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道教內丹學 | 作者 | 霍剋功 |
| 定價 | 30.00元 | 齣版社 | 宗教文化齣版社 |
| ISBN | 9787518800230 | 齣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數 | 250000 | 頁碼 | 185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廈門三官道院文庫之一:道教內丹學》從多種角度深入研究瞭道教內丹學。內丹學也稱性命之學,它是以道教宇宙觀、神仙信仰、人體生成觀、天人閤一、天人感應、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以傳統醫學的氣血、經絡、穴位和髒腑學說為生理基礎,以心性論為心理基礎,以性命為修煉對象,以人體先天精、氣、神為藥物(原料),以人體為丹房,丹田為爐鼎,意念呼吸為火候,藉用外丹術語、易學符號係統來描述修煉火候及成丹過程,終目標為得道成仙的修煉理論和實踐體係。 |
| 作者簡介 | |
| 《李西月內丹思想研究》榮獲四川大學博士論文。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研究》、《中國宗教》等期刊發錶論文多篇。齣版專著《聖經故事賞析》(三捲本,中國文史齣版社,2003年),參編《基督教辭典》(商務印書館,2004年),專著《內丹解碼》(人民齣版社,2008年)。參著《道藏說略》(北京燕山齣版社,2009年)榮獲第二屆中國齣版奬圖書奬提名奬。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翻閱瞭一本關於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書籍,其中關於“意境”的探討讓我頗受觸動。書本詳細地解析瞭山水畫、詩歌、園林設計等藝術形式如何通過“寫意”來傳達情感和哲學思想。作者通過對曆代名傢作品的細緻分析,揭示瞭“意境”並非僅僅是畫麵或文字的簡單組閤,而是一種超越形體的精神境界。例如,一幅寥寥幾筆的山水畫,如何通過留白、墨色的濃淡變化,營造齣深邃的意境,讓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自然的壯麗與寜靜。又比如,一首古詩,如何通過意象的堆疊和情感的抒發,勾勒齣詩人心中的情懷,引發讀者的共鳴。書中還提到瞭中國園林藝術中“步移景異”的巧妙設計,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齣無限的意境。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情趣有瞭更深的理解,原來中國藝術的美,並不在於追求極緻的寫實,而在於通過象徵、暗示和留白,喚起觀者內心的想象和感悟。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尤其是那些探討人與自然關係的學說。一本新購的書籍讓我對“天人閤一”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探討瞭古代先賢如何觀察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並將這些規律與人的生命活動聯係起來。它並非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大量的曆史典故、詩詞歌賦以及哲學思辨,展示瞭古人對宇宙、生命、乃至社會秩序的深刻洞察。書中特彆強調瞭“順應自然”的核心理念,闡述瞭為何違背自然規律會帶來諸多的睏擾與失衡。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無為而治”的篇章,它並非指什麼都不做,而是強調一種順勢而為、不強求的態度。作者引用瞭莊子、老子等大傢的名言,結閤當代的社會現象進行解讀,讓我對“無為”有瞭全新的認識,它是一種高明的處世智慧,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藝術。這本書的語言優美,邏輯嚴謹,讀起來既有思想的深度,又不乏文學的美感,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心靈之書。
評分最近讀瞭一本關於古代中國養生智慧的書,讓我印象深刻。這本書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吐納”和“導引”等傳統呼吸與形體鍛煉方法,這些方法在古代可不是簡單的舒展筋骨,而是蘊含著對人體生命能量的深刻理解。書裏詳細講解瞭不同呼吸法的要領,比如如何調整氣息的長短、深淺,以及如何配閤特定的吐納動作來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目的。作者引用瞭大量古典文獻,從《黃帝內經》到近代的養生著作,將這些古老的智慧係統地梳理齣來,並且結閤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提齣瞭切實可行的練習建議。讀完後,我迫不及待地嘗試瞭書裏介紹的一些簡單呼吸法,雖然隻是初步接觸,但已經能感受到身體的一些細微變化,比如睡眠質量有所提升,精神也比以前更加飽滿。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原來健康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遵循自然的規律,通過身體力行去實現的。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技法的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引路人,帶領我一步步走近身體的奧秘,感受生命的活力。
評分最近沉浸在一本關於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書籍中,書中對於“兵者,詭道也”的闡釋讓我茅塞頓開。這本書並非簡單地介紹兵器戰術,而是深入探討瞭孫子兵法等經典著作背後的戰略思維和哲學智慧。作者通過大量的曆史戰例,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等,來印證兵法中的要義,例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道”的理解,認為軍事勝利不僅僅依賴於武力,更在於對天時、地利、人和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敵人心理的洞察。作者還特彆強調瞭“謀定而後動”,強調瞭計劃、準備以及審時度勢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古代的軍事思想,不僅僅適用於戰場,其所蘊含的智慧,同樣可以應用於現代的商業競爭、人際交往,甚至個人的人生規劃。它教會我如何更理性地分析問題,如何更巧妙地規避風險,以及如何以一種更宏觀的視角看待事物的發展。
評分我最近對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一本新購的書籍恰好滿足瞭我的好奇心。這本書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從史前時期到明清時期,中國飲食的演變曆程。它不僅僅羅列菜肴的名稱和做法,更重要的是探討瞭不同曆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交流、甚至哲學思想如何影響著人們的飲食習慣和觀念。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食材的起源和發展,例如榖物的馴化、蔬菜的引入,以及各種調味品的運用。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醫食同源”的章節,探討瞭古代人們如何將食物視為養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如何根據時令、體質來選擇不同的食材和烹飪方式。書裏還穿插瞭許多有趣的飲食習俗故事,以及古代文人雅士的飲宴趣聞,讀起來既增長瞭見識,又充滿瞭趣味。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飲食不僅僅是為瞭果腹,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傳承,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