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設計篇+提高篇全3本 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入門教材

包郵/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設計篇+提高篇全3本 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入門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電子技術
  • 電子工程師
  • 自學教材
  • 入門
  • 設計
  • 提高
  • 電路
  • 電子基礎
  • 包郵
  • 全3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藍墨水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
ISBN:9787115331458
商品編碼:1688043857
齣版時間:2014-04-01

具體描述



書 名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
叢 書 名 --
標準書號 ISBN 978-7-115-33145-8
編目分類 TN
作 者 蔡杏山 主編
譯 者 --
責任編輯 張鵬
開 本 16 開
印 張 25
字 數 669 韆字
頁 數 387 頁
裝 幀 平裝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時間 2014年1月
本 印 次 2014年1月
首 印 數 4000 冊
定 價 55.00 元


內容提要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叢書分為“入門篇”、“提高篇”和“設計篇”共 3 本。《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為“入門篇”,主要介紹瞭電子技術入門基礎、電子元器件(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變壓器、二極管、三極管、光電器件、電聲器件、晶閘管、場效應管、IGBT、繼電器、乾簧管、顯示器件、貼片元器件、集成電路和傳感器)、基礎電子電路、收音機與電子産品的檢修、電子測量基礎、指針萬用錶、數字萬用錶、信號發生器、毫伏錶、示波器、頻率計和掃頻儀等內容。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具有基礎起點低、內容由淺入深、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安排符閤學習認知規律的特點。《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入門篇》適閤作為電子工程師入門的自學圖書,也適閤作為職業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電子技術入門教材。


目 錄 
 
第1章 電子技術入門基礎
1.1 基本概念與規律 1
1.1.1 電路與電路圖 1
1.1.2 電流與電阻 1
1.1.3 電位、電壓和電動勢 3
1.1.4 電路的3種狀態 4
1.1.5 接地與屏蔽 4
1.1.6 歐姆定律 5
1.1.7 電功、電功率和焦耳定律 6
1.2 電阻的連接方式 8
1.2.1 電阻的串聯 8
1.2.2 電阻的並聯 8
1.2.3 電阻的混聯 9
1.3 直流電與交流電 9
1.3.1 直流電 9
1.3.2 交流電 10
1.4 萬用錶的使用 13
1.4.1 指針萬用錶的使用 13
1.4.2 數字萬用錶的使用 20

第2章 電阻器
2.1 固定電阻器 23
2.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23
2.1.2 功能 23
2.1.3 標稱阻值 24
2.1.4 標稱阻值係列 27
2.1.5 額定功率 27
2.1.6 選用 28
2.1.7 檢測 29
2.1.8 種類 30
2.1.9 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30
2.2 電位器 31
2.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31
2.2.2 結構與原理 32
2.2.3 應用 32
2.2.4 種類 33
2.2.5 主要參數 34
2.2.6 檢測 35
2.2.7 選用 36
2.3 敏感電阻器 36
2.3.1 熱敏電阻器 36
2.3.2 光敏電阻器 38
2.3.3 壓敏電阻器 40
2.3.4 濕敏電阻器 42
2.3.5 氣敏電阻器 43
2.3.6 力敏電阻器 45
2.3.7 磁敏電阻器 46
2.3.8 敏感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47
2.4 排阻 48
2.4.1 實物外形 49
2.4.2 命名方法 49
2.4.3 種類與結構 49

第3章 電容器
3.1 固定電容器 51
3.1.1 結構、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51
3.1.2 主要參數 51
3.1.3 性質 52
3.1.4 極性 55
3.1.5 種類 56
3.1.6 串聯與並聯 58
3.1.7 容量與誤差的標注方法 59
3.1.8 檢測 61
3.1.9 選用 62
3.1.10 電容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62
3.2 可變電容器 63
3.2.1 微調電容器 63
3.2.2 單聯電容器 64
3.2.3 多聯電容器 65

第4章 電感器與變壓器
4.1 電感器 66
4.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66
4.1.2 主要參數與標注方法 66
4.1.3 性質 68
4.1.4 種類 69
4.1.5 檢測 71
4.1.6 選用 71
4.1.7 電感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71
4.2 變壓器 72
4.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72
4.2.2 結構、原理和功能 72
4.2.3 特殊繞組變壓器 74
4.2.4 種類 74
4.2.5 主要參數 76
4.2.6 檢測 77
4.2.7 選用 78
4.2.8 變壓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78

第5章 二極管
5.1 二極管基礎知識 80
5.1.1 半導體 80
5.1.2 二極管簡介 80
5.1.3 整流二極管與整流橋 85
5.1.4 開關二極管 86
5.1.5 二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87
5.2 穩壓二極管 88
5.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88
5.2.2 工作原理 89
5.2.3 應用 89
5.2.4 主要參數 90
5.2.5 檢測 90
5.3 變容二極管 91
5.3.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91
5.3.2 工作原理 91
5.3.3 主要參數 93
5.3.4 檢測 93
5.4 雙嚮觸發二極管 93
5.4.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93
5.4.2 性質 94
5.4.3 檢測 95
5.5 雙基極二極管 95
5.5.1 實物外形、圖形符號、結構和等效圖 95
5.5.2 工作原理 96
5.5.3 檢測 97
5.6 肖特基二極管 98
5.6.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98
5.6.2 特點、應用和檢測 98
5.6.3 常用肖特基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99
5.7 快恢復二極管 99
5.7.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99
5.7.2 特點、應用和檢測 100
5.7.3 常用快恢復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100
5.8 瞬態電壓抑製二極管 100
5.8.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00
5.8.2 性質 101
5.8.3 檢測 101

第6章 三極管
6.1 三極管基礎知識 103
6.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03
6.1.2 結構 103
6.1.3 電流、電壓規律 104
6.1.4 放大原理 106
6.1.5 3種狀態說明 107
6.1.6 主要參數 110
6.1.7 檢測 111
6.1.8 三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114
6.2 特殊三極管 115
6.2.1 帶阻三極管 115
6.2.2 帶阻尼三極管 116
6.2.3 達林頓三極管 117

第7章 光電器件
7.1 發光二極管 119
7.1.1 普通發光二極管 119
7.1.2 雙色發光二極管 120
7.1.3 三基色發光二極管 121
7.1.4 閃爍發光二極管 123
7.1.5 紅外綫發光二極管 124
7.1.6 發光二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125
7.2 光電二極管 126
7.2.1 普通光電二極管 126
7.2.2 紅外綫接收二極管 128
7.2.3 紅外綫接收組件 129
7.3 光電三極管 130
7.3.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30
7.3.2 性質 130
7.3.3 檢測 131
7.4 光電耦閤器 131
7.4.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31
7.4.2 工作原理 132
7.4.3 檢測 132
7.5 光遮斷器 133
7.5.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34
7.5.2 工作原理 134
7.5.3 檢測 134

第8章 電聲器件
8.1 揚聲器 136
8.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36
8.1.2 種類與工作原理 136
8.1.3 主要參數 137
8.1.4 檢測 137
8.1.5 揚聲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38
8.2 蜂鳴器 139
8.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39
8.2.2 種類及結構原理 139
8.2.3 有源和無源蜂鳴器的區彆 140
8.3 話筒 140
8.3.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40
8.3.2 工作原理 141
8.3.3 主要參數 141
8.3.4 種類與選用 142
8.3.5 檢測 142
8.3.6 電聲器件的型號命名方法 144
8.4 耳機 145
8.4.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45
8.4.2 種類與工作原理 145
8.4.3 檢測 146

第9章 晶閘管
9.1 單嚮晶閘管 147
9.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47
9.1.2 結構與工作原理 147
9.1.3 主要參數 148
9.1.4 檢測 149
9.1.5 種類 150
9.1.6 晶閘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151
9.2 門極可關斷晶閘管 151
9.2.1 實物外形、結構與圖形符號 151
9.2.2 工作原理 152
9.2.3 檢測 152
9.3 雙嚮晶閘管 153
9.3.1 圖形符號與結構 153
9.3.2 工作原理 153
9.3.3 檢測 154

第10章 場效應管與IGBT
10.1 結型場效應管 156
10.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56
10.1.2 結構與工作原理 156
10.1.3 主要參數 158
10.1.4 檢測 158
10.1.5 場效應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159
10.2 絕緣柵型場效應管 160
10.2.1 增強型MOS管 160
10.2.2 耗盡型MOS管 162
10.3 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 163
10.3.1 實物外形、結構與圖形符號 163
10.3.2 工作原理 164
10.3.3 檢測 165

第11章 繼電器與乾簧管
11.1 繼電器 166
11.1.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66
11.1.2 結構與應用 166
11.1.3 主要參數 167
11.1.4 檢測 167
11.1.5 繼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68
11.2 乾簧管 169
11.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169
11.2.2 工作原理 170
11.2.3 應用 170
11.2.4 檢測 171

第12章 顯示器件
12.1 LED數碼管與LED點陣顯示器 172
12.1.1 一位LED數碼管 172
12.1.2 多位LED數碼管 174
12.1.3 LED點陣顯示器 176
12.2 真空熒光顯示器 180
12.2.1 實物外形 180
12.2.2 結構與工作原理 180
12.2.3 應用 182
12.2.4 檢測 182
12.3 液晶顯示屏 183
12.3.1 筆段式液晶顯示屏 183
12.3.2 點陣式液晶顯示屏 185

第13章 貼片元器件與集成電路
13.1 貼片元器件 187
13.1.1 貼片電阻器 187
13.1.2 貼片電容器 188
13.1.3 貼片電感器 189
13.1.4 貼片二極管 190
13.1.5 貼片三極管 191
13.2 集成電路 191
13.2.1 簡介 191
13.2.2 特點 192
13.2.3 種類 193
13.2.4 封裝形式 193
13.2.5 引腳識彆 194
13.2.6 好壞檢測 195
13.2.7 直插式集成電路的拆卸 199
13.2.8 貼片集成電路的拆卸與焊接 201
13.2.9 集成電路的型號命名方法 201

第14章 傳感器
14.1 熱釋電人體紅外綫傳感器 203
14.1.1 結構與工作原理 203
14.1.2 引腳識彆 205
14.1.3 常用熱釋電傳感器的主要參數 205
14.1.4 應用 206
14.2 霍爾傳感器 207
14.2.1 實物外形與圖形符號 207
14.2.2 結構與工作原理 207
14.2.3 種類 208
14.2.4 型號命名與參數 208
14.2.5 引腳識彆與檢測 209
14.2.6 應用 210
14.3 熱電偶 210
14.3.1 熱電效應與熱電偶測量原理 211
14.3.2 結構說明 213
14.3.3 利用熱電偶配閤數字萬用錶測量電烙鐵的溫度 213
14.3.4 好壞檢測 214
14.3.5 多個熱電偶連接的靈活使用 214
14.3.6 熱電偶的種類及特點 215

第15章 基礎電子電路
15.1 放大電路 217
15.1.1 固定偏置放大電路 217
15.1.2 電壓負反饋放大電路 218
15.1.3 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 219
15.1.4 交流放大電路 220
15.2 諧振電路 221
15.2.1 串聯諧振電路 221
15.2.2 並聯諧振電路 223
15.3 振蕩器 224
15.3.1 振蕩器的組成與原理 224
15.3.2 變壓器反饋式振蕩器 225
15.4 電源電路 226
15.4.1 電源電路的組成 226
15.4.2 整流電路 226
15.4.3 濾波電路 228
15.4.4 穩壓電路 232

第16章 收音機與電子産品的檢修
16.1 無綫電波 235
16.1.1 水波與無綫電波 235
16.1.2 無綫電波的劃分 236
16.1.3 無綫電波的傳播規律 236
16.1.4 無綫電波的發送與接收 237
16.2 收音機的電路原理 239
16.2.1 調幅收音機的組成框圖 240
16.2.2 調幅收音機單元電路分析 240
16.2.3 收音機整機電路分析 248
16.3 實踐入門 251
16.3.1 電烙鐵 251
16.3.2 焊料與助焊劑 252
16.3.3 印製電路闆 253
16.3.4 元器件的焊接與拆卸 254
16.4 收音機的組裝與調試 256
16.4.1 收音機套件介紹 256
16.4.2 收音機的組裝 256
16.4.3 收音機的調試 259
16.5 電子産品的檢修方法 261
16.5.1 直觀法 261
16.5.2 電阻法 261
16.5.3 電壓法 262
16.5.4 電流法 264
16.5.5 信號注入法 265
16.5.6 斷開電路法 265
16.5.7 短路法 266
16.5.8 代替法 266
16.6 收音機的檢修 267

第17章 電子測量基礎
17.1 電子測量的基礎知識 269
17.1.1 電子測量的內容 269
17.1.2 電子測量的基本方法 269
17.2 電子測量的誤差與數據處理 270
17.2.1 電子測量的誤差及産生原因 270
17.2.2 測量誤差的錶示方法 271
17.2.3 電子測量的數據處理 272

第18章 指針萬用錶
18.1 麵闆說明 274
18.1.1 刻度盤 275
18.1.2 擋位選擇開關 275
18.1.3 鏇鈕 276
18.1.4 插孔 276
18.2 測量原理 276
18.2.1 直流電流的測量原理 276
18.2.2 直流電壓的測量原理 277
18.2.3 交流電壓的測量原理 278
18.2.4 電阻阻值的測量原理 279
18.2.5 三極管放大倍數的測量原理 279
18.3 使用方法 280
18.3.1 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280
18.3.2 直流電壓的測量 281
18.3.3 直流電流的測量 283
18.3.4 交流電壓的測量 283
18.3.5 電阻阻值的測量 284
18.3.6 三極管放大倍數的測量 286
18.3.7 通路蜂鳴測量 286
18.3.8 電容量的測量 287
18.3.9 負載電壓測量(LV測量) 288
18.3.10 電池電量的測量(BATT測量) 290
18.3.11 標準電阻箱功能的使用 292
18.3.12 電感量的測量 293
18.3.13 音頻電平的測量 293
18.3.14 指針萬用錶使用注意事項 294

第19章 數字萬用錶
19.1 數字萬用錶的結構及測量原理 295
19.1.1 數字萬用錶的麵闆介紹 295
19.1.2 數字萬用錶的組成及測量原理 297
19.2 數字萬用錶的常規測量 300
19.2.1 直流電壓的測量 300
19.2.2 直流電流的測量 301
19.2.3 交流電壓的測量 302
19.2.4 交流電流的測量 303
19.2.5 電阻阻值的測量 304
19.2.6 二極管的測量 305
19.2.7 三極管放大倍數的測量 306
19.2.8 電容容量的測量 306
19.2.9 溫度的測量 307
19.2.10 頻率的測量 308
19.2.11 數字萬用錶使用注意事項 309
19.3 數字萬用錶的檢測技巧 309
19.3.1 電容的檢測 310
19.3.2 二極管的檢測 310
19.3.3 三極管的檢測 311
19.3.4 晶閘管的檢測 315
19.3.5 市電火綫和零綫的檢測 317

第20章 信號發生器
20.1 低頻信號發生器 319
20.1.1 工作原理 319
20.1.2 使用方法 320
20.2 高頻信號發生器 322
20.2.1 工作原理 322
20.2.2 使用方法 323
20.3 函數信號發生器 326
20.3.1 工作原理 327
20.3.2 使用方法 328

第21章 毫伏錶
21.1 模擬毫伏錶 332
21.1.1 工作原理 332
21.1.2 使用方法 333
21.2 數字毫伏錶 337
21.2.1 工作原理 337
21.2.2 使用方法 337

第22章 示波器
22.1 示波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340
22.1.1 示波器的種類 340
22.1.2 示波管的結構 340
22.1.3 示波器的波形顯示原理 342
22.2 單蹤示波器 343
22.2.1 工作原理 343
22.2.2 麵闆介紹 348
22.2.3 使用方法 352
22.3 雙蹤示波器 357
22.3.1 工作原理 358
22.3.2 麵闆介紹 361
22.3.3 使用方法 364

第23章 頻率計與掃描儀
23.1 頻率計的測量原理與使用方法 374
23.1.1 頻率計的測量原理 374
23.1.2 頻率計的使用方法 375
23.2 掃頻儀的測量原理與使用方法 380
23.2.1 掃頻儀的測量原理 380
23.2.2 掃頻儀的使用方法 384  33163.txt 書 名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設計篇
叢 書 名 --
標準書號 ISBN 978-7-115-33163-2
編目分類 TN
作 者 蔡杏山 主編
譯 者 --
責任編輯 張鵬
開 本 16 開
印 張 20.75
字 數 556 韆字
頁 數 321 頁
裝 幀 平裝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時間 2014年1月
本 印 次 2014年1月
首 印 數 3500 冊
定 價 50.00 元


內容提要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叢書分為“入門篇”、“提高篇”和“設計篇”共3本。《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設計篇》為“設計篇”,包括單片機技術和Protel電路繪圖設計兩大部分,其中單片機技術部分的內容有單片機入門、單片機硬件原理、單片機的開發過程、單片機編程、中斷技術、定時器/計數器、串行通信技術和接口技術,Protel電路繪圖設計部分的內容有Protel軟件入門、設計電路原理圖、製作新元件、手工設計PCB、自動設計PCB和製作新元件封裝。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設計篇》具有基礎起點低、內容由淺入深、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安排符閤學習認知規律的特點。《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設計篇》適閤作為電子工程師學習電子設計的自學圖書,也適閤作為職業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單片機及Protel電路繪圖設計教材。


目 錄 

第1章 單片機入門
1.1 概述 1
1.1.1 什麼是單片機 1
1.1.2 單片機應用係統的結構與工作過程 2
1.1.3 單片機的開發過程 2
1.1.4 單片機的應用 3
1.2 單片機基礎知識 3
1.2.1 單片機基礎電路 3
1.2.2 數製與數製的轉換 8
1.2.3 單片機中數的錶示及運算 11

第2章 單片機硬件原理
2.1 單片機的結構 14
2.1.1 CPU 14
2.1.2 時鍾振蕩器 14
2.1.3 中斷控製器 15
2.1.4 ROM 15
2.1.5 RAM 15
2.1.6 定時器/計數器 15
2.1.7 串行通信口 16
2.1.8 I/O接口 16
2.1.9 總綫控製器 16
2.2 MCS-51係列單片機的引腳功能 16
2.2.1 基本工作條件引腳 16
2.2.2 輸入/輸齣引腳 17
2.2.3 控製引腳 18
2.3 單片機的基本工作條件與工作時序 19
2.3.1 基本工作條件 19
2.3.2 工作時序 20
2.4 單片機的I/O接口 20
2.4.1 P0端口 21
2.4.2 P1端口 22
2.4.3 P2端口 22
2.4.4 P3端口 23
2.5 單片機的存儲器 24
2.5.1 存儲器基礎知識 24
2.5.2 程序存儲器 27
2.5.3 數據存儲器 28

第3章 單片機的開發過程
3.1 單片機的硬件開發過程 33
3.1.1 明確單片機應用係統要實現的功能 33
3.1.2 選擇單片機型號 33
3.1.3 設計單片機外圍電路 34
3.2 單片機的軟件開發過程 35
3.2.1 編寫程序 35
3.2.2 編譯或匯編程序 40
3.2.3 仿真、調試程序 42
3.2.4 用編程器將程序寫入單片機 52

第4章 單片機編程
4.1 編程基礎知識 56
4.1.1 指令和程序 56
4.1.2 編程語言 56
4.1.3 匯編語言指令格式 57
4.1.4 從實例瞭解單片機編程 57
4.2 尋址方式 59
4.2.1 立即尋址 59
4.2.2 直接尋址 60
4.2.3 寄存器尋址 60
4.2.4 寄存器間接尋址 60
4.2.5 變址尋址 61
4.2.6 相對尋址 61
4.2.7 位尋址 62
4.3 指令係統 63
4.3.1 數據傳送類指令 63
4.3.2 算術運算類指令 68
4.3.3 邏輯運算類指令 72
4.3.4 程序控製類指令 76
4.3.5 位操作類指令 83
4.4 僞指令 84
4.4.1 匯編起始指令(Origin) 84
4.4.2 定義字節指令(Define Byte) 85
4.4.3 定義字指令(Define Word) 85
4.4.4 定義預留存儲單元指令(Define Space) 85
4.4.5 等值指令(Equate) 85
4.4.6 數據地址賦值指令 86
4.4.7 位地址符號賦值指令 86
4.4.8 匯編結束指令 86

第5章 中斷技術
5.1 概述 87
5.1.1 什麼是中斷 87
5.1.2 中斷的有關概念 87
5.1.3 中斷的處理過程 88
5.2 中斷係統的結構 88
5.2.1 中斷源寄存器 89
5.2.2 中斷允許寄存器IE 90
5.2.3 中斷優先級控製寄存器IP 90
5.3 中斷程序的編寫 91
5.3.1 從實例瞭解中斷程序的編寫 91
5.3.2 中斷程序的編寫方法 93

第6章 定時器/計數器
6.1 概述 94
6.1.1 定時器 94
6.1.2 計數器 95
6.2 定時器/計數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95
6.2.1 定時器/計數器的結構 95
6.2.2 定時器/計數器的工作原理 96
6.3 定時器/計數器的控製 97
6.3.1 定時器/計數器控製寄存器TCON 97
6.3.2 工作方式控製寄存器TMOD 97
6.3.3 定時器/計數器的工作方式 98
6.4 定時器/計數器的應用 102
6.4.1 利用定時器/計數器控製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時間 102
6.4.2 利用定時器/計數器産生脈衝信號 103

第7章 串行通信技術
7.1 概述 105
7.1.1 串行通信方式 105
7.1.2 串行通信的數據傳送方嚮 107
7.2 串行通信口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08
7.2.1 串行通信口的結構 108
7.2.2 串行通信口的工作原理 108
7.3 串行通信口的控製 109
7.3.1 串行控製寄存器SCON 109
7.3.2 電源控製寄存器PCON 110
7.4 4種工作方式與波特率的設置 110
7.4.1 方式0 110
7.4.2 方式1 112
7.4.3 方式2 112
7.4.4 方式3 113
7.4.5 波特率的設置 113
7.5 串行通信口的應用 115
7.5.1 單工通信 115
7.5.2 雙工通信 116

第8章 接口技術
8.1 輸入接口 118
8.1.1 開關量輸入接口 118
8.1.2 鍵盤輸入接口 120
8.1.3 模擬量輸入接口 122
8.2 輸齣接口 127
8.2.1 開關量輸齣接口 127
8.2.2 數字量輸齣接口 128
8.2.3 顯示輸齣接口 132

第9章 Protel軟件入門
9.1 概述 136
9.2 Protel 99 SE基礎知識 137
9.2.1 Protel 99 SE的運行環境 137
9.2.2 Protel 99 SE的組成 137
9.2.3 Protel 99 SE設計電路的流程 137
9.3 Protel 99 SE使用入門 138
9.3.1 設計數據庫文件的建立、關閉與打開 138
9.3.2 Protel 99 SE設計界麵的介紹 140
9.3.3 文件管理 141
9.3.4 係統參數的設置 148

第10章 設計電路原理圖
10.1 電路原理圖編輯器 150
10.1.1 電路原理圖編輯器界麵介紹 150
10.1.2 圖紙大小的設置 154
10.1.3 圖紙的方嚮、標題欄、邊框和顔色的設置 156
10.1.4 圖紙網格的設置 157
10.1.5 圖紙文件信息的設置 157
10.1.6 光標與網格形狀和顔色的設置 158
10.1.7 係統字體的設置 159
10.2 電路原理圖的設計 159
10.2.1 裝載元件庫 160
10.2.2 查找元件 161
10.2.3 放置元件 162
10.2.4 元件的編輯 165
10.2.5 繪製導綫和節點 174
10.2.6 電源和接地符號的放置 180
10.2.7 輸入/輸齣端口的放置 181
10.2.8 元件標號的查找、替換與重排 184
10.3 圖形的繪製和文本、圖片的編輯 187
10.3.1 直綫的繪製 187
10.3.2 矩形的繪製 188
10.3.3 多邊形的繪製 188
10.3.4 橢圓弧綫的繪製 189
10.3.5 橢圓的繪製 191
10.3.6 扇形的繪製 192
10.3.7 麯綫的繪製 193
10.3.8 文本的插入與設置 194
10.3.9 圖片的插入與設置 196
10.4 層次原理圖的設計 197
10.4.1 主電路與子電路 198
10.4.2 由上嚮下設計層次原理圖 200
10.4.3 由下嚮上設計層次原理圖 204
10.5 原理圖報錶的生成 205
10.5.1 ERC報錶的生成 205
10.5.2 網絡錶的生成 207
10.5.3 元件清單錶的生成 209
10.5.4 交叉參考元件錶的生成 211
10.5.5 層次項目組織錶的生成 212
10.5.6 原理圖的打印輸齣 213

第11章 製作新元件
11.1 元件庫編輯器 214
11.1.1 元件庫編輯器的啓動 214
11.1.2 元件庫編輯器介紹 215
11.2 新元件的製作與使用 217
11.2.1 繪製新元件 217
11.2.2 修改已有的元件 219
11.2.3 繪製復閤元件 223
11.2.4 新元件的使用 225
11.3 元件報錶的生成與元件庫的管理 226
11.3.1 元件報錶的生成 226
11.3.2 元件庫的管理 228

第12章 手工設計PCB
12.1 PCB設計基礎 231
12.1.1 PCB的基礎知識 231
12.1.2 PCB的設計過程 234
12.1.3 PCB編輯器 235
12.1.4 PCB設計前的設置 237
12.1.5 PCB編輯器參數設置 242
12.2 手工設計PCB的具體方法 248
12.2.1 放置對象 248
12.2.2 手工布局 262
12.2.3 手工布綫 270

第13章 自動設計PCB
13.1 基礎知識 272
13.1.1 PCB的自動設計流程 272
13.1.2 利用原理圖生成網絡錶 273
13.2 自動設計PCB的具體方法 274
13.2.1 自動規劃PCB 274
13.2.2 裝載元件封裝和網絡錶 279
13.2.3 自動布局元件 283
13.2.4 手工調整布局 285
13.2.5 自動布綫 286
13.2.6 手工調整布綫 292
13.3 PCB的顯示 298
13.3.1 單層顯示模式 298
13.3.2 三維顯示模式 299
13.4 PCB報錶的生成及PCB的打印 300
13.4.1 引腳報錶的生成 300
13.4.2 電路闆信息報錶的生成 301
13.4.3 網絡狀態報錶的生成 302
13.4.4 設計層次報錶的生成 302
13.4.5 NC鑽孔報錶的生成 302
13.4.6 元件報錶的生成 305
13.4.7 電路特性報錶的生成 306
13.4.8 元件位置報錶的生成 307
13.4.9 PCB的打印 309

第14章 製作新元件封裝
14.1 元件封裝庫編輯器 312
14.1.1 元件封裝庫編輯器的啓動 312
14.1.2 元件封裝庫編輯器介紹 313
14.2 製作新元件封裝的方法 313
14.2.1 手工製作新元件封裝 314
14.2.2 利用嚮導製作新元件封裝 317
14.3 元件封裝的管理 319
14.3.1 查找元件封裝 319
14.3.2 更改元件封裝名稱 319
14.3.3 放置元件封裝 319
14.3.4 刪除元件封裝 320
14.3.5 編輯元件封裝引腳焊盤 320  

 

 

33163.txt 書 名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設計篇
叢 書 名 --
標準書號 ISBN 978-7-115-33163-2
編目分類 TN
作 者 蔡杏山 主編
譯 者 --
責任編輯 張鵬
開 本 16 開
印 張 20.75
字 數 556 韆字
頁 數 321 頁
裝 幀 平裝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時間 2014年1月
本 印 次 2014年1月
首 印 數 3500 冊
定 價 50.00 元


內容提要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叢書分為“入門篇”、“提高篇”和“設計篇”共3本。《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設計篇》為“設計篇”,包括單片機技術和Protel電路繪圖設計兩大部分,其中單片機技術部分的內容有單片機入門、單片機硬件原理、單片機的開發過程、單片機編程、中斷技術、定時器/計數器、串行通信技術和接口技術,Protel電路繪圖設計部分的內容有Protel軟件入門、設計電路原理圖、製作新元件、手工設計PCB、自動設計PCB和製作新元件封裝。
《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設計篇》具有基礎起點低、內容由淺入深、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安排符閤學習認知規律的特點。《電子工程師自學速成——設計篇》適閤作為電子工程師學習電子設計的自學圖書,也適閤作為職業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單片機及Protel電路繪圖設計教材。


目 錄 

第1章 單片機入門
1.1 概述 1
1.1.1 什麼是單片機 1
1.1.2 單片機應用係統的結構與工作過程 2
1.1.3 單片機的開發過程 2
1.1.4 單片機的應用 3
1.2 單片機基礎知識 3
1.2.1 單片機基礎電路 3
1.2.2 數製與數製的轉換 8
1.2.3 單片機中數的錶示及運算 11

第2章 單片機硬件原理
2.1 單片機的結構 14
2.1.1 CPU 14
2.1.2 時鍾振蕩器 14
2.1.3 中斷控製器 15
2.1.4 ROM 15
2.1.5 RAM 15
2.1.6 定時器/計數器 15
2.1.7 串行通信口 16
2.1.8 I/O接口 16
2.1.9 總綫控製器 16
2.2 MCS-51係列單片機的引腳功能 16
2.2.1 基本工作條件引腳 16
2.2.2 輸入/輸齣引腳 17
2.2.3 控製引腳 18
2.3 單片機的基本工作條件與工作時序 19
2.3.1 基本工作條件 19
2.3.2 工作時序 20
2.4 單片機的I/O接口 20
2.4.1 P0端口 21
2.4.2 P1端口 22
2.4.3 P2端口 22
2.4.4 P3端口 23
2.5 單片機的存儲器 24
2.5.1 存儲器基礎知識 24
2.5.2 程序存儲器 27
2.5.3 數據存儲器 28

第3章 單片機的開發過程
3.1 單片機的硬件開發過程 33
3.1.1 明確單片機應用係統要實現的功能 33
3.1.2 選擇單片機型號 33
3.1.3 設計單片機外圍電路 34
3.2 單片機的軟件開發過程 35
3.2.1 編寫程序 35
3.2.2 編譯或匯編程序 40
3.2.3 仿真、調試程序 42
3.2.4 用編程器將程序寫入單片機 52

第4章 單片機編程
4.1 編程基礎知識 56
4.1.1 指令和程序 56
4.1.2 編程語言 56
4.1.3 匯編語言指令格式 57
4.1.4 從實例瞭解單片機編程 57
4.2 尋址方式 59
4.2.1 立即尋址 59
4.2.2 直接尋址 60
4.2.3 寄存器尋址 60
4.2.4 寄存器間接尋址 60
4.2.5 變址尋址 61
4.2.6 相對尋址 61
4.2.7 位尋址 62
4.3 指令係統 63
4.3.1 數據傳送類指令 63
4.3.2 算術運算類指令 68
4.3.3 邏輯運算類指令 72
4.3.4 程序控製類指令 76
4.3.5 位操作類指令 83
4.4 僞指令 84
4.4.1 匯編起始指令(Origin) 84
4.4.2 定義字節指令(Define Byte) 85
4.4.3 定義字指令(Define Word) 85
4.4.4 定義預留存儲單元指令(Define Space) 85
4.4.5 等值指令(Equate) 85
4.4.6 數據地址賦值指令 86
4.4.7 位地址符號賦值指令 86
4.4.8 匯編結束指令 86

第5章 中斷技術
5.1 概述 87
5.1.1 什麼是中斷 87
5.1.2 中斷的有關概念 87
5.1.3 中斷的處理過程 88
5.2 中斷係統的結構 88
5.2.1 中斷源寄存器 89
5.2.2 中斷允許寄存器IE 90
5.2.3 中斷優先級控製寄存器IP 90
5.3 中斷程序的編寫 91
5.3.1 從實例瞭解中斷程序的編寫 91
5.3.2 中斷程序的編寫方法 93

第6章 定時器/計數器
6.1 概述 94
6.1.1 定時器 94
6.1.2 計數器 95
6.2 定時器/計數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95
6.2.1 定時器/計數器的結構 95
6.2.2 定時器/計數器的工作原理 96
6.3 定時器/計數器的控製 97
6.3.1 定時器/計數器控製寄存器TCON 97
6.3.2 工作方式控製寄存器TMOD 97
6.3.3 定時器/計數器的工作方式 98
6.4 定時器/計數器的應用 102
6.4.1 利用定時器/計數器控製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時間 102
6.4.2 利用定時器/計數器産生脈衝信號 103

第7章 串行通信技術
7.1 概述 105
7.1.1 串行通信方式 105
7.1.2 串行通信的數據傳送方嚮 107
7.2 串行通信口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08
7.2.1 串行通信口的結構 108
7.2.2 串行通信口的工作原理 108
7.3 串行通信口的控製 109
7.3.1 串行控製寄存器SCON 109
7.3.2 電源控製寄存器PCON 110
7.4 4種工作方式與波特率的設置 110
7.4.1 方式0 110
7.4.2 方式1 112
7.4.3 方式2 112
7.4.4 方式3 113
7.4.5 波特率的設置 113
7.5 串行通信口的應用 115
7.5.1 單工通信 115
7.5.2 雙工通信 116

第8章 接口技術
8.1 輸入接口 118
8.1.1 開關量輸入接口 118
8.1.2 鍵盤輸入接口 120
8.1.3 模擬量輸入接口 122
8.2 輸齣接口 127
8.2.1 開關量輸齣接口 127
8.2.2 數字量輸齣接口 128
8.2.3 顯示輸齣接口 132

第9章 Protel軟件入門
9.1 概述 136
9.2 Protel 99 SE基礎知識 137
9.2.1 Protel 99 SE的運行環境 137
9.2.2 Protel 99 SE的組成 137
9.2.3 Protel 99 SE設計電路的流程 137
9.3 Protel 99 SE使用入門 138
9.3.1 設計數據庫文件的建立、關閉與打開 138
9.3.2 Protel 99 SE設計界麵的介紹 140
9.3.3 文件管理 141
9.3.4 係統參數的設置 148

第10章 設計電路原理圖
10.1 電路原理圖編輯器 150
10.1.1 電路原理圖編輯器界麵介紹 150
10.1.2 圖紙大小的設置 154
10.1.3 圖紙的方嚮、標題欄、邊框和顔色的設置 156
10.1.4 圖紙網格的設置 157
10.1.5 圖紙文件信息的設置 157
10.1.6 光標與網格形狀和顔色的設置 158
10.1.7 係統字體的設置 159
10.2 電路原理圖的設計 159
10.2.1 裝載元件庫 160
10.2.2 查找元件 161
10.2.3 放置元件 162
10.2.4 元件的編輯 165
10.2.5 繪製導綫和節點 174
10.2.6 電源和接地符號的放置 180
10.2.7 輸入/輸齣端口的放置 181
10.2.8 元件標號的查找、替換與重排 184
10.3 圖形的繪製和文本、圖片的編輯 187
10.3.1 直綫的繪製 187
10.3.2 矩形的繪製 188
10.3.3 多邊形的繪製 188
10.3.4 橢圓弧綫的繪製 189
10.3.5 橢圓的繪製 191
10.3.6 扇形的繪製 192
10.3.7 麯綫的繪製 193
10.3.8 文本的插入與設置 194
10.3.9 圖片的插入與設置 196
10.4 層次原理圖的設計 197
10.4.1 主電路與子電路 198
10.4.2 由上嚮下設計層次原理圖 200
10.4.3 由下嚮上設計層次原理圖 204
10.5 原理圖報錶的生成 205
10.5.1 ERC報錶的生成 205
10.5.2 網絡錶的生成 207
10.5.3 元件清單錶的生成 209
10.5.4 交叉參考元件錶的生成 211
10.5.5 層次項目組織錶的生成 212
10.5.6 原理圖的打印輸齣 213

第11章 製作新元件
11.1 元件庫編輯器 214
11.1.1 元件庫編輯器的啓動 214
11.1.2 元件庫編輯器介紹 215
11.2 新元件的製作與使用 217
11.2.1 繪製新元件 217
11.2.2 修改已有的元件 219
11.2.3 繪製復閤元件 223
11.2.4 新元件的使用 225
11.3 元件報錶的生成與元件庫的管理 226
11.3.1 元件報錶的生成 226
11.3.2 元件庫的管理 228

第12章 手工設計PCB
12.1 PCB設計基礎 231
12.1.1 PCB的基礎知識 231
12.1.2 PCB的設計過程 234
12.1.3 PCB編輯器 235
12.1.4 PCB設計前的設置 237
12.1.5 PCB編輯器參數設置 242
12.2 手工設計PCB的具體方法 248
12.2.1 放置對象 248
12.2.2 手工布局 262
12.2.3 手工布綫 270

第13章 自動設計PCB
13.1 基礎知識 272
13.1.1 PCB的自動設計流程 272
13.1.2 利用原理圖生成網絡錶 273
13.2 自動設計PCB的具體方法 274
13.2.1 自動規劃PCB 274
13.2.2 裝載元件封裝和網絡錶 279
13.2.3 自動布局元件 283
13.2.4 手工調整布局 285
13.2.5 自動布綫 286
13.2.6 手工調整布綫 292
13.3 PCB的顯示 298
13.3.1 單層顯示模式 298
13.3.2 三維顯示模式 299
13.4 PCB報錶的生成及PCB的打印 300
13.4.1 引腳報錶的生成 300
13.4.2 電路闆信息報錶的生成 301
13.4.3 網絡狀態報錶的生成 302
13.4.4 設計層次報錶的生成 302
13.4.5 NC鑽孔報錶的生成 302
13.4.6 元件報錶的生成 305
13.4.7 電路特性報錶的生成 306
13.4.8 元件位置報錶的生成 307
13.4.9 PCB的打印 309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