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抢先看?
1
聂晓裳在桌前静静地画着漫画,双目盯着电脑屏幕,手握着电子笔在手绘板上唰唰地移动着。屏幕上是一个俊美的少年,只有黑白线条,她在忙着的,是上色的部分。勾选好头发的区域,整个染成深棕,选定范围,渲染,加高光,头发就跟着明亮了起来。之后是细节部分:额头、发梢、眼角、耳后……
画漫画是个烦琐的过程,一幅图要打磨一两个小时,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许多行家为了省事都只是匆匆几笔地勾个边,上个色,其余的都交由助理绘制,聂晓裳则不然,她喜欢亲力亲为,光是衣服的褶皱都能画几十分钟。
手机的群消息就在一旁不停地振动着,聂晓裳却全然没有在意,画累了,才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向外望去。平静的校园与她笔下的背景如出一辙:湛蓝的天,空荡荡的操场,只有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地跳动着。远处则是喧闹的都市,高楼鳞次栉比,写字楼蓝色的玻璃将阳光反射在葳蕤的灌木丛中……
不得不说,明礼中学还是相当漂亮的。它几乎符合所有人对一所学校的想象,浅棕色的复古建筑,绿化面积多达30%,目光所及之处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植物,此刻正是初春,粉艳艳的蔷薇含苞待放,点缀着随处可见的深绿。
而这样美好的画面却被一个矮胖的男人破坏了,那人穿着颜色诡异的毛衣,腰带卡在圆滚滚的肚子上,如同刻度尺一般精准无误地把上下半身分成五比五,短短的两只腿快速地朝聂晓裳的方向移动,远远望过去如同一只负鼠一般。
“糟了!”
聂晓裳暗叫一声,迅速回到桌子前开始收拾东西。她的书包与众不同,几乎一本教科书都没有,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手绘板、便携式水壶,以及一个尺寸很小的音箱。
原本她可以在十秒之内就离开化学实验室的,谁知道因为太匆忙,一不小心就按到了音箱的开关,流行歌曲的声音顿时在整个走廊倾泻开来,聂晓裳还没来得及关闭,就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紧接着门被打开,赖文昌气喘吁吁地大叫着:“你给我回教室上课去!”
聂晓裳不紧不慢地望着他,他其实比聂晓裳高很多,但聂晓裳还是喜欢扬起下巴俯视一般地看着他,然后没好气地叫道:“你烦不烦?我们班主任都不管我,你干吗老是跟在我后面啊?”
“你们班主任不管你是因为她失职!回头我会好好教育她的,但现在你得跟我走!”
赖文昌几大步靠近聂晓裳,聂晓裳后退一步,抓起书包尖叫道:“不许碰我!”
她声音清脆尖细,倒是吓了赖文昌一跳。大概是之前跑得太累,赖文昌出了很多汗,头顶上仅剩的几根头发也被浸湿了,他也很烦躁地说:“不想让我每天找你,你就好好上课不行吗?每天总共就八节课,剩下的时间足够你画漫画的了!”
“你知道什么叫废寝忘食吗?漫画才是我的主业好不好?我都说过多少次了,我不想升学,上那么多学有什么用啊?”聂晓裳不客气地说,“你爸妈供你念了这么多年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你抓别人逃课的吗?”
“你给我闭嘴!”
赖文昌大叫一声,聂晓裳知道踩中了他的痛处,这才扬扬得意地朝教室外面走去。
下课铃声响起,几百个学生一下子就拥到了操场,看到聂晓裳被赖文昌押着走回教室,大家都笑了起来,几个大胆的男生甚至吹了声口哨,问:“这次又躲在哪里了?”
“化学实验室。”
“厉害!”那几个人朝她竖起大拇指来。
身为一个被逮到的逃课的学生,聂晓裳却像英雄凯旋一般。从实验楼到初中部教学楼三十多米的距离,她一路上都朝大家挥着手,靠近教学楼的时候每个楼层都有人伸出手鼓起掌来,聂晓裳也很配合,抡起胳膊双手抱拳道:“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江东父老!感谢CCTV……”
话音还未落,赖文昌就把她的手摁了下来,聂晓裳故作夸张地大叫:“老师!我是敏感的青春期少女!请不要乱碰我的身体!”
即便是一向严肃的赖文昌,听到这句话也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识地收回手,聂晓裳趁机一溜烟地跑进人群当中,等赖文昌反应过来的时候,周围只剩下看热闹的同学,大家都不客气地哈哈大笑着,赖文昌不得不板起面孔大叫一声,人们这才散开。
第二段评价: 从文字的打磨上来看,这本书简直可以用“雕琢”来形容。作者的遣词造句充满了画面感和韵律感,即便是描写日常的场景,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奇幻的光泽。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内心独白的细腻捕捉,那种青春期特有的敏感、迷茫与渴望,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同身受,仿佛就是自己十几岁时的内心活动被公之于众。书中对环境的烘托也十分到位,无论是夏日午后的蝉鸣,还是深夜图书馆的寂静,都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无声角色。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的基调既轻盈又厚重。相较于那些情节至上、人物扁平的作品,这部小说在文学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阅读过程体验非常舒适,文字流畅自然,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它有一种魔力,能让你暂时忘记现实世界的烦恼,完全依附于作者构建的那个世界观中呼吸。对于追求阅读品质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绝对是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匹黑马,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是炉火纯青。故事开篇就抓住人心,那种扑面而来的神秘感和青春期的悸动交织在一起,让人完全沉浸其中。我特别喜欢主角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那种既脆弱又坚韧的复杂性,完全不是脸谱化的英雄形象。想象一下,在一个看似平凡的校园背景下,却暗藏着超越常理的秘密,这种反差感处理得恰到好处。情节推进的节奏把握得极佳,高潮迭起,每一个转折都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而且,书中的配角群像也塑造得非常立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故事线,为这个奇妙的校园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读完之后,心里留下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惆怅,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本书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氛围,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校园奇幻题材的读者。它不仅仅是讲了一个故事,更像是在邀请读者一起探索一个光怪陆离却又无比真实的世界。
评分第四段评价: 与其他同类型小说相比,这部作品在探讨“成长”这个主题上显得更为深刻和人性化。它没有将成长描绘成一帆风顺的升级打怪,而是着墨于角色在面对巨大未知和自我身份认同时所经历的挣扎与蜕变。那些关于友谊、信任与背叛的情感戏份,处理得极其真实且富有张力。特别是主角与某个关键角色的互动,充满了试探、误解与最终的和解,这种情感张力比任何超自然事件都更具穿透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对“青春期”这个敏感时期的深刻洞察力,它抓住了那种“全世界都变了,唯独我好像被留在了原地”的孤独感,并通过外部的奇遇来映射内心的迷失与重塑。读完后,我不仅为故事的结局感到振奋,更重要的是,我仿佛又重新体验了一遍那种在迷雾中摸索、最终找到自己航向的勇气。它激励人去正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并学会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光亮。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部小说的想象力是狂野而不失优雅的。它成功地将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校园生活——那些考试、社团活动、课间休息——与那种宏大且异质的“火星”元素进行了无缝对接。这种融合的处理非常高明,它没有让科幻或奇幻元素喧宾夺主,而是像一把精密的钥匙,打开了普通生活表象下的另一个维度。书中对于新奇设定的解释,既保持了足够的神秘感以供读者想象,又提供了足够的细节来构建世界的真实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那些“不可能”的场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毫不费力的自信感,仿佛这些设定就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新鲜的,它打破了我对传统校园故事的刻板印象,提供了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角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它证明了最好的奇幻,往往是深植于最平凡的土壤之中的。强烈推荐给寻求思维突破和创意滋养的读者们。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故事线索复杂却井井有条,多重伏笔的埋设和回收处理得干净利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巧妙地在两条看似平行的故事线之间进行了穿插和互动,每一次切换都恰到好处地拉高了读者的好奇心。作者似乎对“悬念”的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总是在你最放松警惕的时候抛出一个重磅炸弹。而且,与一些为了制造悬念而生硬嫁接不合逻辑的事件不同,这本书中的所有“奇妙”之处,似乎都遵循着其内部建立起来的隐秘规则,这使得整个故事体系具有极高的自洽性。即便是那些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文本语境中也能找到坚实的逻辑支撑。我用了几个晚上才读完,每读完一章都得停下来,消化一下刚刚发生的信息量,然后才能带着更清晰的脉络进入下一章。这种需要动脑筋去梳理和连接的阅读过程,反而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远超那种单纯被动接受信息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