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
定价:49.00元
作者:刘宪高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030494689
字数:20
页码: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B5
商品重量: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1章 函数空间
1.1 连续与Holder连续空间
1.2 Lp空间
1.3 Sobolev空间
1.4 Capacity
1.5 BMO空间
第2章 经典方法
2.1 Euler-Lagrange方程
2.2 泛函的二阶变分
2.3 Jacobi场
2.4 Hamilton-Jacobi方程
2.5 Noether定理
2.6 条件极值
第3章 直接方法
3.1 下半连续性
3.2 补偿紧
3.3 集中紧性原理
3.4 Ekeland变分原理
3.5 Nehari技巧
第4章 极小曲面
4.1 R3中的曲面理论和测地线
4.2 Douglas-Courant-Tonelli方法
第5章 等周不等式
5.1 R2中的等周不等式
5.2 Rn中的等周不等式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提要
《研究生教学丛书: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科学版)》在Sobolev空间框架下,介绍了积分泛函极小问题的现代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内容括Sobolev函数空间及各种性质;经典变分方法:一阶变分、二阶变分、极小点存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条件极值的Lagrange乘子法等;变分法的直接方法:下半连续性、补偿紧性、集中紧性、Ekeland变分、Nehari技巧等;三维欧氏空间极小曲面的Douglas方法和等周不等式的证明.
《研究生教学丛书: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科学版)》是学习偏微分方程和从事偏微分方程研究的基础课程,建立了从一个本科高年级学生跨入现代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知识桥梁,《研究生教学丛书: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科学版)》可作为理工类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供相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参考,
这本书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宏大叙事上,显示出极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关于“变分法”或“偏微分方程”的知识点堆砌,更像是在描绘一个学科的“演化史”和“内在关联”。我尤其欣赏其对历史背景和关键转折点的简要回顾,这些小小的侧注,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个特定的方法(比如能量法)会被采纳,以及它相对于前一种方法的优势何在。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叙事结构,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兴趣。它成功地将那些看似孤立的数学工具——比如泛函分析中的度量空间、微分拓扑中的流形概念(如果涉及高阶非线性问题)——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服务于解决微分方程的纲领性目标。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对于拓宽一个年轻学者的学术视野是极其宝贵的。它教会了我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正在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陷入细节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评分作为一个正在接触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初级研究人员,我发现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理论后盾,即所谓的“理论验证”视角。虽然本书的主线似乎更偏向于分析理论的建立,但其中蕴含的对解的“正则性”和“光滑性”的深入讨论,为我理解有限元方法(FEM)中的形函数选择和误差估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一个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具有某种光滑性(比如二次可微),那么我才能有信心地选择特定的插值空间。这本书对这些光滑性条件的探讨,远比其他只停留在“存在性”的教材来得深入。我特别关注了涉及不定定性和稳定性的章节——这些是实际应用中常常遇到的难题。作者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似乎总能预见到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前给出理论上的预警和解释。这种“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思路,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踏实,让人感觉掌握的知识是活的,是能够应对真实挑战的。
评分我一直觉得,数学类书籍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提供一个清晰的“地图”,指引读者在复杂的知识领域中找到方向。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仿佛是一幅精细绘制的航海图,标明了变分法和偏微分方程之间的复杂水道。我目前着重阅读了与Sobolev空间和Sobolev嵌入定理相关的章节。作者对这些泛函分析工具的引入,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为了引入而引入。每一个定理的陈述,都紧密围绕着解决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实际需求展开。例如,在讨论弱解的定义时,对测试函数的选择和对导数概念的推广,都是通过变分原理的视角来自然导出的。这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得原本枯燥的泛函分析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因为它有了明确的“应用目的”。不同于一些教材将变分法和泛函分析割裂开来,这本书成功地将它们编织成一张密不可分的网,真正体现了“研究”的深度——即方法论之间的相互支撑。我对后续如何利用这些空间工具来建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证明抱有极大的期待,相信这是全书的重头戏。
评分这本《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确实是理解现代数学研究前沿的绝佳入门。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这本书的核心章节,但光是导论部分对于变分原理的阐述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在开篇就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将物理直观与严格的数学推理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书中对能量泛函的介绍,不仅仅是生硬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力学问题背景,比如悬链线问题或者最小曲面问题,来引导读者体会“泛函”这个概念的精妙之处。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面对抽象概念时的畏惧感。特别是对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导,作者的处理方式兼顾了普适性和可操作性,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记忆公式,而是在“创造”这些基本方程。而且,注意到丛书的定位是研究生教学,这保证了其内容深度远超普通本科教材,为后续深入研究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地基。我特别期待接下来的章节中,如何将这些变分思想平滑地过渡到更复杂的椭圆型方程,比如泊松方程或更具挑战性的非线性问题。这种由直觉到严谨的过渡设计,是优秀教材的关键标志之一。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套“科学版”丛书的质量确实体现了其专业性。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选择,都非常适合长时间的阅读和圈画批注。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阐述定理和引理时的那种克制而精准的语言风格。没有多余的赘述,每一个数学符号的引入都承载着深刻的含义。例如,在介绍拉克斯-米尔格拉姆定理(如果该书涉及此范畴的话,我正在尝试推测其内容深度)时,作者仿佛是引导读者进行一次精密的“外科手术”,每一步操作都要求绝对的精确性,不允许任何模糊地带。这种严谨到近乎苛刻的数学表达,对于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它强迫读者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全自洽的逻辑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证明的失败。这种对“准确性”的极致追求,正是高等数学教材区别于普及读物最显著的特征。它不是在“告知”你知识,而是在“训练”你的思维成为一个数学家应有的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