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 著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文字学
  • 规范
  • 标准
  • 汉语
  • 语言规范
  • 文字规范
  • 出版
  • 编辑
  • 写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1699
商品编码:25565982164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组编 定  价:118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01日 页  数:668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1216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
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6月)
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说明
一级字表
二级字表
三级字表
附件1规范宇与繁体宇、异体字对照表
附件2《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
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2001年12月)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年4月)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2009年3月)
汉字部首表(2009年1月)
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年1月)
新旧字形对照表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2012年6月)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2011年10月)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4年12月)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要遴选在语文教学、编辑出版、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中常用的规范标准,主要包括: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政府各种有关的管理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国家、地方、行业制定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如《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引导性规范等。
《文字的演变与现代应用》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文字这一人类文明基石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我们将追溯文字从最古老的符号系统到如今高度发达的数字化信息载体的演进历程,分析不同文明在文字创造和演变过程中的独特路径,并考察文字在语言、文化、社会和技术等多个维度上的深刻影响。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视角,理解文字的本质,认识其在传承知识、塑造思想、推动交流中的关键作用,并为当下文字应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供深入的思考。 第一部分:文字的黎明——从符号到记录 起源的探索: 本部分将从考古发现和人类学研究出发,追溯文字最原始的形态。我们将讨论那些被认为是文字雏形的刻痕、图画和符号,例如早期洞穴壁画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史前时期陶器、骨器上的标记。这些早期尝试是如何萌生对“记录”的需求,以及它们与早期人类的认知发展和社群组织有何关联,都将得到细致的梳理。 象形、表意与表音的初步尝试: 随着人类社会复杂度的增加,记录的需求也日益精细化。本节将聚焦于早期文字系统如何从直观的“象形”逐渐演化出更抽象的“表意”符号。我们将以古埃及的圣书体、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等为例,分析它们在图形符号基础上发展出表达概念、事物乃至抽象意义的机制。同时,也会初步探讨早期文明如何摸索表音的可能性,为后来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 关键文明的文字体系: 本章将重点介绍世界主要古代文明的文字创制及其早期发展。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从最早的记账符号到成熟的楔形文字,我们将剖析其独特的书写工具(芦苇笔、泥板)和书写方式,以及其在法律、经济、宗教和文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古埃及的圣书体: 探究其神秘的图画符号如何兼具象形、表意和表音功能,以及其在宗教仪式、王室记录和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古希腊字母的诞生与传播: 详细介绍腓尼基字母如何被希腊人吸收并改造,最终形成字母文字的鼻祖,以及其对西方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汉字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从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汉字形态出发,揭示汉字作为世界上少数未中断的古老文字体系,其独特的表意性、结构演变以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文字的传播与交流: 文字的出现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伴随着贸易、迁徙和文化交流而传播。本节将分析文字在古代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路径,例如字母文字如何通过贸易路线和征服战争扩散,以及不同文明在文字接触中产生的融合与变异。 第二部分:文字的变革——从手写到印刷,再到数字化 纸张与书写材料的革命: 纸张的发明是文字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本部分将回顾纸张从中国起源,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以及其他书写材料(如羊皮纸、竹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这些材料的革新如何降低了书写和复制的成本,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普及? 印刷术的诞生与影响: 活字印刷术,尤其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和后来的欧洲金属活字印刷术,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面貌。我们将深入分析印刷术如何打破了手抄本的局限,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文本复制,从而加速了科学、宗教和政治思想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随着文字应用的普及,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化成为必然。本节将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或地区为实现文字的标准化所进行的努力,例如古代文字的统一、印刷字体的发展以及拼音方案的制定。这些规范化过程如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国家管理和社会交流的效率? 现代印刷技术的进步: 从早期雕版印刷到现代的胶印、数字印刷,印刷技术不断革新。我们将审视这些技术进步如何进一步提高了印刷质量、效率和多样性,以及它们对出版业、广告业和信息传播的影响。 走向数字时代: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文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本节将聚焦于数字文字的出现、编码(如ASCII、Unicode)的标准化、文本文件的格式以及数字排版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革新如何重塑了文字的存储、检索、编辑和传播方式? 第三部分:文字的生命力——现代应用与未来展望 语言文字在社会文化中的核心作用: 本部分将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文字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的载体: 文字是文化基因的核心载体,承载着历史记忆、价值观念、艺术创造和科学知识。我们将探讨文字如何通过文学、史学、哲学著作等形式,将一种文明的精髓代代相传,并与其他文明进行对话。 思想传播与观念塑造: 文字是思想传播和观念形成的重要工具。从报刊书籍到网络媒体,文字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影响着公众的认知、价值判断和社会舆论。我们将分析文字在塑造个体和社会集体意识中的力量。 教育体系的基石: 识字和阅读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基础。本节将探讨文字在教育普及、知识传递和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不同教育模式下文字学习的重要性。 法律、商业与科技的语言: 文字在现代社会的各个专业领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法律文本的严谨性、商业合同的规范性、科技文献的精确性,都高度依赖于文字的准确表达。我们将分析文字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科技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现代文字应用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爆炸与文字的辨析能力: 在海量信息面前,如何有效地筛选、理解和辨析文字信息,提升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语言文字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全球化进程中,语言文字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本节将探讨英语等国际语言的影响,以及在国际交流中如何保持本土语言文字的活力与特色。 数字文字与传统书写的并存: 数字化时代,屏幕阅读成为主流,但纸质阅读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我们将分析数字文字与传统书写的各自优势,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互补关系。 技术发展对文字的影响: 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与文字互动的方式。本节将探讨这些技术如何提升文字处理的效率,同时也可能带来的新的挑战,例如信息准确性、原创性以及人际沟通模式的变化。 文字的未来: 展望未来,文字将如何继续演变?我们将讨论人工智能在文字创作、编辑和翻译中的潜在角色,以及新的交互方式(如脑机接口)可能对文字呈现形式和使用习惯带来的冲击。同时,也会思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继续守护文字的丰富性、创造性和人文价值。 结论: 《文字的演变与现代应用》一书,通过对文字起源、发展、传播和应用等方面的系统梳理,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积淀和塑造现代社会的力量。从远古的刻痕到数字代码,文字从未停止演进的脚步,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启迪者。本书希望引发读者对文字的珍视,对语言的尊重,以及对信息时代下文字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试一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这类主题的书籍汗牛充栋,良莠不齐。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在罗列规则和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规范是如何在社会变迁中形成和演化的,这一点非常引人入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某些争议性规范时的处理方式——既没有盲目站队,也没有回避矛盾,而是呈现了各方观点,并基于扎实的语言学基础进行冷静的评述。这种中立而深刻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特别是关于现代书面语在不同媒介载体上的适应性探讨,触及了我日常工作中的痛点,作者提出的优化建议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甚至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某些理念应用到我的报告撰写中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匠心,每一章的结尾都有一个“知识点回顾”的小栏目,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回顾和消化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了囫囵吞枣的阅读习惯。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带着你缓缓走过一条漫长而充满历史痕迹的小巷。它的语言风格是内敛而富有韵味的,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冷冰冰的公式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作者在叙述规则的形成过程时,常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历史轶事,这些故事非但没有冲淡学术的严肃性,反而让那些枯燥的规范变得有血有肉,易于记忆。我记得有一段描写古代士人如何在不完善的字形标准下进行书写交流的情景,读来令人动容,深刻体会到文字的生命力在于使用者的智慧。这本书的注释体系做得非常专业,引用文献的标注格式规范统一,对于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佳的索引和起点。另外,书中包含的少量插图,虽然不多,但都选取得恰到好处,比如对某一字体演变的示意图,寥寥数笔便将复杂的概念阐释清楚,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评分

从一个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将“规范”这个听起来有些教条的概念,成功地转化为一种对语言美学的追求。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规则,不如说是一次对语言艺术的审美之旅。书中对语境依赖性的强调,让我意识到,脱离了具体的交际情境去谈论“对错”往往是苍白无力的。作者在论述中频繁运用对比的手法,比如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对同一概念的表达方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种对比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也让我对语言的复杂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术语标准化的部分,它详尽地解释了为什么统一术语对于专业领域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分析得鞭辟入里。全书行文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教科书腔调,读起来甚至有一种被引导着进入一个充满智慧密境的奇妙体验。这本书无疑为我未来的写作和表达,提供了一个更坚实、更具批判性的基础。

评分

我得坦诚,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不低,它对读者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要求,但如果能坚持读下去,收获绝对是巨大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语言前沿问题时的那种审慎态度。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词汇和新表达方式,作者没有简单地贴上“错误”或“规范”的标签,而是将其置于社会接受度和传播效果的复杂背景下进行分析,这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书中关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书写习惯的“正名”或“修正”的论证过程,逻辑推演得非常严密,环环相扣,让你不得不信服其结论。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标点符号演进历史的章节,作者把标点符号想象成语言的“呼吸”和“节奏”,这种拟人化的描述方式,让原本抽象的符号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耐心品味,但回报丰厚的著作,它改变了我对文字使用的一些固有观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配色,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我刚翻开目录的时候,就被它那种严谨的排版方式吸引住了,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清晰明确,让人很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特别是内页的纸张质量,触感细腻,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太大的疲劳。我记得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字演变的论述,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考究,引用了大量的早期文献资料进行佐证,这让我深感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而是下了真功夫的学术著作。读到某个关于古代碑刻拓片的分析章节时,那种仿佛亲身站在历史现场的代入感非常强烈,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让人叹服。整本书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微观的实例分析,过渡自然流畅,即便我对某些专业术语不太熟悉,也能通过上下文的解释和注释,逐渐摸清门道。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墨迹浓郁,图表清晰,这些细节处理,无不体现出出版方对品质的坚持,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种审美上的愉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