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書法鑒賞(小插盒) |
| 編者 | 王艷軍 等 |
| 定價 | 598.00元 |
| 齣版社 | 綫裝書局 |
| ISBN | 9787512008595 |
| 齣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數 | 1360000 |
| 頁碼 | 全四冊 |
| 版次 | 1 |
| 裝幀 | 盒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簡介 | |
《中國書法鑒賞》以每種書體為中軸,分彆述及該書體之産生,發展,和流變史,以及書體的教沽和章法,並對該書體之曆史名作予以評價與鑒祈,或側重藝術風格之分析,或側重時代背景之剖白,或側重視覺形式之闡述,或側重審美內涵之控掘,總之,這是一套融欣賞性與實用性,研究性與操作性,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書法百科全書。
中國書法鑒賞 第一冊
書法基礎篇
第一章 中國書法發展曆史
第一節 先秦書法
第二節 秦代篆隸
第三節 兩漢書法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書法
第五節 隋唐五代書法
第六節 宋代書法
第七節 元代書法
第八節 明代書法
第九節 清代書法
第十節 近現代書法
第二章 書法必備的基本文具
第一節.......
說實話,市麵上關於書法的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做到深入淺齣、引人入勝的卻鳳毛麟角。我比較看重的是作者對曆史背景的梳理能力。畢竟,沒有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對書法的鑒賞就如同無源之水。我希望這本書在介紹幾位大傢的同時,能將他們的藝術成就置於當時的政治、文化大背景下去考量。例如,唐代書法何以能達到那樣一個高峰?柳公權的書法在當時又是如何與顔體形成對話和相互影響的?如果能加入一些關於紙張、墨錠、乃至當時文人生活狀態的佐證材料,我相信,這四捲書的閱讀體驗將會從單純的藝術學習,升華為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讓硬邦邦的筆墨煥發齣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傳世書法”這一概念特彆感興趣,這暗示著它收錄的篇目是經過曆史嚴格篩選的精華。我渴望看到那些被無數前輩珍視和研習過的經典之作的全貌。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被要求“取法乎上”,而這本書似乎就是提供瞭一個直接與“上”對話的平颱。我特彆好奇,它如何平衡不同流派和風格的呈現?譬如,在收錄瞭王羲之那種追求自然天成的魏晉風度後,是否也兼顧瞭後世那些更具個性和探索性的錶達?對於我們這些在臨帖中不斷摸索、試圖找到自己聲音的學習者來說,能夠看到一個清晰的、經過梳理的“書法譜係圖”,無疑能極大地幫助我們定位自己的學習方嚮,避免在浩瀚的古跡中迷失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特彆是那四捲本的結構,很有儀式感。我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被那種厚重的紙張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所吸引。雖然我主要對王羲之和顔真卿的風格比較熟悉,但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更宏大的視角,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那些平時不太容易見到的古代墨寶的精細之處。光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編者在選擇範例時的匠心獨運,似乎每一個選擇都不是隨意的堆砌,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特彆期待能深入研究一下其中關於不同書體演變脈絡的論述,畢竟,要真正領會書法的美,不能隻停留在錶麵的“好看”,還得理解其背後的時代精神和書傢心性的流淌。希望它不僅僅是圖錄的集閤,更能成為我理解中國傳統審美的一把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係列結構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宏大的學術抱負,四捲本的厚度不是開玩笑的,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涵蓋瞭從基礎入門到高級研究的多個層次。我更關注的是,它在“鑒賞”層麵能做到多深。鑒賞不僅僅是辨認真僞,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審美價值和技術難度。我期待看到書中對具體技法的深度剖析,不僅僅是描述“圓潤”或“方摺”,而是用更專業的術語去解構這些視覺效果是如何通過筆鋒的側偃和腕力的控製達成的。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不同書體在結構處理上的內在邏輯對比,比如行書的連帶與草書的斷續之間的空間哲學,那對於提升我的書法認知水平將是巨大的助益。我希望這套書能成為我書房裏一本可以隨時翻閱、常讀常新的工具書和思想源泉。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臨帖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真正“透氣”的範本,而不是那種隻有黑白灰的簡單復製品。這本書的“鑒賞”二字,讓我對它的內容抱有很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先生,在旁邊娓娓道來,講解每一筆的提按頓挫,每一結構的疏密關係中蘊含的哲理。比如,王羲之的飄逸與顔真卿的雄渾之間,那種內在的張力是如何在筆畫間得以體現的?我更關注的是,書中是否能提供足夠詳盡的圖解分析,去剖析那些韆古流傳的精妙之處,而不是泛泛而談。如果能有一些對比性的分析,比如將行書與草書在同一字上的不同處理方式進行剖析,那就更具價值瞭,這能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書傢的駕馭能力和創作心境的微妙變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