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 青少年励志教育书

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 青少年励志教育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青少年教育
  • 亲子关系
  • 叛逆期
  • 心理成长
  • 家庭教育
  • 励志
  • 沟通技巧
  • 行为习惯
  • 情绪管理
  • 成长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品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74803
商品编码:26318153337
出版时间:2014-10-3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书名: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亲子无障碍沟通50招定价:26.8元作者:尚阳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1-01ISBN:9787535474803字数:页码: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0.4kg编辑推荐找到“叛逆”的根源,别让孩子伤在青春期朱永新 周国平 孙云晓 李镇西 卢勤 联袂推荐内容简介青春期,是孩子成长太慢?还是盲目的父母让孩子深陷?《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亲子无障碍沟通50招》从青少年家长来信中挑选代表性的问题,从性格、品质、生活习惯、学习等方面分析青少年成长中常遇见的问题及家长困惑,给出详细有效的指导和建议。好父母满足需求,好家长用对方法!把握“青春期”的教育关键点,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式,做一个智慧家长,引导孩子顺利过渡、健康成长!作者简介尚阳,知名青少年成长励志教育专家、企业管理咨询专家。曾荣获中国十大企业管理、营销策划专家,中国十大青少年励志畅销书著者,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现任杭州尚阳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浙大、浙江工业大学MBA客座教授等职务。目录前言:其实我们是不称职的家长 一、沟通篇: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开篇小语:沟通的前提是尊重002 1你的孩子是哪种性格?(九型人格)004 2对付“叛逆期”,只能智取010 3如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爱与无奈014 4沟通是消除“代沟”的法宝018 5莫将“关心”变“唠叨”023 6孩子为什么要和我“唱反调”027 7孩子离家出走是为什么031 8在孩子关闭的房门前止步036 9批评的艺术040 10父母经验可以分享,不能强行灌输044 11如何帮助孩子与老师沟通048 二、品格篇: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心 开篇小语: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054 12孩子成长需要有成功的体验056 13为孩子编织一个英雄梦061 14培养责任心,别让孩子当“逃兵”064 15你们在孩子心中有良好信用记录吗068 16会感恩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072 17宽容,是成长的门票076 18别让成绩毁掉孩子的自信心080 19怎样提高孩子的心理抗挫力083 20靠实力争面子才是真的了不起087 21输赢只一时,朋友一辈子091 22讲礼貌是对他人的尊重094 三、学习篇:和孩子一起培养学习能力 开篇小语:学习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100 23自学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102 24没有学习兴趣怎么办106 25怎样纠正孩子偏科的问题109 26和孩子一起实施学习计划表113 27小心,有种典型状态叫“发呆”117 28孩子很努力,为什么没有好成绩121 29克服孩子的考试焦虑125 30凡事都想争29 31课外班——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133 32别想“阻止”孩子上网137 33怎样平衡和发展孩子的兴趣141 34警惕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145 四、生活篇:伴随着孩子快乐成长 开篇小语:这是一个成年人都感到迷茫的时代150 35家庭氛围:要规则还是要民主152 36掐灭男孩手中的烟156 37简单几招帮助孩子学会攒钱159 38穿衣不着调——理解孩子的“特立独行”164 39单亲家庭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168 40孩子染上说谎的恶习怎么办173 41过度宅在家里,警惕“自闭症”178 42跟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182 五、安全篇:指引孩子躲过人生陷阱 开篇小语:一厢情愿的“天下无贼”188 43了解并引导孩子的“交际圈”191 44不要对孩子的异性朋友太敏感195 45孩子陷入“网恋”怎么办?199 46“义”字——给儿子一个正确的解释203 47安全上网,拒绝黄色网站207 48女孩要学会保护自己210 49男孩也要注意“性侵害”214 50“女孩富养,男孩穷养”对吗?218 观点篇:育儿故事——画龙点睛 附录:好家长必须了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青少年励志教育书》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引导并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教育指南,它不提供简单粗暴的“治愈”方法,而是深入探讨叛逆期背后复杂的心智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一套科学、人性化的育儿理念与实践策略。本书旨在帮助每一位身处青少年教育困境的父母,重新审视与孩子的关系,从“较劲”走向“同行”,共同绘制孩子健康成长的蓝图。 引言:看见叛逆,理解叛逆,拥抱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生命中最具活力也最富挑战的阶段。孩子们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渴望挣脱束缚,展翅高飞。然而,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让家长头疼不已的“叛逆”行为:顶嘴、沉默、对抗、离经叛道……这些行为,常常被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不听话”或“变坏”,于是,一场场家庭战争由此打响。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叛逆,并非孩子的“过错”,而是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走向独立、探索自我的必经之路。它是一种信号,表明孩子正在经历深刻的内在变化,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形成独立的思考模式,并渴望被看见、被尊重。如果家长一味地“较劲”,用强制、批评、打压的方式去压制,只会适得其反,将孩子推向更深的隔阂与疏离,甚至扼杀他们宝贵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因此,本书摒弃了“镇压”与“服从”的教育模式,转而倡导一种“理解”与“引导”的教育哲学。它鼓励家长放下焦虑与恐惧,以更加成熟、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去探索他们内心的世界,从而找到与孩子和谐共处的最佳路径。 第一部分:拨开迷雾,看清叛逆的本质 叛逆的心理学密码:大脑发育与社会性跃迁 本书将从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青少年大脑的发育特点。我们会探讨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冲动控制、风险评估等高级认知功能)在青春期尚未完全成熟,这如何解释孩子冲动、易怒、冒险行为增加的现象。同时,我们会分析社会性动机在这一时期的激增,孩子渴望被同伴接纳,渴望获得独立自主权,这如何驱使他们挑战权威,寻求个性表达。我们将揭示,这些看似“不听话”的行为,其实是他们大脑和心理发展正常、健康的表现。 案例分析: 详细阐述几个典型的叛逆行为,如沉迷网络、夜不归宿、与父母争吵等,并从大脑发育和心理需求的角度进行解读,让家长看到行为背后的“为什么”。 常见误区辨析: 纠正家长常见的误解,例如将所有叛逆行为都视为“青春期综合症”,或认为孩子是故意让家长难堪,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认知框架。 家庭动力学:叛逆的根源与触发点 孩子的叛逆并非孤立存在,它往往与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密切相关。本书将深入探讨家庭互动模式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我们会分析过度控制、期望过高、沟通不畅、父母关系紧张等因素,如何可能成为孩子叛逆的诱因。同时,我们也会强调,健康的家庭关系,如情感支持、有效沟通、尊重差异,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土壤。 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家庭对话和情境,让家长体会不同沟通方式带来的结果差异,从而引导他们反思自身的沟通模式。 代际传承: 探讨父母自身成长经历中未解决的冲突,如何不自觉地投射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形成“复制”的教育模式,并提供打破这一循环的方法。 社会文化的影响:榜样、压力与自我认同 青少年身处的社会环境,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本书将分析媒体、网络、同伴群体等多元文化因素,如何塑造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行为选择。我们会讨论社会对成功的定义、竞争的压力,以及青少年在构建自我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理解这些外部因素,有助于家长更全面地认识孩子的行为,避免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孩子本身。 案例分享: 选取青少年在社会影响下出现的典型行为,例如模仿流行文化、追求特立独行、对社会问题表现出敏感等,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 “看见”孩子的独立世界: 强调家长需要尊重孩子与父母不同的价值取向,允许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和实践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告别较劲,走向理解与连接 沟通的艺术:倾听、共情与有效反馈 沟通是解决亲子冲突的关键。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帮助家长学会如何真正“听懂”孩子,如何表达爱与理解,以及如何进行建设性的对话。我们将重点讲解“积极倾听”的要领,如何用非评判性的语言表达感受,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我”信息”与“你”信息的对比: 通过具体例子,清晰展示“我”信息(表达自身感受)如何比“你”信息(指责对方)更能促进有效沟通,避免冲突升级。 沉默与倾听: 教授家长如何在孩子不愿意沟通时,保持耐心,给予空间,并在合适的时机以更恰当的方式开启对话。 情绪管理: 提供家长控制自身情绪的方法,避免在与孩子沟通时被负面情绪主导,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界限的智慧:爱与规则的平衡 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严苛的管教。本书将探讨如何设定清晰、合理、具有弹性的家庭规则,并教会家长如何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执行这些规则。我们将强调,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让他们学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而不是为了控制和压制。 共同制定规则: 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讨论并制定家庭规则,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提高规则的执行力和认可度。 后果的逻辑性与一致性: 强调规则的后果应与行为的性质相匹配,并且家长应保持执行的一致性,避免让孩子感到困惑或钻空子。 “留白”与信任: 讲述如何在规则范围内给孩子留出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见成长:发掘孩子的潜能与优势 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创造力。本书将引导家长跳出“问题”的视角,去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兴趣和潜能。我们将分享如何通过观察、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兴趣驱动的学习: 探讨如何将孩子的兴趣与学习相结合,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小成功”的累积: 强调为孩子创造机会体验成功,让他们在一次次积极的体验中建立自信,克服挫折。 职业与人生规划的启蒙: 引导家长如何与孩子讨论未来的可能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而非强加父母的期望。 第三部分:赋能孩子,助力成长 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本书将提供方法,帮助家长引导孩子辨别信息真伪,形成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不迷信。我们将探讨如何鼓励孩子质疑,如何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并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提问的艺术: 教授家长如何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深入思考,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 辩论与讨论: 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健康的辩论与讨论,让他们学习倾听不同观点,并清晰表达自己的立场。 媒体素养的引导: 针对网络信息,提供具体指导,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媒体消费习惯,辨别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情绪智能的培育:认识、表达与管理 青少年时期是情绪的“过山车”。本书将帮助家长理解孩子情绪波动的根源,并提供方法,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将强调,接纳孩子的情绪,并教会他们健康的情绪宣泄方式,是培养情商的关键。 情绪词汇的学习: 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情绪词汇库,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 情绪疏导技巧: 教授孩子通过绘画、音乐、运动、写作等方式来表达和释放情绪。 共情能力的培养: 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挫折教育与韧性培养 人生之路并非坦途,挫折是成长的催化剂。本书将探讨如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失败和挫折,并引导他们从中学习,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我们将强调,家长不应过度保护,而应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失败的滋味,并从中学会自我修复和成长。 “失败”的正面解读: 引导家长将孩子的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终结。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导孩子分析失败原因,寻找解决之道,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韧性的故事: 分享历史人物或身边榜样的故事,激励孩子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自我认同与价值体系的构建 青少年最核心的任务之一是建立自我认同。本书将引导家长理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挣扎与探索,并支持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我们将强调,家长的榜样作用,以及对孩子独立思考的尊重,是帮助他们构建良好价值体系的关键。 价值观的讨论: 鼓励家长与孩子就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开放式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并倾听孩子的想法。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参与公益,在奉献中认识生命的价值。 “做自己”的勇气: 强调支持孩子发展独特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不随波逐流,活出真实的自我。 结语:放下“较劲”,拥抱“同行” 《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青少年励志教育书》不提供速效的“解药”,而是邀请家长踏上一段理解、连接与共同成长的旅程。当家长放下控制欲,学会倾听与共情;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与被理解,他们的内心会逐渐敞开。这场“叛逆”,终将转变为通往独立、成熟与精彩人生的桥梁。让我们一起,以爱与智慧,与孩子并肩前行,见证他们生命中最耀眼的绽放。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比较理性的父亲,一直相信逻辑和规则至上,对“情感教育”这类东西有些不以为然。但我的女儿,就像一个充满变数的黑箱,她的情绪如同潮汐,难以捉摸,让我这个自诩高智商的人也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将我女儿那层层叠叠的“情绪外衣”剥开,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倔强外表下的脆弱和渴望被看见的需求。作者的叙事风格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力,她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构建了一个相互理解的对话空间。特别是书中关于“非攻击性反馈”的实操指南,非常实用。以前我总是在指出错误时不自觉地带上“你怎么又……”这样的指责性语句,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学习用“我感觉……”来表达我的感受,而不是直接评价她的行为。这一个微小的转变,竟然在我们的晚餐桌上引发了奇迹般的效果——少了剑拔弩张,多了坦诚交流。这本书成功地将那些晦涩的教育理念转化成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立刻应用的工具箱。

评分

最近几年我买了不少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很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读完后感觉不过是换了点时髦的词汇来包装老掉牙的内容。然而,这本读物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从“认识叛逆的意义”到“应对具体场景挑战”,再到“父母自身的成长与反思”,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成人世界投射”的分析,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在反抗我们,其实他们可能只是在反抗我们强加给他们的,源于我们自身焦虑和未竟梦想的压力。这本书迫使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审视,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目前的发展阶段。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改造”孩子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松绑”并“看见”孩子的书。它鼓励父母放下“完美育儿”的执念,拥抱教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把教育的焦点从孩子身上,巧妙地转移到了父母自身的心态建设上来。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堆陈词滥调,无非是“多倾听”“多理解”之类的老生常谈,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大胆地触及了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真实困境,比如社交媒体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学业竞争的巨大压力,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建立独立且成熟的价值观。作者的文笔犀利而富有洞察力,她擅长用心理学原理来解析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让父母们明白,孩子的“叛逆”往往是他们寻求自我边界和独立人格的一种笨拙尝试。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设定界限与给予空间”的平衡术,以前我总是在“放任”和“控制”之间摇摆不定,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教我如何在坚守底线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试错空间。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应对挑战的“救火队员”,而是有策略、有准备的“成长引路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从“管理者”转变为“陪伴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最近正为我那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焦头烂额,他似乎一夜之间从一个听话的小家伙变成了事事都要和我对着干的小大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心里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通往他内心的那座桥梁。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动因。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共情”的阐述,它提醒我,在和孩子产生冲突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评判对错,而是去理解他情绪背后的需求。有一章讲到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引导孩子自主管理时间,我立刻在家里尝试了书中的“非暴力沟通”技巧,虽然一开始孩子还是有些抵触,但几次下来,我们之间的沟通明显顺畅了许多,争吵的频率也大大降低了。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我迷茫时递过来一杯温水,让我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经历“青春期风暴”的父母们,它提供的不是速效药,而是长期的心法。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却有着磐石般的力量。我发现自己不再急于在每一次争执中证明我是“对的”,而是开始关注我们“共同的感受”。作者描绘了许多叛逆期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图景——那种既渴望独立又害怕孤独的矛盾状态,让我这个外表坚强的父亲,也忍不住感同身受。这本书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时间观”的教育。它提醒我们,叛逆期是有限的,是一段需要耐心陪跑的马拉松,而不是需要立刻解决的突发事件。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在学业选择上的重大分歧的案例分析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教导我们,在尊重孩子决定的同时,如何巧妙地植入风险预警和备选方案的讨论,而不是直接进行强硬的否决。读完后,我感受到的不是教育的重担,而是一种更积极、更富有人文关怀的引导力量。这本书,绝对是近年来家庭教育领域里的一股清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