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D3版) | ||
| 作者: | 张利平 | 开本: | |
| YJ: | 12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 书号: | 9787122206787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D1篇液压阀概论
D1章液压阀基础知识
1.1液压技术原理与液压系统的组成
1.2液压阀的功用及重要性
1.3液压阀的基本结构原理
1.4液压阀的分类
1.4.1根据功能及使用要求分类
1.4.2根据阀芯结构形式分类
1.4.3根据操纵方式分类
1.4.4根据安装连接方式分类
1.5液压阀的发展
1.6液压阀图形符号绘制及应用
1.6.1控制机构和常用控制阀图形符号
1.6.2应用注意事项
1.7液压阀的基本性能参数
1.7.1公称压力
1.7.2公称流量与公称通径
1.8液压阀的安装面和插装阀阀孔规格代号
1.9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
D2章液压阀中的共性问题
2.1液压阀常用阀口的流量压力特性
2.1.1常用阀口形式及其流量压力特性通用公式
2.1.2圆柱滑阀的流量压力特性
2.1.3锥阀的流量压力特性
2.1.4节流阻尼孔的流量压力特性
2.2液压阀上的作用力
2.2.1液压作用力
2.2.2液动力
2.2.3液压侧向力与摩擦力
2.2.4弹簧力、重力与惯性力
2.2.5液压阀上的总作用力
2.3液压阀的阻力控制原理
2.3.1液阻及其特性
2.3.2液桥及其特性
2.3.3动态液压阻尼
2.4液压阀的噪声
2.4.1液压阀噪声及其测量
2.4.2液压阀噪声的诱因及其对策
2.5液压阀的级间耦合
2.6液压阀的控制输入装置
2.6.1控制输入装置及其功用
2.6.2控制放大器
2.6.3电气机械转换器
2.7液压阀制造工艺简介
2.7.1液压阀主要构件的材料
2.7.2液压阀主要构件的加工工艺
2.7.3液压阀的装配工艺
D3章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及常用液压阀选型要点
3.1液压阀产品系列总览
3.2普通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
3.3特殊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
3.3.1多路阀
3.3.2叠加阀
3.3.3插装阀
3.3.4电液伺服阀
3.3.5电液比例阀
3.3.6电液数字阀
3.3.7微型液压阀主流产品系列概览
3.3.8水压控制阀主流产品系列概览
3.4常用液压阀选型要点
3.4.1选型的一般原则
3.4.2类型选择
3.4.3公称压力与额定流量的选择
3.4.4安装连接方式的选择
3.4.5操纵方式的选择
3.4.6液压工作介质的选择
3.4.7经济性及其他因素的选择
3.4.8方向阀、流量阀与压力阀选型一览表
D2篇普通液压阀
D4章方向控制阀
4.1功用及分类
4.2普通单向阀
4.2.1主要作用
4.2.2工作原理
4.2.3典型结构
4.2.4主要性能
4.2.5使用要点
4.2.6故障诊断
4.3液控单向阀
4.3.1主要作用
4.3.2工作原理
4.3.3典型结构
4.3.4主要性能
4.3.5使用要点
4.3.6故障诊断
4.4充液阀
4.4.1主要作用
4.4.2工作原理
4.4.3典型结构
4.4.4主要性能
4.4.5使用要点
4.4.6故障诊断
4.5滑阀式换向阀
4.5.1主要作用
4.5.2工作原理
4.5.3操纵控制方式及工作位置的判定
4.5.4换向阀的机能
4.5.5典型结构
4.5.6换向阀阀芯的作用力
4.5.7主要性能
4.5.8使用要点
4.5.9故障诊断
4.6转阀式换向阀
4.6.1主要作用
4.6.2工作原理
4.6.3典型结构
4.6.4使用要点
4.6.5主要性能与故障排除
4.7球阀式换向阀(电磁球阀)
4.7.1作用、特点与类型
4.7.2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4.7.3使用要点
4.7.4其他
4.8截止阀
4.9压力表开关
4.9.1作用与分类
4.9.2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4.9.3主要性能
4.9.4使用要点
4.9.5故障排除
4.10典型产品
4.10.1广研GE系列中高压方向阀
4.10.2联合设计系列方向阀
4.10.3榆次油研(YUKEN)系列方向阀
4.10.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方向阀
4.10.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方向阀
4.10.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方向阀
4.10.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方向阀
4.10.8北部精机系列方向阀
D5章压力控制阀
5.1功用及分类
5.2溢流阀
5.2.1主要作用
5.2.2工作原理
5.2.3典型结构
5.2.4主要性能
5.2.5使用要点
5.2.6故障诊断
5.3减压阀
5.3.1主要作用
5.3.2工作原理
5.3.3典型结构
5.3.4主要性能
5.3.5使用要点
5.3.6故障诊断
5.4顺序阀
5.4.1主要作用
5.4.2工作原理
5.4.3典型结构
5.4.4主要性能
5.4.5使用要点
5.4.6故障诊断
5.5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综合比较
5.6压力继电器
5.6.1主要作用
5.6.2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5.6.3主要性能
5.6.4使用要点
5.6.5故障诊断
5.7典型产品
5.7.1广研GE系列压力阀
5.7.2联合设计系列压力阀
5.7.3榆次油研(YUKEN)系列压力阀
5.7.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压力阀
5.7.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压力阀
5.7.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压力阀
5.7.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压力阀
5.7.8北部精机系列压力阀
D6章流量控制阀
6.1功用及分类
6.2节流阀
6.2.1主要作用
6.2.2工作原理
6.2.3典型结构
6.2.4主要性能
6.2.5使用要点
6.2.6故障诊断
6.3调速阀
6.3.1主要作用
6.3.2工作原理
6.3.3典型结构
6.3.4主要性能
6.3.5使用要点
6.3.6故障诊断
6.4溢流节流阀
6.4.1主要作用
6.4.2工作原理
6.4.3典型结构
6.4.4主要性能
6.4.5使用要点
6.4.6故障诊断
6.5分流集流阀(同步阀)
6.5.1主要作用
6.5.2工作原理
6.5.3典型结构
6.5.4主要性能
6.5.5使用要点
6.5.6故障诊断
6.6典型产品
6.6.1广研GE系列流量阀
6.6.2联合设计系列流量阀
6.6.3榆次油研(YUKEN)系列流量阀
6.6.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流量阀
6.6.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流量阀
6.6.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流量阀
6.6.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流量阀
6.6.8北部精机系列流量阀
6.6.9国产分流集流阀D3篇特殊液压阀
D7章多路阀
7.1功用及分类
7.2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
7.2.1并联、串联、串并联及复合油路多路阀
7.2.2整体式多路换向阀
7.2.3分片式多路换向阀
7.3操纵控制方式及先导阀
7.3.1操纵控制方式
7.3.2先导阀
7.4位数、通路数与滑阀机能
7.4.1位数及通路数
7.4.2滑阀机能
7.5主要性能
7.6使用要点
7.6.1应用场合
7.6.2注意事项
7.7故障诊断
7.8典型产品
7.8.1Z系列多路阀
7.8.2ZS系列多路阀
7.8.3ZFS系列多路阀
7.8.4D-32、D1-32型液压比例操纵多路阀
7.8.5DCV系列多路阀
7.8.6BJS型减压式比例先导阀
D8章叠加阀
8.1特点与分类
8.2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8.2.1概述
8.2.2单功能叠加阀
8.2.3复合功能叠加阀
8.3主要性能
8.4使用要点
8.4.1应用场合
8.4.2注意事项
8.5故障诊断
8.6典型产品
8.6.1大连组合所系列叠加阀
8.6.2榆次油研系列叠加阀
8.6.3引进力士乐技术系列叠加阀
8.6.4北部精机系列叠加阀
8.6.5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叠加阀
8.6.6美国派克(PARKER)系列叠加阀
D9章插装阀
9.1分类与特点
9.2盖板式二通插装阀
9.2.1工作原理
9.2.2主要构件功能
9.2.3典型组合及应用回路
9.2.4主要性能
9.2.5使用要点
9.2.6故障诊断
9.3螺纹式插装阀
9.3.1特点与功能
9.3.2典型结构及其功能原理
9.3.3使用要点
9.4故障诊断
9.5典型产品
9.5.1Z系列二通插装阀
9.5.2TJ系列二通插装阀
9.5.3华德L系列二通插装阀
9.5.4威格士(VIKERS)V系列螺纹式插装阀
9.5.5意大利阿托斯(ATOS)LI系列模块化(盖板式)插装阀和螺纹式插装阀
9.5.6美国派克(PARKER)CE系列二通插装阀
9.5.7F系列螺纹式插装阀
D10章电液伺服控制阀
10.1功用与组成
10.1.1电液控制阀
10.1.2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简介
10.1.3电液伺服阀的功用与组成
10.2特点与分类
10.3液压放大器
10.3.1先导级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0.3.2功率级主阀(滑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0.4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0.4.1单级电液伺服阀
10.4.2两级电液伺服阀
10.4.3三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5主要性能
10.5.1静态特性
10.5.2动态特性
10.6使用要点
10.6.1应用场合
10.6.2电液伺服阀的选择
10.6.3注意事项
10.7故障诊断
10.8典型产品
10.8.1两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8.2三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8.3电液压力伺服阀
D11章电液比例控制阀
11.1功用与组成
11.2特点与分类
11.3液压放大器简介
11.3.1先导级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1.3.2功率级主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1.4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1.4.1电液比例压力阀
11.4.2电液比例流量阀
11.4.3电液比例方向阀
11.4.4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PQ阀)
11.5主要性能
11.5.1静态特性
11.5.2动态特性
11.6使用要点
11.6.1应用场合
11.6.2电液比例阀的选择
11.6.3注意事项
11.7故障诊断
11.8典型产品
D12章电液数字控制阀
12.1功用及分类
12.2基本原理
12.2.1增量式电液数字阀
12.2.2脉宽调制式快速开关阀
12.3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2.3.1增量式电液数字阀
12.3.2脉宽调制式快速开关电液数字阀
12.4主要性能
12.4.1静态特性
12.4.2动态特性
12.4.3性能比较
12.5使用要点
12.5.1应用场合
12.5.2注意事项
12.6故障诊断
12.7典型产品(日产D系列增量式数字阀)
D13章微型液压阀与水压控制阀
13.1微型液压阀
13.1.1特点类型
13.1.2典型结构性能
13.1.3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13.1.4典型产品
13.2水压控制阀
13.2.1特点与分类
13.2.2典型结构性能
13.2.3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13.2.4典型产品
D4篇液压控制阀组集成与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
D14章液压控制阀组的集成
14.1液压阀组及其集成方式概述
14.2液压阀组无管集成的类型及特点
14.2.1板式集成
14.2.2块式集成
14.2.3叠加阀式集成
14.2.4插入式集成
14.2.5复合式集成
14.3无管集成液压阀组的设计要点
14.3.1一般设计流程
14.3.2油路块(阀块)设计的共性要求
14.3.3液压控制阀组总装图的内容及要求
14.4液压阀组块式集成的设计要点
14.4.1分解液压系统并绘制集成块单元回路图
14.4.2集成块的设计
14.4.3块式集成液压阀组总装图的绘制
14.4.4通用集成块系列
14.5油路块的CAD
D15章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
15.1基础技术标准(摘录)
15.1.1常用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15.1.2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GB/T2346—2003)
15.1.3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形式和尺寸(GB/T2878—1993)
15.1.4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GB/T7935—1987)
15.2液压阀安装面和插装阀插装孔
15.2.1液压传动阀安装面和插装阀阀孔的标识代号(GB/T14043—2005)
15.2.2四油口板式液压方向控制阀安装面(GB/T2514—1993)
15.2.3液压传动带补偿的流量控制阀安装面(GB/T8098—2003)
15.2.4液压溢流阀安装面(GB/T8101—2002)
15.2.5液压传动减压阀、顺序阀、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安装面(GB/T8100—2006)
15.2.6液压叠加阀安装面(GB/T8099—1987)
15.2.7四油口和五油口液压伺服阀安装面(GB/T17487—1998)
15.2.8二通插装式液压阀安装连接尺寸(GB/T2877—1981)
15.2.9液压二通、三通、四通螺纹式插装阀插装孔(JB/T5963—2004)
15.3液压阀的试验
15.3.1方向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6—1987)
15.3.2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4—1987)
15.3.3压力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5—1987)
15.3.4液压阀压差流量特性试验方法(GB/T8107—1987)
参考文献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更多的是被“第3版”这个字眼吸引。我个人对液压领域有一定研究,手头也收集了不少关于液压元件的书籍,但很多都是比较陈旧的版本,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一些新兴的液压技术和控制方式往往无法涵盖。液压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在自动化和精密控制领域,新型的电液比例阀、伺服阀,以及相关的集成化、模块化设计,都对传统的液压理论和维护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希望这本《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在原理部分,是否能更深入地探讨现代液压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液压阀的设计和选型来优化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在维护方面,是否能介绍一些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来辅助液压阀的故障诊断?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一些高压、高温、或是在特殊工况下使用的液压阀的讲解,这些往往是传统教材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工业现场的实际数据和案例,对不同类型液压阀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供一些优化选型和设计的指导性建议,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都会大大提升。期待它能成为我书架上的一本常备参考书,帮助我跟上液压技术发展的步伐。
评分收到!以下是为您的图书《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创作的五段不同风格、不同角度的读者评价,每段约300字,避免了AI痕迹,并用
评分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液压系统设计师,平时工作接触的液压阀种类繁多,从最简单的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到复杂的伺服阀、比例阀,都需要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系统集成和优化。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液压阀的书籍,但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要么过于简略。这本《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在我看来,最大的亮点或许在于其“原理.使用与维护”的完整性。我希望它能在原理部分,不仅仅是描述阀的功能,更能深入剖析其内部的流体动力学特性,比如阀芯与阀体之间的节流效应,以及不同结构形式(如滑阀、转阀、叠加式等)对流量、压力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的影响。在“使用”方面,我期待它能提供更具指导性的选型原则,比如在特定流量、压力、清洁度要求下,如何权衡不同阀门类型的优劣;在“维护”方面,我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拆卸清洗,深入讲解阀门失效模式的机理,以及如何通过预防性维护来延长阀门寿命,并降低系统故障率。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关于阀门疲劳寿命、磨损机理的分析,或者对一些特定应用场景(如工程机械、机床、注塑机等)下的阀门选型和维护经验进行总结,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用价值。
评分分隔: 刚拿到这本《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满满的知识感吸引了。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设备维护工程师,液压系统对我来说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尤其是那些各种形态各异的液压阀,简直就是“黑箱”。之前也尝试过网上找些资料,但碎片化且不够系统,总是看得云里雾里。这本《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真是及时雨!我翻看了目录,从最基础的液压传动原理讲起,到各种阀的结构、工作方式,再到实际应用中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巧,逻辑非常清晰。特别是关于“使用与维护”的部分,我想这对于我这样一线的操作人员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解一些常见阀门的拆卸、清洁、密封件的更换以及常见故障的判断依据,比如阀芯卡死的表现、泄压阀失灵的原因等等。如果书中配有足够多的清晰图例和实际案例分析,那对我们这些需要动手解决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对书中关于“第3版”的更新内容也充满好奇,希望它能涵盖一些近几年液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或者对一些老旧型号的阀给出更现代化的维护建议。总的来说,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仿佛一条完整的脉络,希望能帮助我真正理解液压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会用”的层面。
评分我对液压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和高效能的液压元件。这本书《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吸引人,因为它不仅涵盖了“原理”,还强调了“使用与维护”,这表明它试图提供一个全面而实用的视角。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使用”的部分。在我看来,理解液压阀的工作原理固然重要,但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液压阀,并将其正确地集成到系统中,是更加考验功力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液压阀(如电液比例阀、伺服阀、逻辑阀等)的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指标与实际工况的匹配关系。例如,在需要快速响应的场合,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阀?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的系统中,又该如何考虑阀门的滞环、死区等问题?此外,“维护”部分同样不可或缺。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阀门的健康状况。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故障排除指南,比如如何通过观察阀门的异常声音、温度、压力波动来初步判断故障类型,以及针对不同故障,有哪些有效的维修方法。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液压油污染对阀门影响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过滤和维护来保持液压油清洁,那就更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