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

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利平 著
图书标签:
  • 液压阀
  • 液压技术
  • 阀门
  • 原理
  • 维护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备
  • 自动化
  • 控制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灌南新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6787
商品编码:2517769222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12-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D3版)
作者: 张利平 开本:
YJ: 12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5-01-01
书号: 9787122206787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张利平
  在高等工科院校从事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40年,曾任中国力学会流控专委会液压气动技术交流开发中心特聘理事。
主讲多门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完成电液数字控制阀、加工U形管液压自动成型机床、气动胀管机和制药机械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等科研设计项目多项,获两项中国专利。
  著有《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液压气动系统设计手册》、《液压气动元件与系统使用及故障维修》、《现代液压设备与系统故障诊断排除及典型案例》和《液压技术培训读本》及高校教材《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等近20部,三部获中国石化工业YX科技图书一等奖,一部获机械部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在GN外发表论文60余篇。
  长期为工矿企业各类GN外机电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进行方案论证、设计调试、故障诊断及技术培训与咨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精彩导读 目录

D1篇液压阀概论
 D1章液压阀基础知识
  1.1液压技术原理与液压系统的组成
  1.2液压阀的功用及重要性
  1.3液压阀的基本结构原理
  1.4液压阀的分类
   1.4.1根据功能及使用要求分类
   1.4.2根据阀芯结构形式分类
   1.4.3根据操纵方式分类
   1.4.4根据安装连接方式分类
   1.5液压阀的发展
   1.6液压阀图形符号绘制及应用
   1.6.1控制机构和常用控制阀图形符号
   1.6.2应用注意事项
   1.7液压阀的基本性能参数
   1.7.1公称压力
   1.7.2公称流量与公称通径
   1.8液压阀的安装面和插装阀阀孔规格代号
   1.9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
 D2章液压阀中的共性问题
  2.1液压阀常用阀口的流量压力特性
   2.1.1常用阀口形式及其流量压力特性通用公式
   2.1.2圆柱滑阀的流量压力特性
   2.1.3锥阀的流量压力特性
   2.1.4节流阻尼孔的流量压力特性
  2.2液压阀上的作用力
   2.2.1液压作用力
   2.2.2液动力
   2.2.3液压侧向力与摩擦力
   2.2.4弹簧力、重力与惯性力
   2.2.5液压阀上的总作用力
  2.3液压阀的阻力控制原理
   2.3.1液阻及其特性
   2.3.2液桥及其特性
   2.3.3动态液压阻尼
  2.4液压阀的噪声
   2.4.1液压阀噪声及其测量
   2.4.2液压阀噪声的诱因及其对策
  2.5液压阀的级间耦合
  2.6液压阀的控制输入装置
   2.6.1控制输入装置及其功用
   2.6.2控制放大器
   2.6.3电气机械转换器
   2.7液压阀制造工艺简介
   2.7.1液压阀主要构件的材料
   2.7.2液压阀主要构件的加工工艺
   2.7.3液压阀的装配工艺
 D3章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及常用液压阀选型要点
  3.1液压阀产品系列总览
  3.2普通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
  3.3特殊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
   3.3.1多路阀
   3.3.2叠加阀
   3.3.3插装阀
   3.3.4电液伺服阀
   3.3.5电液比例阀
   3.3.6电液数字阀
   3.3.7微型液压阀主流产品系列概览
   3.3.8水压控制阀主流产品系列概览
  3.4常用液压阀选型要点
   3.4.1选型的一般原则
   3.4.2类型选择
   3.4.3公称压力与额定流量的选择
   3.4.4安装连接方式的选择
   3.4.5操纵方式的选择
   3.4.6液压工作介质的选择
   3.4.7经济性及其他因素的选择
   3.4.8方向阀、流量阀与压力阀选型一览表
D2篇普通液压阀
 D4章方向控制阀
  4.1功用及分类
  4.2普通单向阀
   4.2.1主要作用
   4.2.2工作原理
   4.2.3典型结构
   4.2.4主要性能
   4.2.5使用要点
   4.2.6故障诊断
  4.3液控单向阀
   4.3.1主要作用
   4.3.2工作原理
   4.3.3典型结构
   4.3.4主要性能
   4.3.5使用要点
   4.3.6故障诊断
  4.4充液阀
   4.4.1主要作用
   4.4.2工作原理
   4.4.3典型结构
   4.4.4主要性能
   4.4.5使用要点
   4.4.6故障诊断
  4.5滑阀式换向阀
   4.5.1主要作用
   4.5.2工作原理
   4.5.3操纵控制方式及工作位置的判定
   4.5.4换向阀的机能
   4.5.5典型结构
   4.5.6换向阀阀芯的作用力
   4.5.7主要性能
   4.5.8使用要点
   4.5.9故障诊断
  4.6转阀式换向阀
   4.6.1主要作用
   4.6.2工作原理
   4.6.3典型结构
   4.6.4使用要点
   4.6.5主要性能与故障排除
  4.7球阀式换向阀(电磁球阀)
   4.7.1作用、特点与类型
   4.7.2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4.7.3使用要点
   4.7.4其他
  4.8截止阀
  4.9压力表开关
   4.9.1作用与分类
   4.9.2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4.9.3主要性能
   4.9.4使用要点
   4.9.5故障排除
  4.10典型产品
   4.10.1广研GE系列中高压方向阀
   4.10.2联合设计系列方向阀
   4.10.3榆次油研(YUKEN)系列方向阀
   4.10.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方向阀
   4.10.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方向阀
   4.10.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方向阀
   4.10.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方向阀
   4.10.8北部精机系列方向阀
 D5章压力控制阀
  5.1功用及分类
  5.2溢流阀
   5.2.1主要作用
   5.2.2工作原理
   5.2.3典型结构
   5.2.4主要性能
   5.2.5使用要点
   5.2.6故障诊断
  5.3减压阀
   5.3.1主要作用
   5.3.2工作原理
   5.3.3典型结构
   5.3.4主要性能
   5.3.5使用要点
   5.3.6故障诊断
  5.4顺序阀
   5.4.1主要作用
   5.4.2工作原理
   5.4.3典型结构
   5.4.4主要性能
   5.4.5使用要点
   5.4.6故障诊断
  5.5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综合比较
  5.6压力继电器
   5.6.1主要作用
   5.6.2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5.6.3主要性能
   5.6.4使用要点
   5.6.5故障诊断
  5.7典型产品
   5.7.1广研GE系列压力阀
   5.7.2联合设计系列压力阀
   5.7.3榆次油研(YUKEN)系列压力阀
   5.7.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压力阀
   5.7.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压力阀
   5.7.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压力阀
   5.7.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压力阀
   5.7.8北部精机系列压力阀
 D6章流量控制阀
  6.1功用及分类
  6.2节流阀
   6.2.1主要作用
   6.2.2工作原理
   6.2.3典型结构
   6.2.4主要性能
   6.2.5使用要点
   6.2.6故障诊断
  6.3调速阀
   6.3.1主要作用
   6.3.2工作原理
   6.3.3典型结构
   6.3.4主要性能
   6.3.5使用要点
   6.3.6故障诊断
  6.4溢流节流阀
   6.4.1主要作用
   6.4.2工作原理
   6.4.3典型结构
   6.4.4主要性能
   6.4.5使用要点
   6.4.6故障诊断
  6.5分流集流阀(同步阀)
   6.5.1主要作用
   6.5.2工作原理
   6.5.3典型结构
   6.5.4主要性能
   6.5.5使用要点
   6.5.6故障诊断
  6.6典型产品
   6.6.1广研GE系列流量阀
   6.6.2联合设计系列流量阀
   6.6.3榆次油研(YUKEN)系列流量阀
   6.6.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流量阀
   6.6.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流量阀
   6.6.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流量阀
   6.6.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流量阀
   6.6.8北部精机系列流量阀
   6.6.9国产分流集流阀D3篇特殊液压阀
 D7章多路阀
  7.1功用及分类
  7.2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
   7.2.1并联、串联、串并联及复合油路多路阀
   7.2.2整体式多路换向阀
   7.2.3分片式多路换向阀
  7.3操纵控制方式及先导阀
   7.3.1操纵控制方式
   7.3.2先导阀
  7.4位数、通路数与滑阀机能
   7.4.1位数及通路数
   7.4.2滑阀机能
  7.5主要性能
  7.6使用要点
   7.6.1应用场合
   7.6.2注意事项
  7.7故障诊断
  7.8典型产品
   7.8.1Z系列多路阀
   7.8.2ZS系列多路阀
   7.8.3ZFS系列多路阀
   7.8.4D-32、D1-32型液压比例操纵多路阀
   7.8.5DCV系列多路阀
   7.8.6BJS型减压式比例先导阀
   D8章叠加阀
   8.1特点与分类
   8.2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8.2.1概述
   8.2.2单功能叠加阀
   8.2.3复合功能叠加阀
   8.3主要性能
  8.4使用要点
   8.4.1应用场合
   8.4.2注意事项
  8.5故障诊断
  8.6典型产品
   8.6.1大连组合所系列叠加阀
   8.6.2榆次油研系列叠加阀
   8.6.3引进力士乐技术系列叠加阀
   8.6.4北部精机系列叠加阀
   8.6.5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叠加阀
   8.6.6美国派克(PARKER)系列叠加阀
 D9章插装阀
  9.1分类与特点
  9.2盖板式二通插装阀
   9.2.1工作原理
   9.2.2主要构件功能
   9.2.3典型组合及应用回路
   9.2.4主要性能
   9.2.5使用要点
   9.2.6故障诊断
  9.3螺纹式插装阀
   9.3.1特点与功能
   9.3.2典型结构及其功能原理
   9.3.3使用要点
  9.4故障诊断
  9.5典型产品
   9.5.1Z系列二通插装阀
   9.5.2TJ系列二通插装阀
   9.5.3华德L系列二通插装阀
   9.5.4威格士(VIKERS)V系列螺纹式插装阀
   9.5.5意大利阿托斯(ATOS)LI系列模块化(盖板式)插装阀和螺纹式插装阀
   9.5.6美国派克(PARKER)CE系列二通插装阀
   9.5.7F系列螺纹式插装阀
 D10章电液伺服控制阀
  10.1功用与组成
   10.1.1电液控制阀
   10.1.2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简介
   10.1.3电液伺服阀的功用与组成
  10.2特点与分类
  10.3液压放大器
   10.3.1先导级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0.3.2功率级主阀(滑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0.4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0.4.1单级电液伺服阀
   10.4.2两级电液伺服阀
   10.4.3三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5主要性能
   10.5.1静态特性
   10.5.2动态特性
  10.6使用要点
   10.6.1应用场合
   10.6.2电液伺服阀的选择
   10.6.3注意事项
   10.7故障诊断
   10.8典型产品
   10.8.1两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8.2三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8.3电液压力伺服阀
 D11章电液比例控制阀
  11.1功用与组成
  11.2特点与分类
  11.3液压放大器简介
   11.3.1先导级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1.3.2功率级主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1.4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1.4.1电液比例压力阀
   11.4.2电液比例流量阀
   11.4.3电液比例方向阀
   11.4.4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PQ阀)
  11.5主要性能
   11.5.1静态特性
   11.5.2动态特性
   11.6使用要点
   11.6.1应用场合
   11.6.2电液比例阀的选择
   11.6.3注意事项
   11.7故障诊断
   11.8典型产品
 D12章电液数字控制阀
  12.1功用及分类
  12.2基本原理
   12.2.1增量式电液数字阀
   12.2.2脉宽调制式快速开关阀
   12.3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2.3.1增量式电液数字阀
   12.3.2脉宽调制式快速开关电液数字阀
   12.4主要性能
   12.4.1静态特性
   12.4.2动态特性
   12.4.3性能比较
  12.5使用要点
   12.5.1应用场合
   12.5.2注意事项
   12.6故障诊断
   12.7典型产品(日产D系列增量式数字阀)
 D13章微型液压阀与水压控制阀
  13.1微型液压阀
   13.1.1特点类型
   13.1.2典型结构性能
   13.1.3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13.1.4典型产品
   13.2水压控制阀
   13.2.1特点与分类
   13.2.2典型结构性能
   13.2.3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13.2.4典型产品
D4篇液压控制阀组集成与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
 D14章液压控制阀组的集成
  14.1液压阀组及其集成方式概述
  14.2液压阀组无管集成的类型及特点
   14.2.1板式集成
   14.2.2块式集成
   14.2.3叠加阀式集成
   14.2.4插入式集成
   14.2.5复合式集成
  14.3无管集成液压阀组的设计要点
   14.3.1一般设计流程
   14.3.2油路块(阀块)设计的共性要求
   14.3.3液压控制阀组总装图的内容及要求
  14.4液压阀组块式集成的设计要点
   14.4.1分解液压系统并绘制集成块单元回路图
   14.4.2集成块的设计
   14.4.3块式集成液压阀组总装图的绘制
   14.4.4通用集成块系列
  14.5油路块的CAD
 D15章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
  15.1基础技术标准(摘录)
   15.1.1常用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15.1.2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GB/T2346—2003)
   15.1.3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形式和尺寸(GB/T2878—1993)
   15.1.4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GB/T7935—1987)
  15.2液压阀安装面和插装阀插装孔
   15.2.1液压传动阀安装面和插装阀阀孔的标识代号(GB/T14043—2005)
   15.2.2四油口板式液压方向控制阀安装面(GB/T2514—1993)
   15.2.3液压传动带补偿的流量控制阀安装面(GB/T8098—2003)
   15.2.4液压溢流阀安装面(GB/T8101—2002)
   15.2.5液压传动减压阀、顺序阀、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安装面(GB/T8100—2006)
   15.2.6液压叠加阀安装面(GB/T8099—1987)
   15.2.7四油口和五油口液压伺服阀安装面(GB/T17487—1998)
   15.2.8二通插装式液压阀安装连接尺寸(GB/T2877—1981)
   15.2.9液压二通、三通、四通螺纹式插装阀插装孔(JB/T5963—2004)
  15.3液压阀的试验
   15.3.1方向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6—1987)
   15.3.2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4—1987)
   15.3.3压力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5—1987)
   15.3.4液压阀压差流量特性试验方法(GB/T8107—1987)
 参考文献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流体动力学基础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领域,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扎实的流体动力学知识体系。本书不涉及液压阀的具体设计、原理分析、故障诊断及维修实践,而是聚焦于流体在各种状态下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以及宏观表现,为理解和掌握更复杂的流体控制技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流体静力学 本部分将系统阐述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行为特征。我们将从流体的基本概念入手,定义密度、比重、粘度等关键物理量,并深入分析这些参数对流体特性的影响。 压强及其性质: 详细介绍流体静压强,阐述其在各方向上相等的特性(帕斯卡原理)。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例,如容器内流体压强计算、浮力原理(阿基米德定律)以及物体在流体中的受力分析,来加深读者对静压强的理解。 液面和流体平衡: 分析连通器原理,解释为何静止液体在连通容器中,表面高度一致。我们将探讨液面形状受表面张力、容器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并介绍如何计算容器内不同深度的压强。 浮力与稳定性: 深入剖析浮力产生的机制,探讨物体在流体中漂浮、悬浮和下沉的条件。我们将重点分析浮体的稳定性问题,介绍重心、浮心与稳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浮体的稳定状态,这对于船舶设计、浮标定位等领域至关重要。 流体静力学方程: 推导并解释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揭示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将通过具体算例,如水坝设计中的压强计算、潜水器所受压力分析等,展示静力学方程的应用。 流体测量仪表原理(非液压阀类): 简要介绍基于流体静压强原理的其他测量仪表,例如各种压力计、液位计等(不含液压阀类),解释它们如何利用流体静压强的变化来指示物理量。 第二部分:流体动力学基础 本部分将转向流体在运动状态下的规律性研究,这是理解流体控制和能量传递的关键。 流体的运动状态: 区分层流和湍流,分析影响流态转变的因素,如雷诺数。我们将介绍描述流体微团运动的两种基本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并阐述流体速度场、流线、迹线、尘埃轨迹的概念。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 推导并讲解连续性方程,这是流体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我们将分析在不同流动截面下,流体速度和流量的关系,例如管道内流速与管径的关系。 能量守恒方程(伯努利方程): 详细推导并深入阐释伯努利方程,这是描述理想流体在稳定流动中,其总机械能守恒的数学表达式。我们将详细解释其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动能项、势能项和压能项。本书将通过大量实例,如文丘里管流量测量、喷雾器工作原理、飞机机翼升力形成等,来展示伯努利方程的广泛应用。我们将特别强调理想流体假设的局限性,并为后续考虑实际流体流动打下基础。 动量守恒方程: 引入动量守恒的概念,分析流体动量变化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我们将探讨动量方程在计算流体作用力、分析喷射流等问题中的应用。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 区分理想流体(忽略粘性)和实际流体(考虑粘性)。我们将重点讨论粘性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如流动阻力、能量损失等。 第三部分:实际流体流动 本部分将进一步深化对实际流体流动的理解,考虑粘性、边界层等复杂因素。 粘性流动的描述: 深入探讨牛顿粘性定律,理解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率的关系。我们将分析粘度如何影响流体的流动特性,以及不同粘度流体的行为差异。 边界层理论: 引入边界层概念,解释由于粘性作用,流体在固体壁面附近形成的薄层区域。我们将分析边界层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主体流动的相互作用,这对于理解管道流动阻力、外形阻力等至关重要。 管道流动: 详细分析恒定流、均匀流等管道流动状态。我们将探讨流体在圆形和非圆形管道中的流动特性,重点分析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我们将介绍阻力系数、水力半径等概念,并引用达西-魏斯巴赫公式等进行计算。 流体机械效率与功率: 探讨流体机械(如泵、风机等,但不涉及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其能量转换效率和功率消耗。本书将从能量角度分析流体机械的性能。 流体阻力与能量损失: 系统总结流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阻力,包括表面摩擦阻力、形状阻力等,以及由此造成的能量损失。我们将探讨减小流体阻力的方法,如优化流体通道形状、使用减阻剂等。 第四部分:流体流动现象与应用 本部分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展示流体动力学原理的广泛应用。 流体测量技术(非液压阀类): 介绍基于伯努利原理、连续性方程等原理的其他流体测量设备,如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皮托管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空化现象: 解释流体在压力降低至饱和蒸汽压时,可能产生的气泡形成与破裂的现象(空化)。我们将探讨空化对流体设备(非液压阀类)的危害,以及防止空化发生的措施。 射流与混合: 分析自由射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射流与周围流体或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我们将探讨混合过程中的传质和传热问题。 流体在多相流动中的行为: 简要介绍气液、气固、液液等混合物在管道或开放空间中的流动特性,探讨相间作用力对整体流动的影响。 流体动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分析河流、地下水流动,桥梁、大坝等结构物周围的水流冲击作用。 流体动力学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 如飞机机翼的升力分析,火箭发动机喷流研究。 流体动力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如污染物扩散模拟,通风系统设计。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基本原理的推导和理解,并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来展示其应用价值,帮助读者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实际工程问题联系起来。 系统性强: 从流体静力学到流体动力学,再到实际流动和应用,结构清晰,层层递进,构建完整的流体动力学知识体系。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力求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概念,便于各专业背景的读者理解。 注重基础: 充分讲解流体力学最核心和最基础的原理,为读者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流体控制技术,如液压系统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对流体力学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大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入理解流体的基本运动规律,掌握分析和解决流体相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在各自领域中进行创新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熟悉的蓝绿色调,瞬间勾起了我对大学时代学习液压技术的记忆。我拿到这本《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的时候,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多的是一种对技术细节的细致探究的冲动。翻开书页,我立刻被那些严谨的图示和深入浅出的文字所吸引。第一眼扫过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良苦。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精准地切入了液压阀的核心,从最基础的原理介绍,到各种阀门的设计理念,再到实际应用中的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几乎涵盖了液压阀领域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方向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的部分。那些阀芯的运动轨迹、密封结构的设计、以及不同类型阀门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特性,都通过大量的示意图和文字描述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个精密机械的内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阀门,默默地协调着液压油的流动方向和压力大小,从而驱动着整个机械系统高效而精准地运转。对于像我这样,曾经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过一些液压系统故障,却又找不到根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解密手册”。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如何解决”的清晰思路。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真的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面对面交流,他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引导我一步步深入理解液压阀的奥秘。即使是那些看似枯燥的技术参数和公式,也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液压技术的书籍,但坦白说,很多都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枯燥乏味,难以在实践中找到落脚点。然而,《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它在深度上做得非常好,但又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而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既保证了理论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实践的可操作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类型液压阀的分类和讲解。例如,关于溢流阀和减压阀,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的优劣,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型和配置。书中列举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建筑机械、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这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液压阀的应用。我注意到,书中在“维护”这一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日常的检查、润滑、清洁以及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这一点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液压系统的故障并非是设计上的缺陷,而是由于日常维护不到位所导致的。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让你少走弯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我特别想深入研究一下书中关于比例阀和伺服阀的部分,因为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中,这些高精度控制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往往比传统阀门要复杂得多。这本书的讲解,为我深入学习这些高级阀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对液压技术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液压工程教育,但一直以来都对机械的运动和动力传输原理非常着迷。《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无疑是我踏入液压技术世界的一扇绝佳的窗口。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图所吸引。书中对于液压阀最基础的概念,比如压力、流量、方向控制等,都进行了非常易于理解的讲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液压阀工作原理的描述,作者用了大量生动的类比,将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形象化。例如,在讲解节流阀如何控制流量时,作者将其比作水管上的一个可以调节大小的阀门,通过改变阀芯与阀体之间的缝隙大小,来改变液压油的通过量。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入门。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部分。通过书中的图示,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是如何通过各种阀门、泵、油缸等元件协同工作的,而液压阀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指挥官”角色。在“使用与维护”这部分,作者也给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机会在实际中操作,但这些知识无疑为我将来的实践打下了基础。例如,关于液压油的清洁度对阀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日常检查,都让我对液压设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个对机械原理有着浓厚兴趣的DIY爱好者,《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无疑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我没有专业的液压设备,但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深入了解那些驱动大型机械运动的“心脏”是如何工作的。书中对于液压阀的讲解,充满了智慧和匠心。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而是从最基础的“控制”这个概念入手,逐渐引入到液压阀的各种功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方向控制阀的介绍,那些不同形式的阀芯和阀体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实现对液压油流向的精确控制,让我感到非常惊叹。我甚至能够想象到,在各种工程机械上,这些小小的阀门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复杂的动作。在“使用与维护”这一章节,作者给出了非常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正确地安装液压阀,如何进行系统的试运行,以及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延长阀的使用寿命。这些信息对于我这样喜欢动手尝试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经验。虽然我目前还不能直接应用书中的技术,但它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视野,让我对机械的运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甚至开始考虑,在未来的DIY项目中,是否能够尝试搭建一个简单的液压系统,来验证书中学到的知识。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技术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因此在选择技术书籍时,我总是非常挑剔。《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实的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成功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是深入探究了“为什么会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液压阀的内部结构,例如阀芯的加工精度、密封件的材料选择、弹簧的预紧力等,都有着非常细致的描述。并且,这些细节的处理,如何影响阀的性能,比如节流效果、密封性能、响应速度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压力控制阀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卸荷阀等不同类型阀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展现了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压力输出特性。这对于我进行液压系统的压力控制回路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此外,书中在“维护”部分,也展现了作者的功底。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常规的维护项目,而是深入分析了液压阀常见的失效模式,例如卡滞、泄漏、动作不灵敏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修复建议。例如,在处理阀芯卡滞问题时,书中不仅提到了清洁和润滑,还分析了可能导致卡滞的根本原因,比如油液污染、阀体变形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查步骤。这种“治标又治根”的分析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一直认为,技术书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能教会你多少理论知识,更在于它能否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而《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个液压系统无法稳定工作的难题,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根治。当我翻开这本书,特别是看到关于“故障排除”的部分时,我仿佛找到了救星。书中列举了非常多典型的液压阀故障,并且对每一种故障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可能的原因、诊断方法和维修对策。例如,在处理液压系统压力波动的问题时,书中分析了包括压力源故障、管路泄漏、以及最容易被忽视的压力控制阀内部故障等多种可能性,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检查步骤。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对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压力控制阀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最终发现是由于阀内微小的杂质堵塞了某个油腔,导致了压力不稳。经过清洁和重新组装后,系统果然恢复了正常。这种“按图索骥”的解决问题方式,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直接,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术语堆砌。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原理,也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那些实际应用案例,它们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我自己的工作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在机械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老友,它用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解答了我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疑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液压阀的工作原理的讲解,不同于许多教科书的干涩理论,这本书用了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流体动力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解释换向阀的工作过程时,作者通过模拟水流的方向变化,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阀芯的移动如何控制油路的通断和切换。这种“可视化”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类型的液压阀,比如直动式、先导式、电磁换向阀、手动换向阀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深入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这对于我们在实际选型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在“使用与维护”这部分,给了非常多的实用建议。例如,关于液压油的选择和更换周期,如何正确地进行系统的试运行,以及在设备停用期间如何进行防锈处理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往往是影响液压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书中的指导非常具体,甚至提到了在某些特殊工况下,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例如,在低温环境下,如何防止油液粘度过大影响阀的响应速度。我感觉,作者是真的站在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编写这本书的。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它的“实用性”。很多技术书籍,虽然理论扎实,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力不从心。而这本书,从书名就能看出,它不仅仅关注“原理”,更注重“使用与维护”。在翻阅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各种液压阀的选型原则、安装要点、以及操作规程,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例如,在选择压力控制阀时,书中列出了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系统压力范围、流量要求、动态响应速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参考表格。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技术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需求的设计工程师来说,非常有帮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液压阀的故障诊断和维修部分。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故障现象,而是通过分析阀门的工作特性曲线,以及相关的压力、流量变化,来帮助读者定位故障的根源。例如,当发现某个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不稳定时,书中提供了多种可能的原因分析,包括油液污染、密封件老化、阀芯磨损、以及弹簧疲劳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查步骤和维修建议。这种循序渐进的诊断过程,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快速准确地排除故障,减少不必要的停机时间。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第3版”这个标签。这通常意味着作者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吸收了新的技术发展和行业经验。打开书本,这份期待并没有落空。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包含了传统液压阀的基础知识,还触及了一些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液压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方法。例如,关于电子控制的液压阀,以及集成化、模块化的液压单元,书中都有比较深入的介绍。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紧跟技术前沿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阀的性能参数的解释,非常细致,不仅仅是给出数值,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参数背后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阀的实际工作表现。比如,关于阀的流量特性曲线、压力损失曲线,以及迟滞、回差等参数,都通过图表和文字进行了生动的说明。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估不同阀门的性能。此外,书中在“维护”章节的编写上也颇具匠心。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通用的维护项目,而是根据不同类型阀门的工作环境和使用特点,给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如何加强过滤器的维护;在高压、高温工况下,如何关注密封件的老化情况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作者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深厚功底。我个人对书中的“故障排除”章节尤为感兴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效率和安全。书中列举的各种典型故障,以及相应的诊断思路和维修方法,对于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对技术资料的严谨性和系统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些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液压阀的“说明书”,更是一本对液压阀技术进行深度剖析的“百科全书”。我注意到,书中在阐述每一个阀门的工作原理时,都遵循了严谨的逻辑顺序,从最基本的结构组成,到内部的流体动力学分析,再到实际工作中的性能表现,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例如,在讲解电液换向阀时,作者不仅详细描述了电磁铁的驱动原理,线圈的参数选择,还深入分析了阀芯的运动过程,以及它与导阀、主阀芯之间的配合关系,是如何实现精确的方向控制的。这对于我进行复杂的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我特别欣赏书中在“使用与维护”这部分,提供的那些细致入微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告诉读者“做什么”,更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例如,在讲解液压系统的排气时,书中详细分析了空气在液压系统中可能造成的危害,比如气蚀、压力波动、以及效率下降等,并给出了不同类型阀门在排气时的具体操作步骤。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液压技术的精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