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包装&设计》杂志2017年合订本
出版社:广东包装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度:大16开
页数:720页
重量:2.7kg
原价:200元/本
《包装与设计》是国内早、的设计专业期刊之一。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设计杂志。内容涵盖了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工业设计、设计教育等方面。杂志的主要板块栏目有[海外传真]、[设计交流]、[设计论坛]、[专题报导]、[材料与设计]等等。作为平面设计的优秀参考刊物,这些富有特色的栏目备受广大设计界朋友和读者的关注,其丰富的资源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的实用宝库。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横向比较的平台。因为是年度合订,我得以清晰地看到,在某一个季度里,全球不同地区的设计师们,对“创新”的理解和实践路径是多么的相似或迥异。比如春季的几个医药包装案例,都倾向于采用柔和的色调和更具亲和力的插画风格,似乎是对当时社会情绪的一种集体回应。而到了年底,随着节日气氛的升温,设计又迅速转向了更具冲击力和庆祝感的金属色和几何图形。这种对时间变化的敏感捕捉,是零散阅读无法获得的宏观视角。我发现,很多当时被认为是“新颖”的设计手法,现在已经成了行业标准,这让我对未来几年的设计趋势有了更清晰的预测框架。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去“做”一个设计,而是教你如何去“理解”设计在特定历史阶段所肩负的文化和商业使命。它是一本研究性的工具书,对于严肃对待设计的从业者来说,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2017年包装与设计合订本》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时代气息”的捕捉。2017年,全球设计语境正在经历一场微妙的转变,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开始渗透到设计的每一个角落,设计语言也因此变得更加即时、更具传播性。我记得其中有一期专门讨论了“小屏幕上的大设计”,探讨了如何在手机App和电商平台上有效地展示三维包装形态的细节,这在当时绝对是走在前沿的课题。这本书的案例选材非常国际化,不仅仅局限于欧美市场,对亚洲,特别是日本和北欧在细节处理上的匠心独运也有着大量的篇幅介绍,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设计师如何用最精炼的视觉语言讲述品牌故事。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好的设计永远不会过时,但解读当时设计的语境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把那个特定年份的设计师们的焦虑、探索和兴奋,都完整地封存了起来。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追踪设计脉络的设计师来说,这本合订本的史料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种年度合订本难免会有内容上的重复或者信息密度不高的问题,毕竟一年十二期,要保持话题的新鲜度是个挑战。但令人惊喜的是,编者在内容编排上做足了功课,不同月份的主题衔接得非常流畅,仿佛在讲述一个完整的设计年度故事。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品牌识别系统重塑的那几个深度报道,特别是针对几家快速消费品巨头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展示了最终的视觉成果,更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市场调研逻辑和目标用户心理模型。那种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分析,远比零散的优秀作品集要有价值得多。特别是关于字体选择和版式布局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章节,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数据来佐证观点,让原本偏感性的设计讨论变得有理有据,非常硬核。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把其中关于色彩心理学和文化符号在包装上传达的细微差别的部分做了大量的笔记和归纳,感觉对未来几年国际市场的包装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系统性的知识整合,是单一期刊无法提供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不是那种廉价的胶印可以比拟的。翻开扉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扑面而来,瞬间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充满创意涌动的2017年。我特意去对比了一下近几年的设计趋势,发现那一年确实是包装设计领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好多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极简主义手法,在那时候就已经初露锋芒,但又带着一种更加大胆和实验性的色彩运用。合订本的装帧非常扎实,侧边切口处理得一丝不苟,让人感觉这不是简单的期刊堆砌,而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年度设计档案。我个人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可持续材料应用的那几篇文章,虽然当时可能只是行业内的前沿探讨,但现在回头看,简直是预言家级别的洞察,对于我们现在面对环保压力下的设计决策,提供了极富历史参考价值的案例剖析。那些复杂的印刷工艺介绍,比如烫金、UV局部上光,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实现复杂效果的技术路径,对于我们工作室里的年轻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本活生生的工艺教科书。我把这本书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位置,每次感到设计枯竭时,翻开它,总能被那种扎实的专业性和澎湃的创意能量重新点燃。
评分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表达,而这本合订本的“合订”方式,本身就是一次对时间轴的肯定。从装帧的厚度就能感受到内容的充实,它不像那些轻飘飘的杂志,看完就扔了。它沉甸甸的手感,让人在阅读时更有仪式感,仿佛在翻阅一本厚重的技术手册。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信息可视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2017年,很多品牌开始尝试用更直观的图标和图示来取代冗长的文字说明,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标识和成分列表的呈现上。这本书详细展示了如何平衡信息量和美观度,避免让包装信息过载变成视觉噪音。其中几篇关于激光雕刻和模切工艺在高端礼品包装上的应用分析,简直是细节控的福音,连纸张纤维的走向和模切刀的精度都在探讨范围内。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让这本书的专业水准稳稳地立在了行业顶端,绝非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灵感集”可以相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