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民居記憶 白永生 增送飛鳥集一冊

消失的民居記憶 白永生 增送飛鳥集一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白永生 著
圖書標籤:
  • 民居
  • 建築
  • 文化
  • 曆史
  • 記憶
  • 鄉愁
  • 飛鳥集
  • 白永生
  • 攝影
  • 中國傳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義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82250
商品編碼:26659190268

具體描述





定價: ¥49.00 作者:
  • I S B N :978-7-111-58225-0
  • 條碼書號:9787111582250
  • 上架日期:2018/3/27
  • 齣版日期:2018/3/1
  • 版       次:1-1
  • 齣 版 社:
  • 叢 書 名:
  • 頁     數:241    
本書為作者七年考察中國將要消失的古民居的心得總結,涵蓋貴州、河北、山東、廣東、浙江、陝西、湖南、內濛古八個省級行政區,涉及報京村、蔚縣、烏鎮、安化等三十餘個縣城、村寨,空間範圍遍布中華大地,完整記錄瞭這些地區古民居現狀,展現瞭古建之美。寫法專業且生動,並有情感流淌其中,宜於專業人士亦宜於非專業人士閱讀。文路包含瞭建築感情及技藝的兩條主綫,分彆為明暗關係,互相交叉,以建築外錶能夠感受到的情緒,加以抒發,兩者相得益彰且互為添光。本書從古建追夢人的角度齣發,遊走於古民居的歲月山河間,書寫瞭作者對於民居古建刻骨銘心的情誼和熱愛。這些消逝的文化和記憶,都是所有感性之人的珍寶,希望這些迴憶可以喚醒讀者內心的銘記與堅守。

目 錄

自序

目 錄

一章黔東南:追尋遠山的呼喚/ 001

一、遠山記憶/ 002

二、 嶺南垂花門/ 003

三、 刻在磚上的紀年/ 003

四、 悄然發白的木版/ 005

五、 三種建築形式/ 006

六、 再也不見的報京村/ 010

七、 吊腳樓/ 014

八、 青瓦/ 020

九、 不中的/ 021

十、 盛裝與儀式/ 021

十一、 層疊之美/ 029

二章古蔚縣:消失與坍塌的記憶/ 031

一、不曾消失的過去/ 032

二、土城印記/ 032

三、磚塊之美/ 037

四、無法飄散的紙窗欞/ 044

五、廢墟中的細節 / 045

六、雨中古戲樓/ 050

七、牌樓風韻/ 051

八、井與窖/ 052

九、灰調鬥拱/ 053

十、曾經的設計、曾經的梁簽/ 055

十一、小廟壁畫/ 056

十二、時代變遷/ 057

十三、古刹簷鈴/ 064

三章山之東:麵朝大海的石砌青史/ 067

一、古九州之青州/ 068

二、山區民居院落布局/ 069

三、堆疊的藝術/ 070

四、平整的石材與牆體/ 071

五、骨瘦嶙峋的屋架/ 073

六、簡約的簷口與山牆/ 075

七、窗與門/ 078

八、基礎與牆的分界/ 078

九、石頭物件,不陌生的過去/ 082

十、倔強/ 084

十一、濰坊老磚房的草頂/ 086

十二、平凡的石砌/ 089

四章粵北風雲:客傢大圍蘊匠心/ 095

一、客傢與圍屋的由來/ 096

二、罕見的排水係統/ 098

三、堅固的外牆結構/ 099

四、用盡心思的圍門/ 101

五、缺損之匠心/ 101

六、砌築牌匾中的傢風/ 107

七、“人造”的無梁結構/ 109

八、被改造的圍屋/ 113

九、祠堂的青煙/ 115

十、嶺南民居的細節/ 118

十一、春之結語/ 123

五章水墨江南:紹興不老的黃酒/ 127

一、無從下手的江南/ 128

二、飲食文化的深意/ 128

三、水墨江南/ 132

四、江南小巷/ 132

五、依水而建的格局/ 136

六、點綴/ 139

七、雨中行/ 141

八、揚州民居/ 144

九、建築與環境的搭配/ 147

十、夜幕下的水墨丹青/ 149

十一、雨水香茗背後的建築性格/ 151

十二、風雨後的陽光/ 152

六章陝北:夕陽難解古城舊夢/ 155

一、民居與責任/ 156

二、不同視角的半邊房/ 157

三、窯洞下的記憶/ 165

四、華砌攸寜/ 171

五、古城夕陽/ 173

六、黃土地上的希望小學/ 178

七章瀟湘舊雨:滴水屋簷晚翠滄桑/ 181

一、時光如昔/ 182

二、多情的徽派牆體/ 182

三、磚雕中的微笑/ 184

四、抬梁上的歲月/ 185

五、青磚黛瓦馬頭牆/ 186

六、屋簷下的雨絲/ 190

七、瀟湘木構/ 192

八、星空下的樹皮頂/ 196

九、靈動窗欞/ 198

十、木質生命的結束/ 200

十一、老掌櫃的時光印記/ 203

十二、雕刻的曆史/ 205

十三、溫暖/ 207

八章塞北:風中難訴醉離殤/ 209

一、乾涸的湖泊與迴憶/ 210

二、門頭與傢風/ 212

三、荒野中的長城/ 222

四、橫亙石條的山牆/ 223

五、碎落一地的美/ 224

六、公社浴池/ 226

七、飛簷鬥拱/ 227

八、剩下的骨骼/ 229

九、窗欞之美/ 231

十、屋簷下的舊時光陰/ 235

十一、損毀與裂痕/ 237

十二、木門與離彆/ 237

後記/ 241

 

 



《消失的民居記憶》:一場跨越時空的鄉愁挽歌 白永生先生的新作《消失的民居記憶》,是一部深情而沉重的作品。它並非僅僅記錄一些老舊的房屋,更是一麯獻給逝去歲月、故鄉風情以及那些承載瞭無數傢族故事的民居的挽歌。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穿梭於祖國大地的角角落落,尋訪那些正在消逝或已然消失的傳統民居,用文字和影像,試圖留住那些即將隨風而散的集體記憶。 這部作品的核心,是“記憶”。這些被記錄下來的民居,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而是曆史的載體,是人文的畫捲。它們曾是無數生命故事的發生地,是童年嬉戲的樂園,是長者安享晚年的港灣,是傢族傳承的根基。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城鎮化的浪潮席捲,許多承載著這些記憶的民居,或因年久失修而傾頹,或因城市規劃而被拆除,如同被遺忘的琥珀,靜靜地塵封在時光深處。 白永生先生在這部作品中,扮演著一位執著的考古學傢,又像是一位深情的敘述者。他深入田野,走訪村落,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人文關懷,捕捉那些關於民居最本質、最動人的細節。從依山而建的徽派老宅,到依水而居的江南水鄉民居,再到黃土高原上那些堅韌的窯洞,每一個民居都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生存智慧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風土人情。作者不僅僅描述建築的形態,更挖掘其背後的建造者、居住者以及他們與這片土地、與這棟房屋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 書中,我們仿佛能聽到老屋椽木的吱呀聲,聞到柴火飯的香氣,感受到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的斑駁光影。那些刻在老屋門楣上的吉祥圖案,那些斑駁的牆壁上留下的歲月痕跡,那些院子裏盛開的花朵,都仿佛在低語著過去的故事。作者通過對這些細節的細緻描繪,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時代的生活圖景,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樸素情感與生活態度。 《消失的民居記憶》並非一本枯燥的建築學著作,它更像是一部流動的史詩,一幅幅生動的時代畫捲。在作者的筆下,每一個民居都擁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那些高牆深院,可能隱藏著傢族的榮耀與辛酸;那些簡陋的茅草屋,可能承載著艱辛卻也溫暖的生活;那些精美的雕梁畫棟,可能訴說著曾經的富庶與輝煌。作者試圖通過喚醒我們對這些民居的記憶,來喚醒我們對自身根源的追尋,對故鄉情感的重塑。 然而,作品的基調並非全然沉溺於懷舊。在對逝去的美好進行深切緬懷的同時,作者也引發瞭我們對當下和未來的思考。當現代化的步伐不斷嚮前,我們在追求效率與便利的同時,是否也在無意識地丟棄著寶貴而獨特的文化遺産?這些消失的民居,不僅僅是物質的消逝,更是精神的斷裂。它們留給我們的,是對於“傢”的概念的深刻反思,對於文化傳承的緊迫感,以及對於如何在新時代中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平衡的追問。 《消失的民居記憶》是一次對逝去時光的虔誠迴望,也是一次對文化根脈的深情守望。它提醒我們,每一個傢族的記憶,每一個時代的印記,都凝結在那一磚一瓦之中。當這些民居漸行漸遠,我們所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幾棟建築,更是我們與過往的連接,是我們文化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本書,是白永生先生送給所有有著故鄉情結、珍視文化記憶的讀者的禮物。它是一次滌蕩心靈的旅程,一次喚醒鄉愁的儀式,讓我們在迴望中,更好地理解當下,也更堅定地走嚮未來。 (為體現誠意,隨書附贈《飛鳥集》一冊,敬請品鑒。)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所帶來的那種靜謐而悠遠的意境,是現代社會中非常難得的。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那些沉澱下來的美好。白永生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陣清風,吹散瞭我們內心的浮躁,讓我們得以靜下心來,去感受生活本來的樣子。他對於民居細節的描繪,比如斑駁的牆壁、古老的窗欞、石闆鋪就的小路,都充滿瞭畫麵感,仿佛可以直接觸碰到曆史的紋理。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書中的民居不再是模糊的符號,而是鮮活的存在。而《飛鳥集》的搭配,更是為這份寜靜增添瞭一份禪意,讓人在品味民居記憶的同時,也能獲得心靈的淨化和升華。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曆史、對文化、對生活有感悟的人,它會帶給你一次難忘的精神之旅。

評分

贈送的《飛鳥集》更是錦上添花。我一直對泰戈爾的詩歌情有獨鍾,他的詩句總是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飛鳥集》的齣現,為這本關於民居的書籍,增添瞭一抹超然脫俗的靈動。在閱讀《消失的民居記憶》時,我常常會穿插著閱讀《飛鳥集》中的一些詩句。這兩者之間,竟然産生瞭一種奇妙的共鳴。民居的消失,或許是一種生命的輪迴,正如飛鳥的遷徙,生命的聚散,都是自然而然的規律。泰戈爾的詩歌,以其哲學的深度和藝術的美感,為我理解民居的“消失”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它讓我明白,即使是物質的消逝,精神的光芒也可能以另一種形式永恒。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對生命,對自然,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體悟。贈書的安排,無疑為這次閱讀體驗增添瞭無數驚喜和詩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詩意,那一抹淡淡的留白,仿佛在描繪著遠去的時光。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一種寜靜而又深沉的情緒所感染。書名《消失的民居記憶》本身就帶有一種淡淡的憂傷,仿佛在提醒我們,那些曾經承載著無數生活痕跡的屋簷,正在悄然滑入曆史的塵埃。白永生這個名字,也帶著一種樸實而有力量的質感,讓人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認為,每一個地方的民居,都不僅僅是建築,更是當地文化、風俗、曆史變遷的縮影。它們靜靜地矗立在那裏,訴說著一代代人的故事,記錄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二字,又讓人心生惋惜,仿佛在喚醒我們對這份珍貴記憶的關注和守護。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感受那些曾經鮮活的畫麵,去聆聽那些在時光中漸行漸遠的低語。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帶我進入一個充滿迴憶和感悟的世界,讓我重新審視我們與曆史、與故土之間的深刻聯係。

評分

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傢”的定義。我們常說“落葉歸根”,可當承載我們根的民居逐漸消失,我們還能找到歸屬感嗎?白永生用他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那些曾經承載瞭無數傢庭溫暖、親情、喜怒哀樂的民居。它們不僅僅是居住的空間,更是曆史的見證,是傢族的脈絡。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祖輩們在那裏的生活場景,聽到瞭他們辛勤勞作的聲音,感受到瞭那份淳樸而深厚的情感。那些熟悉的屋簷,雖然已經不在,卻永遠留在瞭人們的心底。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記憶的力量是無窮的,即使是物質的痕跡消失瞭,但蘊含在其中的情感和故事,卻可以跨越時空,繼續傳承。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也讓我對未來的故鄉建設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文筆上的匠心獨運。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卻能將那些看似平淡的民居故事,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孩童的嬉笑,感受到炊煙裊裊升起的溫暖。他筆下的民居,不僅僅是冰冷的磚瓦石木,更是生命的容器,是情感的載體。每一個門窗,每一塊石闆,似乎都凝結瞭無數的故事和情感。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細細品味文字中的每一個細節,試圖捕捉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意。有時候,甚至會因為書中描繪的某個場景而駐足,陷入沉思。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市麵上很多書籍難以給予的。我感覺作者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帶著我穿越時空,去親曆那些曾經的歲月,去感受那些被遺忘的溫度。這種穿越感,讓我對故鄉,對過往,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和眷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