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在中国(彩图珍藏版)(铜版纸装帧)

萤火虫在中国(彩图珍藏版)(铜版纸装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付新华 著
图书标签:
  • 萤火虫
  • 自然
  • 科普
  • 昆虫
  • 摄影
  • 彩图
  • 珍藏版
  • 中国
  • 动物
  • 儿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06332
商品编码:1683252837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3-01
页数:1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让见过萤火虫的人重温童年的微光,让没有见过萤火虫的人弥补缺憾 城市里的灯火明亮,有谁还记得你曾经燃烧发亮?萤火虫正在消失,也因此这个夏天萤火虫变得越来越热门,微博上有些生活达人列出一生不得不做的10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去看萤火虫。这本书不仅对萤火虫有科学有趣的描述,还有大量萤火虫的美丽图片。阅读本书,正好可以缅怀我们童年中消失或者缺失的萤火虫。 2、**的萤火虫读本。 付新华教授是国内研究萤火虫的 人,他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等多种萤火虫,还成立了国内 一家萤火虫环保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十三年来,他坚持萤火虫研究和考察,这本书可以说是他十三年来研究和考察的结晶。 3、当今*热的动保环保话题 萤火虫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萤火虫的存亡直接和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保护萤火虫就是保护环境,动保环保是社会现今的热门话题,也是主要的正能量生发点。这本书能吸引到希望为动保环保出一份力,倡导微公益的读者群。 4、*美科普书 本书采用特种纸双封面,内外封荧光色专色印刷。整本书的设计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孙俊良先生倾力呈现,以为读者考虑的角度进行编排,在细部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设计。

内容简介

让见过萤火虫的人重温美好,让没见过萤火虫的人弥补缺憾。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泰戈尔《萤火虫》 《萤火虫在中国》是中国萤火虫研究*人付新华教授十三年来的研究结晶。一本*的萤火虫读本,有故事,有情怀,有诗意,带你走进梦幻般的萤火虫世界。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悸动,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寻找、考察萤火虫的美好经历,以及十三年来不减丝毫热情的萤火虫研究之旅。同时,书中还有国内种类*全的萤火虫科普资料、实用的萤火虫摄影指南,各种美轮美奂的萤火虫大片。 《萤火虫在中国》既是记录,也是怀念。透过这些朴实的文字和美丽的图片,可以看到作者对萤火虫,这些故乡、童年中闪烁的微光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萤火虫正在消失的现状的忧虑。

名人推荐

萤火虫是人类丢失的另一个自己,是人们害羞、敏感、深裹在黑暗之中的小小灵魂。 
——付新华 
没有萤火虫的夏天不值得喜悦,没有萤火虫的城市不值得怀念。宇宙里巨大星系爆炸的灿烂,和暗夜里萤火虫的微光,具有同样动人的美。 
——出版人陈垦

作者简介

付新华 与萤火虫“一见钟情”的诗意学者 青岛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自2000年起,致力于萤火虫的考察与研究,是中国*个萤火虫博士,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等多种萤火虫。近年来,因痛感萤火虫数量的锐减,积极投身萤火虫保护事业,通过讲座、著述、摄影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科学赏萤、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的理念,并成立国内*一家萤火虫环保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人。

目录

01寻找萤火虫 
初见萤火虫004 
峨眉山访萤手记006 
竹海寻萤 009 
寻萤大别山011 
紫金山寻萤 017 
西双版纳的萤火虫022 
光遍天台山023 
素山寺萤舞025 
海南寻萤029 
02发现萤火虫 
扁萤属042 
峨眉山未知扁萤 
窗萤属043 
胸窗萤/海南未知窗萤/金边窗萤 
巨窗萤/泰山未知窗萤/天目山未知窗萤 
垂须萤属049 
四川未知垂须萤 
雌光萤属050 
天目山雌光萤 
短角窗萤属051 
橙萤/黄缘短角窗萤/芦沟竹海未知种 
峨眉萤属054 
三叶虫萤 
锯角萤属055 
天目山未知种 
脉翅萤属056 
黄脉翅萤 
曲翅萤属057 
米埔萤 
水萤属058 
黄缘萤/雷氏萤/武汉萤 
突尾熠萤属061 
穹宇萤 
歪片熠萤属062 
黄宽缘萤 
熠萤属063 
白尾熠萤/边褐端黑萤/大端黑萤/端黑萤/红胸黑 
翅萤/拟纹萤/三节熠萤/条背萤/小红胸黑翅萤 
栉角萤属072 
湖北未知种 
03寻萤人的守望 
萤火虫*印象077 
幼虫发光是为了引诱猎物吗?078 
我想和它们在一起080 
幼虫吃蜗牛081 
开始饲养萤火虫084 
少了十二只?085 
*只成虫086 
先建村寻萤088 
雌虫现身089 
雌虫的使命090 
近在咫尺的萤火梦境091 
劳伊德回信了 092 
大场博士同意来访093 
再次饲养萤火虫094 
我以后也要像他这样095 
滞育越冬098 
命丧螳螂刀下099 
白色血液100 
出血的奥秘102 
蚂蚁不喜欢窗萤的血 103 
终于有名字了 104 
它们是如何发现对方的 105 
幼虫开花 1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 
*个研究生109 
卵在发光 110 
缩短卵期的方法 111 
畸形的幼虫 112 
神秘的性信息素 113 
萤火虫找对象的奥秘114 
雄萤的触角不得了 115 
蛹也会发光116 
胸窗萤的羽化节律117 
胸窗萤的发育特点 118 
屠“牛”有道121 
三角关系 122 
萤火虫的恋爱观123 
胸窗萤卵的亲子鉴定 125 
04再见,萤火虫 
被放逐的萤火虫 131 
萤光之殇 134 
耕作制度的意外伤害 136 
极端气候与萤火虫 138 
萤火虫的“商机” 140 
如何守护萤火虫143 
附录一萤火虫摄影指南 145 
附录二知道一点萤火虫175

文摘 


“停车,这里有!”我喊道。我们纷纷跳下车,装上捕虫网开始采集。从外表看,是*普通不过的小型黄色萤火虫,黄色的翅膀,小小的个头,发光器也平常无奇,可幼虫却是厉害角色,能登陆,能下水。在黑夜中,我发现一只幼虫在一条水沟中发光,打开手电一看,原来它正在一棵才花生的顶梢爬上爬下,估计是在找寻猎物。可是这棵小草的四周全是水,它是怎么爬上去的呢?我想只能是从水底爬上来。采集了一些样本后,我连接摄像机和图像增强仪,将雄性飞行的闪光脉冲记录下来。每种萤火虫雄性的闪光脉冲都不一样。大概拍了20多分钟,记录了20多个个体,基本OK了,只需回去导入电脑中,用软件分析这些脉冲信号就好。 
回到小旅馆,继续工作。趁萤火虫还活着,要抓紧时间整理标本的姿体并照相。将一只雄萤用乙酸乙酯杀死后,拿一根细细的昆虫针穿透它的右胸,插在一块白色的泡沫板上,然后用针依次将足别住,让这些足保持优美的姿态。等标本干了后,再将针取出来,萤火虫的姿态就固定了。 
由于时间紧迫,只好求救于工作在海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大学同学。同学爽快地开着四轮驱动越野车陪我一起寻萤,这使得艰苦的工作简单了一点,也使我寻萤的活动半径大了许多。第二晚,从屯昌往儋州去的途中,在一个不知名村头的一块碎木片上,发现了很多多光点萤雌虫。这些白色的雌虫没有翅膀,只能在地上爬行。它们将尾巴翘起,点亮尾部一个大大的发光器。它们不像其他萤火虫雌虫害羞地闪烁,而是一直亮着。



《夜语流光:萤火虫在中国》 探寻生命之光的隐秘世界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魔幻色彩的生命故事——那是萤火虫的王国。它们以自身微小的身躯,点亮了漫漫长夜,也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好奇与惊叹。本书《夜语流光:萤火虫在中国》正是这样一部以彩图珍藏版形式呈现的,深入探寻中国本土萤火虫奥秘的百科全书式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昆虫的图鉴,更是一场关于生命、生态与自然的诗意对话。 穿越时空的闪烁之灵 自古以来,萤火虫在中国便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从古代文人墨客笔下“草萤入屋,萤火流光”的诗意描绘,到孩童们夏夜追逐嬉戏的童趣画面,萤火虫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象征着微光中的希望,黑暗中的指引,以及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本书将带领读者回溯历史长河,从古籍文献、民俗传说中挖掘萤火虫留下的文化印记,感受它们在中国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科学的眼睛,艺术的呈现 《夜语流光:萤火虫在中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融合精美的艺术呈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萤火虫世界。本书的精髓在于其详实的科学内容。从萤火虫的分类学、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到它们独特的发光原理、繁殖方式,再到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地理分布及其生态位,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解读。 书中收录了大量由摄影师们冒着严寒酷暑,深入中国各地,历经无数个夜晚精心捕捉的,极其罕见的、高质量的萤火虫彩色照片。这些照片不仅展现了不同种类萤火虫的绚丽光芒,更记录了它们在自然栖息地中的真实生活场景: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夜空中编织出流动的光带,雌雄萤火虫通过闪烁的信号进行“对话”,幼虫在黑暗的泥土中悄然生长,等待蜕变成闪烁的精灵。每张图片都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解释其背后蕴含的科学信息,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知识。 遍布神州的生命足迹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萤火虫资源。本书将重点介绍在中国广泛分布的,以及一些珍稀特有的萤火虫种类。读者将跟随笔者的脚步,探索从北国的密林到南方的湿地,从东部的沿海到西部的山区,不同地区栖息的萤火虫家族。 南方水乡的呢喃: 在江南水乡的荷塘月色下,流萤翩跹,如梦似幻。本书将深入介绍生活在南方湿润地区的萤火虫,例如那些在水边繁殖、幼虫阶段能在水中生存的种类,它们的光芒与水波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北方森林的低语: 在北方凉爽的森林中,也隐藏着独特的萤火虫身影。它们可能更偏爱潮湿的林下,或是生长在特定的植被区域。本书将揭示这些不同于南方的“北方精灵”的生存智慧。 西部高原的坚韧: 即使在高海拔的地区,在特定的季节,也能发现一些顽强生存的萤火虫。它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繁衍,又有哪些独特的生存策略? 城市边缘的微光: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自然的栖息地受到挤压,但仍有一些勇敢的萤火虫在城市的边缘,在公园、绿地中努力生存。本书也将关注这些生活在人类活动区域附近的萤火虫,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 每介绍一个地区或一种萤火虫,都将配以相应的地图、栖息地照片以及该种类萤火虫的详细特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亲眼见证这些小生命的勃勃生机。 发光之秘:生命的奇迹 萤火虫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它们能够发光的神奇能力。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化学原理。讲解荧光素、荧光素酶、ATP以及氧气是如何协同作用,产生冷光。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种类萤火虫在发光模式上的差异,例如闪烁的频率、时长、颜色,以及这些差异在求偶、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还会探讨萤火虫发光的进化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利用光信号来抵御天敌,或是吸引猎物。通过对发光机制的深入剖析,读者将对生命体内的精妙化学反应产生由衷的赞叹。 生境的守护者,生态的指示者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许多萤火虫的生存空间正受到威胁。光污染、农药的使用、栖息地的破坏,都使得曾经遍布田野乡间的萤火虫数量急剧减少。本书深刻关注萤火虫的生存现状,并强调它们在中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萤火虫不仅本身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为一些鸟类、蝙蝠等提供食物,它们的幼虫往往是重要的捕食者,能够控制蜗牛、蛞蝓等害虫的数量。因此,萤火虫的数量和健康状况,常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书将呼吁读者关注萤火虫的保护,介绍科学家们为保护萤火虫所做的努力,例如建立萤火虫保护区,推广无污染的有机农业,减少光污染等。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成为一名积极的生态守护者,为保留这些闪烁的生命贡献一份力量。 不止于观察:互动与探索 《夜语流光:萤火虫在中国》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读物,它更鼓励读者走向自然,去亲自发现和观察。书中会提供一些基本的观察指南,例如如何在夏夜找到萤火虫,如何安全地进行观察,以及在不打扰它们的前提下进行拍摄的技巧。 本书旨在激发更多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它希望通过引人入胜的内容和精美的视觉呈现,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些微小生命的美丽与重要,从而加入到保护它们、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的行列中来。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们的珍藏之书。它将带你走进一个由微光构成的奇幻世界,让你重新审视生命的力量,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思考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要求很高的人,尤其是在购买图书时。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可以说完全符合了我挑剔的眼光。拿到手的时候,就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通常意味着材质的扎实和内容的丰富。打开后,那泛着柔和光泽的铜版纸,触感顺滑,印刷的色彩过渡自然,没有丝毫的廉价感。每一幅图片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处理,色彩鲜艳而不失真,细节清晰可见,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萤火虫那微弱的光芒。我特别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萤火虫的照片,而是将它们置于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感。无论是高山、溪流,还是古老的村落,都为这些小小的发光生物增添了一份灵动和神秘。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科普,更是一次对中国自然风光的致敬。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怀有深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生物的书籍,虽然内容翔实,但往往因为缺乏视觉上的吸引力而显得有些枯燥。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从拿到它开始,我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所吸引。书的装帧非常用心,铜版纸的选用让每一张图片都栩栩如生,色彩饱满而富有层次,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夏夜的微风和草丛的清新。那些关于中国各地萤火虫的描绘,不仅仅是科学的记录,更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描绘萤火虫聚集在山林间的画面,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梦幻景象,仿佛置身于一个被点亮了无数小星星的童话世界。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极大地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趣,让我更加渴望去了解这些小小的生物背后隐藏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旅行,一次对中国自然之美的深度探索。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图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品。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的存在。它的封面设计就很别致,柔和的光晕与书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温暖而神秘的感觉。而当我真正捧在手里,翻开它的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铜版纸的质感,那种温润而细腻的触感,瞬间就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我不是研究萤火虫的专家,但这本书用最直观、最唯美的图片,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一幅插图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色彩的运用充满了诗意,光影的捕捉更是恰到好处,让我仿佛能感受到夏夜微风中,点点萤火虫在草丛中跳跃的那份静谧与灵动。这种视觉上的享受,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图片背后的科学知识。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官盛宴。

评分

说实话,我最开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然后是“彩图珍藏版”和“铜版纸装帧”这些关键词。我总觉得,一个认真对待“美”的书,内容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果然,拿到手之后,那种厚重感和精致感就扑面而来。翻开第一页,那种细腻的纸张质感,还有那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的图片,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惊喜。我不是专业的生物学家,对于萤火虫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但是,这本书的图片真的太棒了!每一张都充满了艺术感,色彩搭配和构图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让人赏心悦目。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关于萤火虫的书,更像是在欣赏一系列精美的摄影作品或绘画。这种强烈的视觉引导,让我主动地去关注那些图片中的细节,去揣摩它们想要传达的信息。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些精美的图像,去认识中国不同地区的萤火虫,了解它们独特的生活习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惊艳了!柔和的暖黄色背景,点缀着几点闪烁着微光的萤火虫,宛如黑夜中的精灵。书名“萤火虫在中国”几个字采用了一种古朴又不失灵动的设计,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铜版纸,触感温润细腻,光泽度恰到好处,一点也不刺眼。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瞬间就让人觉得这绝对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每一页的印刷都清晰得无可挑剔,色彩的还原度极高,那些精心挑选的插图,无论是描绘自然风光的,还是展现萤火虫形态的,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黑暗中跳跃的光芒。光是捧在手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仿佛拥有了一件稀世珍宝。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这本书带来的视觉盛宴中了,相信它一定会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萤火虫世界的奇妙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