进行操作层面的审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构建了一套评估行政处罚、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间界限的分析框架,旨在引导司法机关在适用刑罚前进行充分的、结构化的考量。 第三部分:比较视野下的经验借鉴与本土化转型 为深化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现代性,本书引入了德日刑法学体系中关于“构成要件理论”的最新成果,并与英美法系中对“普通法犯罪”的限制进行了对比。 1. 德国“构成要件阶层结构”的吸收与扬弃: 分析了德国三阶层理论中,罪刑法定原则如何内化于“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之中。指出中国刑法在借鉴时,必须警惕脱离中国社会结构和立法传统的理论过度移植。 2. 对“不确定概念”的控制: 比较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不确定概念”(如“情节严重”、“重大损失”)的容忍度差异。提出了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应通过司法解释和判例指引,对这些概念的适用范围进行“技术性锁定”,而非任由自由裁量权泛滥。 第四部分:前沿疑难案件中的适用困境与出路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落脚点,针对当前司法热点和新兴犯罪领域,检验罪刑法定原则的韧性。 1. 网络空间中的“法无明文规定”困境: 针对新型支付手段、虚拟财产、数据安全等领域的犯罪,探讨如何在缺乏精确立法指引的情况下,坚守法定底线,避免司法“造法”的冲动。 2. 单位犯罪的归责与法定性: 深入分析了当前单位犯罪认定中,如何避免对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的任意追责,确保对“犯罪意思”的刑法化要求符合法定、明确的边界。 3. 模糊地带的理论突破: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口袋罪名”的治理思路,主张通过立法改革,用更精确的列举式规定取代概括性条款,以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 总结: 本书以严密的法教义学为工具,以深厚的法哲学为根基,旨在为中国刑法学界提供一个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全面、深刻、富有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平台。它不仅是对既有理论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刑法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有力指引。本书适合刑法学研究者、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以及对刑法基础理论有深入需求的法律专业人士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合同法理论的深入剖析,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作为一个法律从业者,我常常需要在工作中面对各种复杂的合同纠纷,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合同法的基本原理,还特别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这些原理如何被解释和适用。例如,在论述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时,书中并未止步于罗列条文,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无效合同背后的立法意图和法律后果,并结合了大量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使得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意思自治”原则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把这个原则摆出来,而是深入分析了在现代社会中,当意思自治与公共利益、公平原则发生冲突时,法院是如何进行权衡和裁决的。书中对于格式合同的分析也相当到位,指出了其在便利交易的同时可能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救济途径,这对我处理与大型企业签订的合同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合同解释的技巧和方法也进行了详细讲解,比如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并举例说明了不同解释方法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这对于审查和起草合同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是提升合同法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朴实而又深刻的语言所吸引。韩世远教授的文笔并不华丽,却字字珠玑,直击要害。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法学教材那样一板一眼,而是充满了思考的痕迹,仿佛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智慧的对话。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作者并不回避分歧,而是将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司法实践中的不同判决都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述,最终给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考,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书中对于“情势变更原则”的阐释,对我处理一些长期合同中遇到的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合同履行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作者详细分析了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构成要件、法律后果以及与风险负担的联系,并结合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实践,让我对这一复杂制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的讨论也相当精彩,作者分析了两者在构成要件、责任方式上的差异,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进行选择和适用,这对于解决复杂的侵权与合同竞合案件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的书籍,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掌握合同法的知识,更能培养读者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合同法总论(第四版)》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我之前接触过的合同法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要么过于浅显,无法深入。这本书则恰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论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从宏观概念到微观条文,都解释得清晰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合同自由”与“合同限制”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宣扬合同自由,而是深入分析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法律对合同自由施加的各种限制,以及这些限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法律的精妙之处,它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进的智慧结晶。书中对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总觉得只有合同生效后才会有责任,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使合同没有成立,但在缔约过程中一方存在过错,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对于防范交易风险非常有价值。此外,书中关于“合同解除”的条件和后果的分析也非常详细,涵盖了协议解除、法定解除等多种情况,并对解除权的行使期限、解除的溯及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的力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合同法的读者。

评分

初读此书,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座宏伟的法学殿堂,被其中的严谨和智慧深深吸引。韩世远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合同法的百科全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哲学的思辨,读起来让人受益匪浅。书中对于合同法的历史演进和理论流派的介绍,让我对合同法产生了更宏观的认识,理解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合同法所承担的功能和面临的挑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信赖利益”和“履行利益”的区分,这在赔偿损失的计算中至关重要,但往往容易混淆。书中通过清晰的逻辑梳理和生动的案例,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阐释得淋漓尽致,为我理解违约责任的构成和范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另外,书中对“不可抗力”的分析也颇有见地,不仅列举了常见的不可抗力情形,更深入探讨了如何判断某一事件是否构成不可抗力,以及不可抗力对合同履行和责任承担的影响,这对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妥善处理合同事务非常有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著作,它不仅传授知识,更启迪思想,是每一个法律人深入钻研合同法的必读之作。

评分

拿到这本《合同法总论(第四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读的时候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之前对合同法的一些概念总是模棱两可,感觉像隔着一层纱,看书的时候也是东拼西凑,效率不高。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体系构建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合同的成立、生效,到履行、违约,再到合同的权利义务的转移和消灭,每一个环节都讲得透彻。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不安抗辩权、代位权、撤销权,书中都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解释,让你能直观地理解这些法律条文背后的逻辑。韩世远教授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平实,不回避难点,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很多地方甚至有种循循善诱的感觉,仿佛他就在你身边给你讲解。书中的案例选择也很贴近实际,很多都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读起来很有代入感。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合同履行中的注意义务的部分,以前总觉得合同履行就是照章办事,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合同的履行不仅仅是交付标的物,还包括了附随义务,比如保密义务、协助义务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能决定合同是否能顺利履行,甚至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合同法,或者是在实践中遇到合同相关问题需要深入理解的朋友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