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 许倬云说历史系列1-5(精装珍藏版)
作者: 许倬云 著
市场价: 199元
ISBN号: 2401108000016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装帧:精装 开本:18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7-03-01 版次: 页数:876
印刷时间: 印次: 字数:705千字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先后执教于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2004年荣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许倬云先生不仅以其学贯中西的素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近二十年来他还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图将历史的现实意义呈现给大众。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和“许倬云说历史”系列等。
“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书是台湾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基于“全球大历史”史学视角的通俗历史讲座读本,纵深横阔,深入浅出,充满人类关怀。本系列书一共五本,包括《大国霸业的兴废》《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西文明的对照》《文明变局的关口》《台湾四百年》。此为新修订版。
1、《大国霸业的兴废》2、《现代文明的成坏》3、《中西文明的对照》4、《文明变局的关口》5、《台湾四百年》
第一章 王朝的盛衰周期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似乎是一种周期。历史学家眼中也有一种周期,他们认为朝代由盛转衰是一定的,开国时必定兴盛太平,而这个朝代将要结束时,一定是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这两个观念中所说的“周期”,并不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规律,却正好描述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将其当作一个复杂系统来看,它是如何逐渐失去自己的调节能力,以至于不能面对困难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先说分合观念。中国是很庞大的地区,各个地理区域天然条件不一样,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必须是各个区域之间能够互补而无冲突。朝代刚兴盛的时候——通常是大乱以后,一个新的秩序出现了,各个地区可以重新调节,彼此形成互补的关系;在各地区之间协调与重新分配资源,也正是一个新政权的重要任务。建立一些新的交通网和新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要把若干互相冲突的地区,重新放在一个系统之内,这个调节的过程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比如说,汉代分裂以后,要到唐代才重新建构起一个南北之间相互协调的新秩序。汉代是东西方向的结合,物产和人力资源都是靠横向的几条大路和纵向的分支路线,将帝国结合为一个整体。汉代崩溃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导致南北分裂,各走各的发展路线。中间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其实南北的物产和人口配置都已经不一样了,隋唐之间建立的大运河,就是重新结合南北的一个新的配套设施。
各区的核心与边陲的关系,也因为新的资源分配而有不一样。秦汉的核心在于关中和中原的配合,隋唐也是如此。但是在宋以后,核心实际上在逐渐南移。北宋虽然中央政府在北方,但财富和资源都已经移向南方,甚至南方人才也逐渐多了。这个南移的趋向延续不断。南宋时代疆域只有北宋的一半,但国家的富力不但并未减少,反而比北宋时候更好些。“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到了明代,南北的差异更为显著。政府保持南北两直隶[]作为中央直辖的领土,在这南北两个直隶之内,不分封任何亲王。但实际上,北直隶是北京的外围,大量的军队驻屯在这些地区,南直隶却是财富的所在——经过大运河往北方运粮食,是北京建都后主要的粮食供应方式,明清两代都如此。到清代晚期,沿海地区,华南和东南,都是支持国家的主要资源所在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都取决于中央政府能不能有效地掌握各主要地区的资源。
人才的选拔机制是否合理
再说盛衰周期。朝代刚起来的时候,似乎满地都是人才;朝代结束的时候,人才都不见了。这并不是说天地生才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分布,而是有才之士能不能被吸收到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中,以维持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中国历代的王朝都是帝国制度,而且中央集权的趋向一朝比一朝严重。也就是说,统治阶层是一个密封的集团。在开国之初,功臣将相来自各方,成分是多元而复杂的,这些人才放在一起,又经过打天下的历练,都是富有经验的人物,他们的合作确实可以形成一个很强的团队。一代、两代过下去,功臣子弟成了纨绔,只知享乐,不会办事。皇室集团本身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团体,再加上逐渐有了皇权传嫡子的规矩,这个可以从中选择领导的人才库,就非常狭小了。皇权本身是不容挑战的,于是,依附在皇权四周的权贵——包括宦官和宠臣,代表皇权统治整个庞大的国家。这个团体延续日久,吸收新生力量的可能性也越小。固然中国有长期存在的科举制度,理论上可以选拔全国好的人才进入政府;不过,上面向下选拔人才,一定是挑听话的人。于是,虽然有新人进入这小圈子,两三代以后,这小圈子的新生力量也只是陈旧力量的复制品。他们不会有新的观念,也没有勇气做新的尝试。一个掌握绝对权力的小圈子,如果两三代以后,只是同样形态人物的复制,而两三代之后随着内外环境的改变,必定出现新的挑战,这些领导者就不能应付了。
.........
........
这套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并没有预设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许倬云先生在阐述观点时,常常会呈现多种可能性,并引导读者去权衡和比较。他不会强迫你接受他的某个结论,而是邀请你一同踏上探索历史真知的旅程。这种开放性的叙述方式,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与作者进行对话,去质疑、去反思、去构建自己的理解框架。这种参与感,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我个人非常欣赏许倬云先生在叙述历史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温厚”的气质。他并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的处境、他们的选择,即便是一些犯下严重错误的统治者,他也能够挖掘出他们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这种温和而深刻的审视,避免了简单粗暴的道德评判,而是引导读者去进行更具同理心的思考。我常常觉得,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性,而这种温厚的审视,正是理解人性的重要途径。
评分每次翻开这套书,我都能在其中找到新的启发。即使是已经读过的内容,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点去重读,也会有新的感悟。许倬云先生的思想是如此的丰富,他对历史的解读角度也是多维度的,这使得这套书具有了极高的重读价值。我常常会和朋友们讨论书中的某个观点,每一次的讨论,都能激发出新的火花,让我们对历史产生更深入的理解。这套书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精神食粮,也成为了我们社群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载体。
评分许倬云说历史系列(珍藏版)(套装共5册) 初次接触许倬云先生的历史著作,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了这套“许倬云说历史系列(珍藏版)”。当时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总觉得“说历史”这三个字,带着一种亲切和深入浅出的意味,而非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论述。拿到书后,更是爱不释手。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岁月的厚重感,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珍藏版本。我尤其喜欢的是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大气,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历史的深邃与智慧。虽然我并非历史科班出身,但一直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洞察未来。然而,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历史读物,良莠不齐,真正能触及人心、引发思考的并不多。这套书的出现,仿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
评分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却又被浩瀚书海所困扰的读者来说,这套“许倬云说历史系列”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也不像一些通俗读物那样浅尝辄止。许倬云先生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洞察,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发现,通过阅读这套书,我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逻辑,更能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基因。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得以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我的国家和我的文化。
评分这套“许倬云说历史系列(珍藏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去分析、去判断。许倬云先生的智慧,体现在他对历史事件的抽丝剥茧,对文化现象的深入剖析,以及他对未来趋势的审慎预判。我感觉自己阅读这套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接受一次高水平的思想训练。它帮助我跳出了固有的思维定式,以更加开阔、更加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对于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和判断,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学和人类学略有了解的读者,我在这套书中看到了很多能够引起共鸣的思考。许倬云先生在探讨历史时,并非仅仅停留在“发生了什么”,而是更进一步地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对于社会结构、文化变迁、制度演进等方面的分析,都展现出了深厚的功底。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人”的关注,无论是在讲述帝王将相,还是市井小民,他都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动机、选择和局限。这种对人性的深刻体察,让历史读起来更加真实、更加有温度。
评分我之所以觉得这套书“珍藏版”的意义非凡,还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许倬云先生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史学家,他的学养、他的思考,都凝聚了毕生的心血。这套书就像是他在与我们这些后辈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交流,将他对历史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仿佛与先生本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这套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蕴含的宏观视野和深刻洞察。许倬云先生在讲述历史时,总是能够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地方发展与全球趋势紧密联系起来。他并不局限于中国本土的历史,而是常常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跨文化的、全球性的视角,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历史认知边界。我开始意识到,历史并非是孤立发展的,而是 interconnected 的,每一个事件、每一种思想,都可能在更宏大的图景中找到其独特的意义。这种“大历史”的观看方式,让我觉得自己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评分读完第一册,我便被许倬云先生那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折服。他不像很多历史学家那样,专注于宏大的事件和枯燥的年代,而是善于从细微之处着眼,将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社会风貌、思想观念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古代中国,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我常常会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思考与挣扎。先生的语言,既有文人的儒雅,又不失大众的通俗,读起来丝毫没有阅读障碍,反而像是与一位博学睿智的长者在促膝长谈,听他娓娓道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