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手機攝影”作為一種噱頭,被宣傳瞭很多年,很多人都沉浸在“手機攝影”的標簽中。本書中,作者不再將手機攝影看作是攝影中的一種門類,而隻是把手機看作是一種工具,努力擺脫“手機攝影”帶給我們的枷鎖,讓攝影迴歸到攝影本身。
本書共分為7章,其中前5章是作者用手機拍攝的攝影作品,作者和讀者分享在攝影過程中的一些想法,並在每章的zui後總結瞭如何確定自己的攝影方嚮、如何編輯照片、如何確立一個攝影項目和通過攝影來傳達情感等。後兩章嚮讀者介紹近幾年手機攝影功能發展中可以媲美單反的攝影功能,教讀者怎樣用手機拍齣滿意的人像和美食,以及星空、星軌和光繪。
目錄
D一章
一個人的行走
如果讓現階段的我用幾個詞總結攝影的話,我想起來的D一個詞就是“D處”。我覺得攝影是一個孤D的行為,我這裏說的“孤D”不是無所事事的“寂寞”,孤D是一種自我圓滿的狀態,不需要其他人來補充。攝影對我來說就是一個D處的過程,我需要D處來讓內心歸於平靜,讓自己對周圍的感知能力完全打開,這樣纔能發現和內心契閤的場景或者畫麵。所以我時常都是D自齣門拍照。
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
每個攝影師都要尋找符閤自己內心的拍攝內容,找到符閤自己的一條路。相信大傢一定都看過許多攝影大師的作品,看過之後我們會發現這些大師的作品都是非常D特的,即使是處於同一時期同一地區的攝影大師,他們的作品也會帶有各自鮮明的風格和特點。這就像過D木橋,每一個方嚮zui終隻能走齣來一個人,即使你zui終也能走過那段D木橋,但前人光輝的足跡也會把你的光芒覆蓋。所以,在攝影的過程中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就顯得尤為重要。
D二章
盲目的人群
由於工作原因,我時常去各地齣差參加一些攝影活動,而這些活動大多都是成群結隊齣行,我們跟隨主辦方一起去某些地方集體看風景拍照片。在這之前我是無法想象原來攝影還有這樣的創作方式——所有人來到同一個地方,拍來拍去,zui後大傢的作品都是一模一樣的。我一直都認為攝影zui基本的一點就是要D特,所以每次參加這種活動我都感到很尷尬,不知如何是好。
創建自己的攝影項目
玩攝影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天賦的,另一種是沒有天賦的。而有天賦的人中也分為兩種,一種是J有天賦的,另一種是隻有一點點天賦的。J有天賦的人,他們隻要跟隨自己的心,不將自己的天賦丟失並且能堅持下來,這之後他們隻需要挑選齣閤適的照片就可以整理齣一組完整的作品。而隻有一點點天賦的人和沒有天賦的人,想靠自己平時零零散散的拍攝獲得好的作品是很難的。
D三章
誤以為是故鄉的景物
過年迴老傢的時候,發現兒時zui期待去的那條老街已經煥然一新,全然認不齣瞭。
照片的整理與編輯
本章跟大傢分享的作品是我之前一直在做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講的是,一個人四處尋找傢鄉的影子,找到後卻發現其實傢鄉已經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地點,而變成一個迴憶裏的時間點。這組作品的主題並不是提前預設好的,而是在不斷拍攝的過程中反復地整理編輯,再加上自己D時的所思所想得齣的結果。
D四章
我和我的傢人
每年過年迴傢的一個必選項目就是坐在我的小書桌前翻看傢庭相冊,看到有意思的地方還會叫傢人一起來看。傢庭相冊的確是一個有意思,而且對個人和傢庭來說都非常有意義的東西,但是我傢的傢庭相冊裏隻有我上小學前的照片,這之後的照片不是丟瞭,而是根本沒有拍過。以前我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因為我隻接觸過自己傢的傢庭相冊,覺得它本該就是這個樣子,現在迴想起來,傢庭相冊裏隻有我的童年、姐姐的少年、父母的青年時期,這之後我傢就很少再有集體的拍攝活動瞭。
攝影與情感
在攝影術傳入中國之初,攝影一直擔D著宣傳的角色,它嚮內和嚮外記錄、傳達著國傢的形象,還被賦予瞭記錄曆史、反映時代的使命。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外攝影觀念的傳入,和人人都能用攝影傳達信息的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用攝影來觀照自我、傳達情感。
D五章
自然、旅行與反思
在鋼筋混凝土的文明城市中工作生活久瞭之後,人們會完全忘記自己還處在大自然中,而隻有在旅行的時候纔會想起原來自己也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也是大自然的産物。
在旅行瞭很多地方之後我逐漸發現,越文明的地方,人們的生活就離自然越遠。而在同一地區,大人的生活比小孩離自然更遠。
兩款修圖軟件
選擇手機攝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手機修圖簡單、便捷、容易操作,相比計算機上的PS和LR這兩款專業軟件,手機上的Snapseed和VSCO Cam這兩款軟件使用起來就更加簡單。玩手機攝影如果有瞭幾個自己用得得心應手的修圖軟件,照片的質量會提升很多。這兩款軟件在蘋果和安卓係統上是通用的,而且免費。
D六章
手機人像和美食拍攝
雖然人像和美食是大傢經常接觸到的拍攝內容,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將它們拍好。除瞭拍攝技術的限製之外,很多人還在迷信隻有大光圈單反相機纔可以將人物和美食拍得又好看又有檔次,所以大部分人拿起手機拍攝這兩種題材的時候,打心底裏是不相信可以拍好的。
D七章
徵服星空、星軌和光繪
隨著手機攝影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攝影的錶現與相機的差距越來越小。以前像星空、光繪這些作品,隻能通過相機來完成,而現在,用一部小小的手機就可以做到。
基本信息
書名:手機攝影手冊2 拍齣藝術
ISBN:9787301286203
作者:蔣磊磊 著
裝幀: 平裝
定價:39.00元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開本:32開
頁碼:192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為手機攝影愛好者量身打造的“靈感庫”和“實用指南”。它沒有那些讓人望而卻步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復雜的攝影理念變得通俗易懂。我最欣賞的一點是,書中非常強調“觀察力”的培養。作者會引導你慢下來,去留意生活中的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比如光綫透過樹葉的斑駁,水滴在玻璃上的軌跡,甚至是人潮中一個不經意的眼神。然後,他會告訴你如何用手機去捕捉這些瞬間,並且如何通過構圖和後期來放大它們的美感。書中關於“空間感”的營造,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之前拍照總是拍得很“平”,不知道怎麼讓畫麵有深度,作者通過講解“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前景、中景、背景來創造縱深感,讓我恍然大悟。我開始嘗試著在拍攝風景的時候,尋找有趣的前景,比如一朵小花,一塊石頭,這樣拍齣來的照片立刻就有瞭立體感。而且,這本書還包含瞭很多作者自己的創作故事和心路曆程,讀起來非常勵誌,讓我覺得原來隻要用心,手機也能拍齣令人驚嘆的作品。
評分作為一個對藝術和美學有著不懈追求的人,我一直希望能用手中的手機捕捉到更具藝術感染力的畫麵。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份期待。它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技巧層麵,而是將手機攝影提升到瞭一個“藝術創作”的高度。作者在書中闡述瞭許多關於“視覺語言”的深刻見解,比如綫條的運用,如何引導觀者的視綫,如何通過綫條的疏密、粗細來錶達不同的情感。特彆是關於“重復與節奏”的講解,通過對畫麵元素進行有規律的排列,創造齣視覺上的韻律感,讓我之前對構圖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書中還探討瞭“畫麵的平衡感”和“視覺中心”的構建,教會我如何避免畫麵失衡,如何巧妙地運用輔助元素來襯托主體,讓整個畫麵更加和諧統一。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接受一位藝術史導師的指導,他不僅傳授攝影技巧,更在引導我理解攝影作品背後的藝術原理和審美觀念。我開始更加注重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從平凡的景物中發現構圖的樂趣,嘗試用手機去“畫”齣我眼中的世界。這本書,絕對是手機攝影愛好者通往藝術殿堂的必讀之作。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攝影有興趣但又不得其法的人,尤其是用手機拍照,總覺得拍齣來的照片要麼平淡無奇,要麼就是噪點多、色彩失真。這本書真的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使用各種濾鏡、後期軟件的“速成班”,而是從最根本的“看”開始,教你如何用眼睛去發現美。書中關於“光影”的運用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前隻知道順光、逆光,但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不同角度的光綫會帶來什麼樣的視覺效果,比如側光如何塑造立體感,頂光如何突齣細節,散射光如何營造柔和的氛圍,還給瞭很多針對不同場景(比如室內、戶外、人像、風景)的光綫運用技巧,並且提供瞭大量的實拍對比圖,一看就懂。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關於“情緒錶達”的,作者引導讀者思考照片想要傳達的情感,以及如何通過構圖、色彩、景深等元素來強化這種情緒。我嘗試著將這些理念運用到我的日常拍攝中,比如在拍攝寵物的時候,我開始關注它眼神裏的情緒,嘗試用淺景深突齣它的呆萌,拍齣來的照片立刻就不一樣瞭。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舒服,圖片清晰,文字精煉,一點也不像枯燥的教科書。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給我的手機攝影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覺得手機拍照隻是隨手記錄生活,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手機也能拍齣那麼富有藝術感的作品。它並沒有像很多教程那樣,一上來就講復雜的參數和晦澀的理論,而是從最基礎的構圖講起,而且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比如“三分法”我以前隻知道個大概,但這本書講到瞭黃金分割點和視覺引導綫,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一張照片,它會告訴你為什麼這樣構圖會更好看,光綫如何運用纔能營造氛圍,色彩搭配的原理是什麼。特彆是關於“留白”的部分,我之前總覺得畫麵空空的不好看,但作者用瞭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作為例子,解釋瞭留白如何能夠突齣主體、引導視綫,甚至傳遞情感,讓我豁然開朗。而且,書中還穿插瞭很多作者自己的創作心得和對生活的感悟,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就像是在和一個經驗豐富的攝影師朋友聊天,他會毫無保留地分享他的技巧和理念。我最喜歡的是裏麵關於“故事性”的講解,怎麼通過一張照片講一個故事,這一點是我之前從未想過的,現在我嘗試著去捕捉生活中有故事的瞬間,感覺我的手機攝影水平真的提升瞭一個檔次。
評分我一直覺得手機攝影的上限很低,很容易拍齣“到此一遊”式的照片。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講那些華而不實的炫技,而是腳踏實地地教我如何從“看到”到“拍到”,再到“拍好”。其中關於“銳度與虛化”的運用,讓我對景深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前我隻知道用手機拍人像可以虛化背景,但作者深入講解瞭如何通過調整焦距、拍攝距離以及選擇閤適的背景來控製虛化程度,讓主體更加突齣,畫麵更有層次感。他還教我如何利用銳度來引導視綫,比如將焦點對準畫麵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讓其他部分自然虛化,從而突齣主題。還有一個令我驚喜的部分是關於“色彩心理學”的應用。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色彩的搭配,而是結閤瞭色彩的象徵意義和對人情緒的影響,教我如何通過色彩來營造特定的氛圍,比如用暖色調來傳達溫馨,用冷色調來錶達寜靜,甚至用撞色來製造視覺衝擊。我嘗試著用書中的方法去拍攝日落,以前隻是拍個大概,現在我開始關注光綫在不同色彩上的變化,以及這些色彩帶給我的感受,拍齣來的照片真的有瞭質的飛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