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藥顯微鑒定圖典 | 作者 | 趙中振,陳虎彪 |
| 定價 | 398.00元 | 齣版社 | 福建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3549749 | 齣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數 | 頁碼 | 560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中藥顯微鑒定圖典》是一部全麵介紹常用中藥顯微鑒定特徵的專著,分為總論、各論兩個部分。總論介紹瞭作者團隊在顯微鑒定領域的探索路程以及中藥顯微鑒定的標準操作規程。各論分為常用中藥、西草藥例舉以及中成藥例舉三個部分。其中,常用中藥部分收載230種常用中藥材的鑒定應用實例;西草藥和中成藥部分分彆例舉瞭10個鑒定應用實例。基本上每個中藥材的主要內容包括藥材中文名、拼音、藥材拉丁名、來源、藥材或飲片圖、藥材橫切麵簡圖(墨綫圖)、組織特徵詳圖(標注主要部位,並對其作解釋)、粉末特徵圖(包括明視野和偏光顯微數碼照片,並對每個文末特徵作解釋,標號按特徵主次順序排列)和鑒彆要點,部分品種還設有“附注”項,闡述混淆品和多來源品種的顯微特徵的鑒彆與區分。 |
| 作者簡介 | |
| 趙中振 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講座教授。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委員、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中藥材標準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彆行政區衛生署榮譽顧問,美國藥典委員會草藥典東亞專傢組成員,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傳統醫藥臨時顧問等職。長期從事本草學、中藥鑒定學和世界傳統藥物研究。陳虎彪 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中藥課程主任。曾任日本金沢大學藥學部助理教授、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學會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藥雜誌》、《中國藥學》(英文版)等雜誌編委。長期從事植物分類學、藥用植物學及中藥資源學研究。 n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前言 |
| 序言 | |
| 目錄 n 丸散膏丹今當辨 n 中藥顯微鑒彆操作規程 n 根及根莖類中藥 n 人參 n 三七 n 三棱 n 土木香 n 大黃 n 山藥 n 山豆根 n …… n 莖木類中藥 n 木通 n 石斛 n 皂角刺 n 忍鼕藤 n 雞血藤 n 青風藤 n …… n 皮類中藥 n 土荊皮 n 五加皮 n 白鮮皮 n 地骨皮 n 肉桂 n 閤歡皮 n 杜仲 n …… n 葉類中藥 n 大青葉 n 艾葉 n 枇杷葉 n 側柏葉 n 枸骨葉 n 桑葉 n 銀杏葉 n …… n 花類中藥 n 丁香 n 山銀花 n 紅花 n 榖精草 n 辛夷 n …… n 果實及種子類中藥 n 小茴香 n 山楂 n 山茱萸 n 川楝子 n 女貞子 n 王不留行 n …… n 全草類中藥 n 大薊 n 廣藿香 n 馬鞭草 n 車前草 n 仙鶴草 n 半枝蓮 n …… n 藻、菌及其他類中藥 n 鼕蟲夏草 n 靈芝 n 茯苓 n 海金沙 n …… n 動物類中藥 n 水牛角 n 牛黃 n 地龍 n 全蠍 n 雞內金 n …… n 礦物類中藥 n 石膏 n 芒硝 n 硃砂 n 雄黃 n 西草藥舉例 n 大蕁麻 n 小白菊 n 印度人參 n 苦味葉下珠 n 波希鼠李皮 n …… n 中成藥舉例 n 二陳丸 n 人參養榮丸 n 六味地黃丸 n 五子衍宗丸 n 導赤丸 n 杞菊地黃丸 n …… n 附錄 n 顯微鑒定術語縮略語及中英對照錶 n 植物組織顯微特徵簡圖圖例 n 索引 n 藥材中文名筆畫索引 n 藥材中文名拼音索引 n 藥材拉丁名索引 n 藥材基原拉丁學名索引 n n |
這本書我前前後後翻瞭好幾遍,每次都有新發現。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質感和精美的裝幀吸引瞭,感覺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工具書。打開扉頁,趙中振和陳虎彪的名字映入眼簾,這本身就讓人對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有瞭初步的信心。作為一名剛入門中藥鑒定領域的小白,我之前一直苦於缺乏直觀的學習材料,看文字描述總是雲裏霧裏。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書中大量的顯微照片,清晰、逼真,仿佛把顯微鏡下的世界直接呈現在我眼前。每一張圖都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解釋瞭各種特徵,比如細胞的形狀、排列方式、內含物的形態等等。這些細節對於區分相似的中藥材至關重要。我尤其喜歡它在描述不同部位(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時的細緻之處,能夠讓我理解同一種藥材在不同形態下的顯微特徵差異。這本書不隻是簡單地羅列圖片和文字,它還包含瞭很多實用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製備藥材的顯微切片,如何在顯微鏡下觀察,以及如何解讀顯微圖像。這些內容對於提高我的實際操作能力非常有幫助。我經常會帶著這本書,在實驗室裏一邊操作一邊對照,很快就掌握瞭不少鑒定要領。而且,書中對一些常見的中藥材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對它們的內在結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對於理解藥材的藥理作用也有一定的啓發。總之,這本書是我學習中藥顯微鑒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它用最直觀的方式,為我打開瞭認識中藥世界的另一扇大門。
評分這本《中藥顯微鑒定圖典》對我而言,簡直就是打開瞭中藥世界的一扇神奇之窗。我一直對中藥充滿好奇,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看不真切。直到接觸到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中藥的“內在美”。作者們用非常專業且細緻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中藥材在顯微鏡下的百態。那些細胞的形態、排列、壁的厚薄、內部的物質,甚至連那些微小的結晶和紋孔,都被清晰地記錄瞭下來。這不僅僅是枯燥的科學圖像,在我看來,它們更像是中藥材的“指紋”,獨一無二,且信息量巨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種藥材的顯微特徵的詳細解釋,它不僅僅告訴我們“長什麼樣”,還會解釋“為什麼長成這樣”,比如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或者隨著藥材的生長發育過程而産生的變化。這讓我對中藥的認識,從錶麵的藥用價值,深入到瞭植物體內部的結構和功能。我經常會花很長時間去研究書中的插圖,試圖在腦海中構建齣整個藥材的微觀結構,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顯微鏡前。這本書的嚴謹性讓我印象深刻,每一張圖片都經過瞭精確的標示和注釋,這為我們準確理解和學習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對我來說,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啓迪我思考、激發我探索的讀物,讓我對中藥這個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學科,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和熱愛。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年來購買過的最令人驚喜的專業書籍之一。作為一名長期在中藥行業工作的從業者,我們深知準確鑒定中藥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假冒僞劣産品層齣不窮的當下,顯微鑒定顯得尤為關鍵。這本書以其高度的係統性和嚴謹的科學性,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參考。它的編排非常有條理,無論是按照藥材的科屬分類,還是按照藥材的形態特徵來組織內容,都顯得非常科學閤理。我特彆欣賞它在每一個藥材條目下,都詳細列齣瞭顯微鑒定的關鍵點,並且用非常精煉的語言進行瞭概括,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快速掌握核心信息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提供的顯微圖像,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質量極高,分辨率非常清晰,細節方麵處理得非常好,能夠清楚地看到細胞壁的厚薄、紋孔的形態、澱粉粒的大小和形狀、草酸鈣結晶的類型等等。這些微觀特徵往往是區分同科同屬但藥效不同的中藥材的關鍵。除瞭豐富的圖片,作者還加入瞭對這些顯微特徵形成原因的解釋,從植物學、解剖學的角度進行分析,這使得我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能加深對中藥材的理解。我還會經常翻閱書中關於不同鑒彆方法和技術的部分,比如錶麵觀察法、剖麵觀察法、薄片法等,這些都為我們提供瞭多種鑒彆思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顯微鑒定知識體係,從而大大提高我們辨彆真僞、保障質量的能力。
評分當我第一次捧起這本書,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實用價值。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形狀相似、難以區分的中藥材,尤其是那些加工品,肉眼觀察常常會産生誤判。而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藥師,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它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怎麼看”。那些密密麻麻的顯微照片,配閤著精煉準確的文字描述,真的是把一個肉眼看不到的世界,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經常會選取一些我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疑難藥材,然後在書裏對照,發現書中的圖片和描述,總能給我提供關鍵的綫索。比如說,對於一些含有特殊分泌物的藥材,書裏會清晰地展示齣分泌腔、分泌道或者油室的形態,而這些特徵往往是決定藥材品質和功效的關鍵。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藥材的生長環境、植物形態的介紹,這讓我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藥材的來源和特性,從而更好地進行顯微鑒定。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僞品、代用品的顯微特徵也有專門的闡述,這對於我們防範風險、維護市場秩序非常有益。每次閱讀,我都能感覺到作者在這方麵的用心良苦。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樸實,沒有過多的理論堆砌,而是直擊要點,非常符閤我們實際工作者的需求。它不是一本用來“讀”的書,而是一本用來“用”的書,一本隨時放在手邊,需要時就能派上用場的好幫手。
評分這本圖典的齣現,可以說是對中藥顯微鑒定領域的一大貢獻。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圖譜,更是一部承載瞭豐富知識和經驗的著作。從裝幀設計到內容編排,都體現瞭編著者嚴謹細緻的科學態度。我關注的是其在實際應用層麵的價值。很多時候,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中藥材,經過炮製或者長時間儲存後,外觀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時候,僅僅依靠肉眼觀察是遠遠不夠的。而這本書提供的顯微圖譜,就像是為我們提供瞭一把“金鑰匙”,能夠幫助我們透過這些錶象,直達藥材的本質。我特彆欣賞它在描述過程中,沒有迴避那些細微的、容易被忽略的特徵,比如細胞壁上紋孔的類型和分布,內含物的形態和大小,以及各種晶體的種類和數量。這些看似微小的差異,往往是區分真僞、判斷優劣的關鍵所在。而且,書中對這些特徵的解釋,結閤瞭植物解剖學的知識,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這些特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在中藥藥效方麵可能扮演的角色。這對於提高我們對中藥材的認知水平,有著深遠的意義。我還會注意到書中關於一些常見僞品、混淆品的顯微鑒彆方法,這對於我們識彆和抵製劣質藥材,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構建起一套更加科學、更加嚴謹的中藥鑒定體係,為中藥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