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曆史語言研究集刊第9輯

西域曆史語言研究集刊第9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衛榮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曆史語言研究所編 著
圖書標籤:
  • 西域曆史
  • 西域語言
  • 曆史研究
  • 語言學
  • 集刊
  • 學術
  • 敦煌學
  • 絲綢之路
  • 中亞曆史
  • 古代文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45688
商品編碼:19083343090
齣版時間:2017-09-01

具體描述

作  者:瀋衛榮 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曆史語言研究所 編 定  價:168 齣 版 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頁  數:518 裝  幀:平裝 ISBN:9787030545688 二木博史教授及其學術貢獻 烏雲畢力格(i)
二木博史研究業績錶 財吉拉鬍(1)
海都崛起與窩闊颱係在中亞的進退 孫聞博(11)
愛新國指授歸順濛古諸部遊牧地考述 薩齣日拉圖(23)
兩件滿文題本與清代和中國民族史中的官印文化 賈寧(39)
清代喀喇沁三旗旗製的衰微——基於蘇木丁數的考察 珠颯(57)
清代濛古鞦朝審考 濛古勒呼(73)
清初顧實汗與清廷關係 明 額爾敦巴特爾(103)
五世達賴喇嘛緻濛古部三封書信研究 魏建東(117)
清代昭烏達盟的形成及其會盟問題探析——以翁牛特右翼旗印務處檔案爲中心 玉海(129)
乾隆中葉清與巴達剋山關係考(1760-1767) 馬子木(139)
準清爭奪西藏的餘韻:昭地立汗問題 烏蘭巴根(151)
18世紀前期清朝、準噶爾、西藏、拉達剋關係管窺——以拉達剋喇嘛噶津林沁爲中心 陳柱(169)
《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的史料價值特點略析 杜傢驥(191)
被遺棄的歷史碎片:1772年大喇嘛羅蔔藏堅贊奉乾隆皇帝之托忒文奏摺 葉爾達(203)
《塔爾巴哈颱奏稿》與嘉慶時期新疆北部邊政研究 華立(213)
民國時期有關濛地墾殖的兩種珍稀文獻 忒莫勒(229)
關於正黃旗滿洲副都統蔔舒庫滿漢閤璧碑 張閌(237)
濛古國通史著作中所記之 Ts.丹巴道爾吉 劉迪南(245)
從醫學人類學與醫學史交叉視角試論濛古族的整骨療法 財吉拉鬍(253)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硏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以刊登國內外學者關於中國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歷史、語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麵的**硏究成果爲主要宗旨,發錶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等,以期推動國內學界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方麵的進步。
《西域曆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九輯,收錄瞭多篇探討西域古代曆史文化與語言的學術論文。本輯重點關注絲綢之路沿綫區域,特彆是塔裏木盆地周邊文明的交流互動,以及區域內民族語言的演變與發展。 其中,有多篇文章深入探討瞭漢晉時期西域諸國的政治製度與社會結構。研究者們通過梳理和分析齣土文獻、史書的記載,對樓蘭、龜茲、於闐等重要政權的興衰曆程、統治方式、經濟形態以及社會階層劃分進行瞭細緻的辨析。例如,一篇論文詳細考證瞭龜茲王國早期王室的構成及其與周邊勢力的關係,揭示瞭該王國在政治權力分配和地區影響力方麵的重要特徵。另一篇則從經濟角度切入,分析瞭漢代屯田製度在西域的實施情況,及其對當地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帶來的影響,並對比瞭不同時期屯田模式的差異與演變。 語言學方麵的研究在本輯中占據瞭重要篇幅。多位學者聚焦於西域古語的語音、詞匯、語法以及文字係統。其中,一篇引人注目的研究是對新近齣土的幾份於闐語文獻進行深入的語言學分析,不僅解讀瞭部分未知詞匯的含義,還試圖重建其部分語音係統,為研究於闐語的內部演變和與印歐語係及漢藏語係語言的接觸提供瞭新的證據。另一項研究則著眼於粟特語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傳播與影響,通過分析中原地區發現的粟特語碑銘和佛經翻譯中的粟特語藉詞,探討瞭粟特商人在絲綢之路上的語言活動及其對漢語言文化産生的潛移默化作用。此外,還有論文對不同時期西域地區各民族語言的接觸與融閤現象進行瞭考察,例如探討瞭古突厥語與當地語言的相互影響,以及梵語、藏語等語言在佛教傳播過程中在西域地區留下的語言痕跡。 宗教與文化交流是本輯的另一重要議題。多篇論文圍繞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在西域的傳播、發展及其對當地社會文化的影響展開。一篇論文深入研究瞭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宗教圖像與西域早期佛教藝術風格的聯係,分析瞭不同時期佛教藝術的演變脈絡,以及中原佛教藝術如何受到西域及印度佛教藝術的影響,又反過來影響瞭中原地區。另一項研究則關注摩尼教在西域的傳播路徑與傳播範圍,通過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描繪瞭摩尼教在迴鶻時期成為國教後,其在政治、文化、藝術等方麵的深刻烙印。還有論文探討瞭基督教(景教)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通過對散布在中亞和中國西北地區的景教碑文和相關文獻的解讀,揭示瞭景教在西域的傳播範圍、組織形式以及與當地文化的融閤情況。 此外,本輯還收錄瞭一些關於西域考古新發現的解讀與研究。例如,一篇論文對近期在吐魯番盆地發現的一批漢晉時期墓葬的隨葬品進行梳理和分析,從中探究墓葬主人的社會身份、經濟狀況以及其所處的文化環境。另一項研究則結閤考古發掘與文獻記載,對某個被遺忘的古城遺址進行重新審視,試圖還原其在曆史上的地理位置、功能以及其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作用。 總而言之,《西域曆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九輯匯集瞭眾多學者在西域曆史、語言、宗教、文化、考古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豐富,視角多元,為深入理解絲綢之路沿綫古代文明的復雜麵貌提供瞭寶貴的學術資源。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分量。封麵設計古樸典雅,“西域曆史語言研究集刊”幾個字透著一股學術的嚴謹和曆史的滄桑感。我一直對西域的曆史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那些曾經繁盛又逐漸湮沒的古國和語言充滿瞭好奇。我記得我第一次聽說“西域”這個詞,是在一本關於絲綢之路的普及讀物裏,那些關於駱駝商隊、綠洲城市、異域風情的描繪,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種下瞭一顆探索的種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接觸更專業的書籍,也逐漸意識到,真正的曆史和文化,遠比故事書裏描繪的要復雜得多,也深刻得多。

評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象自己穿越時空,置身於古代的西域。想象著那些曾經繁華的市集,來往穿梭的商旅,高僧大德們在寺廟中抄寫經文,學者們在學府裏爭論不休。集刊中的研究,就是為我描繪這些畫麵提供的最可靠的依據。比如,當我讀到關於某個古城遺址的語言學分析時,我仿佛能聽到當時城牆上士兵的呼喊,看到集市上小販的吆喝,甚至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料和塵土的味道。

評分

有時候,曆史研究就像是在解謎,而語言學研究則是解開這些謎團的關鍵鑰匙。《西域曆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九輯,就為我提供瞭許多這樣珍貴的鑰匙。我讀到一些關於古代民族遷徙、政權更迭的論述,這些論述常常與語言的傳播和變異緊密相連。通過對語言變遷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勾勒齣曆史的輪廓,理解不同文明是如何在互動中形成和發展的。

評分

我是一個對古代文字著迷的人,總覺得那些刻在石頭上、寫在紙上的古老符號,蘊含著神秘的力量。這本集刊在語言文字方麵的研究,給瞭我極大的滿足。我看到作者們如何解讀那些晦澀難懂的碑文,如何從隻言片語的文獻中挖掘齣重要的曆史信息,以及如何分析不同語言之間的親緣關係和演變規律。這就像是在給失落的文明注入生命。

評分

在我看來,學術研究的價值在於它能夠不斷拓展我們認知的邊界,讓我們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本集刊無疑達到瞭這個目標。它不僅提供瞭大量鮮活的研究素材,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一種嚴謹的學術精神和求真的態度。讀完後,我感到自己對西域曆史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也對古代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在於它的復雜性和多重性。西域,作為連接東西方的文明樞紐,其曆史更是充滿瞭傳奇色彩。這本集刊,通過對曆史語言的深入研究,為我們揭示瞭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細節。我特彆欣賞作者們嚴謹的治學態度,他們不僅僅是陳述事實,更是通過細緻的考證和精密的分析,構建齣一個個令人信服的學術論證。

評分

我一直覺得,語言是連接過去與現在最奇妙的橋梁。當我們研究一種古老的語言時,我們不僅僅是在學習一套符號和發音,更是在試圖理解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思考、如何錶達、如何構建他們的世界的。這本集刊裏的文章,就恰恰滿足瞭我對這一點的渴望。我看到作者們是如何從零散的考古碎片中,一點點拼湊齣一種失落文明的語言麵貌,又是如何通過對比分析,揭示不同文化在曆史長河中相互影響、交融的痕跡。

評分

最近入手瞭這本《西域曆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九輯,實在是讓我愛不釋手。我特彆喜歡這種集刊的形式,它不像一本專著那樣聚焦於某個單一的論點,而是匯集瞭多位學者對不同主題的研究成果,這就像打開瞭一扇扇小窗,讓我得以窺探西域曆史語言研究的各個角落。每一篇文章都像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世界,裏麵充滿瞭考古發現、文獻考證、語言學分析,還有很多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概念和理論。

評分

我個人對西域的佛教曆史有一些關注,所以當我看到集刊中有幾篇文章涉及佛教翻譯和經典傳播時,我的眼睛立刻亮瞭。佛教傳入中國,尤其是傳入西域,是一個極其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其中語言的翻譯、教義的適應、本土文化的融閤,都留下瞭深刻的印記。這些文章,通過對古梵文、吐火羅文、粟特文等文獻的解讀,為我們展現瞭這一過程的許多細節,包括那些為佛法東傳默默奉獻的翻譯傢們,他們的智慧和艱辛,通過這些研究得以重現。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