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 | 作者 | 蔡昉 | 
| 定价 | 49.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74506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257000 | 页码 | 368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读懂中国经济》回顾和审视了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历程,展望了中国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书中对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奇迹和发展阶段,以及海外对中国经济存在的认知误区进行了深刻分析。中国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之后,面临劳动力转变和人口红利消失的困境,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作者提出应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新一轮增长,为中国经济寻找新出路。本书是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理解中国经济的一部重要作品。 | 
| 作者简介 | |
| 蔡昉 | 
1956年9月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常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包括“三农”问题、就业与劳动力流动、经济改革和发展、收入分配和贫困等。著有《穷人的经济学》《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合著《中国的奇迹》《中国经济》《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系列等。
| 目录 | |
| 篇中国奇迹 | 
章理解经济的发展阶段
节如何划分经济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马尔萨斯陷阱:“大分流”前的漫漫长夜
第三节人口红利驱动的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
第四节刘易斯转折点与中等收入陷阱
第五节索洛新古典增长:创新改变世界
第二章中国经济增长到底有多快
节持续高增长:中国的经济奇迹
第二节如何看待GDP“世界”的判断?
第三节对中国潜在增长率的推算
第四节中国经济奇迹及其延续的逻辑
第三章如何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
节中国发展之谜:诺贝尔奖级别的课题
第二节用批判性思维模式研究中国经济
第三节避免思维偏颇的几个重要范式
第四节转折点还是增长陷阱
第五节破解中国经济“减速”之谜
第四章破除关于人口—经济关系的认识误区
节人口众多并不阻碍经济增长
第二节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
第三节人口红利消失的必然性
第四节劳动力供给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五节刘易斯转折点并不意味二元经济终结
第六节劳动力短缺不是忽视就业的借口
第二篇发展拐点
第五章大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
节如何理解刘易斯转折点
第二节关键时点:从转折点到转折区间
第三节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
第四节“大国经济”有何不同
第六章人口转变与劳动力供给
节中国的人口转变
第二节“未富先老”的魔咒
第三节大逆转: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第四节劳动力短缺与就业难
第五节如何缩小“未富先老”缺口
第七章刘易斯转折点之后的大挑战
节两难:工资该涨还是不该涨
第二节三个群体的困惑:潜在的劳动力脆弱性
第三节“386199部队”:农业劳动力的现状
第四节转折点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八章中国未来的人口红利
节第二次人口红利
第二节巨大潜力:储蓄与养老体制
第三节提高人力资本保持比较优势
第三篇跨过陷阱
第九章中国必须通过的减速关
节“狼来了”并不可怕
第二节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第三节潜在增长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第四节如何提高潜在增长率
第五节如何科学确定增长速度目标
第十章如何认识中等收入陷阱
节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节中等收入陷阱的四部曲
第三节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第四节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第十一章劳动力供给从何处挖掘
节宏观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指标
第二节自然失业率有什么功能
第三节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过犹不及
第四节改革红利效果立竿见影
第十二章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转折点
节公平与效率需重新认识
第二节收入分配拐点:库兹涅茨转折点
第三节体制之弊:收入不公的根源
第四节收入分配不公如何改革
第四篇再创奇迹
第十三章中国能再创经济奇迹吗
节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发展
第二节中国今后的三种命运
第三节如何判断中国经济形势
第四节避免刺激需求的政策取向
第十四章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
节“百年目标”与中国梦
第二节中国版“收入倍增计划”
第三节人口红利的消失
第四节挖掘改革红利
第五节农民工市民化:立竿见影的改革红利
第六节改革的成本收益公式
第十五章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节全要素生产率 145
第二节过度教育还是过度就业 149
第三节哪种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 152
第四节城镇化与包容性增长 154
| 编辑推荐 | |
| 一本书读懂不可能三角、L型增长、马尔萨斯陷阱、二元经济、老龄化、人口红利、改革红利、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陷阱、全球化。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看到一本叫《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的书,光听书名就觉得沉甸甸的,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总觉得,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过去的增长模式似乎遇到了瓶颈,未来该往哪里走,是个既宏大又迫切的问题。这本书,我猜想就是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非常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迷宫中。我期望作者能够超越简单的数据堆砌,深入挖掘那些影响经济走向的深层逻辑和历史渊源。比如,它可能会探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又为何会面临“拐点”?是全球大环境的变化,还是内部结构性问题凸显?更关键的是,这本书的“转型路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有见地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它是否会分析不同产业的转型前景,例如高科技产业、绿色经济、服务业等?又或者,它会侧重于政策层面的解读,分析政府在引导经济转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渴望能够理解这些复杂议题,找到一些思考的线索,而不是被各种专业术语和概念弄得晕头转向。这本书,如果真的能做到“读懂”,那将是对我的一大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大国拐点”这个词,让我瞬间联想到国家发展过程中那些至关重要的历史性时刻,是前进还是徘徊,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将在那个点上被重新定义。而“转型路径”则更进一步,它意味着作者并非只是点出问题,而是会深入剖析一条条可能的道路,为我们描绘出未来发展的蓝图。作为一个对国家发展轨迹和经济脉络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经济复杂性的窗口。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常常令人望而生畏的经济术语和模型,让我能够真正“读懂”,而不是被数字和理论淹没。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变幻莫测,国内经济也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能够有一本深入浅出的读物来梳理和解读,无疑是雪中送炭。我猜想,作者或许会从宏观的视角切入,分析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驱动因素,同时也会毫不回避地指出当前面临的深层矛盾和潜在风险,比如人口结构变化、技术瓶颈、环境压力、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等等。而“转型路径”的探讨,更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对不同转型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政策选择的深度解读。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中国故事”的经济篇章。
评分拿到《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主题非常应时应景。现在放眼望去,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朋友间的闲聊,都离不开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总感觉我们好像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过去的辉煌是毋庸置疑的,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让人心生疑虑。“大国拐点”这个词,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时代情绪。它暗示着,我们正经历一个重大的转折,是向上攀升还是面临挑战,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而“转型路径”,则更是直接指向了解决方案。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帮助我理清思路,理解中国经济在经历高速增长后,所必然面临的结构性调整。它是否会深入分析消费升级、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城乡差距、区域协调等关键议题?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有数据支撑的转型方向和政策建议,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睿智的长者,为我剖析中国经济的肌理,指点迷津,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厚重感和前瞻性:《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过去的增长模式正在面临挑战,仿佛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拐点”。这种感受,在很多经济学家和普通民众心中都普遍存在。因此,“大国拐点”这个词,无疑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它点出了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关键时期,一个需要深刻反思和战略调整的时刻。而“转型路径”,则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结构性问题,比如经济增长的质量、产业升级的压力、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收入分配的差距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中国经济未来转型方向的清晰解读,它可能会探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推动绿色转型,以及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为读者描绘出一条清晰、可行的转型之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现在与未来。
评分《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这个书名,直击当下最核心的经济议题,让人一看就想深入探究。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发展,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毫不为过,但走到今天,似乎触及到了一个“拐点”。过去那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转型路径”的提法,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猜想,作者可能会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个“拐点”的成因,比如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的瓶颈、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等等。而对于“转型路径”的探讨,则是我最为关心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比如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培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为个人和企业如何在新的经济格局下做出应对提供一些思考。总而言之,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清晰认知,那将是极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