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0001428
园林苗木繁育丛书--园林绿化苗木栽培与养护+果树繁育与养护管理大全 2本
9787122231956 9787122235831
上篇 总论
第0章 绪论
,节 园林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2
一、城市园林建设加快,拉动园林苗木生产迅速膨胀 /2
二、个体户苗木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苗木产业的主力 /3
三、经营的树种、品种越来越多 /3
四、区域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3
五、种苗信息传播加快,苗木经营者理念日趋成熟 /3
第二节 园林苗木生产前景分析 /4
一、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苗圃将跟上园林事业新形势的发展 /4
二、苗木同一标准的逐渐完善将大大增加区域间的苗木
营销范围 /4
三、园林苗木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受到重视 /4
,章 园林苗木树种分类
一、以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 /6
二、以树木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 /7
三、以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 /7
四、以园林树木的用途分类 /8
五、以经济用途分类 /9
第二章 园林苗木苗圃地的选择与建园
,节 园林苗圃的合理布局和用地选择 /10
一、苗圃的合理布局 /10
二、苗圃地的选择依据 /10
第二节 园林苗圃的面积计算 /12
....
我对“养护管理”部分的期待是那种能帮助我省时省力的“园艺小窍门”集合,而不是冗长的理论推导。这本书在施肥管理上,详尽地解释了氮磷钾的化学作用以及微量元素的功能,这部分知识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只想知道“我的月季在春天应该施什么肥,秋天又该补什么”的读者来说,过程过于复杂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简洁的表格,明确指出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应该使用的肥料种类(比如缓释肥还是速效肥)及其建议用量,并且最好能附带一些简易的“自制营养液”的方法,利用常见的厨余或农家肥来替代昂贵的专业肥料。这本书似乎更青睐于标准化的、工业化的养护流程,而忽视了园艺爱好者的居家操作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考量,使得它的实用性在家庭园艺领域受到了限制。
评分阅读体验上,我必须承认,我对其中关于“果树繁育”那一册的期待值非常高,毕竟谁不想拥有一片自己的小果园呢?然而,这本书似乎将重点放在了科研级别的嫁接技术和无性繁殖策略上,对于如何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砧木和接穗组合,给出的建议显得非常笼统和保守。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导去进行一次简单的芽接,结果效果并不理想,书里强调的无菌操作环境和精确到微米的切口对齐,在家庭后院的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对于如何通过修剪来调控果树的树形,以达到最大化光照和通风的目的,书中的描述依然停留在比较基础的“疏剪”和“短截”层面,缺乏对不同果树(比如苹果和核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修剪策略的详细对比和案例分析。如果能配上更多不同年龄段果树的“修剪前后”对比图,或者更细致地讲解一下如何用修剪来防治病害的发生,那对我的帮助会大得多。
评分这套丛书光是名字就让我这个园林爱好者心动不已,但实际翻阅下来,发现它更侧重于理论的深度挖掘,而非我所期待的那种手把手的、面向实际操作的园艺指南。比如,在苗木的病虫害防治部分,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各种病菌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这无疑是对植物病理学感兴趣的专业人士极大的福音,对于我这种想快速识别并解决自家后院那几棵月季的虫害问题的普通园丁来说,显得有些过于晦涩和庞杂了。我期望看到的是清晰的图解,告诉我“这种叶斑病通常在什么季节出现,用哪种常见的农药喷洒最有效”,但这本书给我的更多是关于抗性基因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平衡的学术讨论。同样,在绿化苗木的品种介绍上,它似乎更偏向于介绍那些在大型工程项目中会使用的耐逆性极强的树种,对于家庭园艺中那些需要精细打理、观赏性更强的灌木或宿根花卉的介绍就显得有些蜻蜓点水了。总体而言,它像是一本为专业苗圃管理者或在校学生准备的参考书,而非为普通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实用工具箱。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坦白说,有些跟不上时代了。虽然纸质看起来还算扎实,但内页的插图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很多苗木和病虫害的黑白照片,分辨率低得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出版物。在描述如何区分不同品种的幼苗时,这种低清晰度的图片简直是灾难,我根本无法从那些模糊的影子里看出书上所说的“叶缘的细微锯齿”或者“嫩芽的特定颜色”。尤其是在介绍一些细小病斑或真菌孢子形态时,没有高质量的彩图辅助,我们这些视觉学习者只能依靠文字想象,效率自然大打折扣。现在市面上很多园艺书籍都会提供丰富的彩色高清图谱,这套书在这方面显得非常落伍,使得它在作为识别工具的实用性上打了折扣,让人感觉出版方在内容更新和制作工艺上投入的精力不足。
评分从内容覆盖的广度来看,这套书更像是一个“园艺百科全书”的精简版,而不是针对“区域性”苗木管理的专业手册。书名中带有“区域”二字,让我本能地期待它能深入探讨我们这个特定地理区域(比如华北平原或者亚热带季风区)特有的土壤质地、年平均降雨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因素调整灌溉和施肥的配方。然而,书中提供的养护方案似乎是“一刀切”式的,所有的建议都遵循一套通用的园艺法则,缺乏对地域性气候极端变化(如早春倒春寒或夏季特大暴雨)的应对预案。例如,在讲到土壤改良时,它泛泛地提到了有机质的重要性,但没有具体指导如何处理我们这里常见的板结的黄土,也没有推荐本地容易获得的改良材料。这种普适性的指导,对于需要精细化管理特定区域环境的读者来说,显然是不够接地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