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諾貝爾文學奬大係-新月集·飛鳥集
作 者: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ISBN :9787555011842
齣 版 社:海峽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08-01
印刷時間:2017-08-01
字 數:128韆字
頁 數:184頁
開 本:32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g
定 價:28.8元
編輯推薦:
★第1位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亞洲作傢
★唯1可以與莎士比亞並肩的東方詩聖
★影響郭沫若、徐誌摩、冰心和中國新詩的詩哲
★印度、中國等大中小學必選的文學教材
★鄭振鐸優美譯本,夢想照進現實,生命與詩歌相遇
目錄:
新月集1
傢庭3
孩童之道4
不被注意的花飾6
偷睡眠者8
開始10
孩子的世界12
審判官13
責備14
玩具15
天文傢16
金色花17
雲與波18
仙人世界20
流放的地方22
雨天24
紙船25
水手26
對岸28
花的學校30
商人31
同情32
職業33
長者34
十二點鍾35
小大人36
著作傢38
惡郵差40
*後的買賣42
召喚43
第1次的茉莉44
告彆45
榕樹47
祝福48
贈品49
我的歌50
孩子天使51
英雄52
飛鳥集55
鄭振鐸譯泰戈爾詩拾遺131
采果集133
愛者之貽136
歧路146
花環149
世紀末日150
無題152
附錄
泰戈爾年錶153
內容簡介:
本書是泰戈爾兩部經典詩集的閤本,其中《新月集》中,詩人生動描繪瞭兒童們的遊戲,巧妙地錶現瞭孩子們的心理,以及他們活潑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雋永的藝術魅力,把我們帶到瞭1個純潔的兒童世界,勾起瞭我們對於童年生活的美好迴憶。《飛鳥集》它包括300餘首清麗的小詩。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爾的筆下閤二為1,短小的語句道齣瞭深刻的人生哲理,**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作者簡介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生於加爾各答市的1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傢庭,13歲即能創作詩歌。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迴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他共寫瞭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曾寫下大量短中長篇小說、散文著作,創作瞭1500多幅畫。文、史、哲、藝、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
其重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飛鳥集》(1916)等;短篇小說集《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等;長篇小說《沉船》(1906)、《戈拉》(1910)等;劇作《頑固堡壘》(1911)、《人紅夾竹桃》(1926)等;散文集《死亡的貿易》(1881)、《在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
當年凡是講孟加拉語的地方沒有人不日日歌詠他的詩歌,當被譯成英文之後,則風靡整個世界。1913年,泰戈爾獲得瞭諾貝爾文學奬。
剛翻開這本厚厚的《百年孤獨》,那種撲麵而來的魔幻現實主義氣息就讓人完全陷進去瞭。馬爾剋斯的筆觸真是鬼斧神工,他用那種近乎史詩般的敘事腔調,講述著布恩迪亞傢族七代人的興衰榮辱,時間在馬孔多的空氣裏仿佛凝固又加速,死亡與新生交織成一個永恒的怪圈。我特彆喜歡他描述那些超自然現象時的那種平靜與淡然,仿佛那些飛升的靈魂、預言的羊皮捲,都隻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小插麯。讀這本書,與其說是閱讀一個故事,不如說是進入瞭一個復雜、充滿象徵意義的夢境。它挑戰著我們對現實的固有認知,讓你在讀完之後,依然能聞到馬孔多潮濕的泥土和腐朽的氣息。那種傢族宿命般的悲劇感,層層疊疊地壓在心頭,讓人忍不住去思考曆史的循環和人類孤獨的本質。這本書的結構極其精巧,人物眾多卻又界限分明,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細節和隱藏的綫索,簡直是一部值得反復揣摩的文學寶庫,讓人不得不感嘆,偉大的作品總是能超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直擊人心最深處的共鳴。
評分我近來讀的這本《追憶似水 জলা年華》,簡直是一場對記憶和時間藝術的終極探索。普魯斯特的文字如同流動的、華麗的巴洛剋式建築,每一個長句都充滿瞭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幾乎是病態的自我剖析。他不僅僅是在迴憶童年和初戀,他是在用文字構建一個完整的、感官經驗的宇宙。馬德萊娜蛋糕的味道喚醒的不僅僅是兒時的片段,而是整個普羅旺斯鄉村的景象、聲音和氣味,這種“非自願的記憶”是如此鮮活,讓人深信人類的感知世界遠比我們日常意識到的要豐富得多。這本書的難度在於它的內在邏輯和無盡的細節,你不能急躁地去尋找情節的推動力,而必須像沉浸在音樂中一樣,去品味他描繪的沙龍社交、貴族階層的衰敗、愛情的嫉妒與痛苦。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慢”下來,如何從日常的瑣碎中提煉齣永恒的美感和哲理,這本書是對“時間”這個概念最深情、最精密的緻敬。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局外人》這種存在主義的哲學小說是有些抗拒的,總覺得它會晦澀難懂,充滿著疏離感。但加繆的文字,就像他筆下的阿爾及爾陽光一樣,熱烈而又殘酷地直擊主題。默爾索這個人物,他的冷漠、他的抽離,他的對社會規範的徹底漠視,初看之下讓人費解,甚至有些惱火。他似乎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直到母親的葬禮,直到他扣下扳機的那一刻。然而,隨著故事的深入,我開始理解他這種“局外人”的狀態,那其實是對社會虛僞和既定意義體係的一種本能的反抗。尤其是在監獄中,當他與神父的最後那場激烈對話時,那種對生命荒謬性的徹底接納,達到瞭近乎狂喜的自由境界。這本書篇幅不長,但其哲學思辨的深度是驚人的,它迫使你審視自己生活的意義、情感的真實性,以及麵對死亡時的態度,讀完後會有一種被徹底洗滌、重新審視自身價值的復雜感受。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這本《殺死一隻知更鳥》,它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完全是通過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斯庫特的眼睛來觀察成人世界的復雜與不公。哈珀·李的文字簡潔而富有力量,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能將二戰前後美國南部小鎮上的種族歧視刻畫得入木三分。阿迪剋斯·芬奇這個角色簡直是文學史上道德楷模的典範,他麵對整個社區的敵意,依然選擇堅守良知,為黑人湯姆·魯濱遜進行辯護,那種沉靜而堅韌的力量,比任何激烈的控訴都更具震撼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童年友誼和成長痛楚的細膩描繪,斯庫特和傑姆從無憂無慮到直麵人性的黑暗,這個蛻變的過程真實得讓人心疼。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審判和種族問題,它更是一堂關於同情心、勇氣和理解他人的深刻課程。每當讀到那些小鎮居民的偏見和愚昧時,總會感到一陣壓抑,但阿迪剋斯那句“你得爬進彆人的皮膚裏待一會兒纔能真正瞭解他”的話語,卻如同鼕日裏的一束暖陽,給予讀者前行的力量。
評分最近翻閱的《傲慢與偏見》,讀起來簡直是一種愉悅的享受,簡·奧斯汀的筆鋒犀利得像一把優雅的綉花針,精準地縫閤瞭十八世紀英國鄉村的生活圖景。伊麗莎白·班內特的聰明伶俐和她那略帶固執的個性,實在太討人喜歡瞭,她對達西先生那種一開始的誤解和輕衊,完全源於她自身的機敏和對世俗圓滑的警惕。而達西先生,那種高傲的外錶下隱藏著一顆正直而深情的心,他們之間的情感拉鋸戰,簡直是文學史上最動人心魄的“歡喜冤傢”模式。奧斯汀的高明之處在於,她將深刻的社會觀察融入到日常的舞會、傢宴和書信往來之中,沒有宏大的曆史背景,卻對階級觀念、婚姻目的以及女性在社會中的睏境進行瞭極其尖銳的諷刺。讀這本書,就像是坐在一個溫暖的壁爐邊,聽著一位睿智的長輩娓娓道來關於愛、關於自省、關於如何看清人心的生活智慧,輕鬆愉快之餘,卻又讓人深思良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