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检测实训教程 | ||
| 定价 | 58.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9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崔玉波,刘丽敏 主编 邹学军,王泓 副主编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235 | |
| 字数 | 376 | |
| ISBN编码 | 9787122296528 | |
| 重量 | 378 | |
第1章 环境检测实训教程基础 1
1.1环境检测市场分析与实训要求1
1.1.1环境检测市场分析1
1.1.2环境检测实训的任务和要求3
1.2环境检测实训基础知识4
1.2.1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维护4
1.2.2常见玻璃仪器5
1.2.3实验用水的制备与检验7
1.2.4试剂与试液9
1.3样品采集与常用采样仪器9
1.3.1水样的采集与常用水样采集器9
1.3.2空气样品采集与空气采样器13
1.3.3土壤样品采集20
1.3.4噪声测量与噪声测量仪器23
1.4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28
1.4.1数据记录要求28
1.4.2数据的处理29
1.4.3检测结果的表示方法29
第2章 实验室安全 31
2.1术语和定义31
2.2安全管理要求32
2.2.1组织结构和职责32
2.2.2安全管理体系33
2.3安全技术要求37
2.3.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37
2.3.2人员38
2.3.3设施和环境39
2.4化学品危险及安全使用42
2.4.1化学品危险42
2.4.2气体的危害与安全使用42
2.4.3易燃化学品43
2.4.4有毒化学品44
2.4.5腐蚀性物质44
2.4.6高反应活性化学品45
2.4.7不稳定化学品45
2.4.8特殊危险源45
第3章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7
3.1基本概念47
3.2精密度48
3.3准确度48
3.4质量控制48
3.4.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48
3.4.2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52
3.4.3数值修约52
3.5方法验证内容53
3.5.1相关概念53
3.5.2验证方法53
3.5.3精密度55
3.5.4准确度56
3.5.5无特性指标的验证方法57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 59
4.1概念和标准59
4.2历史沿革59
4.3质量体系认定60
4.3.1质量体系要素60
4.3.2认定类型61
4.4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及认可评审要求64
4.4.1检验检测组织机构64
4.4.2实验室人员要求65
4.4.3关键人员岗位职责65
4.4.4实验室前期准备工作66
4.4.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68
4.4.6评审前质量体系运行要求69
4.4.7递交申请书(文审)69
4.4.8现场审核70
4.4.9后续评审70
4.5质量管理原则71
第5章 基础实训项目 72
5.1水样色度的测定(稀释倍数法)72
5.1.1实验目的72
5.1.2实验原理72
5.1.3实验仪器72
5.1.4实验步骤72
5.1.5注意事项72
5.2水样色度的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73
5.2.1实验目的73
5.2.2实验原理73
5.2.3实验仪器、试剂73
5.2.4实验步骤73
5.2.5实验计算73
5.2.6注意事项73
5.3水中悬浮物的测定74
5.3.1实验目的74
5.3.2实验原理74
5.3.3实验仪器、试剂74
5.3.4实验步骤74
5.3.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75
5.3.6实验计算75
5.3.7实验分析与讨论75
5.3.8注意事项75
5.4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76
5.4.1实验目的76
5.4.2实验原理76
5.4.3实验仪器、试剂76
5.4.4实验步骤77
5.4.5实验计算77
5.4.6注意事项78
5.5水中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78
5.5.1实验目的78
5.5.2实验原理78
5.5.3实验仪器、试剂78
5.5.4实验步骤79
5.5.5实验计算79
5.5.6注意事项79
5.6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80
5.6.1实验目的80
5.6.2实验原理80
5.6.3实验仪器、试剂80
5.6.4测定步骤81
5.6.5实验计算81
5.6.6注意事项81
5.7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稀释接种法)82
5.7.1实验目的82
5.7.2实验原理82
5.7.3实验仪器、试剂82
5.7.4实验步骤82
5.7.5实验计算83
5.7.6注意事项83
5.8水样中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84
5.8.1实验目的和要求84
5.8.2实验原理84
5.8.3实验仪器、试剂84
5.8.4实验步骤85
5.8.5注意事项86
5.9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86
5.9.1实验目的86
5.9.2实验原理86
5.9.3实验仪器、试剂86
5.9.4实验步骤87
5.9.5实验计算87
5.9.6实验提示88
5.10亚硝酸盐氮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88
5.10.1实验目的88
5.10.2实验原理88
5.10.3实验仪器、试剂88
5.10.4实验步骤89
5.10.5实验计算89
5.10.6注意事项89
5.11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89
5.11.1实验目的89
5.11.2实验原理89
5.11.3实验仪器、试剂90
5.11.4实验步骤90
5.11.5实验计算91
5.11.6注意事项91
5.12水中常见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92
5.12.1实验目的92
5.12.2实验原理92
5.12.3实验仪器、试剂92
5.12.4实验步骤92
5.12.5实验记录92
5.12.6注意事项93
5.13水中矿物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93
5.13.1实验目的93
5.13.2实验原理93
5.13.3实验仪器、试剂94
5.13.4实验步骤94
5.13.5实验计算94
5.13.6注意事项95
5.14水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95
5.14.1实验目的95
5.14.2实验原理95
5.14.3实验仪器、试剂95
5.14.4实验步骤95
5.14.5实验计算96
5.15水中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法)96
5.15.1实验目的96
5.15.2实验原理96
5.15.3实验仪器、试剂97
5.15.4实验步骤97
5.15.5实验计算97
5.15.6注意事项97
5.16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98
5.16.1实验目的98
5.16.2实验原理98
5.16.3实验仪器、试剂99
5.16.4实验步骤99
5.16.5实验记录99
5.16.6注意事项100
5.17水的酸度和总碱度的测定100
5.17.1实验目的100
5.17.2实验原理100
5.17.3实验仪器、试剂100
5.17.4实验步骤101
5.17.5实验计算101
5.17.6注意事项102
5.18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102
5.18.1实验目的102
5.18.2实验原理102
5.18.3实验仪器、器材102
5.18.4实验步骤102
5.18.5实验计算103
5.18.6注意事项103
5.19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03
5.19.1实验目的103
5.19.2实验原理103
5.19.3实验仪器、试剂104
5.19.4实验步骤104
5.19.5实验计算104
5.19.6注意事项105
5.20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105
5.20.1实验目的105
5.20.2实验原理105
5.20.3实验仪器、试剂105
5.20.4实验步骤105
5.20.5实验计算106
5.20.6实验提示106
5.21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图法)106
5.21.1实验目的106
5.21.2实验原理107
5.21.3实验器材107
5.21.4实验步骤107
5.21.5实验计算107
5.22空气中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108
5.22.1实验目的108
5.22.2实验原理108
5.22.3实验仪器、试剂108
5.22.4实验步骤109
5.22.5实验计算109
5.22.6注意事项109
5.23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10
5.23.1实验目的110
5.23.2实验原理110
5.23.3实验仪器、试剂110
5.23.4实验步骤110
5.23.5实验结果与分析110
5.23.6注意事项111
5.24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111
5.24.1实验目的和要求111
5.24.2实验原理111
5.24.3实验仪器、试剂111
5.24.4实验步骤111
5.24.5实验计算112
5.24.6注意事项112
5.25环境噪声与交通噪声监测112
5.25.1实验目的112
5.25.2实验原理112
5.25.3实验仪器112
5.25.4实验步骤112
5.25.5实验计算113
5.25.6实验提示113
5.26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4
5.26.1实验目的114
5.26.2实验原理114
5.26.3实验仪器、试剂114
5.26.4实验步骤114
5.26.5计算公式114
5.26.6注意事项115
5.27煤中全硫的测定115
5.27.1实验目的115
5.27.2实验原理115
5.27.3实验仪器、试剂115
5.27.4实验步骤115
5.27.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16
5.27.6实验数据处理116
5.27.7实验分析与讨论117
5.28水中砷的测定117
5.28.1实验目的117
5.28.2实验原理117
5.28.3实验仪器、试剂117
5.28.4测定步骤118
5.28.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19
5.28.6实验数据处理119
5.28.7实验分析与讨论119
5.28.8注意事项119
5.29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120
5.29.1实验目的120
5.29.2实验原理120
5.29.3实验仪器、试剂120
5.29.4实验步骤120
5.29.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24
5.29.6实验数据处理125
5.29.7实验分析与讨论125
5.29.8注意事项125
5.30生活饮用水中pH的测定——玻璃电极法126
5.30.1实验目的126
5.30.2实验原理126
5.30.3实验仪器、试剂126
5.30.4实验步骤127
5.30.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27
5.30.6实验数据处理127
5.30.7实验分析与讨论127
5.30.8注意事项127
5.31土壤中水分的测定128
5.31.1实验目的128
5.31.2实验原理128
5.31.3实验仪器、试剂128
5.31.4实验步骤128
5.31.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29
5.31.6实验数据处理129
5.31.7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29
5.31.8注意事项130
5.32海洋沉积物中铜的测定130
5.32.1实验目的130
5.32.2实验原理130
5.32.3实验仪器、试剂130
5.32.4实验样品130
5.32.5实验步骤131
5.32.6维护保养132
5.32.7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33
5.32.8实验分析与讨论133
5.32.9注意事项133
5.33固体废物中铅的测定133
5.33.1实验目的133
5.33.2实验原理133
5.33.3实验试剂134
5.33.4实验仪器134
5.33.5样品保存134
5.33.6前处理过程134
5.33.7实验步骤134
5.33.8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35
5.33.9实验数据处理135
5.33.10干扰135
5.33.11实验分析与讨论135
5.34浮游生物生态调查135
5.34.1实验目的135
5.34.2实验原理136
5.34.3实验仪器、试剂136
5.34.4实验步骤136
5.34.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38
5.34.6数据处理138
5.34.7注意事项141
5.35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141
5.35.1实验目的141
5.35.2实验原理141
5.35.3实验仪器、试剂141
5.35.4实验步骤141
5.35.5实验数据记录142
5.35.6实验数据处理142
5.35.7实验分析与讨论142
5.35.8注意事项145
5.36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测定145
5.36.1实验目的145
5.36.2实验原理145
5.36.3实验仪器、试剂145
5.36.4实验步骤145
5.36.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46
5.36.6结果计算及表示147
5.36.7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47
5.36.8注意事项147
5.37海水中砷的测定147
5.37.1实验目的147
5.37.2实验原理147
5.37.3实验仪器、试剂148
5.37.4实验步骤148
5.37.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49
5.37.6实验数据处理149
5.37.7实验分析与讨论150
5.37.8注意事项150
第6章 综合实训项目 151
6.1污泥脱水性能强化训练项目151
6.1.1实验目的151
6.1.2实验原理151
6.1.3实验设备与试剂153
6.1.4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54
6.1.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54
6.1.6注意事项154
6.1.7思考题156
6.2SBR法有机质降解动力学参数检测训练项目156
6.2.1实验目的156
6.2.2实验原理156
6.2.3实验设备及检测指标157
6.2.4实验步骤157
6.2.5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158
6.2.6思考题158
6.3污水强化除磷训练项目158
6.3.1实验目的158
6.3.2实验原理159
6.3.3实验设备与试剂160
6.3.4实验指导160
6.3.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61
6.3.6思考题161
6.4石油污染海水净化训练项目161
6.4.1实验目的161
6.4.2实验原理161
6.4.3实验设备与试剂162
6.4.4实验指导162
6.4.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63
6.4.6思考题164
6.5污水污泥生物毒性检测训练项目164
6.5.1实验目的164
6.5.2实验原理164
6.5.3实验设备与试剂164
6.5.4实验指导165
6.5.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65
6.5.6思考题165
6.6污水酸化预处理强化除磷训练项目165
6.6.1实验目的165
6.6.2实验原理166
6.6.3实验设备与材料166
6.6.4实验指导167
6.6.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68
6.6.6思考题169
6.7紫外光降解苯酚废水169
6.7.1实验目的169
6.7.2实验原理169
6.7.3实验设备与试剂170
6.7.4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70
6.7.5实验报告记载与数据处理170
6.7.6思考题171
6.8恒压膜过滤活性污泥性能检测训练项目171
6.8.1实验目的171
6.8.2实验原理171
6.8.3实验设备与试剂173
6.8.4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73
6.8.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74
6.8.6思考题175
6.9絮凝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训练项目175
6.9.1实验目的175
6.9.2实验原理176
6.9.3实验设备与试剂176
6.9.4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76
6.9.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整理177
6.9.6思考题178
6.10食品加工行业剩余污泥粗蛋白质检测训练项目178
6.10.1实验目的178
6.10.2实验原理179
6.10.3实验仪器与试剂179
6.10.4实验指导179
6.10.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80
6.10.6思考题181
6.11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室内悬浮颗粒物训练项目181
6.11.1实验目的181
6.11.2实验原理181
6.11.3实验仪器182
6.11.4实验指导182
6.11.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83
6.11.6思考题183
6.12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综合训练项目183
6.12.1实验目的183
6.12.2实验原理183
6.12.3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84
6.12.4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86
6.12.5思考题188
6.13芬顿试剂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强化综合训练项目190
6.13.1实验目的190
6.13.2实验原理190
6.13.3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91
6.13.4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92
6.13.5思考题194
6.14不同功能群多样性种子萌发对环境胁迫的响应训练项目194
6.14.1实验目的194
6.14.2实验原理194
6.14.3实验设备与试剂195
6.14.4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95
6.14.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95
6.14.6注意事项196
6.14.7思考题196
6.15重金属在土壤上的竞争吸附训练项目196
6.15.1实验目的196
6.15.2实验原理197
6.15.3吸附等温线拟合197
6.15.4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98
6.15.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198
6.15.6思考题200
6.16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活性评价综合训练项目201
6.16.1实验目的201
6.16.2实验原理201
6.16.3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201
6.16.4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203
6.16.5思考题206
6.17有机废水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训练项目207
6.17.1实验目的207
6.17.2实验条件208
6.17.3实验步骤208
6.17.4实验结果的应用与讨论213
6.17.5注意事项213
6.18抗生素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训练项目213
6.18.1实验目的213
6.18.2实验条件214
6.18.3实验步骤214
6.18.4实验结果216
6.18.5实验结果的应用与讨论217
附录一 环境质量标准 218
附录二 污染物排放标准名录 232
参考文献 235
这本书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给我提供了非常系统性的指导。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质量控制”这几个字,而是详细地分解了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从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到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再到数据报告的审核和发布,每一步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讲解。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方法确认”和“方法验证”的部分,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解释了如何科学地评估一个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检出限等关键参数,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表。这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同时,书中还强调了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使用,以及如何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的日常监测,比如平行样、加标样、空白样的分析,这些都为我们日常的检测工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就像一本操作手册,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让我对如何做出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书中对环境科学实验的讲解,让我眼前一亮。它并非一本单纯的实验室操作手册,而是将实验与更广阔的环境科学背景紧密结合。作者在介绍每一个实验时,都会先阐述该实验所处的环境问题,比如大气污染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等,然后引出相应的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水体溶解氧测定”的实验部分,它不仅讲解了Winkler法的具体步骤,还深入探讨了影响溶解氧的因素,如水温、生物活动、有机物污染等,并分析了溶解氧作为水质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我理解实验的真正价值,而不仅仅是完成操作。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新兴的实验技术,虽然部分内容超出了我目前的知识范围,但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环境科学实验的无限可能性。总体而言,这本书将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既充实又富有启发性。
评分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章节,我必须说,作者的阐述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没有采用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模拟,来逐步揭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例如,作者描述了一个虚构的检测机构,在初期可能由于缺乏规范化的体系,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引发客户的不信任,甚至法律纠纷。然后,作者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包括文件化管理、人员培训、设备维护、风险评估、内部审核等各个环节。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过程控制”的讲解,它强调了从样本接收到报告发布的每一个流程都要有明确的规范和记录,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并且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定位和纠正。这本书让我明白,质量管理体系并非仅仅是为了应付认证,而是真正保障检测工作科学性、公正性和可靠性的基石,是提升整个行业专业水平的关键。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最欣赏的是书中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案例,将枯燥的环境检测技术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案例涵盖了从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到土壤和室内空气等多个检测领域,并且详细阐述了每个案例的背景、检测目的、采样方法、仪器选择、数据分析以及结果判定等关键环节。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某个化工厂废水成分分析的案例印象深刻,作者不仅列出了检测项目和标准,还详细解释了为何选择特定的检测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和应对策略。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每一个步骤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际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最新的检测技术和仪器介绍,虽然我暂时还没有接触到这些前沿技术,但了解这些信息,能够让我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简洁大方,封面颜色采用了一种沉静的绿色,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书脊上的字体清晰可见,很容易在书架上找到。拿到手里,纸张的厚度适中,摸起来有质感,印刷的油墨也比较饱满,不会出现晕染的情况,这一点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实训教程来说非常重要。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跨页排版方式,使得大量的图表和实验步骤能够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阅读和操作的效率。书中的插图质量也很高,线条清晰,标注准确,无论是仪器设备的示意图还是实验现象的模拟图,都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此外,章节的划分也很合理,逻辑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实践,循序渐进,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很好地建立起知识体系。我注意到,在某些关键实验部分,作者还特别标注了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这对于保证实验安全和准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在书籍的物理属性和初步的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好印象,它看起来就是一本精心制作、注重细节的专业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