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0382 9787518414352 9787518403721 9787518402274 9787518402199
万千心理.二月人 穿越式催眠治疗
这是一本既记录了艾瑞克森所做的一个完整案例又记录了他本人对这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讨论的书。案例中,艾瑞克森在被试的催眠年龄退行中以每次被试生日次月都会出现的“二月人”与被试在穿越的心理空间里相会,与她交谈,提供更全面的视角,让被试重新审视过往发生的那些与她对游泳和水的恐惧有关的生活事件,从而帮助她消除对游泳和水的恐惧,促进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这个案例是艾瑞克森1945年做的,当时艾瑞克森还聚焦在心理动力学上,正在从实验性研究向临床治疗应用转换。从这个案例中,读者可以看到艾瑞克森敏锐的直觉,也可以看到不少艾瑞克森在心理动力学方面的思考,而后者可能正是很多在学艾瑞克森催眠的**人士所孜孜以求的。
次晤谈:第1部分 治疗性催眠的取向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被试的朋友“戴伊小姐”。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和玛丽恩·穆尔医生。
次晤谈:第2部分 二月人的身份创造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被试的朋友“戴伊小姐。”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马里恩·穆尔医生、罗伯特·皮尔森医生和一个身份不明的观察者。
第二次晤谈 多层面的沟通和存在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她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比蒂先生。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和马瑞恩·穆尔医生。
第三次晤谈 唤起和利用心理动力过程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她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被试的朋友“安·戴伊”。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
第四次晤谈 能动的治疗性的催眠工作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她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被试的朋友“安·戴伊”。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和桑德拉·西尔维斯特医生。
参考文献
体验催眠: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虽然已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已故的艾瑞克森博士的工作,《体验催眠: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3)》仍值得大力推荐。它不但提供读者一个了解艾瑞克森博士的机会,还可通过其教学实录的逐字记录,尽可能地*近他,直接向他学习催眠治疗知识。
1章 问接催眠方式1节 心理治疗中的催眠:在海洋君主的讲座第二节 间接沟通的“利用方式”1.语言和暗示的艺术2.催眠中的多层沟通3.暗示的本质是内部响应4.海洋君主讲座中的间接沟通第二章 催眠诱导和治疗中的类僵1节 类僵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认识自发的类僵第三节 助长类僵第四节 利用类僵第五节 总结第六节 类僵诱导练习催眠诱导中的类僵应用示范第三章 催眠诱导和治疗中的意念动力信号1节 意念动力运动和信号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识别自发的意念动力信号第三节 助长意念动力信号第四节 助长意念感觉信号第五节 利用意念动力信号第六节 总结第七节 意念动力信号方面的训练一个意念动力运动和类僵的听觉一视觉范例:助长催眠诱导的反转定势第四章 多疑者的催眠体验性学习1次晤谈:催眠细微临床现象的体验性学习第二次晤谈:催眠现象的体验式学习1.解离以及变动意识状态的现代体验式方法2.学习间接沟通:参考框架、元层面和心理治疗参考文献
催眠疗法:探索性案例集锦(万千心理)
本书记录了近20例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案例,以及他对案例的分析讲解。
序1979年1版前言2012年修订版前言致谢1章 催眠治疗的“利用方式”1.准备2.治疗性催眠3.治疗性变化的确认总结练习第二章 间接暗示形式1.直接和间接暗示2.散布其间方式3.利用意念动力过程的事实陈述4.利用时间的事实陈述5.不知道,不做6.开放式暗示7.涵盖一类反应的所有可能性8.可以助长新反应可能性的问题9.复合暗示10.隐含式暗示和隐含式指令11.制约和双重制约12.多层含义和沟通:笑话、双关、隐喻和象征中的意识演变练习第三章 利用方式:催眠诱导和暗示1.接纳和利用患者的显在反应2.利用紧急状态3.利用患者的内部现实4.利用患者的阻抗5.利用患者的消极情绪和困惑6.利用患者的症状练习第四章 后催眠暗示1.把后催眠暗示与必然的反应联结起来2.串联式后催眠暗示3.作为后催眠暗示的无意识条件反射4.后催眠性地开启问题解决的期待5.作为后催眠暗示的惊讶练习第五章 改变感知觉功能:疼痛和舒适的问题简介关于疼痛的思考总结案例1 一种改变感知觉功能的对话方式:幻肢疼痛和耳鸣案例2 震惊和惊讶改变感知觉功能:顽固性背部疼痛案例3 转换参考框架实现麻醉和痛觉缺失案例4 利用患者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缓解疼痛精选简短案例:案例分析练习第六章 症状解决案例5 处理症状反应的一般方式案例6 用震惊促进症状解决和领悟的心因性哮喘治疗演示案例7 用宣泄实现症状解决助长人格完善:一种权威方式案例8 性功能障碍:快速催眠治疗方式中的梦行训练案例9 神经性厌食症的悖论和双重制约精选简短案例:练习分析生活中的瘙痒自我内部的症状解决第七章 记忆的重新检视案例10 解析创伤体验第八章 情绪处理案例11 用新参考框架解决情感问题和恐惧精选的简短案例:案例分析练习第九章 助长潜能:转换身份案例12 利用自发催眠:探索整合左右脑半球的活动案例13 器质性脊髓损伤的催眠治疗:新身份解决自杀性抑郁案例14 心理震惊和惊喜促成身份转换案例15 身份转变中的体验性生命回顾第十章 创造新的身份:**越利用治疗?案例16 二月人参考文献
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
《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1)》是作者所著系列版本中的第1本,这《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1)》完全是第1作者在临床催眠治疗领域训练第二作者所做工作的记录。就其本身而论,这《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1)》不是理论性或学术性的,而是对现代催眠治疗师所需的某些态度、取向和技巧的实用研究。
推荐序——人生无处不催眠译者序序言导言本书的结构1章 对话式诱导:早年学习定势观察与艾瑞克森的基本方式临床催眠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催眠暗示的利用理论利用心理机制进行事实陈述利用时间进行事实陈述不做,不知道第二章 经由重述要点进行间接诱导“是定势”心理隐含式暗示治疗性制约和双重制约开放式暗示涵盖一类反应所有可能性的暗示意念动力信号第三章 握手诱导催眠诱导心理动力中的混乱握手诱导的心理动力机制复合暗示复合旬条件暗示和联结网络多重任务和串联暗示第四章 相互催眠诱导惊奇混乱重构的途径治疗性催眠是能动的无意识学习状态第五章 通过联结进行催眠学习隐含式指令用于聚焦、 暗示和强化的问话适合于间接催眠诱导的问话分段发展的催眠弱化意识心理定势:混乱、心理流和创造性第六章 促进催眠式学习消除和卸载阻抗多层面沟通:类比、双关、 隐喻、笑话和民间语言暗示的微观心理动力第七章 问接条件反射式闭眼诱导催眠训练和利用间接和直接暗示的心理动力催眠的间接条件反射催眠中的声音动力特征文本间暗示线索和间接暗示催眠中左右脑的功能第八章 无限的学习模式:一项两年的跟踪研究创造性、治愈和学习的无限可能性第九章 总结1.治疗性催眠的本质2.催眠诱导的临床途径3.催眠暗示的形式助长人类的潜能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师必读:潜意识沟通与深度催眠艺术》 引言:开启内在世界的神秘之旅 在人类心智的浩瀚海洋中,潜意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个庞大的地下水库,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甚至身体健康。长久以来,人们对潜意识的探索从未停止,而催眠,作为一种古老而强大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潜意识深处的独特路径。它不是舞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而是科学而严谨的心理治疗工具,是通往心灵内在世界的神秘钥匙。 本书《潜意识沟通与深度催眠艺术》并非仅仅是介绍催眠技术的技巧堆砌,它更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对催眠背后心理机制的深刻剖析,一次对潜意识强大力量的全面揭示。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旅程,从理解催眠是什么,到掌握催眠的核心原理,再到运用催眠进行深度沟通和疗愈,最终领悟潜意识在自我成长与改变中的无限可能。 第一章:拨开迷雾——催眠的本质与误区解析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催眠常常与失去意识、被他人操控等负面联想联系在一起。本书将首先打破这些陈旧的观念,以科学、实证的态度,还原催眠的真实面貌。我们将详细阐述催眠状态并非睡眠,而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一种由治疗师引导,个体主动参与的意识体验。 催眠状态的科学解释: 深入探讨催眠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生理变化,介绍脑电波活动的变化,解释催眠为何能增强个体对暗示的接受度,以及如何在大脑层面理解潜意识的活动。 催眠的分类与应用: 区分不同类型的催眠,如临床催眠、舞台催眠、自我催眠等,并重点阐述临床催眠在心理治疗、身心健康调理、个人潜能开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破除催眠迷思: 系统地解答关于催眠的常见误解,如“催眠后不会记得”、“被催眠就会失控”、“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会被催眠”等,通过科学的解释和案例分析,澄清事实,建立对催眠的正确认识。 第二章:潜意识的对话——沟通的艺术与深层理解 潜意识是我们的“内在操作系统”,它储存着我们的记忆、情绪、信念、习惯,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学会与潜意识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实现内心和谐与自我改变的关键。本书将深入探究潜意识的运作机制,并教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 潜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剖析潜意识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划分,理解潜意识如何储存创伤记忆、形成自动化反应、以及它在梦境、直觉等现象中的体现。 语言的力量——暗示的艺术: 详细讲解暗示在催眠中的核心作用,包括直接暗示、间接暗示、隐喻暗示等多种形式。我们将学习如何构建富有穿透力的语言,以温和而有力的方式触及潜意识,引导积极的改变。 象征与意象的解读: 潜意识更擅长通过象征和意象来表达。本书将教授如何理解和运用象征,以及如何引导个体在催眠状态下,通过意象来探索内心的困惑、释放压抑的情绪,并发现内在的资源。 非语言沟通的奥秘: 身体语言、语调、节奏等非语言信号在潜意识沟通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将学习如何敏锐地捕捉和运用这些信号,以建立更深的信任和连接。 第三章:深度催眠的实践——技术、流程与伦理 掌握深度催眠技术,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大量的实践。本书将循序渐进地介绍催眠诱导、深化、以及催眠后指导等关键环节,并强调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专业伦理。 催眠诱导的艺术: 学习各种经典的催眠诱导方法,如渐进式放松法、视觉想象法、感官锁定法等,以及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诱导方式。 深化催眠状态: 掌握各种深化技巧,帮助个体进入更深层次的催眠状态,从而增强暗示的接受度,并为接下来的治疗环节做好准备。例如,数数降落法、楼梯下降法、电梯下降法等。 催眠后建议的制定: 学习如何根据个体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催眠后建议,引导个体在清醒后实现积极的改变,如增强自信、改善睡眠、克服恐惧等。 危机处理与终止催眠: 了解在催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掌握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如何安全地终止催眠,以及如何处理个体在催眠状态下的情绪反应。 催眠师的职业伦理: 严格遵守催眠的专业伦理规范,包括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尊重个体自主权等,确保催眠过程的安全、有效和符合道德要求。 第四章:催眠疗愈的应用——解决心理与身心困扰 深度催眠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一种强大的疗愈方法。本书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催眠在解决各类心理和身心困扰方面的显著效果。 情绪管理与创伤疗愈: 学习如何运用催眠帮助个体处理焦虑、抑 ক্রমবর্ধমান、恐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情绪问题,释放被压抑的情绪,重建积极的心态。 改善睡眠质量: 探索催眠在治疗失眠、多梦、浅眠等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帮助个体找到深层放松,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缓解身心疼痛: 介绍催眠如何通过改变个体对疼痛的感知,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手术后疼痛等,提升生活质量。 行为模式的重塑: 学习如何运用催眠帮助个体克服成瘾行为(如烟瘾、酒瘾)、拖延症、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自信与潜能开发: 引导个体通过催眠发现内在的潜能,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实现个人成长和目标达成。 第五章:自我催眠与持续成长 本书不仅旨在培养专业的催眠师,更希望引导每一位读者掌握自我催眠的能力,成为自己内在世界的积极引导者。 自我催眠的原理与技巧: 详细介绍自我催眠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技巧,让读者能够独立地进行自我放松、自我暗示和自我疗愈。 构建积极的内在对话: 学习如何通过自我催眠,与自己的潜意识建立积极的对话,植入正面的信念,从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 利用自我催眠应对日常生活挑战: 掌握如何运用自我催眠来缓解压力、提升学习效率、增强专注力、培养积极情绪等,让催眠成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持续学习与精进: 鼓励读者在掌握基本技能后,继续深入学习,拓展催眠的应用领域,并在实践中不断精进,成为更专业的催眠实践者。 结语:开启通往内在力量的无限可能 《潜意识沟通与深度催眠艺术》是一本集理论、技术、实践和伦理于一体的深度催眠指南。它将带领您一步步揭开潜意识的神秘面纱,掌握与内在力量对话的钥匙,并运用催眠这一古老而强大的艺术,实现心灵的疗愈、个体的成长以及潜能的无限释放。无论您是心理学爱好者、希望提升自身能力的个体,还是寻求专业催眠培训的未来从业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份宝贵而深刻的启迪,开启您通往内在世界无限可能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