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的國度》是首本從日本的視角描述明治維新的書;《明治維新的國度》是首本以圖為主,文為輔,以文配圖闡述明治維新的書;書中涵蓋國內罕見1000多張掌握或研究明治維新的史料記錄的圖片。
推薦一:明治維新的日本,經甲午海戰將垂垂老矣的大清帝國打翻在地,日俄戰爭對馬一戰,完成瞭躋身近代列強的“成人禮”。隔海相望,彼時同光中興的清國,注定不能實現近代化“蛻變”,反被彈丸小國日本逼至崩潰邊緣。
推薦二:全盤西化,誓言“求知識於世界”;齣動“半個明治政府”赴歐美考察;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岩倉具視、西鄉隆盛等群傑湧現,銳意改革;確立國民國傢觀,普及教育,國民識字率達85%……明治維新的日本,“脫亞入歐”,一躍成為亞洲強國。
推薦三:明治四十四年,慈禧四十八年,站在命運的轉摺點上,變革與守舊帶來瞭怎樣的可能?令人心潮澎湃的騰飛,讓人扼腕嘆息的衰落。迴望昨天的中國和日本,曆史的隱喻能否幫我們照亮未來的路?
編輯薦語:
一部精彩的圖像史料紀錄片。
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日本這個古老東方國傢迫切希望擺脫列強乾預,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傢。三場影響國運的關鍵戰爭,大力推行富國強兵政策,臥薪嘗膽十年,實現民族崛起卻終使自己陷入半個世紀的戰爭泥沼。
《明治維新的國度》一書作者恪守陳述客觀事實,“述而不論”。用大量翔實的影像史料嚮讀者精心描繪瞭日本這段重要近代曆史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 生活等狀態。風土人情無不躍然紙上。作者保持著客觀冷靜不偏不倚的態度,將凝重莊嚴的曆史寓於對大量影像圖片展示上,平和審慎反思曆史,遐想未來。
——編輯巧遇木船
宗澤亞,中山大學畢業,曾在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所工作。多年專注日本古代民間風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戰爭史的研究。
序言
1幕末之國
一、江戶幕末
二、黑船來航事件
三、攘夷和開國
四、幕末的維新啓濛
2明治政治
一、維新的背景
二、維新的理念
三、維新體製確立
設立中央政府
首都
行政
立法
司法
宮中
地方行政
四、維新的領域
中央集權
身份製度
土地改革
學習西洋
創設新法
意識形態
宗教改革
文化教育
外交政策
軍隊改革
經濟産業
五、維新的成果
六、維新的反思
3 明治天皇
一、幕末的動亂
二、明治的新時代
三、近代國傢的確立
四、列強之路
五、天皇的品格
六、明治天皇逝去
4 日清戰爭
一、戰爭背景
二、戰爭經過
三、戰爭影響
5 日俄戰爭
一、戰爭的性質
二、戰爭背景
三、同盟國模式
四、日俄開戰
陸戰
海戰
五、講和談判
六、日俄戰爭勝利的逸話
6 日清關係
一、清國觀形成
二、日清間的暗湧
三、國傢衰落和崛起
7 日俄關係
一、俄國威脅論
二、日俄的宿怨
三、日俄戰爭的結局
8 日朝關係
9國傢糾結
一、日英近代葛藤
二、日俄近代葛藤
三、日美近代葛藤
四、日清近代葛藤
五、日朝近代葛藤
六、租界
居留地誕生
居留地貿易
居留地文化
居留地和華僑
居留地的終止
10民權反戰
ll國民教育
一、日本前古的教育
二、江戶教育的特色
i、明治的教育維新
四、明治的教科書
五、教育與國傢
明治教育的哲學
國傢教育者的培養
六、教育與戰爭
12富國強兵
一、富國強兵理念的形成
二、富國強兵的曆史藉鑒
三、富國強兵的施策
四、富國強兵與戰爭
13殖産興業
一、明治維新的産業革命
二、産業革命下的民生實態
三、産業革命和社會主義啓濛259
14交通運輸
一、明治振興期的交通運輸
明治初期的交通運輸
殖産興業政策和交通運輸
企業勃興期的交通運輸
二、明治時期海運的振興
海運的國傢意識
海運的公平競爭
三、明治時期鐵道的振興
鐵道事業的振興
戰爭對鐵道事業的貢獻
鐵道國有化的實施
四、明治汽車工業的振興
明治汽車的登場
明治汽車的應用
國産汽車創作的雄心
15通信事業
一、日本通信的沿革
二、郵政(郵便)通信
三、有綫電報通信
四、電話通信
五、無綫電通信
六、手旗通信
16科技振興
一、技術維新的政策
二、産業技術振興
三、軍事技術振興
槍炮
艦船
醫療
食品
軍馬
航空
四、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
17報刊媒體
18城市建設
一、日本建築的特色
二、擬洋風建築盛行
三、官廳(政府機關)集中建設
計劃
四、近代建築人纔培育
五、近代地下水道建築
六、日本近代的橋梁
19貧睏世相
一、不可思議的國度
二、貧者的禮儀
三、庶民的世相和要因
20脫亞入歐
一、脫亞思想的形成
二、脫亞入歐的怪胎
三、脫亞入歐的有色眼鏡
洋服
漢字
諸風俗
21職業群像
一、公職者
二、軍人
三、職人
四、醫者
五、藝人
六、小商販
七、宗教職
八、占易
九、農 民
22民俗民風
一、市街
二、禮儀
三、娛樂
讀書
大相撲觀賞
棋類
音麯
體育
見世物小屋
歌舞伎
四、齣行
五、婚葬
六、洗浴
七、行刑
八、外國人襲來
23少數民族
一、阿伊努族
二、鄂羅剋族
三、尼夫赫族
四、外夷族
24明治女性
一、母權的時代
二、近代女權的倒退
三、女性權利的追求
……
25 性的文化
26 明治災害
27 島國清人
28 明治名人
明治時代大事年錶
日清年號對照錶
結束語
參考及引用文獻
什麼是明治維新?在中國人的曆史觀裏,知道那是日本國在百年前發生的事情。在那個遙遠的年代,日本發生瞭很多變革。特彆是明治維新對中國産生的深刻影響,讓人們記憶猶新。明治維新的日本是一個怎樣的國傢,她是進步的還是落後的,是文明的還是野蠻的,她對東亞國傢産生瞭哪些影響,瞭解這些真相對研究世界近代史至關重要。
“明治”是日本一個時代的年號,指明治元年一月一日(1868 年1 月25 日)至明治四十五年(1912 年7 月30 日),即明治天皇(睦仁祐宮)在位的時間。嚴謹地說,明治元年的開始,應是指改元詔書發布日,即慶應四年九月八日(1868年10 月23 日)。由於法規上改元年,需從慶應四年一月一日(1868 年1 月25 日)算起,因此慶應四年一月一日就是明治元年一月一日。明治五年十一月九日,太政官發布改曆詔書,廢舊曆改西曆。宣布舊曆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公元1873 年1 月1 日),改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自此,日本以年號紀年,以公元曆法紀日月。
日本的“維新”之語,解釋為“變革”之意。日本早的“維新”用語可以追溯到天保元年(1830),水戶藩的藤田東湖決意藩政改革時,引用《詩經》中《大雅?文王篇》“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古語。《詩經》成書於中國曆史上的西周時期,其維新之意蘊涵豐富的哲理。日本人在接受大量中國文明時,也同樣吸收傳承瞭“維新”的理念。
“明治維新”是日本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明治維新推翻瞭德川幕府,明治新政府在轉換政體為天皇親政體製的過程中,伴隨實施瞭一係列的改革。改革範圍涉及中央官製、法製、宮廷、身份製、地方行政、金融、流通、産業、經濟、文化、教育、外交、宗教、思想政策等諸多方麵,使日本變貌為東亞初的、具有西洋文明特徵的、國傢體製下的國民主義的近代國傢。
研究世界近代史,不能不研究日本近代史;研究日本近代史,不能不究明明治維新;究明明治維新,不能不窺視明治維新的國度。當讀者通過視覺器官,親自感觸百年前發生在彼岸的那些逸聞軼事,就會引導我們冷靜地麵對曆史,重新認識近代曆史的變遷和演化過程。迴溯百年前未開化的野蠻落後的時代,一個維新的文明齣現在東方。當作者撬開曆史的縫隙,發現神秘島國許許多多的故事,竟然和現代文明的許多事物頗多相似時,內心深處受到瞭強烈的衝擊和震撼。在那個時代,明治維新的理念獨樹一幟,給東亞社會帶來瞭近代文明的曙光。明治時代的維新精神源遠流長,在現代日本社會仍然展示齣極大的影響力。社會的改革與進步,需要維新的思想衝破腐朽、頑固、自大的桎梏。明治維新的日本接受瞭西方“國民”的理念,人民從愚昧狹隘的個人意識,一舉躍進到國傢觀的高度。“國民”的思想,瞭“人民”、“臣民”的概念。“民”的脫胎,成為國傢為我、我為國傢的近代國傢主義。這樣的理念即使在今日,也是所有具備先進政治的國傢確立的國傢思想原型。
明治時代並非完美的時代,日本有過三次對外的戰爭行為。日清戰爭(甲午戰爭)、北清戰爭(義和團事變)、日俄戰爭,三場戰爭都發生在清國的土地上。一個主張政治維新的國傢,對外戰爭意味著什麼,戰爭給維新之國帶來什麼,戰爭對世界格局産生瞭什麼影響。戰爭的受害者永遠是民眾,無論任何勝利和失敗的國傢,都有著民眾血淚的曆史。透過《明治維新的國度》中的那些圖片,或許可以引導我們找到瞭解戰爭根源有價值的綫索。
解讀明治維新,需要研究日本人國傢意識的形成過程。明治的前期和後期,日本人在國傢意識上有著極大不同。日清戰爭以前,日本人對改造國傢缺乏信心,國民普遍沒有大國意識,隻是埋頭苦乾,盲目模仿西洋文明。日清戰爭勝利,剛剛燃起的一點自信,又讓三國乾涉打瞭個措手不及。日本人不得不冷靜下來臥薪嘗膽反省自己,腳踏實地刻苦奮鬥瞭十年。隨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人的自信心得到瞭升華,終於燃起瞭大和民族的大國意識,自我民族的優越感和他國民族的劣等意識在同一時間形成。
《明治維新的國度》之編著,旨在通過人們的視覺神經,親臨百年前發生在島國彼岸,被中國人謂之“倭人”的那些事情。看看那個彈丸小國,看看那裏的人們在想些什麼,又在做些什麼,看看他們所作所為背後的野心。《明治維新的國度》之迴溯,會讓人們的思緒延伸到審視自身文明的進化史。看到在相同的曆史時期,彈丸小國齣現的人物、事物、思想、文明和大陸之國的差彆。看到隻有勇敢接受進步的文明,纔能將國傢帶入先進的國度。這種審視和思考的延伸,能幫助認識一個真實背景下的曆史。
《明治維新的國度》之閱讀,是反省自身曆史的痛苦過程,因為那樣會發現許多已經定格瞭的曆史缺陷和說教,找到自身的劣根性。中華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正是從反省開始,吸收西方文明和明治維新的精神,堅定瞭改造自我的決心,開創齣一個嶄新國傢的新紀元。這樣的反省即使在今日的國度,仍然具有重要的切身價值。
《明治維新的國度》之研究,是“知己知彼”的究詰過程。從百年前現場的視角,考察對方國傢的政治、經濟、文化、曆史,可以解明彼此之間的差距和産生的原因。研究對方並非卑躬屈節,而是任何企望找到自身優劣的謙遜之人應有的智慧和胸襟。
明治維新不僅僅是日本文明的遺産,也是亞洲及世界文明進步的象徵。明治維新的國度奠定瞭一個國傢價值的存在,新興國傢的價值又推進瞭那個國度和近鄰國度的崛起,從而進化成文明的近代國傢。
作者 宗澤亞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