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系名家力作,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不但给专业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文》,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较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可参阅繁体字《论语译注》。
学而DIYI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①不移。”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注释】
①上知、下愚——关于“上知…”“下愚”的解释,古今颇有异说。《汉书.古今人表》说:“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则是以其品质言。孙星衍《问字堂集》说:“上知谓生而知之,下愚谓困而不学。”则是兼以其知识与品质而言。译文仅就字面译出。但孔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16.9),这里的“上知”可能就是“生而知之”的人。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可是当时的人却以为一定有,甚至孔子都曾否认地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7.20)。
这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真是让我爱不释手,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门。书中的文字流畅易懂,作者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尤其是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章节,经过他的细致梳理和精妙阐释,立刻变得豁然开朗。我特别欣赏它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视角和语境,使得两千多年前的教诲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比如,书中对“仁”的探讨,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剖析,让人深思不已。每次翻开它,都能发现新的感悟,感觉自己的心境也随着文字的流转而变得更加平和、开阔。阅读的过程就像与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促膝长谈,既能得到启发,又不失亲切感。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又苦于原著不易入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引路人。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可以陪伴人一生的心灵之作。
评分自从开始接触这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我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把那些宏大的哲学命题,巧妙地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指南。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不卖弄学问,也不哗众取宠,只是用一种极其诚恳的态度,将古人的教诲一点一滴地渗透到读者的内心深处。我发现,以前觉得难以理解的“克己复礼”,在这本书里被阐释得非常人性化,不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我达成的更高境界。而且,这本书的注释部分详略得当,对于关键概念给予了充分的展开,对于次要的论述则点到为止,使得阅读节奏把握得极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或信息过载。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高效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旅程,它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修养,是从每一个细微之处做起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翻译”和“注释”这两个简单的动作之上。它更像是一部思想的“活化石”,让沉睡的智慧重新焕发光彩。我注意到,译注者在处理一些历史背景相关的词汇时,做得非常到位,没有生硬地套用现代概念,而是尽可能地还原了当时语境下的真实含义,这一点对于理解孔子的原意至关重要。例如,对于“君子”的界定,这本书提供了多层次的解读,从个人修养到社会责任,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我尤其喜欢它在脚注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或典故,这些补充材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枯燥的文本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每读完一章,我都会停下来思考很久,这本书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思考的框架和方向,鼓励读者自己去构建精神家园。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下的困惑与迷茫,并温柔地指引我们回归内在的定力。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抱持着一丝谨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论语》的译注版本实在太多了,很容易让人感到审美疲劳或者内容千篇一律。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也令人愉悦,拿到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更令人赞叹的是,译注部分的处理方式极其细腻,它没有一味地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而是用非常精准且富有文学性的现代汉语,捕捉到了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韵味和力量。在某些关键的段落,作者甚至会引用其他相关典籍进行旁证,使得论述更加立体和丰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更真切的体会,那份对道德操守的坚守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高山仰止,令人肃然起敬。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坦率地说,阅读这类经典书籍往往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但《论语译注(简体字本)》却以其卓越的编排,极大地降低了门槛,提高了阅读的愉悦度。它的“简体字本”的定位非常精准,照顾到了习惯于现代印刷体的广大读者群。我个人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与普及性之间的平衡点把握得赞赏有加。作者没有为了追求新颖而曲解原意,所有的注释都建立在扎实的文本考据之上,这保证了其可靠性。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关于“学而时习之”的困惑,查阅了这本书后,它提供的释义角度非常新颖,将“时习”理解为一种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而不是简单的反复背诵。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在处理工作中的持续学习和技能迭代方面也受到了启发。这本书,不仅是学习孔子思想的阶梯,更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高尚人格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