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是記載南朝齊王朝二十四年曆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是入梁的南齊皇族蕭子顯。該書初名《齊書》,北宋曾鞏等校定諸史,為區彆於李百藥所撰《北齊書》,始以《南齊書》之名通行後世。原書六十捲,今存五十九捲。是流傳至今的唯yi一部南北朝時期所撰南齊史書。
蕭子顯《南齊書》主要依據齊史官所修國史,對前人相關史著也有吸收。據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和《廿二史劄記》的說法,蕭子顯《南齊書》應是沿用瞭檀超、江淹等所定的國史條例,而對其所立諸誌與類傳則有調整修改。全書含本紀八捲,誌十一捲,列傳四十捲,一般認為原有《序錄》一捲,現已失傳。
中華書局點校本《南齊書》,由王仲犖先生點校,宋雲彬先生編輯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點校和編輯工作,1972年齣版。點校本以商務印書館百衲本影印宋大字本為底本,參校瞭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武英殿本和金陵書局本等版本,同時亦參校《宋書》各誌、《南史》、《通典》、《冊府元龜》、《太平禦覽》、《資治通鑒》和《通鑒考異》等典籍,對前人的校勘成果,則主要采用瞭周星詒、張元濟和張森楷的三種《南齊書校勘記》稿本,以及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等書。點校本比較廣泛地參校瞭各種版本,綜閤前人著述,對清代以來學者的校勘成果汲取尤多,在標點、分段、校勘訂誤等方麵都有不少創見,齣版後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為目前zui為通行的整理本。
此次修訂以原點校本為基礎,遵循《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作總則》和工作程序,糾正原點校本中的錯訛遺漏,統一體例,彌補不足,對原點校本作適當修訂和完善。在充分尊重原點校本成果的前提下,清理復核瞭原點校本的全部校勘記。原校勘記無誤者,保留沿用;可補充新的文獻證據者,適當補充改寫;有誤者加以訂正並另擬校勘記;確實無必要者則予以刪除。原點校本對底本有重要改動而未齣校記以及少數失校之處,酌情補加校勘記。
《南齊書》點校本原有校勘記1756條。修訂本刪去舊校勘記340條,新增校勘記近1000條,修訂本校記增加到瞭2400餘條。此外,改寫舊校660餘條,沿用舊校(含依體例改動)660餘條。同時遵照《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標點分段辦法》,修改完善標點,對個彆分段進行瞭適當調整。
此次修訂以《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國傢圖書館藏宋刻宋、元、明初遞修本為底本,此本係百衲本《南齊書》的底本。選擇此本為底本,既彌補瞭百衲本因修潤描改有失古本原貌的不足,又較好地保持瞭與點校本的一緻性。通校本則另選與底本係統不同,且版本較早、捲目較完整的明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清武英殿本、金陵書局本。以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南宋初刊宋、元、明嘉靖遞修本(即“三朝本”)、百衲本為參校本。充分利用版本和相關文獻資源,以版本對校為基礎,充分運用本校、他校,審慎使用理校。凡底本有誤者,據校本改正,並齣校記說明;義可兩通者,保留底本文字,異文寫入校勘記;校本誤字,一般不予列齣;底本及各通校本、參校本皆誤者,保留底本原貌,於校勘記中說明。
此次修訂高度重視古今學者的學術成果,對清代以降尤其是點校本南齊書齣版以來學術界的校勘與研究成果,廣泛收集並充分參考和采納吸收。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史書情有獨鍾,但很多時候,因為古籍本身的艱澀難懂,常常讓我望而卻步。這次入手這套《南齊書》(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可以說是解決瞭我的一個大難題。首先,這套書的排版設計就非常人性化。字體大小適中,行距閤理,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重要的是,點校本的優勢在這種古籍閱讀中得到瞭極大的體現。當我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確定的詞語時,書中詳盡的注釋就派上瞭用場。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解釋,很多時候還會引用其他的史料來佐證,或者給齣不同的解釋,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一些重要曆史人物的傳記部分,它不僅僅是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通過史料的分析,勾勒齣瞭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曆史作用。比如,在閱讀關於蕭子良的篇章時,我能感受到他對文學藝術的追求,以及他在政治上的局限性。這種深入的解讀,讓曆史人物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是冰冷的名字。總而言之,這套書讓我以一種更輕鬆、更深入的方式,走進瞭南齊的曆史。
評分我對《南齊書》一直抱有一種復雜的情感。一方麵,它記錄瞭那個短暫卻充滿戲劇性的王朝;另一方麵,讀起來總覺得有些晦澀,尤其是那些關於朝代更迭、權力鬥爭的描述,往往讓人感覺頭緒紛繁。然而,這套點校本《南齊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嚮導,引領我穿越曆史的迷霧。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修訂者在處理史料時的嚴謹態度。他們不僅是對文字進行校勘,更是對史實進行瞭反復的考證和梳理。書中對於一些事件的發生時間、人物的隸屬關係,都有非常清晰的脈絡。例如,在描述蕭道成的崛起過程中,書中非常詳細地闡述瞭他如何一步步鏟除異己,是如何利用當時的政治格局為自己鋪路的。這些細節的呈現,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生動,也讓我更能理解那個時代政治鬥爭的殘酷與復雜。此外,點校本的注釋也做得非常到位,對於一些不太常見的詞匯,或者在當時的特定語境下纔有意義的詞語,都有詳細的解釋。這使得我在閱讀時,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圖,也更能體會到那個時代的文化和社會風貌。
評分這套《南齊書》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對南齊曆史瞭解不多,總覺得那段曆史有些零散,不像漢唐宋那麼有清晰的主綫。但拿到這套書後,我花瞭幾天時間粗略翻閱,立刻被它紮實的史料考證和清晰的敘述邏輯所吸引。點校本的修訂,果然名不虛傳,閱讀起來順暢瞭不少,那些容易引起歧義或者難以理解的地方,都有詳細的注解釋義,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一些重要人物的傳記,不僅僅是簡單羅列生平事跡,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的政治手腕、性格特點,以及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決策動機。讀完一些關鍵人物的篇章,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波詭雲譎的南朝宮廷,親曆瞭王朝的興衰更迭。而且,書中配有精美的插圖,雖然不是那種大部頭的圖冊,但寥寥幾筆,便能勾勒齣當時的人物風貌、建築風格,為我的想象增添瞭具體的畫麵感。總之,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南齊曆史,又不想被艱澀文字勸退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絕對是首選。它不僅是一部嚴謹的史學著作,更是一扇通往那個古老時代的大門,讓人沉醉其中,迴味無窮。
評分說實話,在收到這套《南齊書》之前,我對於“二十四史修訂本”這個名頭並沒有太深的感受。總覺得古籍就是古籍,修不修訂,在我這個普通讀者看來,區彆可能不會太大。但是,事實證明我錯瞭。這套點校本真的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首先,它的裝幀就十分考究,紙張的質感、印刷的清晰度,都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打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點校的質量直接影響瞭閱讀的流暢度。我以前閱讀一些古籍,常常會因為錯字、漏字或者模糊不清的文字而卡殼,不得不去查閱其他的參考資料,大大影響瞭閱讀的連貫性。而這套書,幾乎消除瞭這類睏擾。注釋非常詳實,對於一些古代的官職、地名、習俗,都做瞭清晰的解釋,讓我這個對曆史細節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而且,通過通讀,我發現修訂者在保持原文風格的基礎上,對一些史實的考證也進行瞭更新,這對於曆史研究者來說意義重大,對我這樣的愛好者來說,也讓我讀到的信息更加準確和權威。可以說,這套書不僅讓我讀懂瞭《南齊書》,更讓我對傳統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有瞭新的認識。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總是希望能找到那些能夠真正“讀懂”曆史的書籍。這次,這套《南齊書》(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無疑給瞭我一個驚喜。我不得不說,點校本這個“修訂”二字,真的是太重要瞭。它不僅僅是把一些錯字、彆字改過來,更重要的是,它對原文進行瞭一次全麵的梳理和解釋。我發現,在這套書中,很多我之前讀其他版本時感到睏惑的地方,都被清晰地解決瞭。比如,對於一些地名、官職的變遷,或者一些復雜的因果關係,點校者都做瞭非常詳細的注解,甚至會引用其他史書的觀點來作對比,這讓我對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分析,它不僅僅陳述事實,還會嘗試去解釋背後的原因,以及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這一點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它能幫助我跳齣“死記硬背”的模式,去思考曆史的邏輯。而且,這套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質感,讀起來也是一種享受。真心推薦給所有對南齊曆史感興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