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治天下:江平访谈录
定价:78.00元
作者:江平,陈波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18929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江平教授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便从苏联留学归国,见证了中国法治建设从初建到崩坏,再到重建与改革。六十年间江平教授以其深邃的法学思想以及法治精神,每每在历史转折处发声,余音在耳,振聋发聩。作为学界巨擘,江平教授除学术著作颇丰之外,也多于高校开坛讲法、与名家坐而论道。许多学术交流多以访谈的方式呈现,一问一答中深度发掘大师的思想精髓,令人拍案。但由于对江平教授访谈数量众多,整理不慎,往往失落。江门陈波博士自2011年起尽心收集整理江平教授访谈文稿,终成集出版,以飨读者。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江平教授访谈近百篇,通过聚焦立法实践、司法监督、社会时事等多方热点的对话,深刻还原一代法学名家的思想细节。希望能给读者展现“法治天下”更加饱满的精神内核。
目录
编我的法治理想
只向真理低头
法治天下
我只坐在法律一边
为理想的法治而呐喊
我们这代人的贡献与遗憾
我的中国梦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
我更适合做呐喊者
永远的江校长
第二编法治中国建设
现代法治的精神
宪法与民主政治
大的问题是缺乏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事关民族兴衰
中国法治30年
2014,依然'谨慎的乐观'
纵论法治中国建设怎样才能依法治国
解码四中全会法治路线图
从四中全会看依法治国
第三编法律的运行与法律人的社会责任
八十年风雨人生与中国大立法时代
解密中国立法内幕
立法与执法的脱节
法律的本意是公平正义
民法典--国家公权下筑起私权保护墙
江平眼中的物权法
物权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网络力量可推动法治完善
'拆迁条例'实现废旧立新
加强司法,保障司法公正
司法要公正
枉法裁判不可原谅
律师兴则法治兴
法律人参政并非'天然'法治
依法治国离不开律师的监督
第四编市场经济的法治理念
现代市场经济要以法治为基础
大国崛起靠经济,但长久维持靠法律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市场 法治'
追求善法,避免权贵市场经济
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
与市场的关系应由法律来规定
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孤军前行
迫需彰显法治精神
终将中国引向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
证券民事赔偿案应尽快受理
插播广告o高管高薪o食品安全
小河有水大河满--谈'民富'
制定动物保护法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第五编公权的限制与私权的保护
百年来中国私权意识在觉醒
为私权呐喊
自由高于一切
不要剥夺人权的现代化
私有财产应受到宪法的基本保障
滥用私权与滥用公权都应受到制止
必须把征税权收回全国
四中全会为什么会偏重公权力改革
社会组织被官方垄断存在弊端
撤诉李庄,谁的胜利
'打虎'敢动高层权势人物
的问题肯定涉及违法
代表的监督作用
第六编共话改革
30年,国企改革终找到了正确方向
法治与透明是政改突破口
改革不求快,但必须改
选好改革既得利益的突破口
职能转变的法治化
依法治国:反思与改革
附录
法治中国
再谈法治中国
共话改革共识
依宪治国:责无旁贷,乐见其成
作者介绍
江平,中国法学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
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回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是七届全国常委、全国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被收入中国多种版本的学者、法学家名录。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法治的构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深感着迷,而《法治天下:江平访谈录 授权签章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江平先生的名字,在中国法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思想历程,也几乎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本书的“授权签章版”字样,更是增添了一份庄重感,让我觉得这本书承载着非同寻常的价值。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了解到江平先生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的独特挑战,以及他为应对这些挑战所提出的深刻见解。我希望能读到他对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的思考,他对司法独立和权力制约的强调,以及他对公民权利保障的关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法律的理论探讨,更是关于一个国家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努力实现公平与正义的实践经验的分享。我期待从中汲取智慧,也希望对中国法治的未来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拿到《法治天下:江平访谈录 授权签章版》这本书,一股对历史和思想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进步,离不开对其制度建设和思想演进的深度把握,而法治,无疑是现代国家构建的基石。江平先生的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与中国法治的进步紧密相连,他的每一次发声,都像是在为中国法治的长夜点亮一盏明灯。这本书,尤其强调了“授权签章版”,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认证,更像是一种承诺,一种对内容的权威性和原汁原味的保证。我非常好奇,在这本书中,江平先生将如何回顾他参与和见证的那些塑造了中国法治格局的关键时刻?他是否会坦诚地剖析其中遇到的阻力、付出的代价,以及那些令人振奋的突破?我渴望从他的视角,看到中国法治从无到有,从探索到完善的艰难历程,听到他对于那些影响深远的法律文件和制度改革的解读,以及他对未来法治建设的期许和建议。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回顾,更是对一个民族法治精神的一次深刻的探寻。
评分《法治天下:江平访谈录 授权签章版》这本书,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能够窥探中国法治思想最深邃的角落。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法治的尊重和实践上。而江平先生,作为中国法学界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的声音代表着一种清醒的理性、一种执着的追求。这本书的“授权签章版”标识,让我对其中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了更强的信心,也感受到了一种将珍贵思想传承下去的郑重。我非常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江平先生对于中国法治发展的长远思考,包括他对普通民众权利保护的关切,他对司法公正的深刻剖析,以及他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强烈呼唤。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他如何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中国社会中,始终坚守法治的原则,如何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中国的法治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不仅是对一位学者的致敬,更是对中国法治进程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度解读。
评分终于等到这本《法治天下:江平访谈录 授权签章版》了,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觉得沉甸甸的,不光是纸张的分量,更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历史的回响。我一直对中国法治进程的探索和反思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江平先生,作为中国法学界的一位泰斗级人物,他的声音和见解无疑是其中最值得聆听的一部分。这本书的“授权签章版”几个字,更是让我感到一种特别的珍贵和仪式感,仿佛与大师的智慧有了更直接的联结。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如何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经历的种种挑战、取得的成就,以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我希望能读到他对改革开放初期法治建设的切身经历,以及他对国家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所提出的深刻洞见。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现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中,始终坚持对法治理想的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访谈录,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法治精神的口述史,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感受其中磅礴的力量和深刻的思考。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法治天下:江平访谈录 授权签章版》时,我的目光几乎是被它吸引住了。江平先生,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中国法治领域的一段重要历史和一种不懈的精神。而“授权签章版”,更是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稀缺性和珍贵性,仿佛手中握着的是一段无法复制的记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社会进程的思想家和行动者充满敬意,我迫切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走进江平先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作为一位法律人,是如何看待中国这几十年来波澜壮阔的法治进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披露他对于那些重大法律改革背后,不为人知的思考和权衡,他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敏锐洞察,以及他对于国家治理和公民福祉的深切忧虑和期盼。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一次与一位伟大学者进行的深刻交流,我希望能从他的经验和智慧中,获得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