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獲由中國編輯學會主辦的第二十六屆“金牛杯”優秀美術圖書奬銅奬
世界知名藝術齣版機構英國費頓齣版社曆時13年打造而成,從世界各地超過650傢博物館獲取藝術品授權和圖片,囊括近3000件作品,逾3000幅彩色圖片。
2. 費頓齣版社組建瞭超過100位全球專傢團,其中既有博物館的資深策展人,也有知名院校的藝術學者。專傢團負責精選各個文化、流派中有代錶性的藝術品,經過細緻地編排設計,建造一個無與倫比的理想博物館。
3. 組織專業的文字審校團隊,對譯稿進行仔細審校,全麵提升翻譯和編校質量,並補譯瞭之前的中文版均未翻譯的地圖、術語錶、展廳目錄和館藏地目錄,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全球藝術圖景。
4. 特4開超大尺寸,所有圖片經過專業調色,國內優秀印刷廠印製,精準還原作品原貌,圖書本身就堪稱一件藝術品。
這是一座虛擬的藝術博物館,由英國費頓齣版社(Phaidon Press)創建並策展,收藏瞭人類為精美的藝術品,且不受實際空間的限製。約3000件繪畫、雕塑、濕壁畫、攝影、掛毯、浮雕飾帶、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影像藝術、木版畫、絲網版畫、陶瓷和手抄本等薈萃一堂,講述世界藝術的曆史。
徜徉於25個展館,在陳列著曠世傑作的452個展廳中度過美好時光。這些藝術品有的婦孺皆知,有的默默無聞,搜羅自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你可以駐足於寬敞的走廊,或參觀具體的展覽,從我們的收藏中選取作品呈現特定的主題和內容。
達?芬奇的《濛娜麗莎》、倫勃朗傑齣的自畫像、委拉斯凱茲的《宮娥》、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中國的陶瓷、葛飾北齋的木版畫、秘魯的金器、拉斯科洞窟的岩畫、賽?托姆布雷和布萊斯?馬登的作品,一一收藏。內容之豐富,彆無他處。
展館有彩色編號,牆麵文字清晰地解釋瞭每個展廳所涉及的藝術運動、文化或主題,每件作品附有說明標注。“藝術博物館”恢弘開闊,方便遊覽,極富教益,啓迪心智,不啻為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開放,這是世界上一個真正可以隨時隨地參觀的藝術博物館。
英國費頓齣版社成立於1923年,是全世界負盛名的藝術齣版機構,尤其以齣版高質量視覺藝術圖書著稱。現總部位於倫敦,並在紐約、巴黎、柏林、米蘭、馬德裏、東京設有分部。
“包羅萬象,來自各地的公共、學術等大博物館的藝術作品共同匯聚,鑄造瞭這本承載著壯絕視覺體驗的世界藝術作品集。意在啓發、引導、教授,同時也為古典藝術提供瞭無價的參考,值得高度推薦”
——《圖書館雜誌》
“滿足願望的藝術作品集。3000年的流傳佳作觸目可及,是非常吸引人的”
——《藝術與拍賣》
“如果這本藝術博物館是一個真正的博物館,那麼人們就不會需要其他的博物館瞭。”
——美國國傢公共電颱
“如果世界上好的博物館館長舉辦一個世界上優秀作品藝術作品的展覽,那麼他的參展目錄會與《藝術博物館》十分相似。
——《悅遊》
“這本書核心的理念是:將一本書構思和設計成一個博物館-它引導讀者踏上追溯從法老王到傑剋遜·波洛剋(抽象錶現主義繪畫大師)以及之後的藝術史旅程”。
——《價值》雜誌
“就像在真正的博物館中,當你一度拿起瞭這本990多頁的書,要小心很容易深陷其中。所以先去做好飯、溜好狗、教育好孩子,然後在夜晚翻開書進入那美輪美奐的藝術世界。
——《城裏城外》
“就像世界上的著名圖書館都整齊地排列在咖啡桌上。”
——USA電視網
導覽
石器時代的藝術
展廳1—3
古代近東
展廳4—14
古埃及
展廳15—24
古希臘
展廳25—46
早期意大利與伊特魯裏亞藝術
展廳47—53
古羅馬
展廳54—66
早期歐洲土著文化
展廳67—69
中亞
展廳70—75
中國和朝鮮
展廳76—96
日本
展廳97—112
拜占庭藝術
展廳113—121
伊斯蘭藝術
展廳122—135
中世紀歐洲
展廳136—160
意大利文藝復興
展廳161—192
北方文藝復興
展廳193—213
南亞
展廳214—224
東南亞
展廳225—230
美洲土著文化
展廳231—247
巴洛剋與洛可可
展廳248—277
新古典主義
展廳278—284
19世紀藝術
展廳285—313
非洲
展廳314—323
澳大利亞和大洋洲
展廳324—331
1900年至20世紀中葉的藝術
展廳332—372
20世紀中葉以來的藝術
展廳373—452
重版後記
現代博物館的基本功能是收藏、展示和教育。在西方國傢的博物館內,常可看到成群的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圍坐在展品前學習、討論,將相關課程的課堂移至博物館,直接麵對作品,從小感受曆史與文化積澱,沐浴於藝術的熏陶。實體博物館在收藏展示原作方麵無可替代,但仍然有很多缺憾,比如,因為時間、地域等因素限製,能親赴博物館參訪的人還是少數;另外,由於大部分藝術品的唯一性,眾多傑齣作品分散在全球各個收藏機構,普通觀眾要想遍覽這些人類藝術的精華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如果有一部內容全麵且不受時空限製的紙質“藝術博物館”,把眾多實體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匯聚一書,是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上述缺憾呢?這正是《藝術博物館》的意義所在。
世界藝術通史著作的寫作體例通常是先按時代或地域劃分,再分述各藝術類型。以博物館的方式呈現世界藝術通史則是英國費頓齣版社的巧妙匠心。翻開這部大書,如同走進一座博物館。不同展館對應各時代和地域的藝術,其內再細分為一係列展廳,各展廳相對獨立並有機係聯,通過提示(交叉索引)可找到相關展廳的內容。每個展館有挈領該館內容的導言,各展廳有闡述相應曆史的引論,所有展品標注瞭名稱、年代、作者、材質、尺寸和解讀。這些展品精挑細選,既具代錶性也不乏獨特性,經過閤理的編排設計,再配以經過專業校色的大尺寸高清圖片,為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細節,營造接近實體博物館的觀看體驗。《藝術博物館》包羅萬象,涉及繪畫、雕塑、建築和工藝品等各個藝術門類。有這樣一部書放在案頭,足不齣戶即可遍覽世界藝術與文化通史。雖然西方藝術占據瞭較多篇幅,但對非西方藝術也給予瞭充分關注。行文深入淺齣,能夠闡發藝術與其社會和時代背景間的相互關係,適於不同層次和需求的讀者。
《藝術博物館》的策劃及編著者是享譽世界的費頓齣版社,該社成立於1923年,是全世界最負盛名的藝術齣版機構,尤其以齣版高質量視覺藝術圖書著稱。為打造《藝術博物館》,費頓匯聚瞭世界各地超過100位一流的藝術史學者、策展人、評論傢和編輯,曆時13年,從全世界650餘傢最重要的博物館、藝術機構及私人收藏獲取作品授權、拍攝及購買藝術品高清電子圖片,耗費巨資精心編纂。齣版後,受到全世界讀者的好評,被譽為“一本可以從小讀到老的藝術大書”。
2012年,本書中文簡體版首次在大陸齣版,隨後颱灣又據此譯文齣版瞭繁體版。因當時的翻譯工期短(六個月)等客觀原因所限,留下瞭不少問題和缺憾。時隔四年,費頓齣版社委托後浪齣版公司對本書譯文進行修訂並再版。我們在審讀譯稿後,確實發現中文第一版的譯文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內容甚至存在較多錯漏,因此決定對譯文進行全麵的審校和修訂,並對版式、裝幀以及個彆圖片也做瞭優化處理。
為保證審校質量,我們邀請的審校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藝術史專業背景,否則難以準確把握相關術語、概念和史實;二是中英文水平過硬。其中,張欣、王瀅和吳嘯雷均畢業於北大藝術學院,張欣和王瀅還參加過上一版的翻譯,錢文逸、王儷潔、吳凡和李玉童都有在英美院校藝術史專業留學的履曆。審校者先根據各自的專長領域選擇章節,再按需要調配分工。對上一版譯文偏弱的部分,我們做瞭重點審校,如展廳85—92,內文幾乎重譯。審校過程中,對存在問題的句子甚至漏譯的整個段落,我們均進行瞭訂正與補譯。因為多人閤譯的原因,上一版還遺留瞭大量專有名詞不一緻的問題,在審校完成後由後浪編輯進行瞭全麵的核查統一。除瞭對正文部分的審校,還對上一版因時間緊迫而未譯的附錄內容進行瞭補譯,包括地圖、術語錶、展廳目錄和館藏地目錄,方便讀者稽查,進一步提升閱讀體驗。
此次修訂再版,雖做瞭充分的準備和安排,但由於時間和水平所限,我們的工作難免仍有疏漏,懇請讀者不吝賜正,以便再版時修訂。希望這“座”近120萬字、厚近1000頁、容納近3000件作品的紙上藝術博物館為您開啓一段美妙的旅程,在字裏圖間感受人類文明和藝術創造的燦爛風華。
後浪齣版公司藝術編輯部
2017年5月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