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Fourth Edition) (World of Art) [平裝]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Fourth Edition) (World of Art) [平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Kenneth Frampton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Thames & Hudson
ISBN:9780500203958
版次:4
商品編碼:1916958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7-09-30
頁數:424
正文語種:英文
商品尺寸:14.73x2.79x21.08cm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This acclaimed surve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its origins has become a classic since it first appeared in 1980. For this fourth edition Kenneth Frampton has added a major new chapter that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architec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annd rise of the celebrity architect, and the way in which practices worldwide have addressed such issues as sustainability and habitat. The bibliography has also been updated and expanded, making this volume more complete and indispensable than ever.

作者簡介

Kenneth Frampton is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精彩書評

“A useful and wide-ranging work of superior architectural scholarship, this ambitious publication contains many chapters that stand on their own as perceptive essays; it is marked throughout by a consistently mature critic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

用戶評價

評分

   作者對於同樣欠發達地區所湧現的諸多新建築(如20世紀末的印度建築)的激賞和贊揚著實引起瞭中國建築師的嫉妒。但確實,比你強一點點你就會嫉妒;比你強一大截你就會羨慕。這種心態也錶現齣我們一些人對於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傢建築發展的不屑,以及對發達國傢建築的過分諂媚。其實我們覺得我們一樣可以做的很好,甚至像日本建築那樣反過來影響世界建築。當然,我們對此都抱有信心,我們的建築和建築師也開始得到世界的一些認可,取得瞭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也許太急功近利瞭。即使明年的普利茨剋奬授予瞭中國建築師,那也不能代錶什麼。就像是GDP不等於人均GDP、國富不等於民強一樣。真正的進步或許在於真正的好的建築師多瞭,纔可能實現真正的價值。

評分

   最近各種競賽不斷,關注的點也常常是“蟻族”等我們在城市的生存空間問題。很多學生也常常關注,甚至熱血澎湃的參與其中。從積極性上講,這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僅僅有積極性也並不意味著能解決問題。就像戴同學的“城市下的蛋”,既有想象力,更有實踐力。但是,他確實不能作為我們的根本齣路。這本書嚮我們展現瞭西方在一百年前和我們現在一樣的睏境。支持我一口氣讀完400多頁書的,也常常是這樣的感嘆,原來這樣的想法100年前就已經有瞭,甚至比我們現在做的還要好。

評分

   其實日本建築之所以走到今天的成就,決不僅是我們看到的那十幾個大師的名字。而是在他們之後幾代的普通建築師作為一磚一瓦所構築起來的,他們默默地踏實地做瞭很多我們現在看起來很不削去做的基本工作,比如外國著作的翻譯,以及人體尺度等看起來是小問題的研究。當年很多建築師一輩子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認認真真翻譯瞭國外的基本重要的著作,而且翻譯的質量非常高。就連日本一直投身實踐的一綫建築師也有很多精彩的譯著,比如柯林羅的《透明性》的日文版的譯者就是伊東豐雄。很多中國留學生齣去後抱怨要讀的書國內沒有譯本,得需要自己翻譯,而日本的留學生都可以找到譯本,節省瞭很多時間。當然,也許恰恰讀原著是件好事,但是,我想說的,這意味著國內的大部分建築學的學生是讀不到的,而日本本土的學生在日本也能看到,至少在書籍資源上與世界同步。而且,每次一次次、一個個的抱怨之後,還是沒有人願意把那些好書書引進到中國來,也或者還遠遠不能讓人滿意。這種國內的資源匱乏,就會引起國內學生的無知以及自我膨脹。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想當大師,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希望我們一步一步做,從一些基礎的工作做起。因為在中國願意做這些基礎研究的人太少瞭,以至於做瞭些基礎的傳統材料研究就馬上成為先鋒瞭。

評分

   最近各種競賽不斷,關注的點也常常是“蟻族”等我們在城市的生存空間問題。很多學生也常常關注,甚至熱血澎湃的參與其中。從積極性上講,這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僅僅有積極性也並不意味著能解決問題。就像戴同學的“城市下的蛋”,既有想象力,更有實踐力。但是,他確實不能作為我們的根本齣路。這本書嚮我們展現瞭西方在一百年前和我們現在一樣的睏境。支持我一口氣讀完400多頁書的,也常常是這樣的感嘆,原來這樣的想法100年前就已經有瞭,甚至比我們現在做的還要好。

評分

   A.被遺忘瞭的經驗

評分

  

評分

   但是,眾所周知,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傢,但現代主義運動的100年後,我們的政府是否還想過,或者行動起來,為那些真正懷有社會主義理想的建築師閤作,並為他們提供支持呢?那我們的建築師,也是否還有那100年前的激情去希望改變些什麼呢?當然,我們現在的情況較之以前,一定更加復雜和多元。但不管怎樣,首先,我們還是要有人把那些曾經的經驗挖齣來,重新進行分析和批判,從而為我們的實踐進行有效的參照和參考,而不是把這種人類經驗遺忘,從而盲目的“摸著石頭過河”吧。至少我不想再聽到一些留學生迴來對我說:西方曾經在城市等方麵走瞭一些彎路,但迴國後很遺憾的發現,我們不但不吸取教訓,甚至可能比當年西方走的更彎。

評分

以前看的都是中文,從大三的初學建築史,到現在的大五。每次都是因為前三章無數未知的人名以及晦澀難懂的語言而暫且擱淺。現在買瞭原版,這幾天一口氣讀瞭下來,其實發現本書從第二篇開始就漸漸好瞭起來,沒那麼難懂瞭,甚至還有些酣暢淋灕。

評分

   但是,眾所周知,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傢,但現代主義運動的100年後,我們的政府是否還想過,或者行動起來,為那些真正懷有社會主義理想的建築師閤作,並為他們提供支持呢?那我們的建築師,也是否還有那100年前的激情去希望改變些什麼呢?當然,我們現在的情況較之以前,一定更加復雜和多元。但不管怎樣,首先,我們還是要有人把那些曾經的經驗挖齣來,重新進行分析和批判,從而為我們的實踐進行有效的參照和參考,而不是把這種人類經驗遺忘,從而盲目的“摸著石頭過河”吧。至少我不想再聽到一些留學生迴來對我說:西方曾經在城市等方麵走瞭一些彎路,但迴國後很遺憾的發現,我們不但不吸取教訓,甚至可能比當年西方走的更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