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包邮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4版+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2009至2016年试题分析与解答

现货包邮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4版+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2009至2016年试题分析与解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系统架构设计师
  • 考试
  • 教程
  • 第四版
  • 包邮
  • 试题分析
  • 历年真题
  • 信息技术
  • 软件架构
  • 计算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乐章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197089
商品编码:27073091775

具体描述


YL14511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2009至2016年试题分析与解答97873021970890+9787302368779+9787302495857

  • 书名: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

    定价:75.00元

    作者:杨春晖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3021970890

    字数:851000

    页码:5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作为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系统地介绍了系统架构设计师的基本要求和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共分21章,对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基础、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架构设计等诸多内容,以及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内容做了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合格架构师应具备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作了详细的讲述。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为参加软件水平考试——系统架构设计师考生的考试用书。凡通过本考试的考生,便了全国认可的,本行业的高级工程师资格。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架构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1.1.1 系统架构的概念
    1.1.2 简要的发展历史
    1.2 系统架构师的定义与职业素质
    1.2.1 系统架构师的定义
    1.2.2 系统架构师技术素质
    1.2.3 系统架构师管理素质
    1.2.4 系统架构师与其他团队角色的协调
    1.3 系统架构师知识结构
    1.4 从开发人员到架构师
    第2章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
    2.1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2.1.1 操作系统的原理、类型和结构
    2.1.2 处理机与进程管理
    2.1.3 存储管理
    2.1.4 设备管理
    2.1.5 文件管理
    2.1.6 作业管理
    2.1.7 网络操作系统
    2.1.8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
    2.2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2.2.1 关系数据库基础
    2.2.2 关系数据库设计
    2.2.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2.4 商业智能
    2.2.5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3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3.1 网络概述
    2.3.2 计算机网络
    2.3.3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2.3.4 网络工程
    2.3.5 存储及负载均衡技术
    2.4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2.4.1 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2.4.2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2.4.3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4.4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2.4.5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2.5 系统性能
    2.5.1 性能指标
    2.5.2 性能计算
    2.5.3 性能设计
    2.5.4 性能评估
    第3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3.1 信息化概述
    3.1.1 信息的定义
    3.1.2 信息的特征
    3.1.3 信息化的定义
    3.1.4 信息化的内容
    3.1.5 信息化的经济社会意义
    3.1.6 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
    3.1.7 信息化的需求
    3.1.8 信息化战略
    3.2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
    3.2.1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目标范围
    3.2.2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方法论
    3.2.3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软件架构组成
    3.2.4 总体规划的实现过程
    3.3 信息化的典型应用
    3.3.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3.3.2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3.3.3 企业资源规划的结构和功能
    3.3.4 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的应用
    3.3.5 企业门户
    3.3.6 企业应用集成
    3.3.7 供应链管理
    3.3.8 信息化的有关法律和规定
    第4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4.1 软件开发方法
    4.1.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4.1.2 软件开发模型
    4.1.3 敏捷方法
    4.1.4 RUP
    4.1.5 软件系统工具
    4.2 需求管理
    4.2.1 需求管理原则
    4.2.2 需求规格说明的版本控制
    4.2.3 需求属性
    4.2.4 需求变更
    4.2.5 需求跟踪
    4.2.6 需求变更的代价和风险
    4.3 开发管理
    4.3.1 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
    4.3.2 配置管理、文档管理
    4.3.3 软件开发的质量与风险
    4.4 设计方法
    4.4.1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4.4.2 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
    4.5 软件的重用
    4.6 逆向工程与重构工程
    第5章 软件架构设计
    5.1 软件架构概念
    5.1.1 软件架构的定义
    5.1.2 软件架构设计与生命周期
    5.1.3 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5.2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5.2.1 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概述
    5.2.2 概念与术语
    5.2.3 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模型
    5.2.4 体系结构需求
    5.2.5 体系结构设计
    5.2.6 体系结构文档化
    5.2.7 体系结构复审
    5.2.8 体系结构实现
    5.2.9 体系结构的演化
    5.3 软件架构风格
    5.3.1 软件架构风格概述
    5.3.2 经典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5.3.3 客户/服务器风格
    5.3.4 三层C/S结构风格
    5.3.5 浏览器/服务器风格
    5.4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5.4.1 DSSA的定义
    5.4.2 DSSA的基本活动
    5.4.3 参与DSSA的人员
    5.4.4 DSSA的建立过程
    5.5 系统架构的评估
    5.5.1 系统架构评估概述
    5.5.2 评估中重要概念
    5.5.3 主要评估方法
    第6章 UML建模与架构文档化
    6.1 UML现状与发展
    6.1.1 UML起源
    6.1.2 UML体系结构演变
    6.1.3 UML的应用与未来
    6.2 UML基础
    6.2.1 概述
    6.2.2 用例和用例图
    6.2.3 交互图
    6.2.4 类图和对象图
    6.2.5 状态图和活动图
    6.2.6 构件图
    6.2.7 部署图
    6.3 基于UML的软件开发过程
    6.3.1 开发过程概述
    6.3.2 基于UML的需求分析
    6.3.3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6.4 系统架构文档化
    6.4.1 模型概述
    6.4.2 逻辑结构
    6.4.3 进程架构
    6.4.4 开发架构
    6.4.5 物理架构
    6.4.6 场景
    6.4.7 迭代过程
    第7章 设计模式
    7.1 设计模式概述
    7.1.1 设计模式的历史
    7.1.2 为什么要使用设计模式
    7.1.3 设计模式的组成元素
    7.1.4 设计模式的分类
    7.2 设计模式实例
    7.2.1 创建性模式
    7.2.2 结构性模式
    7.2.3 行为性模式
    第8章 XML技术
    8.1 XML概述
    8.1.1 XML基本语法
    8.1.2 标签语法
    8.1.3 文档部分
    8.1.4 元素
    8.1.5 字符数据
    8.1.6 属性
    8.1.7 注释
    8.1.8 CDATA部分
    8.1.9 格式正规的文档
    8.2 XML命名空间
    8.2.1 命名空间
    8.2.2 定义和声明命名空间
    8.3 DTD
    8.3.1 什么是DTD
    8.3.2 为什么引入DTD
    8.3.3 DTD的声明
    8.3.4 元素的声明
    8.3.5 实体的声明
    8.3.6 属性的声明
    8.4 XML Schema
    8.4.1 逻辑XML Schema的文档结构
    8.4.2 元素的定义
    8.5 可扩展样式表语言
    8.5.1 可扩展样式表语言概述
    8.5.2 XSLT的常用句法和函数
    8.6 其他相关规范
    8.6.1 XPath
    8.6.2 XLink和XPointer
    第9章 面向构件的软件设计
    9.1 构件的概念
    9.1.1 术语与概念
    9.1.2 标准化与规范化
    9.2 构件的布线标准
    9.2.1 布线标准从何而来
    9.2.2 从过程到对象
    9.2.3 深层次问题
    9.2.4 XML
    9.3 构件框架
    9.3.1 体系结构
    9.3.2 语境相关组合构件框架
    9.3.3 构件开发
    9.3.4 构件组装
    第10章 构件平台与典型架构
    10.1 OMG方式
    10.1.1 对象请求代理
    10.1.2 公共对象服务规范
    10.1.3 CORBA 构件模型
    10.1.4 CORBA设施
    10.2 SUN公的方式
    10.2.1 Java构件技术的概述
    10.2.2 JavaBean
    10.2.3 基本的Java服务
    10.2.4 各种构件——Applet,Servlet,Bean和Enterprise Bean
    10.2.5 高级Java服务
    10.2.6 Java和Web服务——SunONE
    10.3 Microsoft的方式
    10.3.1 个基础关联模型——COM
    10.3.2 COM对象重用
    10.3.3 接口和多态
    10.3.4 COM对象的创建和COM库
    10.3.5 从COM到分布式COM(DCOM)
    10.3.6 复合文档和OLE对象
    10.3.7 .NET框架
    10.4 战略比较
    10.4.1 共性
    10.4.2 不同点
    第11章 信息安全技术
    11.1 信息安全关键技术
    11.1.1 加密和解密技术
    11.1.2 散列函数与数字签名
    11.1.3 密钥分配中心与公钥基础设施
    11.1.4 访问控制
    11.1.5 安全协议
    11.1.6 数据备份
    11.1.7 计算机病毒与免疫
    11.2 信息安全管理和评估
    11.2.1 安全管理技术
    11.2.2 安全性规章
    11.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第12章 系统安全架构设计
    12.1 信息系统安全架构的简单描述
    12.1.1 信息安全的现状及其威胁
    12.1.2 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标准和组织
    12.2 系统安全体系架构规划框架及其方法
    12.3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设计
    12.3.1 OSI的安全体系架构概述
    12.3.2 鉴别框架
    12.3.3 访问控制框架
    12.3.4 机密性框架
    12.3.5 完整性框架
    12.3.6 抗抵赖框架
    12.4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设计
    12.4.1 数据库安全设计的评估标准
    12.4.2 数据库的完整性设计
    12.5 案例: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第13章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3.1 软件可靠性
    13.1.1 软件可靠性概述
    13.1.2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
    13.1.3 软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
    13.1.4 可靠性目标
    13.1.5 可靠性测试的意义
    13.1.6 广义的可靠性测试与狭义的可靠性测试
    13.2 软件可靠性建模
    13.2.1 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
    13.2.2 软件可靠性建模方法
    13.2.3 软件的可靠性模型分类
    13.2.4 软件可靠性模型举例
    13.2.5 软件可靠性测试概述
    13.2.6 定义软件运行剖面
    13.2.7 可靠性测试用例设计
    13.2.8 可靠性测试的实施
    13.3 软件可靠性评价
    13.3.1 软件可靠性评价概述
    13.3.2 怎样选择可靠性模型
    13.3.3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
    13.3.4 软件可靠性的评估和预测
    13.4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与管理
    13.4.1 软件可靠性设计
    13.4.2 软件可靠性管理
    第14章 基于ODP的架构师实践
    14.1 基于ODP的架构开发过程
    14.2 系统构想
    14.2.1 系统构想的定义
    14.2.2 架构师的作用
    14.2.3 系统构想面临的挑战
    14.3 需求分析
    14.3.1 架构师的工作
    14.3.2 需求分析的任务
    14.3.3 需求文档与架构
    14.4 系统架构设计
    14.4.1 企业业务架构
    14.4.2 逻辑信息架构
    14.4.3 计算接口架构
    14.4.4 分布式工程架构
    14.4.5 技术选择架构
    14.5 实现模型
    14.6 架构原型
    14.7 项目规划
    14.8 并行开发
    14.8.1 软件并行开发的内容及意义
    14.8.2 并行开发的过程
    14.9 系统转换
    14.9.1 系统转换的准备
    14.9.2 系统转换的方式
    14.9.3 系统转换的注意事项
    14.10 操作与维护
    14.10.1 操作与维护的内容
    14.10.2 系统维护与架构
    14.11 系统移植
    14.11.1 系统移植的形式
    14.11.2 系统移植的工作阶段划分
    14.11.3 系统移植工具
    第15章 架构师的管理实践
    15.1 VRAPS组织管理原则
    15.2 概念框架
    15.3 形成并统一构想
    15.3.1 形成构想
    15.3.2 将构想原则付诸实践
    15.4 节奏:保证节拍、过程和进展
    15.4.1 节奏定义
    15.4.2 将节奏原则付诸实践
    15.5 预测、验证和调整
    15.5.1 预测、验证和调整的定义
    15.5.2 将预见原则付诸实践:准则、反模式与模式
    15.6 协作:建立合作型组织
    15.6.1 协作定义
    15.6.2 将协作原则付诸实践:准则、反模式与模式
    15.7 简化:澄清与小化
    15.7.1 简化定义
    15.7.2 将简化原则付诸实践:准则、反模式与模式
    第16章 层次式架构设计
    16.1 体系结构设计
    16.2 表现层框架设计
    16.2.1 使用MVC模式设计表现层
    16.2.2 使用XML设计表现层,统一Web Form与Windos Form的外观
    16.2.3 表现层中UIP设计思想
    16.2.4 表现层动态生成设计思想
    16.3 中间层架构设计
    16.3.1 业务逻辑层组件设计
    16.3.2 业务逻辑层工作流设计
    16.3.3 业务逻辑层实体设计
    16.3.4 业务逻辑层框架
    16.4 数据访问层设计(持久层架构设计)
    16.4.1 5种数据访问模式
    16.4.2 工厂模式在数据访问层应用
    16.4.3 ORM、Hibernate与CMP2.0设计思想
    16.4.4 灵活运用Xml Schema
    16.4.5 事务处理设计
    16.4.6 连接对象管理设计
    16.5 数据架构规划与设计
    16.5.1 数据库设计与类的设计融合
    16.5.2 数据库设计与XML设计融合
    16.6 实战案例——电子商务网站(网上商店PetShop)
    第17章 企业集成架构设计
    17.1 企业集成平台
    17.1.1 企业集成平台的概念
    17.1.2 集成平台的标准化
    17.1.3 实现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4 集成平台的发展趋势
    17.2 企业集成平台的实现
    17.2.1 数据集成
    17.2.2 应用集成
    17.2.3 企业集成
    17.3 企业集成的关键应用技术
    17.3.1 数据交换格式
    17.3.2 分布式应用集成基础框架
    17.4 面向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模型
    17.4.1 企业模型在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作用
    17.4.2 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企业模型重用
    17.4.3 整体解决方案中企业模型演化
    17.4.4 模型驱动的企业集成系统演化
    第18章 面向方面的编程
    18.1 方面编程的概念
    18.1.1 AOP产生的背景
    18.1.2 面向方面的原因
    18.1.3 AOP技术
    18.1.4 AOP特性
    18.1.5 AOP 程序设计
    18.1.6 AOP的优势
    18.1.7 当前的AOP技术
    18.2 AspectJ
    18.2.1 AspectJ概述
    18.2.2 AspectJ语言概念和构造
    18.2.3 AspectJ实践
    18.3 Spring AOP
    18.3.1 Spring AOP概述
    18.3.2 Spring语言概念和构造
    18.3.3 Sring AOP应用
    第19章 嵌入式系统设计
    19.1 嵌入式系统
    19.1.1 嵌入式系统概念
    19.1.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19.1.3 嵌入式操作系统
    19.1.4 典型嵌入式操作系统
    19.1.5 嵌入式数据库管理
    19.1.6 嵌入式网络及其他
    19.2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
    19.2.1 嵌入式系统分析与设计
    19.2.2 嵌入式软件设计模型
    19.2.3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第20章 面向服务的架构
    20.1 SOA的相关概念
    20.1.1 SOA的定义
    20.1.2 业务流程与BPEL
    20.2 SOA的发展历史
    20.2.1 SOA的发展历史
    20.2.2 国内SOA的发展现状与国外对比
    20.3 SOA的参考架构
    20.4 SOA主要技术和标准
    20.4.1 UDDI协议
    20.4.2 WSDL规范
    20.4.3 SOAP协议
    20.5 SOA的特性
    20.5.1 文档标准化
    20.5.2 通信协议标准
    20.5.3 应用程序统一登记与集成
    20.5.4 服务品质
    20.6 SOA的作用
    20.7 SOA设计原则
    20.8 SOA的设计模式
    20.8.1 服务注册表模式
    20.8.2 企业服务总线模式
    20.9 构建SOA架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0.9.1 原有系统架构中的集成需求
    20.9.2 服务粒度的控制以及无状态服务的设计
    20.10 SOA实施的过程
    20.10.1 选择SOA解决方案
    20.10.2 业务流程分析
    第21章 案例研究
    21.1 价值驱动的体系结构:连接产品策略与体系结构
    21.1.1 价值模型概述
    21.1.2 体系结构挑战
    21.1.3 结论
    21.2 使用RUP和UML开发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
    21.2.1 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概述
    21.2.2 FEAF 矩阵概述
    21.2.3 使用RUP支持FEAF
    21.2.4 结论
    21.3 Web服务在HL7上的应用--Web服务基础实现框架
    21.3.1 HL7模型概念
    21.3.2 体系结构
    21.3.3 开发HL7 Web服务适配器
    21.3.4 案例研究
    21.3.5 结论
    21.4 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整合——案例分析
    21.4.1 案例背景
    21.4.2 业务环境分析
    21.4.3 IT环境分析
    21.4.4 高层架构设计
    21.4.5 结论
    附录

    书名: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第2版)

    定价:89元

    作者:张友生//王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302368779

    字数:990000

    页码:611页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张友生、王勇主编的《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第2版)》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参考用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含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的所有知识点,给出了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试题的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对于系统架构设计论文试题,本书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

         阅读本书,就相当于阅读一本详细的、带有知识注释的考试大纲。准备考试的人员可通过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容的分布、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本书可作为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学习用书,作为系统架构设计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作为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参考书。


    第1章 操作系统

    第2章 数据库系统

    第3章 嵌入式系统

    第4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第5章 多媒体基础知识

    第6章 系统性能评价

    第7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第8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第9章 面向对象方法

    第10章 基于构件的开发

    第11章 开发管理

    第12章 软件架构设计

    第13章 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14章 系统可靠性

    第15章 分布式系统

    第16章 知识产权与法律法规

    第17章 标准化知识

    第18章 应用数学

    第19章 专业英语

    第20章 案例分析试题解答方法

    第21章 论文写作方法与范文

  •  

    系统架构设计师2009至2016年试题分析与解答我国著名IT考试品牌,可获高级职称。本书是历年真题,考试必备。

    作者: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

    定价:8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95857

    出版日期:2018.05.01

    印刷日期:2018.03.23

     

    系统架构设计师级考试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和职称考试,本书汇集了2009年至2016年所有试题和权威的解析,参加考试的考生,认真研读本书的内容后,将会更加了解近年考题的内容和要点,对提升自己考试通过率的信心会有极大的帮助。

     

     

    目    录

    第1章  2009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

    第2章  2009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试题分析与解答 32

    第3章  2009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I写作要点 49

    第4章  2010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54

    第5章  2010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试题分析与解答 85

    第6章  2010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I写作要点 102

    第7章  2011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10

    第8章  2011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试题分析与解答 142

    第9章  2011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I 写作要点 159

    第10章  2012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64

    第11章  2012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试题分析与解答 192

    第12章  2012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I写作要点 208

    第13章  2013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15

    第14章  2013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试题分析与解答 242

    第15章  2013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I写作要点 260

    第16章  2014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66

    第17章  2014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试题分析与解答 295

    第18章  2014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I写作要点 314

    第19章  2015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320

    第20章  2015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352

    第21章  2015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题II写作要点 371

    第22章  2016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378

    第23章  2016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403

    第24章  2016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题II写作要点 422 


【系统架构设计精要: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解析】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系统架构设计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学习指南。我们将从系统架构设计的核心理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关键技术、方法论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构建清晰、高效、可扩展的系统架构。内容涵盖从需求分析、高层设计到详细设计、部署与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并辅以丰富的实战演练和案例剖析,助力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应对复杂多变的系统挑战。 核心内容细览: 第一部分: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理解系统架构的本质: 探讨系统架构在现代软件工程中的定位与重要性。我们将解析架构的定义、目标、关键原则(如可扩展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性能等)以及不同类型的架构模式(如微服务、SOA、事件驱动、分层架构等)。通过对这些基础概念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建立起对系统架构设计的宏观认知。 需求分析与架构驱动: 强调需求在架构设计中的核心地位。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如何从业务需求、非功能性需求(性能、安全、可用性等)以及用户体验需求出发,提炼出架构设计的关键驱动因素。我们将学习各种需求收集和分析的技术,如用例驱动、用户故事、场景分析等,并阐述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架构设计约束和目标。 架构设计原则与模式: 深入剖析指导架构设计的通用原则,例如高内聚、低耦合、关注点分离、抽象化、模块化等。同时,我们将系统性地介绍各种经典和现代的架构模式,并分析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设计权衡。内容将包括但不限于: 分层架构 (Layered Architecture): 经典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划分,适用于大多数Web应用。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阐述集中式与分布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单体架构 (Monolithic Architecture): 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何时适合使用。 微服务架构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详细讲解微服务的理念、优势、挑战(如服务治理、分布式事务、跨服务通信),以及如何将其落地。 服务导向架构 (SOA): 探讨SOA的服务定义、契约、总线等核心概念。 事件驱动架构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 - EDA): 讲解事件的发布、订阅、处理模型,以及其在解耦和异步通信中的作用。 命令查询责任分离 (CQRS): 分析读写分离的架构模式,以及其在优化性能和简化模型方面的应用。 领域驱动设计 (Domain-Driven Design - DDD): 强调如何将软件设计与业务领域紧密结合,构建清晰的领域模型。 架构风格与决策: 介绍不同的架构风格,如管道-过滤器、发布-订阅、主从复制等,并讨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架构风格。我们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权衡不同的架构决策,理解技术选型背后的逻辑和考量。 第二部分:系统架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数据存储与管理: 关系型数据库 (RDBMS): 深入了解SQL语言、数据库设计原则(范式)、索引优化、事务管理、高可用性方案(主从复制、集群)等。 NoSQL数据库: 介绍不同类型的NoSQL数据库(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列族数据库、图数据库),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优势,如MongoDB, Redis, Cassandra等。 数据一致性与 CAP 定理: 深入探讨分布式系统中数据一致性的挑战,理解CAP定理(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的含义,以及如何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权衡。 缓存策略: 讲解多级缓存(CDN、应用层缓存、数据库缓存)的设计与实现,如LRU、LFU等算法,以及分布式缓存(Redis, Memcached)的使用。 服务通信与集成: RESTful API设计: 掌握RESTful原则,学习如何设计清晰、高效、可维护的API接口。 RPC框架: 介绍gRPC, Thrift等高性能RPC框架,以及它们在微服务通信中的应用。 消息队列: 深入理解消息队列(如Kafka, RabbitMQ, ActiveMQ)在异步通信、削峰填谷、解耦、事件流处理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的消息传递模式(点对点、发布/订阅)。 API网关: 讲解API网关的功能(认证、授权、限流、路由、日志)及其在微服务架构中的重要性。 构建可扩展与高可用的系统: 负载均衡: 介绍不同类型的负载均衡策略(轮询、最少连接、IP Hash等)和负载均衡器(Nginx, HAProxy),以及如何实现跨数据中心的负载均衡。 服务发现与注册: 讲解服务注册中心(如Consul, Eureka, ZooKeeper)如何帮助服务动态发现彼此。 容错与降级: 探讨熔断、降级、限流等容错机制,确保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优雅地处理,并提供有限的服务。 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 分析两种扩展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状态管理: 讨论如何管理分布式系统中的会话状态、事务状态等。 安全架构设计: 身份认证与授权: 讲解OAuth2, OpenID Connect, JWT等安全协议和机制。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 TLS/SSL, HTTPS等。 安全审计与监控: 如何构建有效的安全审计日志和监控体系。 常见安全漏洞与防范: SQL注入、XSS攻击、CSRF攻击等。 性能优化与监控: 性能瓶颈分析: 介绍性能分析工具和方法,如何定位系统中的性能瓶颈。 代码级优化: 算法优化、数据结构选择、并发编程技巧。 系统级优化: 数据库调优、网络优化、JVM调优等。 监控体系建设: 指标收集、告警机制、日志分析、链路追踪(如Jaeger, Zipkin)。 第三部分:系统架构设计的工程实践与演进 DevOps与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CI/CD): 讲解CI/CD流程如何加速软件交付,并与架构设计紧密结合。 基础设施即代码 (IaC): 介绍Terraform, Ansible等工具在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容器化技术 (Docker) 与容器编排 (Kubernetes): 阐述容器化如何简化部署和管理,以及Kubernetes在构建和管理大规模微服务集群中的作用。 云原生架构: 探讨微服务、容器、服务网格、声明式API等云原生核心概念,以及它们如何驱动现代应用架构的演进。 架构演进与重构: 讨论如何在系统生命周期中,随着业务发展和技术迭代,对现有架构进行有效的演进和重构,规避技术债务。 架构文档与沟通: 强调清晰的架构文档(如C4模型、ADR - Architecture Decision Records)对于团队协作和知识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架构沟通。 学习目标: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 掌握系统架构设计的核心理论和设计原则。 理解并应用各种主流的架构模式,并能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选择。 熟练运用各种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服务通信、高可用性、安全性等。 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系统架构问题的能力。 能够独立设计、评估和优化大规模、高并发、高可用的系统架构。 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理解和应用最新的架构理念和实践。 适合读者: 软件工程师、架构师、技术主管。 希望深入理解系统架构设计原理和实践的开发者。 准备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演进或重构的团队。 对构建可扩展、高可用、高性能系统感兴趣的学习者。 本书力求内容翔实、逻辑清晰,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坚实而全面的系统架构设计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这种“考前突击型”选手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之前一直在找一本能把系统架构设计的核心概念讲得深入浅出,同时又能紧密贴合考试大纲的资料。很多市面上的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啃石头,要么就是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然而,这套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仿佛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拆解那些复杂的架构模式。特别是它对高并发、高可用、可扩展性这三大支柱的阐述,不是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对比分析,让你真正理解为什么需要这种设计,以及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哪种方案才是最优解。我尤其欣赏它对微服务治理、云原生技术栈的介绍,内容紧跟业界前沿,避免了陷入过时的技术陷阱。阅读过程中,我感觉我的技术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是局限于自己熟悉的某一小块领域,而是能从宏观的系统视角去审视整个IT基础设施的构建逻辑。对于那些希望从初级工程师跃升到架构师层面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框架远比死记硬背知识点要宝贵得多。

评分

在我过去接触的备考资料中,最欠缺的就是对架构师职业素养与软技能的探讨。很多资料只聚焦于硬核技术,却忽略了架构师在实际工作中,沟通、决策和文档撰写能力的重要性。令人惊喜的是,这套教程的后半部分(或者说,贯穿在解析中的部分)非常注重这一点。它会探讨在面对需求方模糊不清的描述时,架构师应该如何通过结构化提问来澄清需求,以及如何在团队内部进行技术选型的决策汇报。这种对“工作流程”和“职业伦理”的融入,极大地提升了这套书的实用价值。它不仅仅是帮你通过考试的工具,更是一份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系统架构师的职业指南。读完后,我不仅对考试的知识点有了把握,更重要的是,我对未来走上架构师岗位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心。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提升,而非肤浅的应试技巧。

评分

关于历史试题部分的分析,我必须竖起大拇指。很多人购买旧试题集只是为了刷题量,但这份资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历年考点分布和命题趋势的深度剖析。它不仅仅是公布了答案和解析,而是对2009年到2016年间的每一道关键题进行了“考古式”的挖掘。比如,它会指出某个知识点在当年出现的频率如何,以及如果考试在2024年重提这个知识点,可能会以何种新的技术名词或场景进行包装。这种“以史为鉴”的分析方法,让我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静态的记忆层面,而是变成了动态的、可预测的知识地图。我发现,通过研读这些历史解析,我对一些模糊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面向对象设计原则(SOLID)在不同架构中的体现差异,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这部分内容,对于那些追求高分的考生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提供了一种俯瞰整个考试体系的“上帝视角”。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排版和阅读体验有极高要求的人。很多技术书籍为了塞入海量内容,往往会牺牲版面设计,导致阅读疲劳。但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图表设计清晰直观,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系统部署架构图和数据流图的绘制,使用了统一的符号标准,避免了不同章节之间符号混乱的问题。黑白印刷的质感也处理得很好,对比度适中,长时间阅读眼睛不会酸涩。此外,书中对重要概念的高亮和注释处理得恰到好处,不会显得过于花哨分散注意力,而是精准地引导读者关注核心信息。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教程”本质的尊重——教程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应该是流畅的阅读体验。正是因为这种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让我在连续攻克那些枯燥的理论章节时,保持了极高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而不是频繁地想放下书本去休息。

评分

坦白说,我对这种“XX教程+全指导+历年真题”的组合套装一开始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内容会比较臃肿,或者东拼西凑。但实际翻阅后,我发现它在内容的组织和逻辑串联上做到了教科书级别的精妙。教程部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在考点中的细节,比如关于数据一致性协议(Paxos/Raft)的讨论,讲解得极其到位,涉及的数学推导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权衡都非常清晰。更绝的是,随书附带的“全程指导”部分,它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考试的“问法”结合起来。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答案是什么,而是教你如何通过题目中的关键词,迅速定位到应该调用哪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论述。这种解题思路的培养,对于提升申论题(论述题)的分数至关重要,因为它教会你如何构建一个有逻辑、有层次的完整技术论证体系。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完美地架起了“知道”和“会考”之间的桥梁,是高效备考的秘密武器。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质量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