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力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古代史
  • 文化常识
  • 历史文化
  • 传统文化
  • 插图版
  • 修订版
  • 普及读物
  • 文化普及
  • 国学入门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26081
商品编码:2469037257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 作者:王力
  • 定价:35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ISBN号:978755022608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8-01
  • 印刷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65
  • 字数:150千字

编辑**语

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三次大规模变冷么?王力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为你解答中国古代文化史。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北京 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 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多 年 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仍然是大众认识中 国 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 礼俗、 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 出版, 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第四次修订版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 园 (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 点, 精选图片,改谬补漏,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 *新 文化研究成果,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 的 “古史新证”,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 图景。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人。我国**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汉语史学科的创立者。他具有深厚的国学研究根基,又经历了系统的西方普通语言学训练。立足汉语,融会古今中外是王力学术研究的一贯风格,为学界树立了一种典范。他的《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古代汉语》、《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大量学术著作和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语言学的宝库。 本书**部分,选入了《中国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积极发展中国的语言学》,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的思考。第二部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学术论文,显示了作者立足于汉语的语言事实,从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问题出发,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特色。第三部分是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汉语上古音研究的学术论文。第四部分是关于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学术论文,表达了作者既充分尊重传统训诂学,又主张把训诂学发展为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学术思想。

目录

**章 天文
第二章 历法
第三章 乐律
第四章 地理
第五章 职官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品阶勋爵
第六章 科举
第七章 姓名
第八章 礼俗
阶级、阶层
冠 礼
婚姻
丧 葬
第九章 宗法
族、昭、穆
大宗、小宗
亲 属
丧服
第十章 宫室
第十一章 车马
第十二章 饮食
第十三章 衣饰
第十四章 什物
修订版后记
关于本书的注音
封面设计背后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一本致力于普及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读物。它并非一本学术专著,而是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大众,介绍中国古代社会在礼仪、服饰、饮食、建筑、节日、民俗、艺术、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常识。 本书旨在勾勒出一幅清晰而生动的中国古代文化图景,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认识。它并非详尽地梳理某个朝代的历史脉络,也不是深入剖析某一种文化的精妙之处,而是侧重于那些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常常被忽略的文化细节。 例如,在“饮食文化”部分,书中会介绍古代中国人一日三餐的演变,不同阶层在食材和烹饪方式上的差异,以及一些经典的古代宴饮礼仪。这并非是一份详细的菜谱,而是通过对日常饮食习惯的描绘,展现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观念。 在“服饰与仪容”章节,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贵族与平民的衣着区别,官职等级如何体现在服饰的颜色和纹样上,以及古代人们对于发髻、妆容的讲究。这也不是一部详尽的服装史,而是通过衣着这一最直观的载体,来窥探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审美情趣。 “建筑与园林”部分,则会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如木结构体系、斗拱的使用,以及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宫殿、寺庙、民居等。同时,也会触及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如“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等,让读者领略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书中对“节日与习俗”的介绍,会涵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让读者了解这些节日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传承至今。 此外,“文学艺术”部分会概述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戏曲等艺术门类的基本特点和代表性成就,让读者对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哲学思想”部分,则会以简练的语言介绍儒家、道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核心观点,帮助读者理解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深远的哲学观念。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常识性”和“普及性”。它避开了晦涩的专业术语和过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从最基础、最生活化的层面切入,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理解。大量的插图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这些精心挑选的图片,如古代绘画、文物照片、场景复原图等,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更能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修订版的更新,则意味着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补充,使其更加贴合当下的阅读需求。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文化启蒙读物,它如同一个友善的向导,引领读者漫步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星空下,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与智慧。它不是知识的终点,而是开启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起点,旨在激发读者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填补空白”的冲动。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古代的了解,总有些零碎,不成体系。那些零星的诗词、成语,我能背诵,能理解字面意思,但背后蕴含的文化土壤,却是一片模糊。这本书,就像一张细致的地图,把我散落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婚丧嫁娶”的章节,这些看似平常的生命仪式,在古代却有着极其繁复和讲究的规矩。从提亲、订婚到婚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和文化寓意。比如,古人对“颜色”的选择,对“数字”的偏好,甚至对“吉日”的考究,都反映了他们对于和谐、吉祥、家族繁衍的深切期盼。而丧葬习俗,更是体现了古代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对生命轮回的理解。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规矩,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习俗背后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读完之后,我才明白,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有些“迷信”的习俗,在古代有着多么深刻的文化根源。这种对古代社会生活细节的深入挖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要从它的“言语”和“生活”入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恰恰满足了我这一需求。我不是学古典文学的,对古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也不太感兴趣,我更关注的是普通人在那个时代是如何生存,如何思考,如何与世界互动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大谈特谈那些复杂的政治变革,而是聚焦于衣食住行、节庆祭祀、人情往来这些更贴近寻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关于“建筑”和“园林”的部分,那些关于房屋的朝向、格局,以及园林的设计理念,都蕴含着古人对于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追求。比如,书中提到,古代的建筑往往会考虑风水,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现代建筑的局限性。再比如,对于“节日”的描绘,我才了解到,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习俗,它们不仅仅是放假休息的日子,更是承载着民族记忆、祈求丰收、祭奠祖先的重要时刻。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图,将这些内容娓娓道来,让我觉得,那些古代的节日,并非是历史课本上的几个字,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鲜活记忆。

评分

这部书,说实话,我当初买来时,抱持着一种“旁观者清”的心态。我总觉得,历史这东西,离我们太远,那些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故事,听起来总是隔了一层纱,朦胧不清。但拿到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之后,我才发现,原来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文化符号,竟然是如此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我不是什么历史学专家,也从未受过系统的古代文化熏陶,但书中那些关于服饰、饮食、起居、节日,甚至到一些民间习俗的细致描写,都像是一把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我认知的大门。举个例子,书中关于“衣冠”的章节,我才了解到,原来古代的“冠”并不仅仅是头饰,它承载着身份、地位,甚至是礼仪的象征。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所佩戴的冠帽有着严苛的规定,这让我对“衣冠楚楚”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外表的整洁,而是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再比如,对于“食”的描写,我才知道,古代的餐具、用餐礼仪,以及不同朝代的饮食习惯,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气候息息相关。这种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细节巧妙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那些历史人物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着七情六欲,会吃饭、会穿衣、会庆祝节日的鲜活个体。插图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那些精美的古代绘画、器物复原图,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气息,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着这一切。

评分

我购买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主要源于一种“弥补认知盲区”的冲动。我意识到,在现代社会,我们对祖先的许多文化传统,都变得越来越陌生,甚至有些知之甚少。这本书,则像一个精心编织的“文化网络”,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幅相对完整的古代社会生活图景。它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而是采用了一种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礼仪”和“民俗”的描绘,这些看似细枝末节之处,却往往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例如,书中关于“拜访”的礼仪,我才了解到,古代人拜访亲友,并非随意的登门,而是有着一套严谨的流程,从递名帖、叩门、到致辞,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交往的智慧。又如,关于“民间节庆”的介绍,我才意识到,那些流传至今的习俗,如春节的贴春联、端午的吃粽子,其背后都有着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文化寓意,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更是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载体。书中配以大量的插图,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文字描述,例如,关于古代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到轿子,都有着清晰的图示,这大大增强了我对古代生活场景的想象力。

评分

坦白讲,我购入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一种“满足好奇”的心态。我总觉得,那些关于中国古代的种种说法,比如“琴棋书画”、“诗书礼仪”,对我来说,总像是一团迷雾,知道它们存在,却不明白其究竟。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点地为我揭开了这层迷雾。我并非是历史研究的专业人士,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古代文化教育,但书中对于“器物”、“服饰”、“建筑”等方面的详实介绍,都让我对古代社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对“家具”的描述,我才意识到,古代的桌椅板凳,并非只是简单的生活用品,它们的设计、材质、摆放,都蕴含着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比如,屏风的作用,不仅仅是隔断空间,它更是重要的装饰品,能彰显主人的品味和身份。再比如,书中关于“文房四宝”的讲解,让我才明白,毛笔、墨、纸、砚,并非只是书写的工具,它们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甚至与文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插图的加入,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视觉体验,那些古老的器物、精美的服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古代的工匠技艺和艺术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