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康熙字典(检索本) | ||
| 作者: | 中华书局编辑部 | 开本: | |
| YJ: | 12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 书号: | 9787101069747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康熙字典《检索本》出版说明
康熙字典出版说明
御制康熙丰典序
上谕
康熙丰典凡例
字母切读要法
康熙字典总目
检字
辨似
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亥集》
康熙字典补遗
东熙字典备考
康熙字典考证
康熙字典《检索本》索引
字形对照表
笔画索引
四角号码检字法
四角号码索引
汉语拼音索引
部1索引
我不是那种专业的文字学者,纯粹是个业余爱好者,对古代汉语的兴趣主要源于对诗词歌赋的痴迷。我买这本《康熙字典(检索本)》的初衷,说白了,就是想弄明白那些现代白话文里已经消亡的词语和用法。这本“检索本”的优点在于,它的编排确实充分考虑到了查找的效率,虽然纸质书本翻起来总有点费劲,但它在部首和笔画上的索引做得极其到位,对比我之前收藏的某几本民国时期影印本,这本的查找逻辑明显更加“人性化”,更适合快速定位。举个例子,上次我在研读一篇明代笔记时遇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动词,用一般的工具书查不到,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翻了这本“检索本”。通过部首和笔画的反复推敲,最终定位到了“人”部下的一个复杂写法,其释义不仅解释了字义,还附带了《说文解字》的源头考据,让我瞬间理解了作者在那个语境下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这本字典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耐心地引导你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它沉稳、厚重,需要你投入时间和耐心,但回报绝对是丰厚的知识深度。
评分我是一个热衷于收藏古籍影印本的藏家,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补完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我收藏了不少清初的官方文献和私人志书,里面常常会引用到一些特定的术语或者官员的姓名,这些名字的写法往往比较繁琐和复杂。过去我只能依赖一些零散的笔记来确认这些特殊用字的准确性,但有了这本“检索本”,我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它的检索系统,特别是对异体字的收录和标注,做得非常细致。比如,对于一些音同形近、但在清代有明确区分的字,这本书会明确指出其在不同语境下的适用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典功能,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清代官方文字规范的“行为准则”。我尤其欣赏它在收录时所体现出的那种对古代文献的尊重——它不轻易“简化”或“修正”古人写法,而是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供后人自行考辨。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是现代许多快速出版物所欠缺的。
评分这部“康熙字典(检索本)”拿到手,说实话,第一眼我就被它那沉甸甸的分量和朴素到近乎“古董”的装帧吸引住了。我本身对传统文化就抱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种工具书,我追求的不仅仅是实用性,更是一种对历史文本的敬畏感。翻开内页,那密密麻麻的小楷清晰可见,虽然是印刷品,但那种旧时雕版印刷的韵味扑面而来。我主要是用它来做一些古典文学的注释工作,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生僻字或者古代异体字时,它简直就是我的“定海神针”。随便翻到一页,比如“鹿”部,光是跟“鹿”相关的各种写法、古音、乃至引申义,就能把我拉回到那个讲究笔画结构和字源考证的时代。它的排版逻辑非常严谨,检索起来虽然比现代的电子词典要费工夫,但一旦找到,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个字条下罗列的古代出处,这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字的解释,更是在告诉你,这个字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被使用和理解的。对于一个真正的文字爱好者来说,这本字典不是工具,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文脉的窗口。
评分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地方志的梳理项目,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古代地名和人名,这些名词往往有非常特殊的写法,甚至有些字在现代字典中已经完全找不到对应的条目了。我试过用网络资源,但信息鱼龙混杂,真实性难以保证。于是,我转向了这本《康熙字典(检索本)》。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量,本身就给我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撑,感觉它能解决大部分古籍中的疑难杂症。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于那些笔画极其复杂的罕见字,处理得尤为得心应手。你可能需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耐心地数完那十几笔、二十几笔的结构,但一旦找到,它的解释是权威且有据可查的。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查阅过程,反而让我对每一个字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它不是用来快速查阅的,而是用来“攻克堡垒”的。对于任何严肃的古籍整理者或研究者来说,这本字典就是他们工具箱里最坚固的那把“瑞士军刀”,虽然需要技巧才能用好,但一旦用顺手,就没有它搞不定的难题。
评分说实话,拿到手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太“硬核”了!我本来以为这种工具书可能侧重于学术引用,但实际使用下来,我发现它在书法学习上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我正在学习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碑帖,很多时候,临摹的难点不在于笔画的结构,而在于对古代字形规范的把握。这本“检索本”的字体清晰度非常高,每一个字的笔画顺序、偏旁部首的组合都呈现得非常标准和规范。当我对着碑帖上的一个字拿不准时,翻到这本字典里,核对一下康熙朝的标准写法,心里就踏实多了。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纠正我那些因为习惯现代简化字体而产生的偏差。更绝的是,当你看到一些古代书法大家写出的异体字时,通过这本书可以追溯到它在标准体系中的归属,有助于理解他们在遵循规范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对于任何想深入钻研传统书法和篆刻的人来说,这本书的规范性价值是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