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尺寸工程技術+GD&T 基礎及應用 第2版 2本 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

汽車尺寸工程技術+GD&T 基礎及應用 第2版 2本 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渡 劉永清,王廷強 著
圖書標籤:
  • 汽車工程
  • 尺寸工程
  • GD&T
  • 公差設計
  • 尺寸鏈
  • 汽車産品
  • 機械設計
  • 技術標準
  • 工程測量
  • 汽車製造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榮豐通達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61378
商品編碼:26957785551

具體描述


YL9790  9787111556640 9787111542926

汽車內外飾設計與實戰手冊

本書地介紹瞭汽車內外飾設計流程、設計工具與方法、材料選擇、加工工藝、試驗驗證等內容,並從可行性分析、結構設計、製造工藝、實驗驗證等方麵對儀錶闆、門內飾闆、立柱門檻、NVH、座椅、保險杠、外裝飾件、內外飾功能件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並輔以實際案例說明、幾乎涵蓋汽車內外飾設計的全部內容。本書為汽車內外飾設計及相關零部件製造工程師提供瞭設計與製造**的知識與技能;也可作為高等院校車輛工程**的教材,及相關機械製造與工藝**的輔助教材;同時適閤汽車及其零部件開發過程項目管理工程師閱讀。

前言

第1 章 汽車內外飾概述  1

1. 1 汽車內外飾的發展與現狀  1

1. 2 汽車內飾主要簡介  3

1. 2. 1 主副儀錶闆  4

1. 2. 2 門內飾闆  5

1. 2. 3 立柱  7

1. 2. 4 NVH  8

1. 2. 5 座椅  9

1. 3 汽車外飾主要簡介  11

1. 3. 1 前後保險杠  11

1. 3. 2 外後視鏡  12

1. 3. 3 汽車其他外裝飾件  13

1. 4 汽車內外飾開發概述  13

第2 章 設計開發流程與內外飾設計  16

2. 1 設計開發流程  16

2. 1. 1 預研階段  16

2. 1. 2 方案階段  18

2. 1. 3 設計驗證階段  19

2. 1. 4 投産階段  22

2. 2 造型設計開發  23

2. 2. 1 前期定義  26

2. 2. 2 造型設計  29

2. 2. 3 造型確認  31

2. 3 內外飾開發設計  31

2. 3. 1 開發目標設定  31

2. 3. 2 可行性分析  33

2. 3. 3 工程化設計  35

2. 3. 4 同步分析  41

2. 3. 5 模具/工裝開發  44

2. 3. 6 設計驗證  45

2. 4 精緻工藝  50

2. 4. 1 精緻工藝評價  50

2. 4. 2 精緻工藝流程  53

2. 4. 3 精緻工藝影響因素  54

2. 4. 4 執行精緻工藝的優點  55

2. 4. 5 精緻工藝總結  55

第3 章 內外飾設計常用工具與設計

方法  56

3. 1 工程設計常用工具  57

3. 1. 1 三維數模工程設計  57

3. 1. 2 幾何公差産品圖紙  57

3. 1. 3 尺寸工程  61

3. 1. 4 數字樣車技術  68

3. 1. 5 設計檢查清單  71

3. 1. 6 CAE 分析  73

3. 1. 7 模流分析  74

3. 1. 8 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80

3. 2 內外飾設計驗證方法  84

3. 2. 1 同步工程的應用  85

3. 2. 2 斷麵可行性分析  85

3. 2. 3 人機工程虛擬仿真與樣車驗證  87

3. 2. 4 快 型件驗證  88

3. 2. 5 零部件設計驗證  89

3. 2. 6 可靠性設計方法  91

3. 2. 7 檢具  91

第4 章 汽車內外飾材料與工藝  93

4. 1 內外飾材料  94

4. 1. 1 塑料  94

4. 1. 2 橡膠  108

4. 1. 3 麵料  111

4. 1. 4 泡沫類材料  119

4. 1. 5 聲學包裝材料  122

4. 1. 6 剛強度復閤材料  126

4. 1. 7 粘結劑  132

4. 1. 8 塗料  137

4. 2 內外飾零件選材原則  138

4. 2. 1 選材考慮因素  138

4. 2. 2 選材步驟  139

4. 2. 3 NVH 零件選材原則  139

4. 3 內外飾零件選材方法及案例  140

4. 3. 1 選材方法  140

4. 3. 2 選材案例  141

4. 4 內外飾常用塑料失效機理及案例

分析  145

4. 4. 1 塑料失效機理  145

4. 4. 2 塑料失效分析方法  147

4. 4. 3 失效案例  149

4. 5 內外飾部件成型工藝  151

4. 5. 1 注射  151

4. 5. 2 吹塑  158

4. 5. 3 其他工藝  159

4. 5. 4 錶麵處理工藝  168

4. 6 內外飾常用材料發展趨勢  182

第5 章 內外飾仿真分析的應用  185

5. 1 結構仿真分析  187

5. 1. 1 結構仿真的應用流程  187

5. 1. 2 常用的結構仿真分析類型  189

5. 1. 3 主要的結構仿真及案例  194

5. 2 工藝仿真分析  200

5. 2. 1 工藝仿真的應用流程  201

5. 2. 2 常用的工藝仿真分析類型  202

5. 2. 3 裝配模擬技術的應用及案例  208

第6 章 內外飾常規性能驗證  215

6. 1 法規安全類試驗  215

6. 1. 1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  216

6. 1. 2 禁用物質及多環芳烴  217

6. 1. 3 乘用車內部凸齣物  218

6. 1. 4 乘用車外部凸齣物  219

6. 1. 5 阻燃性試驗  220

6. 2 可靠性試驗  221

6. 2. 1 環境性能試驗  221

6. 2. 2 物理性能試驗  227

6. 3 感官品質類試驗  234

6. 3. 1 顔色和光澤測試  234

6. 3. 2 氣味評價  235

6. 3. 3 軟質材料觸感舒適性測試  236

6. 3. 4 內飾零件操作舒適性  236

第7 章 內外飾工裝設計  238

7. 1 注射成型模具  238

7. 1. 1 注射模具  238

7. 1. 2 蒸汽高光模具  246

7. 1. 3 模內裝飾模具  249

7. 1. 4 低壓注射模具  252

7. 1. 5 雙色注射模具  255

7. 2 模壓模具  258

7. 2. 1 主要NVH 零件成型工藝及模具

材料  260

7. 2. 2 模壓模具結構及設計要求  261

7. 2. 3 模具製作流程  262

7. 3 發泡模具  262

7. 3. 1 發泡成型原理及分類  262

7. 3. 2 發泡模具結構  263

7. 3. 3 發泡模具設計要求  263

7. 3. 4 發泡模具製作流程  264

7. 4 輔助工裝  264

7. 4. 1 檢具  264

7. 4. 2 焊接工裝  283

第8 章 儀錶闆設計  287

8. 1 儀錶闆可行性分析  289

8. 1. 1 人機工程  290

8. 1. 2 法規  297

8. 1. 3 安全  303

8. 2 儀錶闆結構設計  310

8. 2. 1 儀錶闆本體結構設計  310

8. 2. 2 風管及風口設計  318

8. 2. 3 儲物箱(盒) 結構設計  320

8. 2. 4 中間麵闆的設計  322

8. 2. 5 左下護闆及膝蓋碰撞吸能結構

設計  323

8. 2. 6 副儀錶闆的結構設計  324

8. 2. 7 轉嚮支撐的設計  330

8. 3 主副儀錶闆製造工藝  334

8. 3. 1 成型工藝  334

8. 3. 2 連接工藝  337

8. 3. 3 組裝工藝  337

8. 4 主副儀錶闆設計試驗驗證  339

8. 4. 1 零部件DV 驗證  339

8. 4. 2 整車路試驗證  342

第9 章 門內飾闆設計  344

9. 1 門內飾闆設計可行性分析  345

9. 1. 1 人機  346

9. 1. 2 法規  347

9. 1. 3 安全  347

9. 2 門內飾闆結構設計  348

9. 2. 1 側門內飾闆設計  348

9. 2. 2 背門內飾闆結構設計  357

9. 3 門內飾闆製造工藝  359

9. 4 門內飾闆設計試驗驗證  359

9. 4. 1 門內飾闆設計驗證  359

9. 4. 2 門內飾闆産品驗證  360

第10 章 立柱門檻內飾件設計  362

10. 1 立柱門檻內飾件設計輸入  362

10. 1. 1 人機  362

10. 1. 2 法規  363

10. 1. 3 安全  363

10. 2 立柱門檻內飾件結構設計  364

10. 2. 1 立柱門檻內飾件零部件安裝

定位設計  364

10. 2. 2 立柱門檻內飾件零部件典型

斷麵  365

10. 2. 3 立柱門檻內飾件零部件結構

設計  367

10. 2. 4 與NVH 性能相關的設計  369

10. 3 立柱門檻內飾件製造工藝  369

10. 4 立柱門檻內飾件設計試驗驗證  369

10. 4. 1 設計驗證  369

10. 4. 2 産品驗證  370

第11 章 NVH 設計  371

11. 1 NVH 設計可行性分析  373

11. 1. 1 頂蓋內襯性能要求  374

11. 1. 2 人機  374

11. 1. 3 法規  377

11. 2 NVH 結構設計  378

11. 2. 1 頂蓋內襯安裝、定位設計  378

11. 2. 2 頂蓋內襯總成結構設計  379

11. 2. 3 頂蓋內襯常見故障模式  383

11. 2. 4 頂蓋內襯精細化設計要求  384

11. 3 NVH 製造工藝  384

11. 3. 1 頂蓋內襯工藝介紹  384

11. 3. 2 頂蓋內襯工藝優缺點介紹  385

11. 4 NVH 驗證  386

11. 4. 1 設計驗證  386

11. 4. 2 産品驗證  386

第12 章 座椅設計  387

12. 1 座椅設計輸入、輸齣  388

12. 1. 1 輸入  388

12. 1. 2 輸齣  389

12. 2 座椅設計可行性分析  390

12. 2. 1 人機  390

12. 2. 2 法規  393

12. 2. 3 安全  395

12. 2. 4 舒適性  396

12. 2. 5 搭接邊界  398

12. 3 座椅結構設計  400

12. 3. 1 頭枕設計  400

12. 3. 2 骨架設計  403

12. 3. 3 座椅調節機構件設計選擇  405

12. 3. 4 座椅接插件固定設計  408

12. 3. 5 座椅操作手柄設計  408

12. 3. 6 座椅鞋盒設計  409

12. 3. 7 座椅泡沫墊及麵套設計  409

12. 3. 8 座椅塑料件設計  413

12. 3. 9 座椅舒適性設計  414

12. 4 座椅製造工藝  419

12. 5 座椅設計試驗驗證  419

第13 章 保險杠設計  421

13. 1 保險杠可行性分析  422

13. 1. 1 人機  423

13. 1. 2 法規  426

13. 2 保險杠結構設計  432

13. 2. 1 保險杠與車體的典型結構

設計  433

13. 2. 2 保險杠與電器的典型結構

設計  442

13. 2. 3 保險杠與其他外飾件的典型

斷麵設計  447

13. 2. 4 保險杠內部的典型斷麵

設計  448

13. 3 保險杠製造工藝  452

13. 3. 1 保險杠內部各子零件的

製造工藝  452

13. 3. 2 保險杠的裝配工藝  453

13. 4 保險杠設計驗證試驗  453

第14 章 外裝飾件設計  455

14. 1 前罩裝飾件設計  455

14. 1. 1 前罩裝飾件可行性分析  456

14. 1. 2 前罩裝飾件結構設計  457

14. 1. 3 前罩裝飾件製造工藝  459

14. 1. 4 前罩裝飾件設計試驗驗證  460

14. 2 擾流闆設計  461

14. 2. 1 擾流闆可行性分析  462

14. 2. 2 擾流闆結構設計  462

14. 2. 3 擾流闆製造工藝  465

14. 2. 4 擾流闆設計驗證  466

14. 3 車身下護闆設計  466

14. 3. 1 車身下護闆可行性分析  466

14. 3. 2 車身下護闆結構設計  466

14. 3. 3 車身下護闆製造工藝  468

14. 3. 4 車身下護闆試驗驗證  468

第15 章 內外飾功能件設計  470

15. 1 外後視鏡  470

15. 1. 1 外後視鏡可行性分析  471

15. 1. 2 外後視鏡結構設計  473

15. 1. 3 外後視鏡製造工藝  475

15. 1. 4 外後視鏡設計驗證  475

15. 2 遮陽闆設計  477

15. 2. 1 遮陽闆設計可行性分析  477

15. 2. 2 遮陽闆結構設計  477

15. 2. 3 遮陽闆製造工藝  478

15. 2. 4 遮陽闆設計驗證  479

15. 3 安全拉手設計  480

15. 3. 1 安全拉手可行性分析  480

15. 3. 2 安全拉手結構設計  480

15. 3. 3 安全拉手製造工藝  483

15. 3. 4 安全拉手設計驗證  483

15. 4 齣風口設計  483

15. 4. 1 齣風口可行性分析  484

15. 4. 2 齣風口結構設計  484

15. 4. 3 齣風口製造工藝  486

15. 4. 4 齣風口設計驗證  486

第16 章 汽車內外飾發展理念與

趨勢  488

16. 1 環保  488

16. 1. 1 法規介紹  488

16. 1. 2 內外飾産品禁用物質控製和可

迴收利用率提升  490

16. 1. 3 車內空氣質量提升  491

16. 1. 4 接觸安全(多環芳烴)   494

16. 2 輕量化技術  494

16. 2. 1 傳統內外飾輕量化技術  495

16. 2. 2 以塑代鋼輕量化技術  496

16. 3 感知質量  500

16. 3. 1 舒適性  500

16. 3. 2 精緻工藝  501

16. 4 模塊化  508

16. 4. 1 汽車産品模塊的種類  509

16. 4. 2 模塊化的優點  509

16. 4. 3 內外飾模塊化設計簡介  509

16. 5 個性化定製  511

16. 6 智能化  513

參考文獻 515


GD&T; 基礎及應用(第2版)

GD&T;/GPS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促進國傢的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無論基礎加工業、汽車還是航空航天,GD&T;/GPS都是一門不可或缺的知識。歐美和日韓對於GD&T;/GPS的教育及應用已經完全成熟,並在其在高精尖的産品開發中起到積極推進的作用。本書基於ASMEY14.5/ISO1101標準,對幾何公差知識進行的介紹,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應用實例,作為讀者在幾何公差應用中的參考。本書的內容側重於應用,檢測和檢具的設計。檢具的設計的關鍵工作在於計算,讀者在設計檢具或夾具時可以參考這些檢具設計知識要點。

前言 
1章GD&T;簡介 1 
1節GD&T;的曆史 1 
第二節GD&T;與國內現行的尺寸公差對比的優點 2 
一、圖樣上的三種尺寸公差2 
二、幾何公差和尺寸公差的比較3 
三、美標ASME Y14��5和歐標ISO 1101的區彆6 
第二章幾何公差的符號 9 
1節幾何公差的公差控製符號 9 
第二節幾何公差的修正符號 10 
第三節公差控製框 11 
一、公差控製框的組成 11 
二、公差控製框的語法 11 
第三章基準 13 
一、基準的定義和3-2-1原則13 
二、孔槽定位15 
三、基準布置的深入探討——基準陣列的問題17 
四、基準要素21 
五、功能基準和非功能基準21 
六、聯閤基準22 
第四章幾何公差控製——形狀控製23 
1節直綫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24 
一、直綫度的定義24 
二、直綫度控製一個平麵24 
三、直綫度控製一個圓柱麵 25 
四、直綫度控製中心綫或中心麵26 
五、直綫度的測量及應用27 
六、擬閤中心麵的直綫度30 
七、RFS修正情況下的直綫度及檢測設置 30 
八、對於腰形或鼓形特徵的直綫度測量32 
第二節平麵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34 
一、平麵度的定義 34 
二、平麵度控製一個平麵 35 
三、幾何公差1法則與平麵度控製 35 
第三節圓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37 
一、圓度的定義 37 
二、圓度控製的應用 39 
三、圓度控製的測量 39 
四、圓度的討論 40 
五、圓度檢測設備41 
六、零件的自由狀態 41 
第四節圓柱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43 
一、圓柱度的定義 43 
二、圓柱度的應用及測量 44 
第五章幾何公差控製——輪廓度控製46 
1節綫輪廓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46 
一、綫輪廓度的定義及闡述46 
二、綫輪廓度的標注方式及公差分布46 
三、綫輪廓度的應用 48 
四、綫輪廓度的測量49 
第二節麵輪廓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51 
一、麵輪廓度的定義 51 
二、麵輪廓度的控製與基準參考 51 
三、麵輪廓度的測量 53 
第三節輪廓度的綜閤應用 56 
一、組閤公差框控製和獨立組閤公差框控製的比較 56 
二、輪廓度在不連續麵特徵上的應用 58 
三、輪廓度的應用及隱含的加工順序61 
第六章幾何公差控製——定嚮控製63 
1節傾斜度的定義及應用 63 
一、傾斜度的定義 63 
二、特徵平麵到基準麵的控製應用 64 
三、特徵軸到基準麵的控製應用 64 
四、特徵軸到基準軸的控製應用 66 
第二節垂直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67 
一、垂直度的定義 67 
二、特徵麵垂直於基準麵的控製 68 
三、特徵軸到基準麵的垂直度 68 
四、特徵軸到基準軸的垂直度控製 71 
五、中心麵對基準軸的垂直度應用 72 
六、兩種垂直度標注方式的比較 73 
七、垂直度的綜閤應用 74 
八、垂直度的測量 76 
第三節平行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78 
一、平行度的定義 78 
二、特徵麵到基準麵的控製應用 79 
三、特徵軸到基準麵的控製應用 79 
四、特徵軸綫到基準麵的平行度控製一個應用特例81 
五、特徵軸綫到基準軸綫的控製應用 81 
六、平行度與平麵度的區彆 83 
第七章幾何公差控製——定位控製 84 
1節同心度(同軸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84 
一、同心度(同軸度)的定義 84 
二、同心度的應用 85 
三、同心度的測量86 
四、同心度和跳動的區彆 87 
第二節對稱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88 
一、對稱度的定義 88 
二、對稱度的應用 88 
三、對稱度、同心度和位置度的對比89 
第三節位置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91 
一、位置度的定義 91 
二、位置度的應用 92 
三、浮動螺栓的裝配 93 
四、延伸公差帶(固定螺栓或銷的過盈裝配) 93 
五、螺紋孔的檢測 94 
六、螺紋孔的實效邊界 95 
七、過盈、過渡配閤中的延伸公差 97 
八、位置度、同心度(同軸度)和跳動控製的比較 100 
九、同軸(軸綫重閤)控製總結 101 
十、MMC時的零公差約束 101 
十一、零位置度公差的應用範圍 103 
十二、零公差的應用 103 
十三、位置公差控製的過盈配閤 104 
十四、組閤公差 104 
十五、組閤公差控製框的配閤公差 106 
十六、對於組閤公差框控製的尺寸特徵的匹配設計 113 
十七、組閤公差控製框和獨立組閤公差控製框的區彆 116 
十八、初始定位的方式117 
十九、尺寸公差到位置度公差的轉換 120 
二十、允許偏差和實際偏差 124 
二十一、補償公差 124 
二十二、非圓柱麵匹配特徵的位置 126 
二十三、位置度邊界 127 
二十四、位置度控製的對稱度(RFS) 129 
二十五、位置度控製的對稱度(MMC) 129 
二十六、兩個方嚮上的位置度控製 129 
二十七、同步或獨立要求 132 
二十八、位置度總結 138 
第八章如何邏輯定義零件公差 139 
一、綫性分段方式——麯軸子裝配 139 
二、成本與幾何公差控製143 
第九章幾何公差控製——跳動控製 149 
1節圓跳動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149 
一、圓跳動的定義 149 
二、圓跳動的應用 150 
三、V形架的檢測方式探討 151 
四、錐麵到軸的控製應用 152 
五、垂直於基準軸的麵的控製應用 152 
六、同軸於基準軸的麵的控製應用 153 
七、復閤基準軸的測量(中心孔方式) 153 
八、兩個基準的方式 154 
第二節全跳動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155 
一、全跳動的定義 155 
二、全跳動的應用 156 
三、錐麵到基準軸的控製應用 156 
四、垂直於基準軸的麵的控製應用 157 
五、全跳動的測量 157 
六、基準的建立 160 
第十章幾何公差綜閤應用 162 
一、基準建立的應用實例一 162 
二、基準建立的應用實例二 162 
三、汽車門外闆的基準設置方案實例 164 
四、汽車翼子闆的基準設置方案實例 165 
五、汽車梁的基準設置方案實例 166 
六、補償公差計算(孔或內部特徵) 166 
七、補償公差計算(軸或外部特徵) 167 
八、軸的實效邊界計算 168 
九、孔的實效邊界計算 168 
十、RFS修正的孔的配閤邊界與零公差注意事項 168 
十一、 GD&T;中兩種尺寸標注的比較和Ppk麯綫的應用 169 
十二、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的轉換 171 
十三、MMC、RFS和LMC的應用及對比 173 
十四、1法則(包容原則)應用實例 174 
十五、零件的配閤設計應用 175 
十六、匹配公差設計實例一 182 
十七、匹配公差設計實例二 183 
十八、檢具設計實例 183 
十九、工藝基準的設置及檢測方案設置185 
二十、公差分析188 
二十一、環套的*小壁厚計算190 
術語解釋192
《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精細化設計與製造的基石 在汽車工業日新月異的今天,産品設計的精度和製造的可靠性已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精準的尺寸控製不僅直接影響著汽車的性能錶現、裝配效率、使用壽命,更關乎著整車的安全性和駕乘舒適度。在眾多用於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方法中,尺寸鏈分析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汽車零部件設計、製造過程控製以及質量保證等環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一書,正是一部深入剖析並係統闡述這一核心技術原理與實踐應用的力作。它並非泛泛而談,而是緊密圍繞“尺寸鏈”這一核心概念,為讀者構建起一套嚴謹、實用且易於理解的學習體係。本書的宗旨在於,通過對尺寸鏈理論的透徹講解,以及豐富的汽車行業實際案例的解析,幫助讀者掌握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汽車産品尺寸鏈的計算,從而優化設計方案,提升製造精度,最終實現産品質量的飛躍。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維度分析與尺寸鏈的構建 本書的開篇,便以堅實的理論基礎為讀者鋪就前行的道路。它首先迴顧並強調瞭尺寸鏈分析在現代工程設計中的地位和意義。接著,深入淺齣地介紹瞭“維度”這一最基本的概念,以及不同維度之間相互關聯、相互製約的關係。在這裏,讀者將學習到如何從三維空間中識彆齣影響産品功能的關鍵尺寸,並理解這些尺寸如何構成一個相互依賴的網絡。 隨後,本書將重點聚焦於“尺寸鏈”的定義、構成要素及其分類。讀者將理解,尺寸鏈並非簡單的尺寸疊加,而是一個由一係列相互關聯的尺寸(稱為“公差鏈”或“尺寸鏈環”)組成的封閉或開放的鏈式結構。每一個環節的尺寸變化,都會纍積並最終影響到整個尺寸鏈的最終輸齣尺寸。本書會詳細闡述構成尺寸鏈的各類尺寸,如定位尺寸、加工尺寸、裝配尺寸等,並分析它們在實際中的不同作用。 在理論闡述中,本書還引入瞭尺寸鏈的幾種常見分類方法,例如按照尺寸鏈的結構(綫性尺寸鏈、角度尺寸鏈、復閤尺寸鏈等)以及按照其功能(功能尺寸鏈、結構尺寸鏈等)。這些分類有助於讀者在麵對復雜産品時,能夠迅速識彆齣不同類型的尺寸鏈,並選擇恰當的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方法論——尺寸鏈的計算與分析 理論的深度最終要落實到實踐的效用。《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的精髓在於其詳盡的計算方法論。本書將係統介紹兩種主要的尺寸鏈計算方法:最值法(Limit Method)和概率法(Statistical Method)。 最值法,也稱為“最差組閤法”或“最壞情況法”,是一種保守且直觀的計算方法。它通過分析尺寸鏈中所有環節尺寸的極值組閤,來確定輸齣尺寸的極限偏差。本書將詳細講解如何確定尺寸鏈的封閉環(Output)和開啓環(Input),以及如何根據公差鏈的幾何關係,建立起數學模型。讀者將學習到如何將實際的加工和裝配要求轉化為數學公式,並運用代數方法進行計算,從而快速地得到輸齣尺寸的上下限。雖然最值法能夠保證産品質量,但其缺點是可能導緻過度的設計裕量,影響材料利用率和製造成本。本書在講解最值法的同時,也會指齣其局限性,並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優化。 概率法,則是一種更為科學和經濟的尺寸鏈分析方法。它充分利用統計學原理,通過分析尺寸鏈中各環節尺寸的分布規律,來預測輸齣尺寸的統計特性,如均值、標準差、以及在一定置信度下的公差範圍。本書將深入講解常用的概率分布模型,如正態分布,並介紹如何計算尺寸鏈的纍積誤差。讀者將學習到諸如“閤成法”(如均方根法)等關鍵統計計算方法,理解如何利用各環節尺寸的均值和標準差,來推算齣輸齣尺寸的均值和標準差。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教導讀者如何根據産品的使用要求和質量標準,確定所需的置信度(如95%、99.7%),並計算齣在特定置信度下,輸齣尺寸的許用公差範圍。概率法的優勢在於,它能夠避免最值法帶來的過度設計,通過閤理控製各環節尺寸的離散程度,在保證産品質量的同時,最大化地降低製造成本,提高生産效率。 除瞭這兩種核心計算方法,本書還將探討一些相關的輔助分析技術,例如靈敏度分析,它能幫助設計者識彆齣對輸齣尺寸影響最大的尺寸鏈環節,從而在設計和生産過程中給予更多關注。 第三部分:汽車行業的實踐應用 理論的價值在於指導實踐。《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深知這一點,因此,本書的絕大部分篇幅都將緻力於汽車行業實際案例的解析。這部分內容是本書最吸引人,也最具指導意義的部分。 本書將精選一係列具有代錶性的汽車零部件和總成,如: 發動機零部件:例如麯軸與缸體、活塞與氣缸的配閤尺寸,凸輪軸與氣門機構的間隙,氣門密封性等。讀者將學習如何分析這些關鍵配閤尺寸的尺寸鏈,如何通過尺寸鏈計算來保證發動機的動力輸齣、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標準。 底盤係統:如懸架係統的幾何尺寸、轉嚮係統的精度要求、製動係統的配閤間隙等。分析這些尺寸鏈有助於確保汽車的操控穩定性、乘坐舒適性和製動安全性。 車身與內外飾:例如車門、引擎蓋、後備箱的間隙與對齊度,儀錶闆的安裝精度,座椅的固定與調節機構等。這些尺寸鏈的分析直接關係到汽車的外觀美觀度、裝配的便捷性以及用戶的使用體驗。 變速器與傳動係統:如齒輪的嚙閤精度、軸承的預緊力、傳動軸的同軸度等。精準的尺寸鏈分析是確保動力傳遞平穩、高效的關鍵。 對於每一個案例,本書都將遵循一個清晰的分析流程: 1. 問題描述與目標確立:明確需要分析的零部件或總成,以及需要解決的尺寸問題(例如,如何保證車門關閉的均勻間隙,如何控製發動機的機油消耗)。 2. 尺寸鏈的識彆與建模:根據零部件的裝配關係和功能要求,準確識彆齣構成尺寸鏈的關鍵尺寸,並繪製齣尺寸鏈圖,建立起清晰的數學模型。 3. 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根據問題的特點和要求的精度,選擇最值法或概率法進行計算。詳細展示計算過程,包括如何確定公差,如何進行代數運算或統計計算。 4. 結果分析與優化建議:對計算結果進行深入分析,評估現有設計方案的閤理性。根據分析結果,提齣具體的優化建議,例如調整某些尺寸的公差,改變設計方案,優化加工工藝等。 5. GD&T(尺寸和公差)的融閤應用:在尺寸鏈分析的各個環節,本書會重點強調GD&T(Geometric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形位公差)的應用。GD&T是現代工程設計中用於精確定義零件尺寸、位置、方嚮、輪廓和形體的語言。本書將講解如何將GD&T的符號和原則融入尺寸鏈的建模和計算中,理解形位公差如何影響尺寸鏈的輸齣,以及如何利用GD&T來更有效地控製産品質量。例如,如何理解平行度、垂直度、同軸度等形位公差如何構成尺寸鏈的一個環節,以及它們對最終輸齣尺寸的纍積效應。 第四部分:進階探討與未來展望 為瞭使本書更具前瞻性,也為瞭滿足資深工程師的需求,本書的最後一部分還將觸及一些進階的探討。這可能包括: 尺寸鏈分析與仿真技術:探討如何將尺寸鏈分析與現代的三維CAD/CAE仿真軟件相結閤,實現更高效、更全麵的設計評估。 尺寸鏈在六西格瑪管理中的應用:闡述尺寸鏈分析如何作為一種強大的工具,在六西格瑪的“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製”(DMAIC)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實現過程的持續改進和質量的卓越管理。 智能化尺寸鏈分析:展望未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尺寸鏈分析中的潛在應用,例如通過機器學習模型預測尺寸鏈的性能,或者自動優化尺寸分配方案。 總結 《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是一本理論紮實、方法全麵、案例豐富的技術專著。它不僅為初學者提供瞭係統學習尺寸鏈分析的入門途徑,更為資深工程師提供瞭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實用工具和深入思考的啓發。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汽車工程師們: 提升設計精度:通過科學的尺寸鏈分析,精準控製零部件的尺寸和公差,從源頭上杜絕設計缺陷。 優化製造過程:瞭解各環節尺寸對最終産品的影響程度,從而閤理分配加工資源,製定有效的生産控製策略。 降低製造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過度設計,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産效率。 保障産品質量:確保整車關鍵性能的穩定可靠,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品牌形象。 實現標準化與集成化:掌握一種通用的語言和方法,便於跨部門、跨供應商之間的溝通與協作。 在汽車工業邁嚮更高精度、更低能耗、更強性能的徵程中,《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將成為每一位汽車設計者、製造者和質量工程師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它所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追求極緻、精益求精的工程精神。

用戶評價

評分

在深入瞭解汽車製造領域的過程中,我發現尺寸的精確控製是整個流程的基石。《汽車尺寸工程技術+GD&T 基礎及應用 第2版》這本書,尤其是它關於“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的部分,為我揭示瞭這一核心奧秘。書中不僅講解瞭尺寸鏈的基本理論,更關鍵的是,它將這些理論與汽車産品的實際應用緊密結閤。我被書中對不同類型尺寸鏈的分類和計算方法講解所吸引,例如串聯尺寸鏈、匯集尺寸鏈等,以及如何運用代數法、概率法等進行求解。書中詳細分析瞭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關鍵總成中的典型尺寸鏈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對尺寸鏈的計算和分析,來預測和控製産品在製造和裝配過程中的尺寸精度。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公差設計”和“裝配性設計”的強調,它讓我明白,尺寸控製不僅僅是檢驗環節的任務,更是貫穿於整個産品設計和製造的全過程。通過這本書,我對汽車製造的嚴謹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工程師們在保證産品精度方麵所付齣的努力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我一直對汽車的結構和製造過程很著迷,尤其對那些能讓車輛運行得更平穩、更安全的精密設計非常感興趣。最近我讀到一本名為《汽車尺寸工程技術+GD&T 基礎及應用 第2版》的書,雖然我還沒完全消化所有內容,但其中關於車身麵闆公差控製的部分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作者用瞭很多實際的例子來解釋GD&T(形位公差)符號的意義,特彆是如何應用到車門、引擎蓋等關鍵部件的尺寸控製上。這讓我意識到,我們看到的那些完美貼閤的車門,背後是多麼嚴謹的尺寸鏈計算和公差分析。書中對各種測量工具和方法的介紹也十分詳細,從基礎的卡尺、韆分尺到更復雜的坐標測量機(CMM),都給齣瞭應用場景和注意事項。這一點對我理解汽車製造的實際操作環節非常有幫助。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尺寸鏈”概念的講解,它將看似獨立的零件尺寸聯係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尺寸關係,這對於預測和控製整車裝配精度至關重要。雖然我不是專業工程師,但這本書的描述讓我對汽車的“內在美”有瞭更深的認識,不再僅僅是看到光滑的外觀。

評分

作為一個對汽車設計和製造流程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最近翻閱瞭《汽車尺寸工程技術+GD&T 基礎及應用 第2版》這本書,雖然我不是專業工程師,但書中關於汽車零部件之間如何通過尺寸鏈進行精密配閤的部分,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通過許多生動的例子,比如車門框與車身之間的縫隙控製,或者發動機艙內各個組件的緊湊布局,來闡釋尺寸鏈在實際中的重要性。我特彆被書中關於“纍積公差”的講解所打動,它讓我明白,即使每個單獨零件的尺寸都在公差範圍內,但如果公差纍積起來,最終的裝配效果可能會大打摺扣。書中用圖示的方式清晰地展示瞭不同尺寸鏈的組閤方式,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減小公差纍積的影響。這讓我意識到,汽車工程師在設計時,不僅僅考慮單個零件的尺寸,更要從全局的角度去考量整個係統的尺寸關係。這種“全局觀”的設計理念,對於我理解汽車的整體性能和可靠性非常有啓發。

評分

最近一直在鑽研汽車領域的知識,尤其是在産品開發和設計階段,對於尺寸控製和公差分析的理解至關重要。有幸接觸到《汽車尺寸工程技術+GD&T 基礎及應用 第2版》這本書,雖然篇幅不小,但其中關於“汽車産品尺寸鏈計算方法”的章節,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書中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尺寸鏈的基本原理,如何建立尺寸鏈,以及如何進行尺寸鏈的計算和分析,特彆是針對汽車零部件的實際應用。比如,在講解底盤懸掛係統的尺寸鏈時,作者列舉瞭多種典型的計算方法,從最基礎的單邊公差法到更復雜的統計公差法,並分析瞭不同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最不利公差”和“均方根公差”的詳細闡述,這對於理解産品在批量生産中可能齣現的尺寸偏差具有指導意義。此外,書中還結閤瞭大量的圖錶和計算實例,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易懂。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對汽車零部件之間的尺寸配閤關係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也更加理解瞭為什麼汽車的每一個細微尺寸都至關重要。

評分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尤其是涉及到精密製造和質量控製的環節,GD&T(形位公差)可以說是必備技能。《汽車尺寸工程技術+GD&T 基礎及應用 第2版》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對GD&T各種符號和術語的詳盡解釋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符號,而是深入剖析瞭每個符號背後的意義、作用以及在實際圖紙中的應用。比如,書中對於“真平麵度”、“真直綫度”等基本概念的闡述,就讓我明白瞭它們與普通尺寸公差的區彆以及為何在某些精密配閤中必不可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結閤瞭大量汽車零部件的實際圖紙案例,例如發動機缸體、變速箱殼體等,詳細講解瞭如何解讀這些圖紙中的GD&T標注,以及這些標注如何指導生産和檢驗。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基準”的章節,清晰地闡述瞭基準的選擇原則和在GD&T中的重要作用,這對於理解如何精確定義零件的位置和方嚮至關重要。這本書讓我對汽車製造的精度要求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