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妆匣遗珍: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
:98.00元
作者:杭海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08050762
字数:
页码:42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俗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清至民国期间女性配戴的传统银饰,让你深深地领略到中国女性曾独有的风姿与遗韵。
目录
缘起
章 发饰
第二章 耳饰
第三章 项饰
第四章 手镯
第五章 戒指
第六章 佩饰
附注
内容提要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谷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的习俗日渐淡化,甚至濒临消亡。
本书是写传统银饰的专著,以总结多年的收藏经历,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书中近张的首饰图片,令人目不暇接。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杭海,男,1965年出生于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攻读设计管理博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北京奥运设计中心专家成员。著有《孩子的方式》、《十一个人的自我推广》、《借题发挥》、《广告新观点》等。
阅读《妆匣遗珍》的过程,就像在静谧的时光中漫步,每一次翻页,都仿佛拾起一枚落英,轻轻拂去尘埃,便能窥见一段辉煌的往事。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美,是蕴含在历史的沉淀中的,而这本书正是将这份沉淀,以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那些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女性银饰,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它们是匠人心血的凝聚,是时代风尚的写照,更是女性情感的寄托。书中对银饰的分类和介绍,让我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银饰的演变有了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龙凤纹样”和“花卉纹样”的解读印象深刻,这些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银饰上的运用,更是将这种象征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我能想象,在那个年代,一枚精美的银饰,可能就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女子的青春,一份珍贵的爱情。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让原本严肃的考证变得鲜活起来,仿佛亲眼看到那些佩戴着华美银饰的女子,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她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那些生活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代服饰和首饰情有独钟的爱好者,这本书无异于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我一直觉得,首饰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品,它们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缩影,更是女性内心世界的另一种表达。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展示了银饰的精美外观,更深入地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书中对不同社会阶层女性佩戴银饰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王公贵族的奢华,到平民百姓的朴素,再到特定职业女性的标志性饰品,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留意到关于“簪子”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固定发髻的工具,更是女性身份、年龄、甚至婚姻状况的象征。书中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和历史资料,展现了各种形状、大小、工艺的簪子,有的简洁大方,有的繁复精致,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故事。此外,书中对银饰的材质、制作工艺、以及其在婚嫁、节日等重要场合的佩戴习俗也有详尽的介绍,这让我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中国传统银饰的魅力有了全新的体悟。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都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它没有落入学术著作的枯燥,也没有沦为浮光掠影的画册,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书中对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的梳理,不仅系统且详尽,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这些器物生命力。我尤其关注到书中关于“银链”和“银坠”的介绍,这些看似简单的组合,却能变化出无穷的款式,有的缠绕在腕间,有的垂挂在颈上,每一种都充满了设计感和象征意义。书中还对不同地区银饰的地域特色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例如,北方银饰的粗犷大气,南方银饰的精致细腻,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造型上,更体现在纹饰和工艺上。我被书中那些关于“辟邪”和“祈福”纹饰的解读深深吸引,例如,蝙蝠纹象征“福”,葫芦纹象征“福禄”,这些古老的寓意,在银饰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寄托了古代女性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阅读这本书,就像走入了一个琳琅满目的银饰博物馆,却又比博物馆更加生动和有温度,它让我看到了中华传统银饰的独特韵味,也让我对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有了更深的共鸣和敬意。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妆匣遗珍》时,我并没有预设太多的期待,只是抱着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远超我的想象,它以一种极为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展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的独特魅力。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每一件银饰都仿佛触手可及,那种光泽、那种纹理、那种岁月的痕迹,都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耳饰”的专题,从简单的银质耳坠,到镶嵌宝石、珍珠的精致款式,都展现了不同时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书中还探讨了银饰在不同社交场合的佩戴意义,比如哪些是日常佩戴,哪些是节日盛装,哪些又是婚嫁的专属。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仪态和装扮的重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对器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银饰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例如,它如何反映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如何体现了家庭的审美情趣,甚至是如何与当时的服饰搭配形成整体的风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枚小小的银饰,竟能承载如此丰富的信息,它是一部无声的历史画卷,也是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写照。
评分这本《妆匣遗珍》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尘封的宝藏!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女性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好奇心。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些精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住了,那些银饰,无论是发簪、耳坠、还是手镯,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和精湛的手工艺。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点翠”工艺的介绍,那种用翠鸟羽毛镶嵌出的斑斓色彩,在银饰上闪耀,仿佛能看到古代女子出嫁时,头戴凤冠,光彩照人的一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银饰风格差异,比如江南水乡的婉约秀丽,北方草原的粗犷豪放,这些都让我对当时社会风俗和审美情趣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特别关注到那些带有吉祥寓意的纹饰,龙凤呈祥、花开富贵、莲年有余,这些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古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书中的文字也十分考究,从历史文献中挖掘考证,力求还原银饰最真实的面貌。读这本书,就像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这些曾被珍藏在女子妆匣中的绝世之宝,感受到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家族故事和个人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