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经典作品赏析-从零开始学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经典作品赏析-从零开始学服装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若琳 著
图书标签:
  • 服装设计
  • 设计经典
  • 服装史
  • 零基础
  • 设计入门
  • 时尚
  • 服饰
  • 艺术
  • 插画
  • 图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9434
商品编码:1791166541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服装设计经典作品赏析-从零开始学服装设计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01
作者:刘若琳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49.80 页数:150 印次: 1
ISBN号:978712222943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准备从事服装设计行业的入门人员,服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服装专业师生。
《从零开始学服装设计:服装设计经典作品赏析》一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书在知识体系的搭建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将服装设计的各要素分解成具体的设计语汇,贯穿于经典服装设计作品中进行深入的分析。
2、将服装历史、服装技术与服装审美进行了融合。
3、打破了以往以单独的民族视角研究服装作品的局限,而将服装的发展置于世界服装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
4、通过对服装结构的处理方式赏析、服装设计细节的处理方式赏析、服装设计材料的处理方式赏析、服装设计色彩的处理方式赏析、服装设计大师作品赏析等几个方面,将经典服装设计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艺术机能进行剖析与阐述。

内容提要

经典服装设计作品堪称服装设计灵感的源泉,具有“活化石”的作用。本书将服装设计的各要素分解成具体的设计语汇,贯穿于经典服装设计作品中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服装结构的处理方式赏析、服装设计细节的处理方式赏析、服装设计材料的处理方式赏析、服装设计色彩的处理方式赏析、服装设计大师作品赏析等几个方面,将经典服装设计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艺术机能进行剖析与阐述,指出经典服装设计作品暗藏的精妙之处。本书适合准备从事服装设计相关工作的读者学习,也可供服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参考,还可以作为高校服装专业的教材。

目录

引 言 如何解读经典/1
第1章
经典服装设计要素―以人为本/5
1.1 人体与服装的基础形态/6
1.1.1 贯头型/6
1.1.2 挂布型/7
1.1.3 前开型/10
1.1.4 腰布型/11
1.1.5 体形型/12
1.2 人文性表达的服装流派外化设计/13
1.2.1 古典主义/13
1.2.2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16
1.2.3 新艺术与装饰艺术/18
1.2.4 波普艺术与欧普艺术/20
1.2.5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23
1.2.6 超现实主义/25
第2章
经典服装设计要素―服装结构类别赏析/27
2.1 服装廓型的类别赏析/28
2.1.1 字母型/28
2.1.2 几何型/30
2.1.3 物象型/31
2.1.4 仿生型/32
2.2 服装结构设计部件赏析/32
2.2.1 领/33
2.2.2 肩/35
2.2.3 腰/36
2.2.4 袖/36
2.2.5 臀/39
2.3 经典服装设计结构赏析/40
2.3.1 西装/40
2.3.2 衬衫/44
2.3.3 夹克 /48
2.3.4 风衣/50
2.3.5 大衣/51
2.3.6 裤子/55
第3章
经典服装设计要素
―服装设计细节的处理方式赏析/57
3.1 服装细节设计内容/58
3.2 零部件设计作品赏析/58
3.2.1 袋型设计/58
3.2.2 纽扣设计/61
3.2.3 门襟设计/62
3.2.4 袢带设计/64
3.3 结构线设计作品赏析/65
3.3.1 省道/66
3.3.2 分割线/66
3.3.3 褶/69
3.4 装饰工艺服装设计作品赏析/70
3.4.1 镶滚嵌宕/70
3.4.2 线迹工艺/71
3.4.3 附加工艺/72
第4章
经典服装设计要素
―服装设计材料的处理方式赏析/73
4.1 服装材料简介/74
4.1.1 面料/74
4.1.2 辅料/77
4.2 服装材料的风格赏析/78
4.2.1 植物纤维/78
4.2.2 动物纤维/79
4.3 传统服装材料技法赏析/80
4.3.1 绣/81
4.3.2 印染/83
4.3.3 缝/86
4.3.4 毡艺/90
4.3.5 编结/91
4.4 服装材料艺术再造处理方法赏析/91
4.4.1 破坏性重组/91
4.4.2 混搭再造/93
4.4.3 装饰贴花/95
4.4.4 涂料印染/95
第5章
经典服装设计要素
―服装设计色彩的处理方式赏析/97
5.1 服装色彩视觉心理设计作品/98
5.1.1 色彩的冷暖感/98
5.1.2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99
5.1.3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99
5.1.4 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100
5.1.5 色彩的轻重感/100
5.1.6 色彩的软硬感/100
5.1.7 色彩的进退感/101
5.1.8 色彩的收缩与膨胀感/101
5.2 基础色彩服装设计作品鉴赏/102
5.2.1 红色/102
5.2.2 粉红色/103
5.2.3 橙色/104
5.2.4 黄色/104
5.2.5 绿色/105
5.2.6 紫色/106
5.2.7 蓝色/106
5.3 服装色彩设计的审美原则与设计作品赏析/107
5.3.1 服装色彩比例设计/107
5.3.2 服装色彩平衡设计/108
5.3.3 服装色彩节奏设计/109
5.3.4 服装色彩强调设计/109
5.3.5 服装色彩呼应设计/110
5.4 服装设计色彩搭配的表现方式赏析/110
5.4.1 单色配色/111
5.4.2 双色配色/111
5.4.3 多色配色/114
第6章
服装设计大师作品赏析/117
6.1 Alber Elbaz(阿尔伯?艾尔巴兹)/118
6.2 Alexander McQueen(亚历山大?麦奎因)/121
6.3 ChristiaLacroix(克里斯丁?拉克鲁瓦)/124
6.4 Gianni Versace(詹尼?范思哲),Donatella Versace(唐娜泰拉?范思哲)/127
6.5 JeaPaul Gaultier(让?保罗?高缇耶)/131
6.6 JohGalliano(约翰?加利亚诺)/134
6.7 Gianfranco Ferre(詹弗兰科?费雷)/137
6.8 Giorgio Armani(乔治?阿玛尼)/140
6.9 Karl Lagerfeld(卡尔?拉格菲尔德)/142
6.10 Missoni(米索尼)/146
参考文献/150


服装设计:从概念到实践的深度探索 书籍名称:时尚脉络:现代服装设计理论与技法精解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深入服装设计领域的人士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知识体系,内容聚焦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前沿理论、核心技法以及行业运作的深度解析。本书不侧重于对既有经典作品的简单罗列与赏析,而是致力于构建学习者从零开始构建设计思维、掌握专业工具和理解行业规则的坚实基础。 全书共分为七个核心部分,层层递进,力求构建一个从宏观概念到微观操作的完整学习路径。 --- 第一部分:设计思维的构建与时尚史的现代诠释 本部分着重于培养设计者必需的批判性思维和对时尚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 1.1 设计哲学的建立: 探讨“设计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区分美学、功能性与商业性的内在联系。引入设计思维模型(Design Thinking)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强调以用户和文化为中心的创新过程。 1.2 现代时尚史的结构性分析: 摒弃传统的年代线性梳理,采用主题式、思潮驱动的方式解析20世纪至今的关键设计运动(如解构主义、极简主义、后现代思潮)。重点分析这些思潮如何影响了现代面料的选择、廓形剪裁和品牌叙事。深入研究那些在理论层面具有突破性的设计师群体,而非仅仅是作品的风格继承者。 1.3 灵感源泉的转化与视觉研究: 教授如何有效地从非服装领域(如建筑、音乐、哲学、社会学)提取灵感,并通过色彩理论、符号学和视觉构图原理,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元素。内容包括建立个人灵感数据库和进行系统化的视觉情绪板(Mood Board)构建。 --- 第二部分:面料科学与创新材料学 本部分深入探讨服装的物质基础,是理解设计实现度的关键。 2.1 纺织品结构与性能: 详细介绍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的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如悬垂性、抗皱性、透气性)及其对服装廓形和穿着舒适度的决定性影响。区分梭织、针织、无纺布的工艺差异及其在不同服装品类中的应用局限。 2.2 创新面料技术与可持续性: 聚焦于当前面料科技的前沿发展,包括智能纺织品(如温控、导电面料)、生物基材料(Biomaterials)的开发与应用。深度剖析可持续时尚中对回收纤维、循环经济模式和零浪费面料处理技术的行业标准与实践案例。 2.3 面料的采购与测试: 提供面料市场调研的实用指南,包括如何与供应商有效沟通技术规格(Tech Specs),以及基础的面料性能测试方法(如色牢度、缩水率测试的标准流程),确保设计概念能转化为符合商业质量要求的产品。 --- 第三部分:高级制版与立体裁剪的技艺精进 本部分是技术核心,旨在超越基础的平面制版,掌握结构塑形的复杂技巧。 3.1 立体裁剪的结构逻辑: 深入讲解立体裁剪(Draping)中的“基础骨架”搭建技术,重点分析如何通过在人台上的褶皱、扭转和固定来模拟复杂的动态廓形,特别是针对结构性外套和高定时装的立体塑形原理。 3.2 复杂结构制版: 教授如何运用数学模型和几何原理解决平面制版中的难题,包括袖窿的动态适配、衣身省道的转移与演化(如巴洛克式褶皱的平面转换)、以及不对称结构的设计实现。详细解析套装(Tailoring)中衬垫(Interfacing)与骨位(Caning)的精细处理技术。 3.3 廓形演化与比例学: 探讨服装廓形在人体工程学基础上的比例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标准人体模型(Block Model)与现代人体模型的差异,学习如何系统性地调整肩宽、腰线、衣长等关键比例,以适应特定系列的主题要求。 --- 第四部分:成衣技术与工业化生产流程 本部分将设计理念对接至大规模生产的现实操作层面。 4.1 技术包(Tech Pack)的标准化构建: 全面拆解一份专业技术包的构成要素,包括详细的测量表(POMs)、材料清单(BOM)、工艺流程图和多角度的视图标记。强调技术文档的精确性是避免工厂失误的关键。 4.2 缝制工艺的专业化选择: 针对不同面料和设计细节,选择最合适的缝制设备和线迹类型。系统介绍特种缝纫机(如套结机、锁边机、特种绗缝机)的功能与应用场景。重点分析高品质服装的内部结构(如全麻衬西装的工艺流程)。 4.3 样衣制作与试穿反馈的整合: 讲解从初样(Proto Sample)到PP样(Pre-Production Sample)的迭代过程。教授如何进行专业的试穿评估(Fit Session),如何准确记录修改点,并将其高效地转化为制版师和技术团队可执行的指令。 --- 第五部分:数字设计与三维建模 本部分关注当代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数字化工具。 5.1 2D 辅助设计软件深度应用: 不仅限于基础绘图,更侧重于如何利用专业软件(如Adobe Illustrator/Photoshop)进行面料印花设计、图案排版、色彩分离以及高精度技术图的绘制标准。 5.2 3D 服装模拟与虚拟试穿: 详细介绍主流三维服装设计软件(如Browzwear, CLO 3D)的物理引擎原理。教授如何导入精确的2D版型,设定面料物理属性,并进行虚拟裁剪、缝合和动态模拟,从而大幅缩短打样周期和成本。 5.3 数字化与传统工艺的结合: 探讨如何利用3D软件生成的结构模型,反向指导传统手工细节的制作,实现数字精度与手工质感的完美融合。 --- 第六部分:品牌战略与系列规划 本部分将设计实践提升到商业战略的高度。 6.1 服装系列(Collection)的逻辑规划: 教授如何从市场定位(Target Audience)、季节趋势和品牌DNA出发,进行一个完整系列的主题设定、款式平衡(Style Mix)、色彩计划和面料分配。强调系列内部款式的逻辑连贯性和商业可行性。 6.2 成本控制与定价策略: 分析服装生产成本的构成(材料、人工、杂费)。介绍基础的成本核算模型,理解“目标成本”(Target Costing)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在不牺牲设计核心的前提下进行成本优化。 6.3 知识产权与行业法规: 简要介绍服装设计领域的设计专利、商标保护的基本概念,以及国际贸易中对标签、成分标识等方面的法规要求,为未来的商业化运作打下合规基础。 --- 第七部分:工作室管理与专业发展 本部分关注个人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室的有效运营。 7.1 项目管理在设计中的应用: 引入敏捷(Agile)项目管理方法论,用于协调跨部门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周期。学习如何设定里程碑和风险预警机制。 7.2 专业的作品集(Portfolio)构建: 摒弃单纯的精美图片堆砌,重点指导如何构建一个叙事清晰、技术支撑有力、体现完整设计流程的专业作品集。分析不同求职方向(如概念设计师、制版师、技术开发)对作品集侧重点的不同要求。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精通从概念到样衣的全流程、具备深厚技术功底和敏锐商业触觉的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对色彩和面料质感的描述,那文字简直就像是带着触觉的。在介绍某些高定时装的段落里,即便没有实物触碰,我几乎能感受到丝绸的垂坠感和羊毛的粗粝感。作者在描述一件礼服时,会细致到分析光线如何与特定的珠绣和刺绣工艺发生互动,从而在动态中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设计完成度”的认知边界。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服装的“形状”,却忽略了“触感”和“光泽”才是决定一件作品是否高级的关键。书中甚至花了一整个章节来探讨“纹理的叙事性”,说明粗糙的纹理可能代表力量和质朴,而光滑的表面则象征着流动和奢华。这对我个人的设计实践有了直接的指导意义,我现在在选择面料时,会首先考虑它想要向观看者传达什么样的“性格”和“情绪”,而不是仅仅看它是否符合当季的潮流色卡。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墨绿色的底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典雅又专业的感觉。我原本以为这种偏向“经典赏析”的书籍会像大学教材那样枯燥乏味,堆砌着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晦涩难懂的术语。然而,翻开内页才发现,作者在排版和图文编排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那些被选入的服装作品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呼吸空间,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挤压在一起。特别是那些早期大师的作品分析部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件衣服很美”的表面赞叹,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的社会背景、面料创新是如何影响了廓形和细节的处理。比如,对某位二十世纪初先锋设计师作品的解析,不仅展示了成品图,还配有精细的结构草图和面料纹理的放大图,让人能直观地感受到设计师在剪裁上的巧思。这种图文并茂、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即便我是刚接触服装设计不久的新手,也能从中窥见大师们的思维脉络。它不像一本冰冷的作品集,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在你身边,为你解读每一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与技艺。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对美学的教育,我必须再次强调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它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其在书中的呈现方式都会有所变化。例如,对包豪斯风格作品的展示,页面会大量使用黑白灰的几何构图和强烈的对比,极简到连标题都采用无衬线字体;而当过渡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华服时,页边距会收窄,使用更柔和的印刷字体,并用淡雅的水彩晕染效果作为背景。这种“用设计语言来讲述历史”的做法,非常高明。它让我意识到,服装设计不只是画图和缝纫,还包括了书籍装帧、排版布局、视觉传达等一系列周边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现。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微缩的设计世界,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各种设计原则所熏陶和浸润。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感觉不仅仅是知识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我的审美阈值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从零开始”这个定位上做得非常扎实,它没有急于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立体裁剪技术,而是从最基础的“观察”和“理解”入手。初期的章节花了大量篇幅讨论“比例的平衡”和“视觉重心”这些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要素。作者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做类比,比如建筑的结构、人体雕塑的美学等,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服装形态的直觉判断力。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单元,它详细对比了同一主题(比如“A字形”)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绎,用简洁的线条图清晰地勾勒出轮廓的细微差别。这种横向对比的分析方法,远比孤立地看一件衣服要有效得多。它教会我的不是“模仿”,而是“理解”为什么这个形态会成为经典,以及如何将这种经典比例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这种打地基的教育方式,让我在后续尝试自己绘制草图时,不自觉地就注意到了结构上的合理性,感觉自己的“设计眼光”正在潜移默化中被矫正和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它巧妙地平衡了历史回顾与实用指南之间的鸿沟。很多设计书籍要么过于学院派,只谈历史,要么过于商业化,只讲流行趋势。而这本却成功地将两者融合。在赏析完某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后,作者会紧跟着一个“现代应用思考”的小板块。比如,分析了迪奥的“新风貌”如何解放了战后的女性身体,接着就会探讨这种强调腰线和裙摆体积感的廓形,在当今的环保面料和无痕内衣时代,如何通过材料的革新和剪裁的简化来实现精神上的复刻。这种“古为今用”的思维训练,对于希望将经典转化为个人风格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让设计不再是单纯地复制历史,而是一种持续的对话和演变。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赏析”,不如说是一本关于“设计思维传承”的教科书,它教会了我们如何从过去汲取营养,而不是成为历史的囚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